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品学兼进体识并重知行合一.pdf
4页品学兼进体识并重知行合一福建省顺昌第一中学位于山清水秀的闽北山城顺昌,创建于 1927 年,现有校园占地面积 45041 平方米,建筑面积41849 平方米 文化底蕴深厚,校园风光优美,是个理想的育人场所 学校现有 62 个教学班,在校生 2895 人,全校教职工 259人,专任教师 226 人,其中高级教师 66 人,中级教师 107 人1979 年被列为省重点中学, 1993 年被福建省教育厅确认为省二级达标高中近年来,学校获得的荣誉主要有:第五、六、七、九届省级文明学校,省、市教育先进集体,省“十佳体育传统校”,省“绿化红旗单位”,省“先进教工之家”,国家培养体育后备人才试点校,省第三届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先进集体,省“校务公开示范单位”,“省绿色学校” 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的课改成果评选及课改教学技能比赛均取得了丰硕成果:据不完全统计,获国家级奖项 94 人次,省级 23 人次,市级 213 人次,县级 76 人次截至 2009 年 6 月,学生在市级以上竞赛共有 318 人获奖,其中有 21 人次获国家级奖项,省市级奖项 297 人次办学 80 多年来,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留下了较为深厚的文化积淀、浓厚的学术讨论氛围和薪火相传的教育精神――尊重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能力、发挥学生的特长。
为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创立知名品牌高中,学校继承、发扬了长期以来形成的办学传统,并根据新时期的特点加以创新,坚持以“传道授业,终身发展 ” 为办学理念,以 “和而不同,止于至善”为校风追求,以“明德问学,行远自迩”为校训立意,以“有教无类,宁静致远”为教风目标,以“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为学风氛围,形成了以综合实践活动为载体的“品学兼进、体能并重、知行合一”的特色一、品学兼进学校以培养品学兼进、 德才兼备的人才为宗旨,以 “求真” 、“求善”为目标,让学生追求善的本真,与自然为善、与人为善、求心灵之善,进而在此基础上追求学问的精进与卓越,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终生发展 借助 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形成的新生军训体系,结合有关校本教材,进行养成教育通过学生在本社区的集体或个人形式的社区服务活动,使学生关心社区的两个文明建设,主动参与社区的公益活动,进一步了解社会生活和社会环境,增长从事社会活动所需的知识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科技、国防、劳动、法制、环保、历史等多方面教育,使学生关心社会和科技进步、关心地球和生存环境、 关心可持续发展,使学生获得直接感受并积累问题解决的经验。
二、体识并重截至 2008 年,学校共有 3 人分获福建省高考总分文理科状元,3 人获福建省高考单科第一名,1 人获福建省高考理科总分第二名,1 人获福建省高考理科总分第八名,1 人获福建省高考文科总分第十名,1 人获全国奥林匹克化学竞赛一等奖;除了奥赛之外,我校教师潘龙官指导了我校学生沈圣婴获 “海伦杯”亚洲钢琴比赛金奖,潘桀获得 2008 年清华大学艺术特长生测试一级优秀证书,陈治获第十六届美国国际音乐公开赛金奖,谢张婧获第四届亚洲青少年比赛省第一名 在坚持体识并重,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方面,还结合体育传统校的优势,积极为有特长的学生创造一个发展个性的机遇平台,培养了大批有专长的体育特长生,培养出了 1984 年奥运冠军、中国女排主力队员侯玉珠,全国沙滩排球冠军、 省男排主教练滕茂民和2004 年奥运冠军、 中国举重队主力队员张国政等大批顶尖体育人才 同时,每年还向高等学校输送了大批各类优秀体育人才同时,名师培养工程也成绩显著,截至目前,学校有 2 名省学科带头人,2 名市学科带头人和多位市县名师三、知行合一学校通过营造校园文化,提升办学品位,促进知行合一首先,着力打造校园石文化,营造一种浓厚的文化氛围。
校门口巨石上镌刻着校训“明德问学,行远自迩”,鼓舞广大师生要努力认真地追求道德修养,同时好问勤学追求知识,让自己的道德和学问都达到广大精微的境界,更好地报效国家与奉献社会;高中部楼前的大石上镌刻着“贤集”二字,寓意为人才荟萃之地,希望师生能集健与美于一身,融诚与灵于通体;初中部楼前的大石上镌刻着“弘毅” 二字,寓意为必须有远大的志向和坚毅的品质;科学楼前的大石上镌刻着“慎独” 二字,寓意为师生要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做到表里如一其次,打造两排整齐划一、 装饰精美的文化长廊 文化长廊栏目众多、内容丰富,开拓了师生的视野,激励着莘莘学子勤奋努力,时刻提醒着每位师生为实现理想只争朝夕 作为文化长廊的延伸,科学楼大厅的“四榜”―― “名师榜” 、 “荣誉榜” 、 “功德榜”和“成才榜”又烘云托月地凸显了校园核心宣传标语:“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明德问学,行远自迩学校特色围绕着“德”与“学”,以综合实践活动为载体,形成了自己办学特色――品学兼进、体识并重、知行合一,从上个世纪 20 年代走来,从这里走出了专家学者、优秀运动员、各个行业的优秀人才,还会有更多人才从这里走向世界,走向未来……(顺昌一中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