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设计(2课时).doc
7页第一节 质量守恒定律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微观分析,认识到化学反应过程中元素的种类、质量;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不变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实质 (2)能够用质量守恒定律对化学现象进行解释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实验探究进一步认识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实验探究活动中,加深对科学探究的理解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微观分析和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难点:全面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和实质,以及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幻灯片> 提出问题:“蜡烛越烧越短,最后没有了,难道物质从世界上消失了吗? 师:请大家利用桌上的仪器和药品,设计实验解决这一疑问启发提问:同学们还有什么问题想继续探究?(板书: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微观探索】要想解决这一问题,我们要从化学反应的本质入手,以我们熟悉的水通电解为例,观看动画,哪位同学回答化学反应的微观实质幻灯片)【引导提问】(适当板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是否发生变化?原子的数目是否发生变化?原子的质量是否发生变化?一类原子总称为元素,既然原子不变那么元素的种类是否发生变化?元素的质量是否发生变化?元素、原子的质量不变,则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否变化?(板书等于)注释:要带领学生具体分析是发生分解反应的水的质量等于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和。
板书质量总和)【转入实验】刚才,我们大家依据已有的微观知识对化学反应质量变化情况作了推测,当然,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我们下面进行实验探究,验证我们作出的推测是否正确实验探究一】演示铁钉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请同学们验证该反应前后质量是否发生变化根据提供的仪器、药品设计实验方案确定方案,进行实验实验总结:1、总结实验现象 2、利用课件,对反应前后的物质质量做详细分析,最后得出是参加反应的铁与硫酸铜质量和等于生成的硫酸亚铁与铜的质量和 (板书:参加反应的)【史实过渡】阅读课本P109“多识一点”,思考:是什么原因导致波义耳的实验失败?展示幻灯片(拉瓦锡--质量守恒定律)设问:为何拉瓦锡实验获得了成功?我们刚才的实验没有密闭也成功了,追问:什么样的化学反应需要容器密闭?【实验探究二】演示盐酸与大理石的反应请同学们利用这个反应进行验证,根据提供的仪器、药品设计实验方案组织讨论是否可行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实验完毕后请学生思考如果刺破气球天平还会平衡吗?应该会向哪偏?动手尝试思考天平失去平衡的原因(借机强调“总和”)【实验探究三】白磷在空气中燃烧根据提供的仪器、药品设计实验方案(播放课件-白磷的探究实验)思考:1、瓶底细沙的作用 2、装置冷却后,打开瓶塞,天平还会平衡吗?会向哪偏?为什么? 3、还有同学有不同的方案吗?有何优点?【课堂小结】请学生将各黑板上各关键词连接起来组成完整的质量守恒定律(板书) 这就是我们本节课的收获, 给大家一段时间巩固、掌握定义【全面认识】今天我们从微观角度和宏观角度和微观角度认识了质量守恒定律,(播放幻灯片)请思考在化学反应前后,哪些项目一定不变、哪些一定变、哪些可能变?归纳总结:六个不变、两个一定改变、一个可能改变学生经过交流得出方案:实验步骤: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干燥而冷的烧杯。
实验现象:烧杯内壁有水雾,再将烧杯迅速倒过来正放,倒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实验结论: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发生了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的物质学生回答: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是否发生变化?学生回答:分子分解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学生回答:不变不变不变期待实验实验步骤:1、将几根铁钉与烧杯中的硫酸铜溶液一起放在托盘天平上,共同称量2、将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砝码不用取下),静置1-2分钟,观察天平是否平衡观察、思考学生思考、回答:反应中消耗氧气,容器打开后,有一部分空气进入容器中拉瓦锡实验时容器密闭有气体参与或生成的反应学生交流实验方案一种方案用锥形瓶和橡皮塞经过讨论被否定,理由是气压增大,橡皮塞会弹出经过讨论装置中加上了气球学生动手实验天平失去平衡、偏右产生气体逸出设计方案思考、回答不平衡、偏左空气进入瓶内学生:放大镜聚光点燃白磷,更加保证装置的密闭完成内容学生回答思考实验探究导入新课,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体同时可以帮助学生在本节课的学习中注意一些容易忽视的物质使学生很自然地想探究质量变化回顾旧知识,为下面的微观探索过程做准备问题越详细,引导越到位理论为实验提供方向,实验为理论听过依据。
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定量探究的一般过程,同时通过分析帮助学生加深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渗透化学史的教育,让学生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产生过程,重温历史,学习科学家敢于质疑、开拓创新的精神,同时为下面设计实验方案、装置做指导加强对定律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形成定义小结提高【板书设计】 质量守恒定律(第一课时)一、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二、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本质——三不变原子的种类不变化学反应前后 原子的数目不变原子的质量不变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够运用质量守恒定律从定量和定性两个角度认识化学反应,并能运用它推测物质组成及进行某些计算,为后面的第二节化学方程式的教学做准备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实验探究进一步认识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情感态度价值观] (1)树立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微观分析和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难点:全面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和实质,以及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景】有人说他能点石(主要成分CaCO3)成金(Au),他的说法是否有科学道理?点评【导入新课】这位同学很好的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拆穿了骗子的把戏。
那么质量守恒定律还有哪些应用呢?在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问题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所要解决的问题【应用之一】小明在实验中发现一些问题,你能帮他解决吗?1、 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物质量比原来镁带质量大,是否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播放课件)2、 锌与稀硫酸反应后,烧杯中物质质量减少,是否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播放课件)点评:这就是质量守恒定律的第一个应用——解释化学反应前后物质质量的变化在运用质量守恒定律分析问题时要注意必须为“质量总和”,不能漏掉一部分反应物或者生成物(主要是气体物质)的质量微观探究】除了“质量总和”定律中还有什么字眼值得我们注意?让我们再次进入微观世界,深入研究一下这个问题(展示图片) 如图,氢气分子和氧气分子在密闭容器中反应请同学们数一下反应前后的各种微粒的个数判断我们提供的反应物是否恰好完全反应?哪一种反应物因过量而有剩余?结合图片思考、讨论下列说法是否正确,理由是什么?:1、 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一定等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2、 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3、 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等于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点评:反应物的质量总和,必须是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之和【应用之二】相关计算1、24克镁与 克氧气恰好完全反应。
生成氧化镁的质量为40克2、6.5克锌与100克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溶液质量为106.3克,则放出 克氢气3、蜡烛燃烧前质量为A克,燃烧后质量为B克,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为C克,水蒸气质量为D克,则产物 共 克,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为 克4、现有化学反应A+B=C,将a克和b克B在适当条件下充分反应后,分析得知剩余物为一混合物,则生成C物质的质量是 A、等于(a+b)克B、小于(a+b)克 C、大于(a+b)克D、不小于(a+b)克 【加强认识】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有的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有的则不遵守2、5克水蒸发得到5克水蒸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体积相等 点评:一切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范围是化学变化,不包括物理变化质量守恒定律指的是“质量守恒”,并不包括诸如体积等方面的守恒应用之三】推测物质组成1、酒精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请推测酒精中一定含有什么元素,可能含有什么元素?2、4.6克酒精在空气中燃烧生成8.8克二氧化碳和3.6克水,请推测酒精中含有什么元素?各种元素的质量比为多少?原子个数比为多少?【过渡】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我们可以定性地判断出酒精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题2提供了三种物质的质量,而化学反应前后元素质量也不变同学们能否通过计算定量地判断出酒精中究竟是否含有氧元素?点评: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都是化学上的重要研究方法质量守恒定律既可以对化学反应进行定性研究又可以进行定量研究定性是定量的基础,定量是定性的精确化”【课堂小结】请同学们从内容、原因、应用三方面总结我们这两节课学习的质量守恒定律学生回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回答、解释学生回答:参加反应的学生观察后回答:没有恰好完全反应氧气有剩余学生展开讨论,交流结论:1不对,2才对提供的反应物不一定都恰好反应,生成物的质量应是实际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3是对的,这里的总质量包含了反应中的剩余物质量完成练习思考、完成一定含有C、H可能含有O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倾听小结创设新奇的情景,激发学生兴趣产生期待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化学反应学生尚未完全明白这一关键词的重要性创设直观的微观情景,让学生自主得出结论,深化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通过有梯度的计算,既掌握了运用,同时加深了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