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文秘1202班国学经典导读背书内容.doc

9页
  • 卖家[上传人]:公****
  • 文档编号:545725293
  • 上传时间:2023-01-07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51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文秘1202班国学经典导读背书内容第一篇《大学》背诵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对《大学》的理解两篇:(不用背诵)《传:诚意慎独》(逐句解释《大学》经文的上半部,引用了许多以前的经典著作,也做了自己的发挥康诰曰:“克明德大甲曰:“顾諟天之明命帝典曰:“克明峻德皆自明也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诰曰:“作新民 《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诗》云:“邦畿千里,惟民所止《诗》云:“缗蛮黄鸟,止于丘隅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 《诗》云:“穆穆文王,於缉熙敬止!”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诗》云:“瞻彼淇澳,绿竹猗猗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僩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终不可諠兮!”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僩兮者,恂慄也; 赫兮喧兮者,威仪也;有斐君子,终不可諠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 《诗》云:“於戏!前王不忘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志此谓知本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传:有诸己而后求诸人》 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故谚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

      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孝者,所以事君也;悌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康诰曰:“如保赤子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其机如此此谓一言偾事,一人定国尧舜帅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桀纣帅天下以暴,而民从之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故治国在齐其家《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诗》云:“宜兄宜弟”宜兄宜弟,而后可以教国人《诗》云:“其仪不忒,正是四国其为父子兄弟足法,而后民法之也此谓治国在齐其家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谓絜矩之道《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诗》云:“节彼南山,维石岩岩赫赫师尹,民具尔瞻。

      有国者不可以不慎辟,则为天下僇矣《诗》云:“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仪监于殷,峻命不易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夺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是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康诰曰:“惟命不于常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矣《楚书》曰:“楚国无以为宝,惟善以为宝”舅犯曰,“亡人无以为宝,仁亲以为宝《秦誓》曰:“若有一个臣,断断兮,无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焉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彦圣,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实能容之以能保我子孙黎民,尚亦有利哉!人之有技,媢疾以恶之;人之彦圣,而违之俾不通;实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孙黎民,亦曰殆哉!”唯仁人放流之,迸诸四夷,不与同中国此谓唯仁人为能爱人,能恶人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命也见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远,过也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灾必逮夫身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也;未有好义,其事不终者也;未有府库财,非其财者也。

      孟献子曰:“畜马乘,不察于鸡豚;伐冰之家,不畜牛羊;百乘之家,不畜聚敛之臣;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长国家而务财用者,必自小人矣彼为善之,小人之使为国家,灾害并至,虽有善者,亦无如之何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第二篇《弟子规》背诵总 叙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悌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入 则 孝 (背诵内容)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冬则温 夏则凊 晨则省 昏则定  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业无变  事虽小 勿擅为 苟擅为 子道亏  物虽小 勿私藏 苟私藏 亲心伤  亲所好 力为具 亲所恶 谨为去  身有伤 贻亲忧 德有伤 贻亲羞  亲爱我 孝何难 亲憎我 孝方贤  亲有过 谏使更 怡吾色 柔吾声  谏不入 悦复谏 号泣随 挞无怨  亲有疾 药先尝 昼夜侍 不离床  丧三年 常悲咽 居处变 酒肉绝  丧尽礼 祭尽诚 事死者 如事生出 则 悌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  财物轻 怨何生 言语忍 忿自泯  或饮食 或坐走 长者先 幼者后  长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即到  称尊长 勿呼名 对尊长 勿见能  路遇长 疾趋揖 长无言 退恭立  骑下马 乘下车 过犹待 百步余  长者立 幼勿坐 长者坐 命乃坐  尊长前 声要低 低不闻 却非宜  进必趋 退必迟 问起对 视勿移  事诸父 如事父 事诸兄 如事兄谨  朝起早 夜眠迟 老易至 惜此时  晨必盥 兼漱口 便溺回 辄净手  冠必正 纽必结 袜与履 俱紧切  置冠服 有定位 勿乱顿 致污秽  衣贵洁 不贵华 上循分 下称家  对饮食 勿拣择 食适可 勿过则  年方少 勿饮酒 饮酒醉 最为丑  步从容 立端正 揖深圆 拜恭敬  勿践阈 勿跛倚 勿箕踞 勿摇髀  缓揭帘 勿有声 宽转弯 勿触棱  执虚器 如执盈 入虚室 如有人  事勿忙 忙多错 勿畏难 勿轻略  斗闹场 绝勿近 邪僻事 绝勿问  将入门 问孰存 将上堂 声必扬  人问谁 对以名 吾与我 不分明  用人物 须明求 倘不问 即为偷  借人物 及时还 后有急 借不难信(背诵)凡出言 信为先 诈与妄 奚可焉  话说多 不如少 惟其是 勿佞巧  奸巧语 秽污词 市井气 切戒之  见未真 勿轻言 知未的 勿轻传  事非宜 勿轻诺 苟轻诺 进退错  凡道字 重且舒 勿急疾 勿模糊  彼说长 此说短 不关己 莫闲管  见人善 即思齐 纵去远 以渐跻  见人恶 即内省 有则改 无加警  唯德学 唯才艺 不如人 当自砺  若衣服 若饮食 不如人 勿生戚  闻过怒 闻誉乐 损友来 益友却  闻誉恐 闻过欣 直谅士 渐相亲  无心非 名为错 有心非 名为恶  过能改 归于无 倘掩饰 增一辜泛 爱 众  凡是人 皆须爱 天同覆 地同载  行高者 名自高 人所重 非貌高  才大者 望自大 人所服 非言大  己有能 勿自私 人所能 勿轻訾  勿谄富 勿骄贫 勿厌故 勿喜新  人不闲 勿事搅 人不安 勿话扰  人有短 切莫揭 人有私 切莫说  道人善 即是善 人知之 愈思勉  扬人恶 即是恶 疾之甚 祸且作  善相劝 德皆建 过不规 道两亏  凡取与 贵分晓 与宜多 取宜少  将加人 先问己 己不欲 即速已  恩欲报 怨欲忘 报怨短 报恩长  待婢仆 身贵端 虽贵端 慈而宽  势服人 心不然 理服人 方无言亲 仁  同是人 类不齐 流俗众 仁者希  果仁者 人多畏 言不讳 色不媚  能亲仁 无限好 德日进 过日少  不亲仁 无限害 小人进 百事坏余 力 学 文不力行 但学文 长浮华 成何人  但力行 不学文 任己见 昧理真  读书法 有三到 心眼口 信皆要  方读此 勿慕彼 此未终 彼勿起  宽为限 紧用功 工夫到 滞塞通  心有疑 随札记 就人问 求确义  房室清 墙壁净 几案洁 笔砚正  墨磨偏 心不端 字不敬 心先病  列典籍 有定处 读看毕 还原处  虽有急 卷束齐 有缺坏 就补之  非圣书 屏勿视 蔽聪明 坏心志  勿自暴 勿自弃 圣与贤 可驯致第三篇:背诵《孙子兵法——计篇》(一)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二)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诡也〕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 (三) 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四) 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五) 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六) 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 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七)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第四篇背诵《关雎》或《黍离》(二选一)《关雎》  关关雎(jū)鸠(jiū)②,在河之洲③    窈(yǎo)窕(tiǎo)淑女④,君子好逑(qiú)⑤。

        参差荇(xìng)菜⑥,左右流之⑦  窈窕淑女,寤(wù)寐(mèi)⑧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⑨  悠哉悠哉{10},辗转反侧[11]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12]  参差荇菜,左右芼(mào)[13]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lè)[14]之《黍离》彼黍离离①, 彼稷之苗②   行迈靡靡③, 中心摇摇④  知我者谓我心优,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