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析资本主义生产生活方式.doc
2页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一,资本主义是商品高度发达的阶段一,资本主义是商品高度发达的阶段 资本主义生产是商品生产的最高形式 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统治地位的条件下,全部物质财富都采取商品的形式,社 会财富表现为庞大的商品堆积商品是资本主义经济的细胞,商品交换成了资 本主义经济中最常见、最普遍、最基本的现象在资本主义社会里,不仅一切 劳动产品成为商品,连工人的劳动力都变成了商品,商品关系已经渗透到社会 生活的各个领域,到处都是商品买卖原则占统治地位 二,资产阶级占有全部生产资料二,资产阶级占有全部生产资料 以剥削雇佣工人;无产阶级则一无所有,只能靠出卖劳动力过活资本家是人格化的资本,雇佣工人则是雇佣劳动的体 现者资本与雇佣劳动的关系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全部性质这就是说,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建立在生产资料的资本家私有制基础上的雇佣劳动制:一 方面,雇佣劳动从属于资本;另一方面,资本也离不开雇佣劳动在这个生产 方式占统治地位的条件下,主要存在着资本家与雇佣工人两个对立的阶级,两 者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三,剩余价值的生产三,剩余价值的生产 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和动机,是资本主义生产的 实质。
资本的本性就是在不断的运动中实现价值的增殖资本主义生产的特征 不仅要生产使用价值,而且要生产价值;不仅要生产价值,而且要生产剩余价 值所以,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它在资本主义的整 个历史阶段始终起着支配作用,并且贯彻到资本主义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 等一切主要方面资本主义生产从高涨到危机以及从危机到高涨,资本主义的 发生、发展和灭亡的全过程,都是剩余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结果在这个意义 上,剩余价值规律也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 四,生产社会化四,生产社会化 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生产方 式的基本矛盾资本主义生产是建立在机器大工业基础上的社会化大生产,不同于以往建立在手工劳动基础上的生产生产社会化极大地提高了工艺、技术 水平和劳动生产率,使社会生产以空前的速度迅猛地向前发展 五,资产阶级专政五,资产阶级专政生活方式生活方式一,生产资料归谁所有为谁支配----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私有制, 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 是社会成员之间在根本利益冲夹基础上 结成的、以人剥削人、人压迫人为特征的关系 二, 由于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不同, 分配原则也不同, 生活方式也不同。
在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 资本家的生活方式是通过占有和垄断生产资料, 以剥削 劳动者供其挥霍为特征, 无产者丧失了生产资料, 除劳动力外一无所有, 成为 把劳动力当作商品自由出卖的劳动者, 他们创造的财富, 绝大部分以剩余价值 的形式被资本家所掠取 三, 资本主义社会, 由于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家私人占有制之间矛盾 的存在, 社会成员产生了贫富的两极分化 四, 生活方式是受阶级性所制约的资本主义社会中, 资产阶级世界观决定了没落的资产阶级的人生观是消极的,反动的, 精神生活是空虚的颓废的人的问题是马克思思想的出发点和终极关切所在,而哲学又是体现“时代精神 的”马克思所处的时代的最大特点是,现实中普通人处在因资本主义制度的 全面扩张而带来的生存危机之中马克思思想的最大特色就是对资本主义制度 以及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注,马克思毕生的关怀就是资本主义 制度运作下的人的处境和命运(问题)———这也是他对(资本主义)“制度 伦理”批判的关键之点马克思批判继承了古典思想家辩证抽象的理论成果,以关注弱势群体为己任, 分析了资本主义工资、利润和地租等经济形式,集中考察了工人和资本家两大 社会主体及其相互关系,展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两种不同的生活现实。
一方面, “工人生产的财富越多,他的产品的力量和数量越大,他就越贫穷工人创造 的商品越多,他就越变成廉价的商品物的世界的增值和人的世界的贬值成正 比劳动不仅生产商品,它还生产作为商品的劳动自身和工人,而且是按它一 般生产商品的比例生产的”显然,这是一种与工人的愿望和工人的实际情况 背道而驰的状况本来,工人生产的财富越多,他就应该越富裕,工人创造的 商品越多,他的工资收入就应当越高,因而物的世界的增值与人的世界的增值 应当同步;但是实际情况却正好相反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异化的现实,这是 对从事劳动的工人来说的异化劳动在这个异化规定中,劳动者创造的产品不 但不依赖于劳动者而6且同劳动者相对立,同时反过来使劳动者更加贫穷和廉价 另一方面,资本家过的是只享受而不劳动的生活,整天“为他的死钱财的赢利 而苦恼”正如马克思所说:“如果劳动产品不属于工人,并作为一种异己的 力量同工人相对立,那么这只能是由于产品属于工人之外的他人如果工人的 活动对他来说只是一种痛苦,那么这活动就必然给他人带来享受和生活乐趣 ”这个“他人”不是神,也不是自然界,恰恰就是工人通过异化的、外化的劳 动所生产出来的资本家马克思分析了工人阶级道德堕落的根源并不在于其他方面, 恰恰在于资本主义 的经济现实之中,在我们这个时代, 每种事物好像都包含有自己的反面。
技术的 胜利, 似乎是以道德的败坏为代价换来的! 科学技术进步与道德堕落形成了鲜 明的对比指出这一现实并不难, 更为重要的是要在认识这种现实和现象的基 础上, 分析其内在的矛盾, 寻求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这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 以后研究中关注的重点比工人阶级的道德堕落更为严重的是资产阶级道德的 腐化, 而这不过是资产阶级存在条件的反映: 资产阶级道德就是资产者对其存 在条件的这种关系的普遍形式之一但思想家们却把道德与现实本末倒置, 以 观念形式表现在法律、道德等等中的统治阶级的存在条件( 受以前的生产发展 所限制的条件) , 统治阶级的思想家或多或少有意识地从理论上把它们变成某 种独立自在的东西, 在统治阶级的个人的意识中把它们设想为使命等等; 统治 阶级为了反对被压迫阶级的个人, 把它们提出来作为生活准则, 一则是作为对 自己统治的粉饰或意识, 一则是作为这种统治的道德手段这里像通常一样, 关于这些思想家应当指出, 他们必然会把事物本末倒置, 他们认为自己的思想 是一切社会关系的创造力和目的, 其实他们的思想只是这些社会关系的表现和 征兆马克思和恩格斯就是这样在对现实社会的考察中揭示道德的本质, 这也是我们研究经济伦理问题必须遵循的一个基本原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