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春望八上语文书人教版.docx

9页
  • 卖家[上传人]:天****步
  • 文档编号:321044572
  • 上传时间:2022-07-03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1.23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 春望八上语文书人教版 《春 望》教案 1.能借助解释、工具书,独立读懂诗歌的大意 2.能熟练运用已把握的诗歌阅读技巧和赏析方法 3.能体会诗歌的思想情感,能感受诗人的家国情怀 4.通过了解诗人和学习作品,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一、 课前热身 (一)谈话导入 (师)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诗意的国度,光阴的故事、华夏的聪慧酝酿成最绮丽的诗篇我喜欢《诗经》,我喜欢《楚辞》,我喜欢李白的飘逸,我喜欢苏轼豁达……在这众多的文人中,有个人他是最独特的存在 【P1】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郭沫若 (师)郭沫若曾评价他:“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孩子们,你猜到他是谁了吗? (二)介绍诗人 【P2】:杜甫(712—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拾遗、杜工部、杜少陵、杜草堂等,唐代宏伟的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作《登高》《春望》《北征》以及“三吏〞“三别〞等,作品大多集于《杜工部集》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师)是的他就是诗圣杜甫,唐代宏伟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历尽世事沧桑,遭遇安史之乱,一生不得志,最终贫病而死; 他的诗反映社会现实、民间疾苦,被称为“诗史〞 今天,我们将从他的《春望》中去感受一段辛酸的历史 二、 +自主学习 春 望 【唐•杜甫】 国 破 山 河 在, 城 春 草 木 深 感 时 花 溅 泪, 恨 别 鸟 惊 心 烽 火 连 三 月, 家 书 抵 万 金 白 头 搔 更 短, 浑 欲 不 胜 簪 (一)初读古诗: 1.自由朗读 2.检查字音 3.体裁、节奏 4.学生范读 5.全体齐读 (重点字音:深shēn、烽fēng、搔sāo、簪zān) 板书:春望 杜甫 (二)理解大意:1.独立理解 2.重点词语 3.学生展示 4.重点点拨 (重点词语:①国破(国都陷落) 深(繁茂) ②感时(感伤时局) 恨别(怅恨离别) ③烽火(借指战争) 抵(值) ④搔(挠) 浑(简直) 欲(将要) 不胜(不能够承受) 簪(发簪) ) 三、 +双边共生 (一)一望——赏析写景诗句 1.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春〞字是春天的意思,直接点明白时令。

      你从哪里读出来是写春天的? (城春草木深 2.“望〞字是什么意思?哪些诗句是写所望的?概括望见了哪些景物? (①望见,看见②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③国破,山河在,草木深,花,鸟 板书:望见 国都破 草木深 3.葱翠繁茂的草木,令诗人产生了怎样的心情? (预设:①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②悲伤,忧愁……) 4.诗人内心悲伤的理由是什么?分别从诗歌和背景材料中去发觉 (①国破、烽火——安史之乱②国都破碎,家人离散,失去自由……) 附创作背景: 【P】唐天宝十四年(755)十一月,安禄山起兵叛唐次年六月,叛军攻破潼关,长安沦陷,唐玄宗仓皇逃往四川杜甫带着妻小离开居住了十年之久的长安,到鄜州羌村亲戚家避难七月,太子李亨于灵武(今属宁夏)即位,世称唐肃宗,改元至德杜甫闻讯,即将家小安置在鄜州,只身投奔肃宗朝廷,想要再有一番作为结果不幸在途中被叛军俘获,解送至长安,过了半年多囚徒一样的生活至德二年(757)春,身处沦陷区的杜甫,目睹了长安城一片萧条零落的景象,伤国破家亡,感时势动乱,百感交集,便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名作《春望》 5.探讨:诗人是如何表达悲伤心情的? (预设:①用词精妙:破、深……②手法精当:含蓄与直露,比较或反衬,环境衬托,移情于景……③韵律手法顿挫:en为韵尾,宛如啜泣,音调上给人悲凉之感……) 板书:望见 国都破 草木深 (融情于景) 6.长安城的昌盛与衰败比较。

      【P】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唐•黄巢《不第后赋菊》】 暗闻歌吹声,知是长安路 【唐•储光羲《长安道》】 三月三日空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唐•杜甫《丽人行》】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唐•王维《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师)花团锦簇——“城春草木深〞歌舞升平——“感时……惊心〞山河在,……不在 (二)二望——探究家国情怀 1.“望〞字在诗中只有“望见〞的意思吗?哪里体会到的? (①渴望,渴望②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2.诗人心心念念地渴望着什么呢? (预设:烽火——战争平定,和平到来; 家书——家人团聚,百姓安定……) 板书:渴望 战火息 亲人聚 3.了解杜甫思念亲人、厌恶战争的同主题诗作: 【P】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月夜》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月夜忆舍弟》 4.战争没有中止,愿望就无从实现而今,诗人只望得见 …… ,却望不见 …… (预设:战火纷飞——国泰民安,百姓流离失所——安居乐业,草木丛生——妻儿家人,满目疮痍——和平平静……) 板书:渴望 战火息 亲人聚 (家国情怀) 5. 感知典型艺术形象“搔白头〞。

      (1)【卓越演员】假设你是一个优秀的演员,你计划怎么表演(动作、表情)? (预设:狠狠地抓扯头发,痛楚万分的表情……) (2)【研究角色】要做到形神兼备,还需要深入研究角色你对“白头〞怎么看? (预设:花白,稀疏; 年迈45岁;“白头〞是愁出来的;“搔〞欲解愁而更愁……) 追问“根根(满头)白发蕴含着杜甫 …… 〞 (预设:对和平的企盼,对家人的思念,对百姓的关心……) (3)内心独白:诗人满面愁容、手搔白头时心底可能会说:“ …… 〞 (预设话题范畴:国家、战争、百姓、家人、个人……) 板书:渴望 战火息 亲人聚 (忧国忧民) 6.诗人痛恨战争渴望和平的愿望实现之时会是什么样子呢?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四)概括形象 1.学生小结 读罢诗作,想必对杜甫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你觉得“杜甫是一个 …… 的诗人〞 (预设:喜欢祖国,深爱家人,忧国忧民……) 2.跳出本诗 (师)经典文学作品,大多有“或文学人物〞崇高的人格支撑,达到“人格与文品〞的高度统一,最终成为人类精神世界的珠峰。

      让我一起展读杜甫的其它诗作,再度感受“诗圣〞崇高而恒久的家国情怀—— 在家常早起,忧国愿年丰 《吾宗》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梁甫吟》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 《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师生深情配乐诵读《春望》,向杜甫致敬!) 四、收束全课 当我们轻轻掩上杜工部的诗卷,泛黄的诗笺氤氲着无尽的忧伤,而那些刻骨铭心的诗句永志不忘、余音绕梁,跃动着穿越时空的主旋律——赤子丹心,家国情怀 五、创意板书 《春望》【唐•杜甫】 《春望》【唐•杜甫】 国——破—-—忧 望见:国都破 草木深 (融情于景) 家——离—-—念 渴望:战火息 家人聚 (家国情怀) 己——老—-—悲 六、稳定拓展 【课堂检测】(共计13分) 1.诗人常识(5分) 杜甫(712—770年),字 ,自号 ,世称杜拾遗、杜工部、杜少陵、杜草堂等,唐代宏伟的现实主义诗人。

      代表作《登高》《春望》《北征》以及“三吏〞“三别〞等,作品大多集于《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 〞杜甫与李白合称“ 〞 2. 背诵并默写古诗《春望》(8分) 《春望》【唐•杜甫】 , , , , 【艺术风格】“沉郁顿挫〞 清人吴瞻泰在《杜诗提要》中说:“沉郁者,意也,顿挫者,法也〞即沉郁和顿挫分别是指杜诗思想情感和艺术手法两方面的特色 1.沉郁是指杜甫诗中情感的沉重蕴藉 “感时〞便是对家国时局的担忧,“恨别〞就是对家人分开的忧愤家国之忧与个人之恨交织在一起,便郁结为沉重巨大的悲恸。

      但是,杜甫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形成的中和处世的心态,将这喷薄欲出的情感力气抑制住,使它变得缓慢、沉重,变得低回起伏于是形成了“沉郁〞的风格 2.顿挫是指杜甫诗歌韵律的抑扬顿挫,表现手法的含蓄曲折 (1)首先是韵律的抑扬顿挫《春望》中,首联上联“破〞、“在〞,“春〞、“深〞,平仄相对,读起来声声金石,有极强的顿挫之感全诗以“en〞为韵尾,读来宛如人的啜泣,光从音调上就能感受到那种悲凉的情感 (2)其次是情感表达的含蓄曲折《春望》中,情感是极其悲慨而明显的,但杜甫的表达并不浅显 首联以“山河在〞与〞余物〞不在,以“草木深〞写无“余人〞,就曲折而沉重,由于看到山河历历在目,才能感受到国都沦陷的悲愤,看到草木繁盛而萧瑟,才能感受到人民流离失所的凄怆 接着,诗人内心的悲恸已经难以自抑,于是诗人借花之溅泪,鸟之惊心,来写自身无法抑制的情感,仍旧以曲折的方式来表达 然后,诗人转笔,去写战火不息,家信难得以家信这个概括事物,来承载诗人对这个时代的悲愤 结果,诗人只说自己头发越掻越短,已经快插不上簪子了诗人为什么掻头呀,还由于担忧时局担忧家人呀 总之,杜甫在《春望》中,不断用迂回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使得自己的情感不断郁积,郁积到让人难以承受的程度,当读者读懂了诗中的情感,就会被这难以承受的情感击倒。

      3.沉郁的情感和顿挫的手法是浑然一体 — 9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