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1998年_改革攻坚有效增长培育需求扩充就业.pdf

2页
  • 卖家[上传人]:j****9
  • 文档编号:47128066
  • 上传时间:2018-06-29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69.99KB
  • / 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杨继瑞1998年: 改革攻坚有效增长培育需求扩充就业1998 年是一个沿 1997 年经济运行轨迹稳中 求进的总趋势, 抓好 1998 年的经济工作可 以大致概括为四句话、 十六个字: 改革攻坚、 有效增长、 培育需求、 扩充就业 一、 改革攻坚 1998 年的经济体制改革, 总体上 要打好国有企业改革的攻坚战要在产权制度上有大 的创新, 为国有资产找到有效的实现形式; 在资源的配 置上使存量资产大重组, 以符合市场经济与社会化生 产所要求的资源排列组合的“ 矩阵” ; 在生产要素的货 币形态上实现资本大运营, 以资源换技术, 以产权换资 金, 以市场换项目, 以存量换增量, 使资本在良性循环 与加速周转中保值增值; 在经济结构上进行大调整, 以 形成符合适应两个根本性转变的所有制结构、 产业结 构、 企业组织结构、 产品结构等 在改革攻坚战中, “ 抓大” 首先要从整体上搞好国 民经济的大局出发, 不能分企业的所有制和隶属关系, 不能只看企业资产规模、 产量产值、 职工人数等“ 堆头” 数量, 而应从企业的产出效益大小、 企业战略地位的重 要程度、 企业产品在市场中的占有份额、 对支柱产业培 育壮大的作用大小、 对中小企业的带动系数等指标进 行综合判断和取舍。

      其次, “ 抓大” 既要解放思想, 也应 实事求是, 量力而行, 有所选择, 要有所不为才能有所 为 要从改革的社会成本与微观成本的比较中, 集中有 限的人力、 物力和财力, 按效益优先原则, 抓好重中之 重要“ 抓” 一个成功一个, 并以此积累经验与实力, 实 施滚动“ 抓大” 的策略 再次, “ 抓大” 要靠市场机制和市 场主体, 政府在“ 抓大” 中要保持宏观调控者的角色, 既 不能代替企业运作资本, 也不能代替企业改革政府 “ 抓大” 是“ 抓” 产业政策引导, 是“ 抓” 资产重组中的操 作规则, 是“ 抓” 公平竞争和有助于企业壮大扩张的外 部配套环境 企业资产重组要尊重自愿互利原则, 不要 搞行政捆绑, 不要搞“ 拉郎配” , 不要在资产重组中定指标、 定速度事实上, 企业资产重组除了生产关系的规 律在起作用外, 还有生产力的规律在起作用, 这就是重 组资产的性质与比例的配置要相互适应最后, “ 抓 大” 要重在“ 转机” , 重在“ 消化” , 重在“ 三改” 和加强企 业管理的配套 企业通过改制变大了, 不等于机制就转 过来了因此, 企业要以新机制来加快优势互补、 劣势 转化的进程, 缩短资产重组后的磨合期。

      应该认识到, 企业的改革即使到位了, 也不等于管理到位了 因为管 理具有二重性, 也就是管理既有体制内的属性, 也有非 体制的属性, 改革不能替代管理强化管理, 重建适应 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企业管理体制, 是企业运作的永 恒主题 “ 放小” , 首先要使小企业的责权利在“ 放” 的过程 中和过程后作到对称, 不能“ 放” 掉其权和利, 而责任仍 然由政府背起, 以致某些小企业“ 放” 后经营不善, 职工 反过来还要找政府如果这样, 就违背了“ 放小” 的初 衷其次, “ 放小” 的途径和形式应该多样化, 要调动广 大职工的积极性, 由企业和广大职工自行选择适合其 经营、 行业、 管理、 地区特点的所有制实现形式, 不能强 制要求职工入股或购买企业资产 再次, 要把“ 放小” 与 “ 帮小” 有机地结合起来, 政府要鼓励兴办面向中小企 业的法律、 会计、 信息、 培训等中介机构, 建立健全中小 企业服务体系最后, “ 放小” 不等于政府不管, 让小企 业放任自流, 政府不能因为“ 放小” 而放松对小企业依 法经营和照章纳税的监督管理 二、 有效增长 经济增长要着力深化经济结构调 整,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以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 益, 实现有效增长。

      首先, 要进一步夯实农业基础, 稳粮增收这就要 求稳定农村的土地承包政策, 落实好减轻农民负担的 各项政策, 落实好粮食收购政策, 以科技进步和增加投 入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优化农村经济结构, 大力·25·1998·2【 理论与改革】发展市场需要的种植业、 养殖业和农产品加工业, 推进 乡镇企业的二次创业, 继续走产业化经营的道路, 促进 农业增值增效其次, 要围绕产业结构的调整, 推行大 轻工战略 在市场适销对路的名优产品、 高科技产品的 生产经营方面, 要进一步提高其质量, 降低成本, 扩大 营销规模, 增强其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使其在税利贡 献份额上有所升位再次, “ 稳中求进” 是就全局而言 的, 但就一个中心城市而言, 则要努力发挥其在要素聚 集、 市场结点、 产业辐射、 科技与人才储备、 经济增长带 动等方面的综合配套功能, 使中心城市的有效增长比 其它区域的水平更高一些, 速度更快一些最后, 为了 实现有效增长, 除了公有制经济改革效应的释放外, 特 别要注重进一步扩大开放, 吸引和利用外资, 大力发展 民营经济 民营经济不仅要在总量上扩张, 而且要在发 展质量上有所提升。

      要采取有效的对策与措施, 积极引 导民营企业生产经营规模向集约化方向发展, 积极引 导民营经济向产业化方向发展, 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市 场战略向区域化和国际化方向发展, 积极引导民营企 业的法人内部治理结构向规范化方向发展, 积极引导 民营企业的经营决策者向高素质方向发展 同时, 政府 要坚定不移地为民营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保驾护航, 落 实好促进民营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各项政策 三、 培育需求 有效需求不足是目前市场运行中 的一个突出矛盾 特别是受东南亚金融风波的影响, 我 国的对外贸易尤其是对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出口贸易 受阻, 以致使相当一部分产品收缩在国内市场上 这种 市场波及的滞后效应在 1998 年将会显露, 从而使国内 市场的供求矛盾在 1998 年会更加尖锐, 市场竞争会更 趋激烈 因此, 培育市场的有效需求, 是 1998 年经济运行 中的“ 重头戏” 培育有效需求, 首先要努力摆脱东南亚 金融风波的影响, 及时抓住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经济与 金融复苏的转折点, 继续从广度与深度上拓展包括东 南亚国家和地区在内的国际市场要把招商引资的重 点转向西欧, 更多地利用西欧国家的资金其次, 要保 持适当的投资强度, 通过投资体制改革来形成投资的 硬约束机制, 以市场导向来筛选投资项目, 实行建设项 目法人制、 建设项目招投标制、 建设项目资本金制、 建 设项目工程监理制等与国际惯例接轨的举措, 以有效 投资来刺激有效需求。

      再次, 要通过深化改革来调整城 乡居民的消费结构, 特别是加大房改力度, 变住房的实 物分配为货币分配, 发育住房的次级市场( 二、 三级市 场) , 以居住面积的增加和室内装修档次的升级来使市 场的有效需求扩张另外, 在规范金融秩序, 防范东南 亚金融风险向我国大陆波及的同时, 金融行业要进一 步开发消费信贷业务, 诸如个人购房按揭贷款、 个人购 车及贵重家电等商品的抵押贷款, 把未来若干年的潜 在有效需求适当提前到 1998 年来实现还有, 要进一步围绕一、 二产业的壮大和满足城乡居民消费需要来 繁荣第三产业, 搞活流通, 规范秩序, 防范金融风险与 流通风险, 保障公平交易、 合法竞争, 使消费者放心投 放有效需求最后, 要根据经济有效增长的幅度, 稳步 提高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 保持物价的平稳走势, 不要 过份压低物价, 以防止市场在萎缩状态下运行 四、 扩充就业 下岗分流、 减员增效产生的消极影 响是失业人员和下岗职工的增加, 这是伴随着国有企 业改革深化与资产重组、 设备技术更新改造而产生的, 是我国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和企业经营机制转换 过程中必然出现的现象 但是, 如果再就业工程未能与 之匹配的话, 将会直接影响改革、 发展和稳定的全局。

      笔者以为, 要素重组不仅仅是资本要素的重组, 而且包 含了劳动力要素的重组如果只有前者的重组而缺乏 后者的重组, 经济增长势必受阻据有关统计分析, 失 业率和经济增长有着密切的关联度: 如果失业率增加 1% , 国民收入则减少 2. 5% ; 如果失业率减少 1%, 国 民收入则增加 2. 5% 所以, 在 1998 年, 政府应该把扩 充就业与促进经济有效增长、 控制通货膨胀等宏观调 控目标联系起来, 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通盘运筹 为此, 第一, 要以“ 发展才是硬道理” 的思路和措施 来创造与增加就业岗位; 第二, 要增强企业自我消化下 岗职工的能力, “ 先挖渠, 后放水, 扶上马, 送一程” , 以 大企业、 大集团来帮助中小企业焕发生机, 使之增强吸 纳劳动力的功能; 第三, 要通过地方财政拿出一块、 失 业保险金切出一块、 企业与行业主管部门自筹一块, 来 解决重点行业、 重点企业的再就业问题; 第四, 加快劳 动力市场建设, 完善劳动力市场机制, 对下岗职工的再 就业给予政策倾斜与扶持; 第五, 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 机制, 扩大失业保险的复盖面, 适当增加失业保险费的 收缴数额, 建立失业保险个人缴费制度, 适当提高失业 保险金提取率, 把下岗职工的家庭救济与城市居民最 低生活保障的实施结合起来; 第六, 通过企业破产或企 业分流富余人员缴纳的一定数额的职工安置费、 一部 分失业救济费以及多渠道筹措的资金相结合, 尽快建 立专门的职工再就业基金; 第七, 对再就业过程中下岗 职工的工龄、 养老保险、 房改待遇等福利, 实施对接转 移; 第八, 加强对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上岗的业务技能 培训, 增强他们对新岗位的适应能力, 特别是做好再就 业指导、 职业介绍、 劳务输出、 生产自救等方面的服务 工作和日常管理; 第九, 转变下岗职工的就业观念, 使 部分下岗职工主动去填补一些苦、 累、 脏的岗位空缺; 第十, 促使下岗人员隐性就业公开化, 对隐性就业人员 不再给予全额的失业生活补贴, 使有限的资金真正用 于对失业人员的救济和再就业的安排。

      ( 作者系四川联合大学副校长、 教授、 博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 刘恒茂·26·【 热点透视】INSIGHTS INT O HOT ISSUES。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