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明方法与说明顺序.doc
4页说明方法和说明顺序 常见的说明方法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作引用、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作假设这11种写说明文要根据说明对象的特点及写作目的,选用最佳方法下面分别加以说明 (1)举例子(举例说明法) 举出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以便读者理解,这种说明方法叫举例法 例如:《向沙漠进军》一文中,就举出了新疆和内蒙古沙荒区治沙成功的事例,说明“沙漠是可以征服的” 运用举事例的说明方法说明事物或事理,一要注意例子的代表性,二要注意例子的适量性 好处:使文章表达的意思更明确,读者更明白,增强说服力 (2)作引用(引用说明法、引资料) 为了使说明的内容更充实具体,可以引用一些文献资料、诗词、俗语、名人名言,可使说明更具说服力引资料的范围很广,可以是经典著作,名家名言,公式定律,典故传说,谚语俗语,诗词句等充当说明的内容或依据来说明、介绍事物 例如《中国石拱桥》一文,就引用了唐朝张嘉贞的话,说明赵州桥的设计和施工巧妙绝伦 好处:形象,典型,更有说服力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作比较(比较说明法) 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
事物的特征也往往在比较中显现出来 例如《雄伟的人民大会堂》一文中,为了说明宴会厅的建筑面积,作者运用了做比较的方法:“有五千个席位的宴会厅又是另一番景象它的面积有七千平方米,比一个足球场还大,设计的精巧也是罕见的 在作比较的时候,可以是同类相比,也可以是异类相比,可以对事物进行“横比”,也可以对事物进行“纵比” 好处: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事物的特征也往往在比较中显现出来 (4)列数字(数字说明法) 为了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还可以采用列数据的方法,以便读者理解需要注意的是,引用的数字,一定要准确无误,不准确的数字绝对不能用,即使是估计的数字,也要有可靠的根据,并力求近似 例如《死海不死》一文中说明死海的长、宽、深的文字《雄伟的人民大会堂》一文中,也用一系列数字来说明庄严的人民大会堂是首都最宏伟的建筑之一 好处:数字是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理的最精确、最科学、最有说服力的依据或一方面说明更准确,另一方面使说明更具说服力,让人信服 (5)分类别(分类说明法) 要说明事物的特征,往往从单方面不易说清楚,可以根据形状、性质、成因、功用等属性的异同,把事物分成若干类,然后依照类别逐一加以说明。
这种说明方法,叫分类别 分类别是将较复杂的事物说清楚的重要方法 运用分类说明法,要按照一定的标准,对事物和事理的不同方面分别加以说明好处:将复杂的事物说清楚! (6)打比方 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的说明方法叫做打比方 说明文中的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同修辞格上的比喻是一致的不同的是,比喻修辞有明喻、暗喻、和借喻,而说明多用明喻和暗喻,借喻则不宜使用 例如:<中国的石拱桥>: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就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表现出石拱桥的基本特征,给人以美的感觉 好处:抽象的事理变得具体、生动、形象或把事物的特征解说得确切具体、浅显易懂7)摹状貌 为了使被说明对象更形象、具体,可以进行状貌摹写,这种说明方法叫摹状貌 如:《中国石拱桥》一文中的 “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注意 摹状貌与打比方是有区别的,简单来说:只要不是明显的比喻,或者只是单一的比喻,一般归入“打比方”中 好处:为了使被说明对象更形象、具体 (8)下定义(定义说明法) 用简明的语言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叫下定义。
下定义能准确揭示事物的本质,是科技说明文常用的方法 有时为了突出事物的主要内容和主要问题,往往用简明扼要的话给事物下定义,使读者对被说明对象有个明确的概念例如《统筹方法》一文中,作者运用了下定义的说明方法,给统筹方法下定义:“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语言简明、扼要、准确 下定义的时候,可以根据说明的目的需要,从不同的角度考虑有的着重说明特性,如关于“人”的定义;有的着重说明作用,如关于“肥料”的定义;有的既说明特性又说明作用,如关于“统筹方法”和“应用科学”的定义 好处:使人们在阅读时对抽象的字词能够更加明白、理解 (9)作诠释 从一个侧面,就事物的某一个特点做些解释,这种方法叫诠释法 定义法和诠释法常采用“某某是什么”的语言形式形式相同,如何区分呢?一般来说,“是”字两边的话能够互换,就是定义;如果不能互换,就是诠释 例如,“人是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级动物”这句话,改成“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级动物是人”,意思不变雪是在云中形成的一种固态降水物”这句话,如果改为“云中形成的固态降水物是雪”就不成由此可以辨别,前一句是定义说明,后一句是诠释说明。
(10)画图表 为了把复杂的事物说清楚,还可以采用图表法,来弥补单用文字表达的缺欠,对有些事物解说更直接、更具体 好处:使人看了一目了然 一篇说明文单用一种说明方法很少,往往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方法采用什么说明方法,一方面服从内容的需要,另一方面作者有选择的自由是采用一种说明方法,还是采用多种说明方法,是采用这种说明方法,还是那种说明方法,可以灵活,不是一成不变的 (11)作假设 假设说明即用假定的环境来预设将出现的状况说明事物的方法 例如《太阳》中:“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将到处是黑暗,到处是寒冷,没有风霜雨露,没有草木野兽,自然也不会有人这就强调了太阳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 用法好处:从事物的一方面阐述,以小见大,简单易懂常见的说明顺序 写好说明文,首先要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其次最重要的是运用合理的说明顺序所谓合理的说明顺序,是指能充分表现事物或事理本身特征的顺序,也是符合人们认识事物、事物规律的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 1.时间顺序即按照事理发展过程的先后来介绍某一事物的说明顺序凡是事物的发展变化都离不开时间,如说明生产技术、产品制作、工作方法、历史发展、文字演变、人物成长、动植物生长等等,都应以时间为序。
比如中学课本中有一篇《景泰蓝的制作》,它就是按照景泰蓝的制作过程中“做胎――掐丝――烧制――点蓝――烧蓝――打磨――镀金”的时间顺序来说明的 2.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空间存在的方式,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整体到局部来加以介绍,这种说明顺序有利于全面说明事物各方面的特征一般说明某一静态实体(如建筑物等),常用这种顺序如课本中的《核舟记》就是按照船体――船头――船尾――船背的空间顺序来写的;《故宫博物馆》按照先总后分的顺序,先概括说明故宫建筑物的总体特征,然后再具体介绍太和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宫……御花园,而在介绍每一座建筑物的时候,则又按照先外后内、先上后下的顺序这样安排合乎人们观察事物的习惯,是最合理的顺序 3.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事理的内在逻辑关系,或由个别到一般,或由具体到抽象,或由主要到次要,或由现象到本质,或由原因到结果,递进,或概括到具体,或特点到用途,或由整体到局部一一介绍说明不管是实体的事物,如山川、江河、花草、树木、器物等,还是抽象的事理,如思想、观点、概念、原理、技术等,都适用于以逻辑顺序来说明如课本中的《死海不死》、《向沙漠进军》,都是运用逻辑顺序来说明事物的。
凡是阐述事物、事理间的各种因果关系或其他逻辑关系,按逻辑顺序写作最为适宜以上是说明文几种常见的说明顺序针对不同的说明对象,我们应用不同的说明,但实际上这几种说明顺序也不是截然分开的,而常常是综合运用,只是以哪种说明顺序为主罢了在考虑运用何各说明顺序时,既要注意客观事物本身的特点,又要遵循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只有合理地运用说明顺序,才能使说明文的写作完成得更好 理清说明顺序的方法 梳理文章说明顺序就是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如何理清说明顺序? 一是认清说明对象,分析说明顺序说明对象的特点决定了说明顺序的选择有些事物内部构造比较复杂,通常按空间顺序说明,或由前到后,或由上而下,或由外及里,或由中间到四周,或按东西南北方位顺序例如,《故宫博物院》就是沿着游览参观路线,按照从南到北的空间顺序有主有次地介绍故宫的建筑物和建筑布局 二是把握语言标志,“读”出说明顺序说明文语段中往往借助一定的词句表明层次和顺序,连接内容,组织材料各种顺序在语言上都有一定的标志阅读时抓住有一定标志作用的语言,可以更加顺利地分析说明顺序要学会通过文章全篇的首尾部分;每一自然段的首尾部分;文中的设问句、过渡句以及领起使用说明方法的句子来理清文章的结构顺序。
我们强调整体理解,说明性文字的整体理解只要抓住了标题,抓住了关键句,就可以做到了事实上,时间顺序多用表时间变化的词语,空间顺序多用表方位的词语,逻辑顺序多用表逻辑层次的关联词等所以,把握这些语言“标志”,可顺利地理清说明顺序在梳理文章内容、了解说明顺序的过程中,应尽量利用原文的字、词、句,因为说明文语言的特点是较为简练准确的例如,《苏州园林》开头两段总说苏州园林的艺术价值,指出苏州园林的共同点: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此后就分别从各个方面对苏州园林的这个共同点作具体解说第3-9段分说苏州园林的具体特征,其中第3-6段分说始终紧扣苏州园林图画美的特征,并分别对应第2段总说中的四个“讲究”,第7-9段分说,则从细部紧扣苏州园林的特征 三是分清主次,综合归纳有时一篇文章不仅采用一种说明顺序,而是将几种方式揉合起来,交叉使用几种说明顺序,从而达到说明透彻的效果如《中国石拱桥》一文,除了按先古后今的时间顺序外,又按先概括后具体、先整体后局部的逻辑顺序进行说明,先谈石拱桥的一般特点,再概括介绍中国石拱桥的总体情况,接着以赵州桥、卢沟桥为具体实例来说明中国石拱桥在历史上曾取得的辉煌成就。
介绍赵州桥、卢沟桥时,处处强调了石拱桥“不仅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的特点最后总说我国石拱桥有光辉成就的原因,以及社会主义时期石拱桥的发展至于像《桥之美》和《说“屏”》这样带有说明性质的小品文的顺序,显然必须具体情况具体对待了,也不外乎弄清楚结构《桥之美》的说明性体现在文中先点明画家眼里的桥美在何处,随后举了四个具体的例子:乌镇苇丛上的石桥;江南乡间细柳下的石桥;水天间的长桥——颐和园的仿卢沟桥、苏州的宝带桥;形式独特的广西、云南、贵州山区的风雨桥并不着眼于桥自身的结构美,而是缘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与《中国石拱桥》这种较为规范的说明文不同的是,在举例时,作者并不是用科学、平实的语言向读者解说,而是或描写景物,或抒发感情,文字极富表现力和感染力《说“屏”》中,作者从屏风的作用、屏风的分类、屏风的设置三个方面介绍了屏的知识,一言以蔽之,屏风的功用与设置全在一个“巧”字倘如一定要说道个什么说明顺序,看来这两篇也就是逻辑顺序无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