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中药学课件第14章温里药.ppt

39页
  • 卖家[上传人]:m****
  • 文档编号:589574580
  • 上传时间:2024-09-11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797KB
  • / 3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14章 温里药 n n一、温里药的含义:   凡以温散里寒,治疗里寒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温里药,又称祛寒药还叫温中药n n二、温里药的通性及作用:  性味:辛、热归心、脾、肾经,主要有 温中散寒,温肾回阳,温经止痛之功还有祛风湿、活血、降逆之效 n n三、适应证:    外邪内侵伤中  主要适应于两个方面       诸证     脏腑本身阳虚n n1、用于寒邪内侵脾胃虚寒之脘腹冷痛,呕吐泻痢,食欲不振,脉沉迟等证 n n2、用于阴寒内盛,心肾阳虚之四肢厥冷,脉微欲绝,口鼻气冷之亡阳证 n n3、用于脾肾阳虚之腰膝冷痛,阳萎不孕,小便频数及腹满水肿、痰饮症 n n4、用于寒凝气滞阻于经络之肢体拘挛疼  痛,疝气腹疼、经寒痛经等证n n四、使用注意:n n1、阴亏津伤、失血过多者慎用n n2、凡热证,真热假寒证忌用 3、阴寒内盛服热药即吐,寒热格拒者,可n n  少佐寒凉药或热药冷服n n4、注意选择配伍n n5、夏季慎用,严格炮制,控制用量         *附子《本经》下品《本经》下品n n处方用名:乌附片、制附子、炮附子、黑顺片、淡附子、盐附子、白附片。

      n n性能: 辛、甘、大热、有毒归心、脾、肾经  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n n大辛大热纯阳 借以补助人体真火, 之性,以温里 挽回阳气欲绝 真阳 回阳为功   归心脾肾经能补其        真阳而祛寒邪复阴邪尽除,寒凝解气机畅疼痛自止,故有诸功 n n应用:n n      四肢厥冷,汗出不止1、用于亡阳证          平素阳          n n 脉微欲绝,亡阳虚脱虚或误用,汗、吐、下重阳伤其阳所致用附子大辛大热,纯阳之性以回阳救脱助心阳以复脉,助卫阳以固表,中阳复则阳气四布,卫阳固则漏汗自止,如四逆汤(附子、干姜、甘草)或参附汤,水煎服,治亡阳虚脱证若汗出不止可用芪附汤,水煎服          腰膝酸痛,畏寒肢冷2、用于阳虚诸证 阳萎滑精,宫冷不孕 脾        脘腹冷痛 ,脾虚泻痢                     肾阳虚弱,命门火衰所致用附子补元阳,助命门真火以温中散寒,如右归饮(附子、肉桂、熟地、枸杞 、杜仲、山药、山芋、鹿角胶、菟丝子、当归等)或金匮肾气丸(附子 肉桂 加六味丸)内服治肾阳虚或附子理中汤(丸)(附子 干姜 人参 白术 甘草)水煎服。

      治中焦阳虚诸证 3、用于风寒湿痹,骨节疼痛――寒凝经络不通则疼用附子助阳温经而散寒邪如甘草附子汤(附子、甘草 、白术 、桂枝)或桂枝附子汤等n n用量:6-12-15g入汤剂,宜先下久煎n n使用注意: 阴虚火旺者,孕妇忌服要严格炮制,控制用量,煎法不当易引起中毒反:半夏 栝蒌 白蔹 白芨 贝母 畏犀角 n n现代研究:附子主要成分含多种生物碱类n n有强心作用,能增强心肌的耐缺氧能力,抗心律失常,抗休克,镇痛、抗炎、抗过敏等作用用于肾心性休克、心肌炎、慢性结肠炎有良好疗效   总之 :附子辛热燥烈,走而不守,为通行十二经之要药能上助心阳以通脉,中温脾阳复健运,下补肾阳以益火,外固卫阳以祛寒,为温里扶阳祛寒之要药,又称回阳救逆第一药 n n歌括:   附子辛热燥烈 ,回阳救逆功绝   助心补脾暖肾,祛寒止痛莫缺 天雄-性雄烈,温肾阳治遗精、滑精 余同附子毒性较附子强         *干姜《本经》中品《本经》中品n n处方用名:淡干姜、川干姜、干姜炭、炮姜、姜炭 n n性能:性能:  辛、热,归脾、胃、心、肺、肾经  辛、热,归脾、胃、心、肺、肾经  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痰。

        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痰 大辛大热纯阳之性 大辛大热纯阳之性 ,以温里散寒为功,以温里散寒为功 n n应用:      寒凝气滞应用:      寒凝气滞  1 1、用于中焦虚寒证、用于中焦虚寒证 脘腹冷痛 阴寒内盛,中阳脘腹冷痛 阴寒内盛,中阳          呕吐泄泻          呕吐泄泻虚弱,腐熟失权所致,用干姜温中阳而散寒邪如虚弱,腐熟失权所致,用干姜温中阳而散寒邪如干姜干姜10g10g煎汤内服,或二姜丸,或理中汤若胃煎汤内服,或二姜丸,或理中汤若胃寒盛呕吐涎沫者用半夏干姜散,研细冲服寒盛呕吐涎沫者用半夏干姜散,研细冲服n n2 2、用于亡阳证-同附子、用于亡阳证-同附子( (附子无干姜不热附子无干姜不热) )亦可用亦可用白通汤白通汤( (附子附子 、干姜、葱白、干姜、葱白) )    n n3、用于寒饮咳嗽气喘-寒湿内侵阳气虚衰停饮生痰所致,用干姜温中阳以行津液,散肺寒以化痰饮,如苓甘五味姜辛汤(小青龙汤加茯苓)n n此外:干姜可治吐血、便血、崩漏下血 n n验方:干姜炭 乌梅炭 棕榈各60g,水煎服效果好  生姜--辛温走而不守--偏发汗解表重在发散 干姜--辛热能守能走--偏温中散寒回阳通脉 炮姜 苦温守而不走--止血止泻,固脱收涩 黑姜 煨姜--温中止呕。

       姜皮--利水消肿  姜汁-止呕解半夏毒 均能祛寒温中 n n用量:6--10g入汤剂n n现代研究:能抑制小肠的运动,有镇静、镇痛,兴奋脑垂体的作用  总之:干姜大辛,大热,气味具厚,能升能降,长于温脾,偏行中上焦,为温中回阳的常用之药,常同附子配伍以增强祛寒回阳疗效n n歌括:   干姜善温脾胃,主治腹痛泻痢,   化痰回阳通脉,又治风寒伤肺   *肉桂《别录》上品《别录》上品处方用名:上桂、玉桂、油桂、边桂、桂心、官桂         肉桂药材         肉桂药材 性能:辛、甘、大热,归心、肝,脾、肾经  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通经脉n n辛甘大热纯阳之性 ,以祛寒补阳为功 温下元补命门功近附子,温中焦暧脾胃效似干姜,但本品偏温血分化寒凝是其特点,又能引火归原,治上热下寒证,故有诸功 n n应用:      畏寒肢冷,腰膝冷痛n n1、用于肾阳虚衰证n n 阳痿不孕,滑精遗尿n n肾阳虚命门火衰气化不行,水湿停聚所致用肉桂以大补命门之火真阳复阴邪尽除,则诸证可愈如金匮肾气丸、右归饮,若小便不利者用济生肾气丸(金匮丸加车前子、牛膝)或桂附椒苓丸等。

      治虚阳上浮之上热下寒证可用肉桂配黄连同用以取其引火归原之功          脘腹冷痛2、用于中焦虚寒证     寒凝中焦,气n n 呕吐泄泻n n机不畅 ,不通则痛,用肉桂以温中散寒而止痛如参附温心汤(肉桂、附子、人参、干姜)或丁桂散(肉桂、丁香)研细冲服          寒凝痹痛,寒疝腹痛         寒凝痹痛,寒疝腹痛3 3、用于寒凝经脉证          用肉桂、用于寒凝经脉证          用肉桂n n    阴寒痛经,阴疽肿痛阴寒痛经,阴疽肿痛 补阳温经散寒止痛之功而治之如蠲痹汤 补阳温经散寒止痛之功而治之如蠲痹汤( (肉桂、肉桂、独活、秦艽、当归、海风藤、川芎、木香、乳香、独活、秦艽、当归、海风藤、川芎、木香、乳香、桑枝、甘草桑枝、甘草) )水煎服治痹痛麻木;或肉桂、小茴水煎服治痹痛麻木;或肉桂、小茴香研细冲服,香研细冲服,6g6g/次,/次,3 3次/日,治寒疝腹痛次/日,治寒疝腹痛或少腹逐瘀汤或少腹逐瘀汤( (肉桂、炮姜、川芎、元胡、小茴、肉桂、炮姜、川芎、元胡、小茴、灵脂、赤脂、当归灵脂、赤脂、当归) )水煎服治痛经;或阳和汤水煎服治痛经;或阳和汤( (肉肉桂、熟地、鹿角胶、白芥子桂、熟地、鹿角胶、白芥子) )治阴疽等。

      治阴疽等 n n此外: 肉桂配当归能补血,治血虚证如十全大补汤,人参养荣汤等 n n用量用法:3--6g入汤剂(宜后下)或冲服 n n注意:阴虚阳亢者及孕妇忌用n n现代研究:n n①能调节免疫功能,扩张血管降血压n n②增加消化液分泌n n③有利胆、解热、镇痛、镇静、抗菌、抗病毒作用 n n  总之:肉桂为辛甘大热之品,能补元阳,暖脾胃,除积冷,通血脉,治命门火衰及下焦沉寒痼冷之病证《本经》有“主百病,养精神和颜色…久服轻身不老,面生光华”之记载肉桂去外皮称桂心--偏补火助阳,散寒止痛,幼树或枝皮--称官桂--作用弱偏温中焦,嫩枝--桂枝有发汗解表之功兼能温凝化瘀,妇科多用肉桂又能引火归原,治上热下寒证其温里助阳作用与附子相同      肉桂--偏温血分作用缓和,且能引     肉桂--偏温血分作用缓和,且能引         火归原,善治寒疝腹痛及上         火归原,善治寒疝腹痛及上         热下寒证         热下寒证补火散寒 附子--偏温下焦作用猛烈,且散风补火散寒 附子--偏温下焦作用猛烈,且散风         寒湿邪善治亡阳证及寒湿         寒湿邪。

      善治亡阳证及寒湿         痹痛等         痹痛等n n    干姜--偏温中焦且能温肺化饮善治    干姜--偏温中焦且能温肺化饮善治         脾胃虚寒证及痰饮咳喘         脾胃虚寒证及痰饮咳喘         (炮姜止血止泻)         (炮姜止血止泻)n n均主阴寒内盛证均主阴寒内盛证     吴茱萸-止痛、止呕、止泻主寒凝肝脉诸证,中    吴茱萸-止痛、止呕、止泻主寒凝肝脉诸证,中        焦虚寒证,肝火横逆证及虚寒性腹泻等        焦虚寒证,肝火横逆证及虚寒性腹泻等         (如四神丸)         (如四神丸)     小茴香-偏理气止痛和胃主治寒疝腹痛,脾胃    小茴香-偏理气止痛和胃主治寒疝腹痛,脾胃        气滞证,长于治疝痛附大茴功同)        气滞证,长于治疝痛附大茴功同)温里祛寒高良姜-偏温中止痛,主中焦虚寒证,胃寒气温里祛寒高良姜-偏温中止痛,主中焦虚寒证,胃寒气        滞证(如良附丸)        滞证(如良附丸)    花    花 椒--偏温中止痛杀虫,主脾胃虚寒证,蛔虫椒--偏温中止痛杀虫,主脾胃虚寒证,蛔虫         腹痛,湿疹漆疮,阴痒等.         腹痛,湿疹漆疮,阴痒等.    丁 香--偏降逆止呕,温肾助阳,主脾胃虚寒    丁 香--偏降逆止呕,温肾助阳,主脾胃虚寒         证,呃逆,肾阳不足证,         证,呃逆,肾阳不足证,       共治里寒证。

                共治里寒证           吴茱萸吴茱萸         小茴香小茴香         大茴香大茴香          紫丁香紫丁香          白丁香白丁香          高良姜高良姜          花椒花椒 n n了解:荜 菝n n   胡 椒 温中止痛,主中焦虚寒证n n   荜澄茄          荜茇          荜澄茄          胡椒胡椒 n n作业:1、试述温里药的含义、通性、作用、适应   证及注意事项 2、附子、干姜、肉桂的性能应用各有哪  些?有何异同? 3、吴茱萸、小茴香、良姜、花椒、丁香各  有何功效及特点?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