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融合教育背景下特殊幼儿教育策略的个案研究.docx
10页融合教育背景下特殊幼儿教育策略的个案研究摘要特殊幼儿融合教育是主张每一位特殊幼儿都应在主流的教育环境中接受教 育,如假设需要特殊教育就必须将其所需的相关服务或支持系统带进普通幼儿园 特殊幼儿是需要社会特别关注的,与所有普通幼儿一样享有受教育权旧有隔离 式的特殊教育虽能针对特殊幼儿某种障碍进行专门的矫治和干预,但缺少与社会 的交往,不利于特殊幼儿身心全面开展,也不利于特殊幼儿今后的社会适应本文以南京市某省示范性幼儿园中班某特殊幼儿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查阅 法、观察法、访谈法和内容分析法,从个案入手,总结教师对特殊幼儿的教育策 略及实施后的影响,提出融合教育背景下,普通幼儿园接收特殊儿童的对策建议 研究内容包括:班级“两教一保”三位教师对于特殊幼儿的态度,以及会采取何 种教育支持行为帮助其开展;总结教师对于特殊幼儿在运动、绘画、社交、生活 自理方面的教育策略;分析施行教育支持行为对特殊幼儿身心开展的有益影响 结果说明:参与研究的幼儿园班级教师对特殊幼儿接纳包容,能够专门制定适合 他们的的教育策略关键词:融合教育;特殊幼儿;教育策略II 的专门化教育策略在RR身上取得良好效果,但假设是家庭成员不配合,不强化RR 的正确行为,RR很容易回到游离于集体之外的状况。
因此特殊幼儿教育需要家 庭成员的支持和辅助三)幼儿园提供活动训练室幼儿园可以设法提供一间活动训练室,教师对特殊幼儿具体技能的训练可以 在活动室中有针对性的完成且正常的孩子也可能会出现感统失调等况,建立一 间专门的活动训练室,不仅为特殊幼儿服务,也可以被普通幼儿使用四)加强体制及政策保障RR能够进入幼儿园学习是幸运的,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 第三章“教育”第23条指出“普通幼儿园应当接受能适应其生活的残疾幼儿J 但仍有许多特殊幼儿被在受教育的关键期幼儿园拒之门外,失去与同龄儿童共 处、沟通的机会因此笔者认为,应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从体制上保障特殊幼儿 受教育的权利六、结论教师在运动、社交、绘画、生活自理四个方面都对RR进行了专门有效的训 练,且经过7个月的观察比照,这些措施对RR产生了有利影响融合教育开展 到如今,普通幼儿园对特殊幼儿基本采取接纳态度,但幼儿园教师精力有限,无 法让每一位特殊幼儿都得到RR这样的专门教育,很多幼儿园教师对待特殊幼儿 的教育还在摸索阶段本文总结了一些有效策略,可以为幼儿园教师提供一些经 验的借鉴一、绪论(一)本课题的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目的特殊幼儿融合教育是主张每一位特殊幼儿都应在教育主流里接受教育,如假设 需要特殊教育就必须将其所需的相关服务或支持系统带进普通幼儿园。
特殊幼儿 是需要社会特别关注的,与所有普通幼儿一样享有受教育权旧有隔离式的特殊 教育虽能针对特殊幼儿某种障碍进行专门的矫治和干预,但缺少与社会的交往, 不利于特殊幼儿身心全面开展,也不利于特殊幼儿今后的社会适应《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第三章“教育”第23条指出“普通幼儿 园应当接受能适应其生活的残疾幼儿但相比拟普通幼儿而言,特殊幼儿需要 更多的关爱和帮助,为了促进他们的开展,在教育策略上,需要教师根据特殊幼 儿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方式本人通过研究特殊幼儿接受融合教育的个案,旨在探 索有效的教育策略,并提出相应的教育建议1 ,研究意义纵观人类历史,与普通教育相比,特殊教育只有短短200年的历史随着上 世纪中后期后现代哲学思潮和人本主义思潮的影响,人们重新审视特殊教育,从 “隔离”走向“融合”,社会对特殊儿童的存在逐渐转变成尊重和接纳的态度, 认同所有儿童的个体差异在融合教育背景下,教育必须落实到每个特殊儿童个 体的身心开展上因此研究特殊儿童融合教育深刻表达了特殊儿童开展的特点和 需要融合教育背景下,幼儿园的教师群体都参与了特殊儿童的开展支持计划,教 师给予特殊幼儿更多的关注、更大的机会和最大限度的开发他们的潜能,这有利 于转变教师观念,提高教师素质。
参与教育行动的家长、教师等人员会逐渐转变之前对特殊幼儿的片面形象,重塑 特殊幼儿多面、饱满的形象这也有利于社会对特殊幼儿的接纳和包容在实施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各种教育策略刺激特殊幼儿的生理和心 理开展,为特殊幼儿创设了积极的外部环境,显著提高特殊幼儿的发育水平二)本课题的研究综述近些年来,国家对于特殊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加,在社会经济快速开展的 同时,特殊教育的开展也进入了一个大力推进的新时期很多专家学者也做了融 合教育理念下的个案研究孙玉梅在《幼教工作者对特殊幼儿融合教育问题的态度和意见的调查研究》 中,对174名教师和保育员进行问卷调查发现:(1)幼教工作者对特殊幼儿有一 定了解,但不够深入;(2)幼教工作者以及普通幼儿家长在保障师资、设备以及 教育方式的情况下,更乐意接受特殊幼儿进入普通幼儿园;(3)幼教工作者认为 学前阶段实施特殊教育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依次为师资问题、设备问题、家长观念、 教师观念、经费问题以及专设督导机构问题①叶增编,吴春玉,廖梅芳在《学前融合教育理想与现实一一基于一名自闭症幼 儿融合教育的个案研究》中,以一招收特殊幼儿的私立幼儿园为研究对象,研究 结果显示幼儿并没有融入到班集体中,老师力不从心,幼儿园对融合教育缺乏必①孙玉梅《幼教工作者对特殊幼儿融合教育问题的态度和意见的调查研究》要的准备,普通老师要实施融合教育还缺少必要的专业能力。
②徐胜在《特殊幼儿融合教育个案研究报告》中运用个案研究法,研究特殊幼 儿家长需求;特殊幼儿与普通幼儿互动情况及特殊幼儿融合教育幼儿园所需支持 辅助每周去幼儿园一天,为幼儿进行诊断与评估,综合家长与教师意见,为幼 儿制定IEP,最后进行实施评估,探讨成功的特殊幼儿融合教育经验,为特殊教 育工作者、家长、幼儿园教师提供适当的建议普通幼儿园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接收特殊幼儿,但局部特殊幼儿在园无法得到 适合的教育与训练,存在“随班就坐”的情况在以上研究中教师对于特殊幼儿 的教育态度均是希望寻求专业机构的帮助,且在《特殊幼儿融合教育个案研究报 告》中的参与研究的幼儿园班级教师认为特殊幼儿与普通幼儿一般,在专业上没 有专门的教育措施,能够对特殊幼儿接纳包容,却缺少适合他们的专门制定的教 育策略③基于此研究背景,笔者选择融合教育背景下,幼儿教师对特殊幼儿的 教育策略个案研究(三)本课题的研究内容.研究对象笔者所选择的个案研究对象是笔者所实习的一所省示范园中班的一名特殊 幼儿RR,选择的原因是:一、方便抽样2016年9至11月笔者在此园实习,有 利于记录特殊幼儿与教师和普通幼儿的交往情况;二、RR家长以及该班级教师 有意愿配合笔者的研究,有利于研究资料的。
1 .研究内容本课题的研究内容是融合教育背景下,教师对特殊幼儿的教育策略,以及教 育策略实施后的意义,并提出相关建议教育策略主要是教师对特殊幼儿RR专 门的教育支持行为,包括教师对RR运动能力方面的教育策略、教师对RR社会性 开展方面的教育策略、教师对RR绘画方面的教育策略以及教师对RR生活自理能 力方面的教育策略教育策略实施后的意义那么主要是指施行教育支持行为对RR 身心开展的有益影响四)研究方法观察法:观察法是研究者通过对目标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考察、记录、分 析,从而获取研究资料的方法在观察法中,研究者要观察的就是幼儿在自然状 态中的行为表现,并不对幼儿的行为作出特殊的、有别于常态的要求,这更适合 记录心智尚未开展完善的有人在本次研究中,笔者着重观察教师在教学活动中 与特殊幼儿的互动行为、特殊幼儿与普通幼儿的交往行为、特殊幼儿的游戏行为 等,分析其中教师采取的教育策略访谈法:访谈法是访问者以口头谈话的形式,询问被访者相关问题,并从被 访者的回答中获取相关信息、研究资料的方法访谈法可以加深对被访者的了解, 获取深度信息在本次研究中,笔者对班级“两教一保”三位教师进行访谈,了 解他们对于特殊幼儿的态度,以及会采取何种教育支持行为帮助其开展。
内容分析法:内容分析法是一种量化的分析研究方法,将直观显性的教育信 息转化成量性的数据资料,并进行客观系统的描述和分析在本次研究中,笔者 了 RR的5次美术作品,分析作品中的线条、构图以及色彩等内容,从而研 究教师对于特殊幼儿绘画方面的教育策略,以及实施教育策略后特殊幼儿在绘画 方面的开展情况基于一名自闭症幼儿融合教育的个案研究》②叶增编,吴春玉,廖梅芳在《学前融合教育理想与现实 ③徐胜《特殊幼儿融合教育个案研究报告》二、研究现状(-)背景介绍RR,男,2012年8月出生,于2016年2月小班下学期插班就读于现在的班 级,已有一年时间早期诊断为轻度智力障碍,主要表现有:语言障碍,口齿不 清;有一些刻板行为如不喜欢集体活动时会用手锤脑袋;有一定理解力,能与耐 心的成人进行沟通;喜欢与父亲相处,口头禅是“要爸爸呀”RR父母年纪在30 岁左右,父亲负责工作养家,母亲为家庭主妇,RR还有一个智力正常的2岁的 妹妹RR父亲负责接送RR,母亲的重心在陪伴妹妹上,因此RR与父亲更亲近 RR在家里少有训练且坚持度不够,父母希望RR以后能进入普通小学里学习二)班级教师对特殊幼儿的看法班级两位教师和一位保育老师均是编制教师,其中主班老师和保育老师较年 长,曾经搭班带过3位特殊幼儿,配班老师比拟年轻,RR是她接触的第一位特 殊幼儿。
主班老师对RR的态度是:“RR是个有轻微智力问题的幼儿,教育教学活动 的参与度不高,经常游离于集体,因此更加需要加强他与别人的交往技能的学 习需要一对一的单独指导,行为问题可以通过训练来矫正配班老师对RR的态度是:“RR经常做奇怪的举动,学习的坚持性比拟低, 注意力集中时间特别短,喜欢一个人待着但是他是可训练的智力低下,应该和 别的小朋友一样来幼儿园上学,这样有利于他融入集体J保育老师对RR的态度是:“RR在生活方面存在一些小问题,父母在家里训 练比拟少吃饭挑食,而且食物洒得满桌子都是,入睡也比拟困难听他父亲说, 他在家里吃饭和睡觉比拟随意,不定时定点,我们应该建议他父母对他的生活习 惯进行训练J三、教师对特殊幼儿的教育策略分析(一)教师对特殊幼儿运动能力方面的教育策略.提供丰富的运动器材,培养特殊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案例]RR早晨入园比拟迟,一般在小朋友们参加晨间活动时才牵着爸爸的手出 现幼儿园晨间活动的器材多种多样,如羊角球、跳跳蛙、小车、沙包、轮胎、三 毛球、跳跳袋、高跷等RR经常不肯放开爸爸的手,主班老师走过去亲切问候RR:“RR早上好啊!看,有这么多好玩的活动,去和小朋友一起玩玩吧!” RR在活动时 没有坚持力,经常刚玩一会儿就不玩了,教师不会责备RR,反而鼓励RR多尝试其他 活动。
1 .开展运动比赛,鼓励特殊幼儿参与[案例]2016年10月,教师对全体幼儿提出要求:学习单手对空打沙包的技能, 并且在每月末举行一次打沙包比赛,届时所有幼儿都要在全班面前表演打沙包,并 且记录个数,做成一个沙包成绩记录表挂在班级门口的柱子上11月末,到了要比 赛的时候,班级幼儿围坐成一个大圆,中间区域给幼儿比赛,每人三次机会,取最 好成绩进行记录比赛开始了,女孩子们一个接一个表演结束,小朋友们会给厉害 的选手鼓掌,还会给个数少的小朋友加油轮到RR时,RR正在椅子上发愣,教师喊 RR: “RR到你了,快上去表演给大家看! ”但是RR并没有反响,有幼儿说:“RR 不会打沙包教师说:“这个比赛我们班每一个小朋友都要参加的,我也跟RR爸 爸说过这个比赛,RR爸爸说说RR这几天在家练习沙包可认真了,RR是不是? "RR 说:“爸爸要我打沙包呀教师说:“那RR也来和小朋友比一比,老师 录像给爸爸看 RR拿起球拍打沙包,第一次只打了 一个,有小朋友给RR加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