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皮纹的形态与测量.doc

12页
  • 卖家[上传人]:wt****50
  • 文档编号:33513476
  • 上传时间:2018-02-15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6KB
  • / 1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膚紋的形態和測量 膚紋的形態和測量手足分區人類手足掌面上嵴線形成的各種花紋是膚紋的主要研究內容人們為了研究的方便,把手掌指和足掌趾分為若干個區域(圖 1-4-1、圖 1-4-2、圖 1-4-3)手、足分區是膚紋學中特定的方法,其局部名稱都使用人類學上的有關術語在閱讀膚紋圖時,最能幫助人們分析的標誌是三角 (triradius),計有指紋上的三角、指根的指墊部上的指三角(digital triradius of soles)等一般,三角是由三個方向的嵴線向一點匯集,三條嵴線之間的夾角各約為 120°主要掌紋線(main line)A、B、C 和 D 分別由指三角 a、b、c 和 d發出大魚際花紋(thenar pattern)和第一指間區花紋(I interdigital pattern)不容易區別,故作一個區域分析(T/I)指間區以指三角為界,趾間區則以趾三角為界1. 手分區手掌一般分為 13 個區域(圖 1-4-1),此外還有一些大同小異的分區法,這裡介紹的是為大多數學者所推崇的 13 分區法,又稱為改良法,分區的規則如下1 區:大魚際的整個部分(虎口不算在內)2 區:大魚際與小魚際在腕部二分之一處交界的一個點。

      3 區:小魚際向尺側遠中部的二分之一處4 區:掌尺側二分之一處的一個點5 區:分為二個區,即 5′區和 5″區5′區為尺側遠中部的二分之一處到遠側屈肌線溝處,就是第二屈肌線的起讀點處5″區為第二屈肌線的起讀點處到第五指掌褶處6 區:第五指掌褶及其下方的指墊7 區:第五與第四指的指間8 區:第四指掌褶及其下方的指墊9 區:第四與第三指的指間10 區:第三指掌褶及其下方的指墊11 區:第三與第二指的指間12 區:第二指掌褶及其下方的指墊13 區:第二指與大姆指之間,即虎口處為研究各個有關區域,常把指間區獨立為一個分區系統,從大姆指到小指的指間以Ⅰ、Ⅱ、Ⅲ、Ⅳ標記也把各個指墊上的三角分為一個系統,從第二指到第五指,分別標以 a、b、c、d(圖 1-4-2)基本細節單條 線的形態構造為膚紋的細節,嵴線有起點和終點,嵴線從起點行進到中間分開為分叉;兩條嵴線相遇融合成一條嵴線為結合;兩條嵴線中間有一橋狀線為小橋;嵴線上小而短的分叉為小鈎;一條嵴線分叉迅即結合為小眼,僅有一個汗線孔的短嵴線為小點;有 2 至 4 個汗腺孔的嵴線為短棒;三條嵴線來自三個不同方向並趨向一點,不論是否在一點上融合都稱為三角。

      嵴線上的汗腺發育不完全,在嵴線上看不到汗孔,形成的細瘦嵴線叫次嵴線次嵴線一般不長,鑲嵌於發育的嵴線之間次嵴線不連成片,組不成花紋,它們的細節依上述發育嵴線分類和命名,觀察時要特別說明嵴線的細節構成了千變萬化的膚紋指紋分類指紋(finger print)的分類比較複雜,但一般習慣分為三大類,見圖 1-4-5在三大類之中又細分為六種亞型,見圖 1-4-61. 弓型指紋(arch,A)嵴線從一方發出到另一方,中間沒有螺旋和回轉可分為二種亞型,嵴線在中間較平坦的稱為簡單弓或簡弓(simple arch,As);嵴線在中間成天幕式或帳篷式,則稱為帳弓(tented arch,At),帳弓有一個三角,但沒有中心花紋2. 箕型指紋(loop,L)嵴線從一方發出,中間又回轉到發出的這一方箕型也分為二型,大部分的箕為尺箕(ulnar loop,Lu),少量的箕為橈箕(radial loop,Lr),這主要依箕的開口方向而定箕型指紋至少要有一個三角和一個中心(core)3. 斗型指紋(whorl,W)嵴線成為螺旋、同心圓、雙曲線等形狀有一種斗的中間是二個完整的箕紋互相絞鏈在一起,這是斗的一種亞型稱為雙箕斗(double loop whorl,Wd)。

      其他 (除雙箕斗外) 各種斗紋統歸於另一種亞型稱為一般斗(simple whorl,Ws)斗型紋必須要有一個中心、二個三角雙箕斗的中心必須有一個完整的 S 型線,並把二個箕頭完全分開斗型紋按其下部支流的關係,可以劃分為尺偏斗(ulna-oriented of whorl,Wu)、平衡斗(balanaed of whorl,Wb)、橈偏斗(radius-oriented of whorl,Wr)3 種偏向斗對於指紋要分析各種紋型出現的百分率及其百分標準誤指紋在左右手的對應手指上是非隨機組合的,在上海的漢族中計有 79%的手指左右花紋對稱,即左右手相對應的手指有同一類型的指紋還可以分析三類指紋在一手五指上出現的格局,以及一手五指、或雙手十指同為一種類型花紋的百分率庫明斯指紋指數(H.Cummins index)(2W+L)/N,是一種常用的膚紋指數其求法為:式中 W 是斗型指紋的百分率,L 是箕型指紋的百分率,N 是常數 10(十個手指)例如漢族人的斗型指紋為50.86% ,箕型指紋是 47.12% ,指紋指數是 14.88 ,即(2×50.86+47.12)/10=14.88掌紋分類1. 大魚際紋大魚際紋(thenar pattern, T)僅統計各種箕、斗和箕斗複合紋(complex pattern),這些花紋稱為真實花紋(true pattern)。

      各種弓型紋則不在真實花紋之列,稱為非真實花紋(non-true pattern)各種真實花紋和非真實花紋非真實花紋有二種:一種是弓型紋,或稱開放型(open,A);另一種為退化紋(vestige,V)真實花紋中箕的斗也包括了二種類型,即一般斗(whorl,W)和複合斗(complex,C)真實花紋中箕的種類較多,按箕口的開口方向定為四種類型,即遠箕(ulnar loop,Ld)、橈箕(radial loop,Lr)、近箕(proximal loop,Lp)、尺箕(ulnar loop,Lu)大魚際真實花紋中最常見的是遠箕大魚際紋與第一指間區紋不易區分,故作一起分析,記為 T/I 或者 T2. 指間區紋指間區紋(interdigital pattern)也僅計真實花紋,其中以遠箕為多見,偶有斗紋在Ⅱ、Ⅲ和Ⅳ又以Ⅳ區內的真實花紋頻率為高 ,Ⅲ區內少見,Ⅱ區內很少見真實花紋有的個體在Ⅳ區內會有二個真實花紋出現,還有的個體在Ⅲ和Ⅳ之間有跨區的真實花紋3. 小魚際紋小魚際紋 (hypothenar pattern,H)分析也僅計算真實花紋,其基本分類與大魚際紋十分相似4. 主要掌紋線主要掌紋線常簡稱為主線(main line),分別從指三角 a、b、c 和d 發出,各以大寫字母 A、B、C 和 D 表示。

      各主要掌紋線自指三角發出,跟跡其行跡,直到終止終止區即按照手掌的十三個區域編碼表示各終止區的號碼依照 D、C、B 和 A 的次序寫出,就是主要掌紋線公式 (main line formula)常見的公式是 11、9、7、5′,它代表 D 線止於11 區,C 線止於 9 區,B 線止於 7 區,A 線止於 5′區(參見圖 1-4-1 中手掌分為 13 個區域)通貫手分型手掌上的屈褶線(fiexion crease)共有三條,分別稱為遠側屈褶線(distal crease)、近側屈褶線(proximal crease)和縱側屈褶線縱側屈褶線環繞著大魚際,也稱為大魚際屈褶線 (thenar crease)遠側屈褶線的起讀點處於尺側近側和縱側屈褶線的起讀點在虎口處屈褶線並不是由嵴線形成的,系由表皮與深筋膜相連而成,故而對屈褶線的分析僅為膚紋研究的附屬內容屈褶線的分析主要看其主枝(main branch)是否橫貫整個手掌,橫貫者即為通貫手通貫手大約可分為 4 種,圖 1-4-9 的前 4 種示通貫的類型1)遠側屈褶線單獨橫貫整個手掌2)遠側和近側屈褶線相互溝通而橫貫整個手掌3)遠側和近側屈褶線互相融合(已分不出遠側和近側屈褶線)而橫貫整個手掌。

      4)近側屈褶線單獨橫貫整個手掌前 3 種也稱為猿線(simian line),第 4 種通貫手稱為悉尼線(Sydney line)相互溝通而形成的猿線,是從近側和遠側屈褶線的起讀點開始分析,只有當兩條屈褶線的主枝相互溝通時才認為是猿線圖 1-4-9 的右下圖為一般型屈褶線屈褶線具有年齡上的變化,年齡越大手上的屈褶線也將會變得越複雜,作通貫手分析時要注意猿線觀察誤差多是對第 2 種類型的叛斷失誤所造成通貫手分類還有其他的方法和命名,無非是在第 2 種類型中進一步細分第 2 類型也稱為過渡型或橋貫型,還可以對此進一步細分為過渡Ⅰ型和過渡Ⅱ型(或稱橋貫Ⅰ型或橋貫Ⅱ型)近側和縱側屈褶線的起讀點都在虎口處,這兩條線在虎口可能是具有一個共同的起讀點,也有可能具有各自的起讀點近側和縱側屈褶線具有一個共同的起讀點稱為匯合型,否則為不匯合型指 間 褶在手指上有指間褶(interphalangeal crease)(圖 1-4-2),除大姆指只有一道指間褶外,其他 4 指都有兩道指間褶在正常人群中,小指只有一道指間褶的個體十分罕見,此特徵有很重要的臨床診斷意義膚紋的測量值膚紋中有一些項目為計量資料,如 atd 角度和 t 百分距離等。

      膚紋學界習慣把總指紋嵴線數和三角 a-b 間的嵴線數也納入計量資料的範圍1. 軸三角軸三角(axial triradius)的位置可用 atd 角度(atd angle)和 tPD值(percent distance of axial triradius, tPD)的測量方法如圖 1-4-11 所示測量 atd 角時,以軸三角(t)為頂點向指三角 a 和 d 分別作二條直線得到一個夾角用量角器量出其角度tPD 的測量,先以中指掌指褶的中點(F)向掌腕褶的中點(G)作一條直線,並量出其全長,這是掌長(FG)然後以軸三角(t)向掌腕褶作一條直線,與掌腕褶相交,得到一點(H),量出直線距離(tH),(tH)平行於 FGtPD 的求得用公式:Tpd=(tH/FG)×100Atd 角的測量不能缺少指三角 a 或 d,也不能沒有軸三角 ttPD 的測量可以沒有指三角,但不能缺少 t 角有的個體在手上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 t 三角,此為超常數 t 三角,正常人群裡約占 2%的個體有超常數t 三角分析中可見 atd 角增大,則 tPD 值也增加,反之亦然在漢族人群裡對這二指標求直線回歸方程組已知 atd,求 tPD 時用公式:YtPD=0.4396×atd 角度-1.3732已知 tPD,求 atd 時用公式:YtPD=0.4219×tPD 值-32.7677軸三角在手掌上的位置可以用 t、t′和 t″表示,t 在手掌的近側,t″在最遠側。

      每相鄰兩個位置上的軸三角, tPD 大約相差 20 ,atd 大約相差 8°t ″是在手掌長軸的中央位置 ,其 tPD 應是 50 (41~60) ,atd 應是 55°(51°~ 99°)atd 和 tPD 具有年齡變化嬰幼兒及兒童的 atd 比成年人的要大得多,故不能把 atd 和 tPD 的測量值在小兒與成人之間套用筆者於 1987年調查 2200 例 1~11 歲漢族嬰幼兒的膚紋,每 1 歲為一個年齡組,每一組男女各 100 人此項分析的結果是一條回歸公式:小兒 atd 角=49-年齡即每年增加 1 歲,atd 角遞減 1°直到 8 歲9 歲、10 歲和 11 歲的兒童為 40°,同成人相同,至於 12 歲以後少年的 atd 角變化情況還未做過調查,情況不明2. 總指紋嵴線數總指紋嵴線數(total finger ridge count, TFRC)只能在箕型指紋和斗型指紋中進行分析分析示意見圖 1-4-12(圖 1-4-6 的尺箕、橈箕、一般斗、雙箕斗已畫上計數線),即在中心點和三角點之間畫一條線,數出經過這條線的嵴線,包括嵴線中所有的點、線、棒、眼,但是計數時不把中。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