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省荆州市国营大沙湖农场高级中学高二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
19页湖北省荆州市国营大沙湖农场高级中学高二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帕斯卡尔 我很能想象一个人没有手、没有脚、没有头(因为只是经验才教导我们说,头比脚更为必要)然而,我不能想象人没有思想,那就成了一块顽石或者一头畜牲了思想形成人的伟大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用不着整个宇宙都拿起武器来才能毁灭他,一口气、一滴水就足以致他死命了然而,纵使宇宙毁灭了他,人却仍然要比致他于死命的东西高贵得多,因为他知道自己要死亡,以及宇宙对他所具有的优势,而宇宙对此却是一无所知 因而,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正是由于它而不是由于我们所无法填充的空间和时间,我们才必须提高自己因此,我们要努力好好地思想这就是道德的原则能思想的苇草——我应该追求自己的尊严,绝不是求之于空间,而是求之于自己思想的规定我占有多少土地都不会有用,由于空间,宇宙便囊括了我并吞没了我,有如一个质点;由于思想,我却囊括了宇宙1.对以“苇草”为喻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形象地写出人的渺小、脆弱,在大自然面前的不堪一击 B.这样比喻是为了衬托出思想的力量:思想使渺小的人变得高贵和有尊严。
C.浩大的宇宙,随时都能毁灭脆弱渺小的人 D.人像苇草一样能生了又灭,灭了又生,永远延续2.对于“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的含义和意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作者把思想看作人之所以为人及人超出其他万物的标志 B.在自然界中人有着绝对的优势,它的优势表现在精神上,在他的思想上 C.思想可以超越自然,超越物质,可以通向无限,这使得人在自然中有了尊严,有了主宰世界的能力 D.人的物质、精神以及荣誉、地位等都依赖于人的思想而存在,一旦思想不存在,就一切不存在,就将失去人的尊严3.下列对文章主要内容的归纳,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从生理上讲,人就像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一口气、一滴水就能致人于死 B.因为人能思想,就区别于顽石或畜牲,就比能致人于死命的东西要高贵得多 C.人虽然渺小脆弱,但有了思想就能变得坚强,就能被宇宙囊括,也能囊括宇宙 D.人不能求之于空间,人要好好地思想,这是道德的原则参考答案:1. D(设喻取苇草脆弱的一面,不是取其生生不息的一面)2. D(“人的物质、精神以及荣誉、地位等都依赖于人的思想而存在”不符合作者原意)3. C(“变得坚强,就能被宇宙囊括”不合文意)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大国气质指的是一个大国基于其文化传统和长期的行为特征而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个性、风范和气度中国作为一个大国,他的气质是怎样的呢?中国的大国气质中沉淀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在世界上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中,中国是所有国家中有最长的连续历史的国家而且,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与其他文明有很大的不同,这就是:中华文明的发展过程,就是一场不曾停息的长跑;而其他的文明,有的消失了,比较好的也只是接力赛欧洲文明的发展就像是接力赛,第一棒是希腊文明,第二棒是罗马文明,第三棒是中世纪基督教文明,接着是近现代欧洲文明可以说,中国的大国气质中沉淀的历史底蕴之深厚,是其他大国不能比拟的这也使中国的大国气质更稳定、更具有特续性中国的大国气质包含着中国人特有的思维特点中国古代辩证法思想极其丰富,中国哲学非常关注变易发展、对立统一、相反相成、物极必反、整体联系、生化日新等问题中庸是中国传统中最典型的思维方式中庸”最早是孔子在《论语》中提出来的范畴《论语》中说:“中庸之为德,其至矣乎!”它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执两用中,不走极端;二是无过无不及,避免偏执,追求平和;三是得时勿失,时不我待,追求时中;四是允执其中,保持平衡;五是有原则地折衷。
中庸的思维方式至今对中国人都有重要影响有序性与整体性密切联系是中国哲学思维的基本特性之一顺序而生、循序而动是天人共有的规律,只有因循于此,才能有天地万物的和谐生成所以,有序性的发展趋向是与和谐性的价值理想相协调的中国人特有的思维特点是塑造其大国气质的重要因素中国的大国气质隐含着中国人鲜明的行为方式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它植根在中国人的内心深处,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方式中国人强调“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强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义,志以天下为芬”;强调“君子喻于义”“君子坦荡荡”“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强调“失信不立”“一诺千金”;强调“仁者爱人”“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强调“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等等这对中国的大国气质形成都有重要影响,并体现在中国的大国气质中从总体上看,中国所表现出来的大国气质是:以和为贵而不愿树敌,求稳而非激进,顺势而变而非逆势而行摘编自熊光清《中国大国气质的基本禀赋》)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中国人特有的思维特点和传统中庸的思维方式联系紧密,是塑造中国大国气质的重要因素。
B. 中国是所有国家中历史最长的国家,因此,中国的大国气质中沉淀着深厚的历史底蕴C. 一个大国的气质必然有其悠久的历史传统,有其相对稳定的个性、风范和气度D. 从中国人独特的行为方式中催生出独特的价值体系,这对中国的大国气质形成具有重要影响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由“大国气质”这一概念说起,从而引出后文对“中国的大国气质”的分析论述B. 文章分别从历史底蕴、思维特点、行为方式等三个方面逐层深入地论述了中心论点C. 文章用比喻、对比的论证方法,阐述了其他大国不能比拟的中国大国气质的独特性D. 文章善用引证,大量的经典名言警句,为作者论证其观点提供了充实而有力的论据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如果一个大国没有其文化传统和长期的行为特征,那么它就谈不上有什么大国气质B. 如果没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就无法形成中国的大国气质,更谈不上形成持续稳定的大国气质C. 只有遵循顺序而生、循序而动这一天人共有的规律,才能有天地万物的和谐生成D. 中国所表现出来的“以和为贵”的大国气质,源于“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等行为方式参考答案:1. A 2. B 3. D【1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B项,原文第二段说的是“”中国是所有国家中有最长的连续历史的国家”; C项,一个大国的气质基于其文化传统,但并非所有大国都有“悠久的历史传统”;D项因果颠倒,应是“中华文明的独特的价值体系影响中国人的行为方式”故本题选A项2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B项,不是逐层深入故本题选B项3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D项,“以和为贵”“自强不息”都是中国人行为方式的表现,它们都影响到中国的大国气质,但直接说“‘以和为贵’的大国气质”,属于以偏概全故本题选D项点睛】论述类文本阅读的阅读材料是一篇小论文,所以要明确文章的三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法。
答题时注意判断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此题选项C论证方法归纳错误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重新体认家庭为社会之本戴志勇近日,央视综合、少儿等频道播出动画剧《郑义门》,呈现了“江南第一家”通过礼法治家、用豆子民主选举家长等方式,对一个成百上千乃至几千人的共同体进行自治的故事郑家几百年间出仕为官者无一人因贪墨罢官,让“廉政”成为郑家故事的一个“卖点”细节难免艺术虚构,但郑家在历史上是赫赫有名其逐渐修订而成的家规 168 条,放在今日,有很多对个人自我修行仍有实践价值的指引但譬如基本不让女性与娘家人走动,族人不得“私藏”一文钱,收支由大家族统一管理等做法,今人恐已难以接受尤为值得分析的,是第一集点出的此片主旨:治国必先齐家从百年前的“娜拉出走”到今天的肯定家庭,家与国的关系,绕了一大圈,似乎又走回来了《大学》将齐家摆在治国之前,首先是因为对治理国家者必须要有极高的要求,而家庭乃是最原本的个人成长与修行场所儒家认为,若治国者不能格物致知、正心诚意,必然会心中充满杂念,带来治理困境而在家庭中,人首先感受世间最自然的父母养育之情与兄弟手足之爱,有人与人之间基于自然的界限与分寸,自然法奠基于此。
良好的家教,是培养合格治国者的基本环节中国主流传统中,在家庭、天地自然中贞定个体价值的思想与工夫,同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均有一定差别,可被称为不偏执于极端的小共同体主义它强调个体的终极价值,以避免各种人为捏造的集体对个人尊严和权利的侵害,但也将个体从家庭与天地这个根本处,放置在与他人和世界的脉络中,避免原子式个体可能带来的孤独、过度欲望与价值虚无这种由内而外自然生长出来的个体价值观,光明中正,是治国者的必备心性素质齐家对治国之所以重要,还在于大家族本身有各种日常事务需要处理作为规则的礼法,由外而内地规范族人的行为与思想治家的经验才干,是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家事国事天下事,一气贯通,而不是相互背反正是在这种融“家族规矩”于“个体人格”的生存结构中,“江南第一家”养育出来的郑家子弟,无论出仕理家,皆能立身有本,进退有据,维系郑家几百年于不坠但理想与现实之间,可能隔着不小的距离一方面,家族中不止是阳光,遇到不负责任的家长怎么办?清末民初,由家族形态承载的价值观,与以平等个人为本位的法律观之间,在清末以张之洞、劳乃宣对阵杨度、沈家本等人的礼法之争中,曾有过激烈辩论正当防卫是否适用于尊长,就是一个核心争议点。
如果像郑家曾推行的那样,将个人财产权利压缩到最低限度,个体人格的保障,也难免受影响说到底,家庭是个人充分实现人性有情有义的土壤,而不能是障碍这种关系,也存在于个人与国家的关系中今天,类似杨度与后来的一些激进革命者那样,将大家族看成国家的敌人,要将个人从中“解放”出来才能成为合格“国民”的观点,已没有辩驳的必要但就像厘清个人与家庭之间的关系一样,如何厘清个人与国家、家庭价值与国家正义之间的关系,让国家成为个人充分实现人性有情有义的土壤,是更需要我们思考和改进的选自《南方周末》2016 年 3 月 21 日)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郑家故事之所以被拍成动画剧,就是因为“廉政”卖点:郑家几百年来无一出仕为官者因贪污而被罢官B. 郑家重视礼法治家,其逐渐修订而成的家规共有 168 条至今,这些家规有很多对个人自我修行仍有实践价值的指引C. 郑家历经数百年长盛不衰,在历史上赫赫有名,这个成百上千乃至几千人的大家族被誉为“江南第一家”D. 这部动画剧《郑义门》在第一集里就点明了此片的主旨:治国必先齐家从家与国的关系角度肯定了家庭的作用2. 下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