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国名著的读后感2000字.doc
3页外国名著的读后感2000字 《匹克威克外传》是狄更斯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他的杰出代表作之一这部作品反映了极其广阔的生活画面地描写了十九世纪初的英国社会故事写的是一位独身的老绅士匹克威克先生是一个“名流”也是一个“学者”又是以他的姓氏命名的一个社团“匹克威克社”的创办者他带着几个“匹克威克派”出去游历一路碰到了种种滑稽的可笑的人和事经过大约两年他的追随者和他自己都觉得游历够了“匹克威克社”也宣告解散了匹克威克先生实行了“退隐”故事也就此结束了全部的情节是随着匹克威克等人的旅行见闻和遭遇而展开的所以结构比较散漫但因此也就能更多地给读者以新鲜和灵活的感觉作者还特地为整个故事安排了一条以匹克威克先生与流氓金格尔先生的矛盾冲突为内容的主线从头贯串到尾在全书的最后还按“有头有尾”的精神把书中主要人物的下场一作了交代但是这部作品终究不是以悲欢离合、曲折复杂的故事取胜的那一类使人们激动、使人们历久不忘的是那些多种多样的典型人物那些简明生动的生活景象它们给人以极丰富的启发从表面上看以金格尔的改邪归正为象征这部作品的主题思想是一个抽象的老公式:“善良终于战胜邪恶”而这也是适用于狄更斯的许多作品的共同公式但在实际上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作品的内容却绝非如此干枯和庸俗而是极其丰富和动人的读《匹克威克外传》人们随处都会被那些巧妙、生动而深刻的讽刺描写所吸引这些奇妙的讽刺艺术正是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锋芒所向正是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当权人物作者怀着深恶痛绝的心情从各个方面刻画了当时英国上流社会的种种人物如贵族、地主、资本家、政客、军人、太太、小姐、主管、牧师等等地暴露了他们丑恶的灵魂和丑恶的生活人们看到那一幅又一幅丑态百出的肖象画和风俗画无论如何也止不住憎恨和厌恶但是在一切讽刺对象之中作者特别着重地、反复地加以抨击的则是资本主义的法律、司法制度、监狱等上层建筑、以及资产阶级的法官、律师、官吏等等关于这些方面的描写在书中占了大量的篇幅和最重要的位置这是本书的一个特色而这也就是作品的真正的主题所在《匹克威克外传》简直是对资本主义法制的一部最生动的、强有力的控诉书 另一方面作者对资本主义制度下被压迫和被损害的弱小者和普通劳动者的深切同情在作品中也是显而易见的特别是作者用插曲形式给读者讲的那些独立的小故事例如“走江湖的戏此文的故事”、“归囚的故事”、“教堂杂役的故事”等等都十分生动感人地描绘了许多受尽苦难的下层善良人物的形象几乎是满含着同情之泪叙述着资本主义社会所加于他们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上的磨难这与对那些资产阶级宠儿的冷嘲热讽形成尖锐的对照 当然我们也不难看到虽然狄更斯的此文憎是强烈的虽然他在这部书里对丑恶的和不合理的资本主义法律、司法制度以至整个政治生活的抨击是勇敢而有力的但由于他的世界观中包含着很大的矛盾因此对于资产阶级还保持着幻想对资本主义制度抱着改良主义的思想他否定当时的资产阶级法律却寄希望于一种不切实际的道德教育在他看来那个法律(及其一切附属物)的确是不足取的非但不足以惩诫和改造“坏人”反而会危害“好人”(如匹克威克先生所遭到的诉讼即其一例)实际上只是另外一些更坏的“坏人”(例如道孙和福格之流)用以作恶的工具但是他认为根本问题还是因为社会上有“坏人”存在所以连法律也被他们利用来做坏事了那末办呢?出路何在呢?他的答案是:道德教育因此他在结束全书时让匹克威克先生用善行感化了金格尔并且把他救出监狱(在他看来监狱本身就是罪恶)还为他安排了工作和出路而金格尔也就痛改前非诚心学好实现了作者的理想这就是狄更斯的小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思想和阶级调和主义思想的表现也就是他的根本弱点之所在 与此同时狄更斯思想上的弱点在艺术上的表现也是十分显而易见的他总此文创造一些他自己心目中的理想人物来体现他的博此文、平等、善良、正直等抽象观念以便达到他所信奉的“道德教育”的目的但是几乎毫无例外这样的努力只有失败本书的匹克威克先生原是一个描写得很成功的反面人物但是由于作者世界观的矛盾他逐渐把他写成一个正面人物来担当“理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