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_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_教案(人教版选修一).doc
8页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第三单元 王安石变法第3课 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 一、教材分析【课程标准】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分析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识记:守旧势力阻挠变法的做法;王安石“三不足”精神;宋神宗对变法态度的变化;司马光废除新法;国家财政收入的增加,国库充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青苗法、免役法、市易法、均输法各项法令的具体成效;青苗法、免役法实行过程中的一些局限;保甲法的作用和表现;军器监的设立、保马法的实施、将兵法的推行、军队精简等方面的具体成效西部边境的巩固开发;(2)理解王安石的“三不足”精神;王安石变法的命运和作用;(3)探究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的异同;2、过程与方法:(1)探究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和教训,以及王安石变法的历史地位;(2)引导学生分析王安石变法的性质和根本目的,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王安石变法虽然最终失败了,但留给后人许多宝贵的财富,如坚持改革的信念和“三不足”精神;锐意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等;(2)改革是社会进步的动力;改革充满了阻力,过程是艰难的,要有坚定的信念和态度,改革才能成功。
教学重难点】重点: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难点:对王安石变法的命运和历史地位的全面认识教学建议】本课教材主要介绍了王安石变法的命运和历史作用建议教师分两部分对教材进行处理:一是“变法的命运”,主要介绍了王安石变法的曲折过程和最后的结局二是“积贫局面的改变”和 “积弱局面的改善”,主要内容是介绍王安石变法的成效和历史作用二、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复习回顾前面两节的内容:北宋中期出现了严重的社会危机,为了挽救岌岌可危的封建统治,范仲淹首先进行了变法,史称庆历新政但是,范仲淹的变法仅仅推行了一年多就夭折了面对更加尖锐的社会矛盾,王安石随后在宋神宗的支持下进行了新的变法教师提出问题:范仲淹的改革最终以失败告终,王安石变法又会面临什么样的命运呢?由此进入新课的学习★讲授新课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一)王安石变法的命运:1、保守派反对变法,对变法百般阻挠和破坏:变法触及到了一些大地主、大官僚和大商人的利益,他们千方百计反对变法是必然的熙宁七年(1074年)春,河北等地旱象严重,九月不雨,免役钱激起群情汹汹、民心不稳,神宗忧形于色,寝食不安光州司法参军郑侠,见新法招致天怒人怨,欲猛醒王安石,遂绘东北《流民图》以告急文件特进。
神宗反复观图,或身背锁械,或口食草根,或身无完衣,或拆屋纳钱,种种惊心怵目之状,竟夕不眠示之后宫,神宗的祖母曹太后和母亲高太后也在神宗面前哭哭啼啼,诉说天下被王安石搞乱了,逼神宗停止新法课文第56页插图《太皇太后和皇太后向宋神宗哭泣》,教师可结合插图进行讲解:一天,宋神宗同母亲高太后和弟弟赵颢一起到后宫看望太皇太后(仁宗曹太后)太皇太后说:“我听说老百姓很苦,像那些人们不赞成的青苗法等,就罢了吧这些措施是为了造福百姓,不是给他们造成痛苦神宗回答太皇太后又说:“王安石的确有才学,但现在他招致了很多人的怨愤你要是真想保全他,不如先让他暂时离开京城,一两年后再让他回来本朝众多大臣中,只有王安石是栋梁之才赵颢插话道:“太皇太后的话非常正确,陛下不可不好好想想啊!”神宗听后非常生气,怒不可遏地说:“你是说我败坏天下了?那你来当这个皇帝吧!”赵颢意识到自己的话说过分了,嘟囔到:“也不至于这样啊神宗不好当面顶撞太皇太后,只好对弟弟发脾气这次家庭聚会尽管不欢而散,但神宗最后还是听取了太皇太后的意见第二天,王安石即被罢知江宁府这就是王安石的第一次被罢相备课资料】变法派与保守派的对立王安石变法过程中始终存在变与不变的激烈争论,形成了变法派与传统派(反变法派)的激烈对立,并进而形成了党派之争。
下面两表对变法派和传统派有一个比较全面的展示:变法派保守派姓名籍贯年龄主要官职(熙宁年间)姓名籍贯年龄主要官职(熙宁年间)宋神宗24岁司马光山西63岁翰林学士、权御史中丞王安石江西51岁参知政事、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文彦博山西66岁枢密史、司空、判河阳吕惠卿福建40岁翰林学士、三司使韩琦河南64岁知汝州、权开封府曾布江西36岁翰林学士、三司使曾公亮福建73岁尚书左仆射、判永兴军王雱江西27岁太子中允、天章阁侍制兼侍讲赵抃浙江64岁参知政事、知杭州李定江苏45岁判太常寺、权御史中丞富弼河南68岁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吕嘉问安徽?权户部判官、提举市易务吕诲河南58岁权御史中丞、知邓州邓绾四川44岁侍御史知杂事、御史中丞范镇四川64岁翰林学士、知通进银台司舒亶浙江31岁判司农寺、御史中丞张方平河南65岁参知政事、知陈州谢景温浙江50岁侍御史知杂事苏轼四川45岁杭州通判、知湖州韩绛河南60岁参知政事、同中书下平章事欧阳修江西65岁知亳、青、蔡三州章惇福建37岁编修三司条例官范纯仁江苏45岁同知谏院、成都路转运使王陶陕西52岁御史中丞、权三司使吕公著安徽54岁翰林学士、知开封府等王韶江西42岁管勾秦凤路经略司机宜文字、枢密直学士孙觉江苏44岁知广德军、知应天府王子韶山西?监察御史里行、湖南转运判官孙永河北53岁河北转运使、知秦州王安国江西44岁著作佐郎、秘阁校理宋敏求福建53岁右谏议大夫、龙图阁直学士郑侠福建31岁监安上门(后编管英州)韩维河南55岁知汝州、权开封府从上表格中,可以得到很多启示:从地域上讲,改革派大多来自南方。
在我们选取的16位改革派(神宗除外)中,竟有13位是南方人,将近80%这一方面证明了宋代经济文化重心南移的事实,随之而来的是南方籍官员在朝廷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另一方面也证明了南方人士在思想观念方面较北方开明,南方人士较少受传统观念的束缚在传统保守派中,北方士人的比例大大加强,差不多要占到50%,这也决不是偶然现象河南、河北、山西等地都是受传统文化影响最深的地区,是宋代商品经济不太发达的地区这些地区的士大夫们不太容易受新观念的影响,他们对思维活跃的南方士人是既嫉妒又鄙视,因此,他们很容易结成联盟反对南方士人为核心的变法派尽管宋神宗和王安石对他们过于保守的态度十分不满,但非常尊敬他们,并没有因为反对而把他们清扫出门,这一点是很不容易的从这里也可以看出,神宗是一位有开拓精神的帝王,他没有被太祖圣训所束缚,对南北士人是一视同仁的从年龄上讲,两派有明显的差别以熙宁四年(1070年)为计算标准,变法派16人(吕嘉问、王子韶除外)的平均年龄为40.9岁,传统派19人的平均年龄为56.5岁,两派年龄差为15.6岁这一点尽管说明不了大问题,但它表明,人在年富力强的阶段,易于充满进取和冒险精神,不甘心被传统所束缚。
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守成心态渐强,乐于维持而不愿意变革,追求那种“吏循则民安,气和而灾息”的理想宋神宗此时正是20多岁的小伙子,年轻气盛,欲有所作为而大量引用年轻人是不难理解的从任职上看,改革派多在京师且身居要职,掌握了朝廷行政、人事、监察、财政等大权,这是改革的需要,否则改革是无法进行下去的而传统派则不同,他们很多原为前朝重臣,熙宁初年一般都在朝廷任职,而随着变法的深入进行,他们越来越不合时宜,大多都被贬到地方任职这些资历颇深的官员离开京城,对变法的加速进行无疑是有好处的;但他们遍布各地,掌握地方大权,却无形中又成为变法实施的阻力这是一对矛盾,但当时宋神宗和王安石解决不了这个矛盾,因为他们既要全力支持以王安石为首的变法派,又不能对这批老重臣采取过分严厉的措施新法的两派对立,实际主要是因观念的差异造成的,并由此形成了改革派“新党”和传统派“旧党”,两派的斗争延续了30多年,留下了极为深远的历史影响值得注意的是,在变法过程中,尽管变法派往往只占朝廷官员中的少数,但由于神宗是一位坚定的变法派,他基本上站在变法派的立场上,因此变法始终是向变法派期望的方向发展的(尽管结果并不尽如人意),传统派基本处于不利的位置。
2、王安石提出“三不足”的思想,坚持变法:(1)目的:驳斥保守派以“天变降罚”作舆论武器,破坏变法2)内容:“天变不足惧,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3)意义:驳斥了反对派的谬论,显示了他过人的胆识、智慧能力和勇气在变法过程中,随着新法一项项颁布,造谣诬蔑直向王安石泼来,他坦然处之,说:“如今要作事,何能免人纷纭!……人言固有不足恤(不足虑)”保守派以“天变降罚”作舆论武器,破坏变法1072年司天监灵台郎(管天文)亢瑛奏言:天久阴,星失度,这是由于强臣擅国,政失民心之故,应当罢免王安石王安石则以“天变不足畏”加以反击王安石指出,天意不是人可以知道的,人的行为,也不必去合乎什么天意保守派提出“祖宗之法不可变”来恫吓王安石王安石喊出了“祖宗之法不可守”的口号,王安石说:“仁宗在位四十年,曾有好几次修改过法令如果说法不变,子子孙孙当世世守成,那么为何祖宗屡屡加以变动呢?” 王安石在与反对派的斗争中高举“三不足”的理论武器,驳斥了反对派的谬论,显示了他过人的胆识、智慧能力和勇气时事背景】温家宝谈“三不足”精神2007年9月6日在大连召开的“首届夏季达沃斯论坛年会”的开幕式上,温家宝总理在回答关于全球性的领导者最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时,引经据典的提到了北宋改革家王安石非常著名的“三不足”论断。
非常巧妙的讲出了做为领导者要有改革的精神 “三不足”既是王安石变法的精神支柱,也是他的思想武器人们常引用这句话来表达一种不断革新的精神未来的中国,只要一如既往的沿着王安石所提倡的这种:不畏、不法、不恤的改革精神走下去,未来中国的巨变、一定会让全世界刮目相看和异常震惊的! 3、宋神宗对变法的态度的变化:作为最高统治者,宋神宗态度的动摇不定,使变法的过程更加艰难和曲折这一过程,可以概括为四个阶段:支持王安石,变法顺利进行──态度动摇,1074年王安石辞职──1075年,恢复王安石职务,继续变法──和王安石意见不一,1076年王安石再次辞职,法令陆续废止,王安石退居江宁至死4、司马光当宰相,废除新法:元丰八年(1085年),宋神宗死去宋哲宗即位初,高太后垂帘听政,起用司马光为宰相,新法几乎全被废掉史称“元祐更化”宋哲宗亲政后,重新起用变法派,但统治集团内部斗争更加激烈,新法成为各派系倾轧的工具于是,变法运动完全失败备课资料】司马光与王安石的关系司马光和王安石都是北宋朝著名人物,他们原来是朋友,二人身上有很多相似之处,如品德、学识、性格等,治国理念却截然相反,耐人寻味 司马光生于公元1019年;王安石生于1021年。
司马光于1038年中进士,时年19岁;王安石于1042年中进士,时年21岁司马光历时二十五年撰写的《资治通鉴》,全部完成时,手稿装满两个房间是中国历史上唯有《史记》,才能够与之比肩的最伟大的历史著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