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版《三维设计》二轮复习课件:专题6、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社会生活的变迁.ppt
44页高考考点,,配套课时检测,,模块二,,,考点一,,,考点二,,专题六,,线索一,,线索二,复习线索,,一、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1四个表现 外商企业出现;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官僚资本主义(洋务企业、四大家族)产生;民族资本主义兴起(19世纪六七十年代) 2一个主体 整个近代社会,自然经济仍然占据主导地位 3一个特征 经济结构反映了中国近代经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二、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1一个特点 “先天不足,后天畸形”(不足: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畸形:地区分布不合理,未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 2三大障碍 外国资本主义(最主要)、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3五大阶段 “春”甲午中日战争后的初步发展和一战期间的“短暂春天”;“夏”19271936年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的较快发展;“秋”抗日战争时期遭到沉重打击;“冬”解放战争时期陷入绝境;新中国成立后,进入了“新的春天”4历史地位,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特征 (1)从企业的产生看,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走过了一条独特的道路它不是由工场手工业到机器大生产,而是在列强入侵,破坏了中国发展的正常秩序,加速了自然经济解体的前提下,直接从外国输入机器、技术创办起来的。
因此它不是在中国封建社会产生的资本主义萌芽的基础上逐步成长起来的 (2)从工业部门的结构看,基本是轻工业,其中又主要是纺织工业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缺乏雄厚的经济基础,本身又不能生产机器,只能从投资少、周转快和获利多的轻工业开始3)从工业的地区分布看,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极不平衡,主要集中在沿海大城市其原因是这些城市为列强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据点,便于利用外国的技术设备,这种畸形布局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性质 (4)从设备、技术和经营管理上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是很落后的,且对外国技术依赖严重 (5)从企业产生发展的全过程看,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身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因而发展缓慢这决定了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同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既有矛盾同时又有依赖性,这正是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最重要的特点史论必记】近代中国资本主义是在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抱着实业救国的信念,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残酷挤压的夹缝中求生存,在斗争中求发展,创造出不少令人瞩目的业绩历史证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实业救国的道路是行不通的。
一、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二、交通与通讯工具的进步,三、大众传媒的变迁,报刊对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起的作用 (1)传播西方文明,促进中国近代的思想解放鸦片战争后,外国人在中国创办的报刊和中国人自己创办的报刊都促进了西方文明在中国的传播,有利于解放人们的思想 (2)发挥制造舆论、唤醒民众的重大作用戊戌变法时期、辛亥革命时期以及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报刊成为宣传改良、革命和新文化的思想武器 (3)对夺取近代革命的胜利发挥了重大作用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办了一系列的政论性报刊,同国民党控制的中央日报等报刊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为夺取革命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史论必记】鸦片战争以后,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中国传统文化开始受到冲击西装、西餐、欧式建筑以及轮船、汽车改变着中国人的衣、食、住、行,电报、、报刊、电影也出现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外来文化的冲击和社会政局的更,替,使中国的民俗风情发生了巨大变化看高考怎么考 1(2012安徽高考)19世纪70年代末,一位英国人写道:“一个重 庆商人如果要在上海采办洋货,他可以到一个钱庄押借一笔款项(然后)将订货单寄予他在上海的代理人;钱庄经理也通知与他有关系的上海钱庄或其分庄,由后者向洋行或其中国的代理人处付予这笔款项。
可见此时的钱庄 () A已经完全变成了洋行的附庸 B在中外贸易中居于关键地位 C一般不愿支持土货出口业务 D在洋货内销中具有重要作用 解析:选 A、C项未在材料中体现;材料主要说的是商人从上海购买洋货,B项“中外贸易”范围太大D,2(2012新课标全国高考)1895年,身为状元的张謇开始筹 办纱厂,他称自己投身实业是“捐弃所恃,舍身喂虎”这反映出张謇 () A毅然冲破视商为末业的传统观念 B决心投入激烈的民族工商业竞争 C预见到国内工商业发展前景暗淡 D具有以追求利润为目的的冒险精神 解析:选 材料反映了张謇不惧人言,以“舍身喂虎”的精神摒弃“商为末业”的传统观念,筹办纱厂故答案为AA,3(2012浙江高考)下边是抗日战争期间大后方七省(川、滇、 黔、陕、甘、湘、桂)开办工厂数量统计示意图(1937.71944)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大后方七省开办工厂的速度逐年递增 B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后,大后方工业发展迅猛 C大后方和沿海工业比例发生很大变化 D大后方工厂开办的主要原因是抵制日本的经济侵略 解析:选 解答本题要注意题干的表述,依据抗日战争时期大后方工厂数量的增减,细致全面的观察图片,抓住关键的时间信息“1937.71944”进行思考。
A项“逐年增加”表述错误,C、D两项不能从图中得出,故答案选BB,知高考考什么 1古代农耕文明与工业文明的区别,2自然经济、外国资本主义、民族资本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发展演变及相互关系,注:自然经济外国资本主义民族资本主义官僚资本主义,谋定高考快行动,1.(2012泉州模拟)王韬提出“官办不如商办”的口号,他痛 斥洋务派垄断新式企业的行为,主张兴办一切企业都必须“独任商民勿加官督二字,商之必可以办,官之必不可以督”上述材料表明王韬 () A反对兴办洋务派企业 B主张自由创办民族企业 C反对官民合资办企业 D反对政府对企业进行监督 解析:选 据材料信息“官办不如商办”“商之必可以办,官之必不可以督”可以明确判断出王韬的主张B,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民国初年的民族工业南洋兄弟烟草公司产品 销售示意图,材料二长江三角洲地区民族工业分布示意图,材料三1916年在中国的外商、华商煤矿比较表,汪敬虞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材料四1919年全国注册工厂数,陈真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材料五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张謇的南通大生纱厂一、二厂,到1921年就获利白银一千六百多万两,其中的三分之二都是大战期间获得的。
这样丰厚的利润,在旧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史上是空前的然而,好景不长,一战后,欧洲列强迅速增加对华资本和商品输出,中国民族工业无力与之抗衡,大批倒闭,到20年代中,期,张謇的企业已经走下坡路了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民国初年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的营业状况如何?导致出现这种营业状况的客观条件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分析民国初年与同时期的其他地区相比,长江三角洲地区民族工业发展特别快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四,说明民族工业在发展上的弱点 (4)材料五说明了什么问题?,解析:第(1)问要注意时间的限定为“民国初年”即19121919年,还要注意客观条件即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本身之外的影响因素;第(2)问则重点要根据材料来分析与其他地区的不同,适当结合所学知识但一定不能脱离地图来分析发展快的原因;第(3)问结合材料即可正确作答;第(4)问是谈对历史事实的认识,平时要注意培养史实的归纳能力 答案:(1)状况:迅速上升客观条件:民国的成立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实业救国思潮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形成了对中国有利的国际市场环境;抵制日货等群众性爱国运动扩大了国货市场写出三点即可),(2)交通便利,区域内有运河;南京、上海等地较早开放为通商口岸;靠近当时的政治中心南京,受辛亥革命影响较深;明清时期该地区纺织业基础较好;人口众多,市场广阔;张謇、荣宗敬、荣德生为本地人氏,便于在家乡办厂。
任答四点) (3)弱点:规模较小,经济力量有限,难以抵御外国企业;分布极不合理,绝大多数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 (4)帝国主义的侵略是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最大障碍,民族工业要发展必须实现民族独立看高考怎么考 1(2012浙江高考)1862年6月26日,上海新报一则某商 行售卖“外国杂货”的广告云:新到什锦饼干、酸果、洋醋、吕宋烟、白兰地、小面镜仔、东洋竹篮仔等这反映出 () A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B国人办报事业的发展 C物质生活时尚的变化 D百姓衣食住行的西化 解析:选 解答本题需要仔细阅读材料,甄别材料内容及相关信息关键是抓住时间(1862年)、地点(上海)、媒介(上海新报)、内容(外国杂货)等信息进行思考依据 “外国杂货”的广告及其具体内容可知,C项符合题意C,2(2012江苏高考)1912年3月,南京临时政府令:“查前清 官厅,视官之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受之者增惭,施之者失体光复以后,闻中央地方各官厅,漫不加察,仍沿旧称,殊为共和政体之玷有研究者发现,同年6月申报载:“公堂会审之时,(被告)就口口声声以老爷、大人相称,裁判官亦直受不辞上述材料最宜作为下列哪一观点的论据 () A作为“受之者”的裁判官沿用前清审判制度 B作为“施之者”的被告不知民国政体之变 C作为“受之者”的裁判官有意玷污平等制度 D作为“施之者”的被告等级观念根深蒂固,解析:选 。
由题干中的命令可以看出南京临时政府想在“称呼”上实现平等,但现实中无论是作为裁判官的政府公务人员还是作为普通公民的被告均沿袭前清称呼,这体现的是封建等级观念在中国根深蒂固故答案为DD,3(2012四川高考)史学家傅斯年认为,历史研究应坚持有 一分材料说一分话,材料之外“一点也不越过去说”下表显示了四川学者吴虞1918年在成都和1923年在北京时的消费情况根据傅斯年的观点,此表可以证明 (),A.当时北京的城市化水平比成都高 B近代中国东西部商业发展不平衡 C吴虞到北京后消费结构有所变化 D当时成都的享受型消费场所过少 解析:选 傅斯年的观点体现的是一种客观史学,反对进行主观推论A项,从表格中很难比较两个城市两个时段的城市化水平;B项,表格无法反映,而且把不同时期中国东西部商业发展情况进行对比,显然也不正确;D项有一定干扰性,认真分析可知该项有违“一点也不越过去说”,从表格信息也很难作出该项结论故只能选C项,因为我们可从表格中吴虞到北京后的消费结构看出其变化,C项是客观评价,故符合傅斯年的史学观点C,知高考考什么 1近代以来社会生活的变化,2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特点 (1)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与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发展密切相关。
(2)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随着中国民主进程的发展而不断加深 (3)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在城乡之间的差别极大,主要发生在大城市,广大农村仍然处在落后、封闭状态,地区之间的发展也极不平衡 (4)近代中国的社会生活虽然有变化,但依旧保持着自己的民族特色3近代以来交通工具的变化和影响,谋定高考快行动,1.(2012太原模拟)1926年北洋画报曾刊登出中国人之 福耶祸耶?的漫画(下图)对漫画解读正确的是 (),A当时中国普通民众生活水平大为提高 B漫画主要讽刺的是当时的媚外现象 C当时中国成为西方的头号海外市场 D西化成为当时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解析:选 当时中国经济落后,民众生活水平低下,能享受这种生活的绝非普通民众,故A、C两项错误;“西化”主要存在于官宦和富商之家,从整个中国看,并非当时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亦可排除D项;漫画中反映出这个家庭推崇西方的教育和产品,这一漫画主要讽刺的是当时的媚外现象B,2(2012潍坊联考)1880年4月25日的上海申报发表了以 下竹枝词:“无数关山一线通,人工巧制夺天工两地情怀一线通,有声无影妙邮筒火树干株照水明,终宵如在月中行洋楼更比蜃楼好,准读坡仙海市诗。
这反映了 () A西方物质文明彻底改变了中国社会 B西方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