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六年级科学实验指导书要点.docx
21页教材分析本册共分四个单元,共 32 课第一单元 工具和机械 本单元介绍了常用工具杠杆、 轮轴、 滑轮、 斜面的原理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尤其是结合常用工具和实验器材设置了许多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探究活动, 在探究活动中让学生掌握各类机械和工具的特点和作用第二单元 形状和结构 本单元介绍了各种建筑物中使用的形状和结构及其特点, 从实验材料的选取到各种不同的设计都能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第三单元 能量 本单元介绍了电能、水的三态变化、太阳能以及他们之间的联系, 学生掌握自然界中的物质可以相互转化, 能量可以相互转化的自然规律, 使学生养成爱护大自然, 保护环境的意识第四单元 生物的多样性 知道生物的种类多种多样 知道同种生物不同的个体各不相同 初步理解生物体不同的形态结构是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相适应的 知道生物的多样性是人类生存的重要资源 能自己确定标准对生物进行分类, 知道分类是研究生物的基本方法 会用制作生物分布图的方法描述某一区域的生物种类一)研究杠杆的秘密【实验目的】用杠杆尺做实验、 收集并整理数据, 分析认识杠杆省力、费力、不省力也不费力的规律 实验材料】杠杆尺 25 个、钩码 25 盒。
实验方法】在杠杆尺的左边挂上钩码当作被撬动的重物,右边挂上钩码当作撬动时我们用的力1. 小组任意在杠杆尺两端挂钩码,记录下挂钩码的位置和数量,并记录下此时杠杆尺的状态2. 重复几次实验,收集几组不同的数据3. 将 2-3 个小组的实验数据进行整合,汇集成一个更大 的数据库4. 对这个数据库进行分析,将能省力的情况、费力的情况、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出杠杆在什么条件下省力?在什么条件下费力?在什么条件下不省力也不 费力?【注意事项】1. 在一大堆杂乱无章的数据中,寻找有用的数据来说明问题也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一种方法2. 数据越多越能说明问题,所以在实验中要收集尽可能多的数据3. 杠杆尺左右只选一个位置挂钩码二)滑轮和滑轮组【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认识滑轮和滑轮组的作用实验材料】铁架台 25 个、 50 厘米长的线 25 根、滑轮 25 个、带钩滑轮 25 个、钩码 25 盒、测力计 25 个实验方法】1. 用铁架台做支架,安装一个定滑轮,把一根绳子放到定滑轮上,在绳子的两端任意挂上一些钩码,直到平衡2. 用铁架台做支架,把绳子的一端固定在支架上,绕过动滑轮向上提,动滑轮下挂重物3. 将一个滑轮固定在铁架台的上端,作为定滑轮;在定滑轮的固定钩上系上一根线,绕过另一个滑轮后再绕过已固定的定滑轮,组成一个简单的滑轮组。
注意事项】1. 在做动滑轮的实验中要注意考虑到摩擦力的存在它会影响实验的成功2. 实验器材可以用简单机械实验盒里的材料进行组装三)纸的宽度、厚度与抗弯曲能力【实验目的】研究条形材料抗弯曲能力与宽度、厚度的关系实验材料】长度、 宽度相同厚度不同的纸条 3 张、 长度、 厚度相同、宽度不同的纸条 4 张,铁垫圈适量实验方法】1. 宽度与抗弯曲能力的测试:将纸裁成长大约 25 厘米,宽分别是 3 厘米、 6 厘米、 12 厘米(或 2 厘米、 4 厘米、 8厘米)的纸条,分别把裁好的纸条架在高度相同、跨度相同的两个 “桥墩” 上, 一个一个地在纸条的中间部位放上垫圈,直到纸条中部刚好接触到桌面为最大弯曲度,这时承载的垫圈数为纸条的抗弯曲能力,作好记录2. 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测试:把 0.5 毫米左右厚的卡纸切成长约 25 厘米、宽约 3 厘米的条形,再分两张、四张分别粘在一起压平,做成厚为 1 张纸、 2 张纸、 4 张纸而长宽相等的三个纸横梁然后分别把压好的纸横梁架在高度相同、跨度相同的两个“桥墩”上,一个一个地在纸条的中间部位放上垫圈,直到纸条中部刚好接触到桌面为最大弯曲度,这时承载的垫圈数为纸条的抗弯曲能力,作好记录。
注意事项】1. 实验为对比实验,实验提供的纸条一个是长度相同、宽度不同,另一个是要长宽相同,只有厚度不同,除此之外还要控制架空的长度相同,放垫圈的位置相同 ( 一般放在中间) ,弯曲的程度相同为了保证纸条弯曲的程度相同,要控制纸条垫起相同的高度,每次实验以纸条弯曲接触到桌面为标准2. 做不同厚度的纸条可以用相同的纸粘贴而成,纸条厚度就用粘在一起的张数表示选用的纸不能太薄,太薄的纸连自身重量都不能承受就弯曲了或者差不多只能承受自身重量,不能再承受另外的重量了,那就无法进行对比了实际试用, 0. 5 毫米左右的卡纸比较合适3. 做纸梁的宽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实验,与纸梁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实验构成相互比较的结构,通过两个实验效果的比较,学生能清楚地观察到增加纸梁的厚度是增加抗弯曲能力的最好方法四)形状与抗弯曲能力【实验目的】研究纸的形状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知道改变材料的形状,可以改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实验材料】大小相同的纸每组 10 张、铁垫圈适量、胶水 1 个实验方法】用同样的纸折出像条形钢材那样的各种形状,并测试它们的抗弯曲能力注意事项】1. 要求学生自己去折出几种形状来试验,而不是教师给他们几种形状去研究。
教科书测试记录表中画的几种形状是列举性的,不是规定性的研究的最终目的不是要找到哪一种形状抗弯曲能力最强,而是发现改变薄形材料的“一”字形形状,都可以增大它的抗弯曲能力2. 为学生提供实验的纸不能太薄,纸太薄保持不住形状,也就无法研究下去了用类似图画纸、牛皮纸那样厚的纸比较合适,容易折叠又比较容易保持住形状3. 实验要控制的不变条件是纸的长、宽和厚薄;架空的距离;放垫圈的位置唯一改变的是纸条的形状补充说明】《增强抗弯曲能力》及《拱形的力量》:在这里利用垫圈来使各种形状的纸弯曲,使用数量会很多(大约需要上百个),如使用 2 克的钩码,这样在做实验时只要 10~20 个教师可以称出垫圈的重量,算出一个钩码等于几个垫圈,这样使实验更容易操作在《拱形的力量》一课中增加了做瓜皮拱的活动概念和活动比原设计丰富和深入了因为后面要专课研究桥,所以这里让学生体验一下瓜皮拱的活动,为后续的探究活动打下基础并把愿教材赵州桥的内容从正文中移出,移到教师用书中,作为本课的机动处理内容搭瓜皮拱要注意的问题:瓜皮拱不像纸拱,做不好要垮,所以做的时候切口要指向圆心,切口处最后放一张餐巾纸,大小与切口面相同或略小,用来吸收渗出的水。
拱脚处要用物体抵住五)通电导线、线圈和指南针【实验目的】做通电直导线和通电线圈使指南针偏转的实验,认识电流可以产生磁性实验材料】电池、电池盒、小灯泡、灯座、导线、指南针、长约两米的多股绝缘导线各 25 份实验方法】1 . 组装一个点亮小灯泡的电路,把电路中的导线拉直靠在桌上指南针的上方,与磁针指的方向一致接通电流,看到小磁针转动,指的方向偏离了南北方向;断开电流,小磁针回复到南北方向的位置2 .拿掉小灯泡,保留开关,安装短路的电路,再做上面的实验,实验现象会非常显著3 .做一个线圈:用导线在三根手指上绕 10 圈左右取下,用胶带固定线圈和引出的线把线圈立着放,指南针尽量靠近线圈的中心,接通电流,指针偏转角度最大注意事项】实验前,要把一切准备好以后再通电,看到现象后马上断开电路这一点很重要,教学时要特别提醒学生注意六)电磁铁的磁力【实验目的】通过实验研究知道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材料】电池、电池盒、长约 3 米的多股绝缘导线、大铁钉、大头针、直径不同的 3 个线圈管、长短不同粗细相同的 3 个铁螺栓,长短相同、粗细不同的 3 个铁螺栓实验分析】学生都希望做一个磁力很大的电磁铁。
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其结构有明显的联系,所以做实验寻找影响磁力大小的因素,适合学生心理需要和认知水平教材设计用两课时间让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过程,比较深入地探究哪些因素影响电磁铁磁力的大小,并制作一个强磁力电磁铁经研究,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因素主要有四个:一是缠绕在铁芯上线圈的圈数,二是线圈中电流的强度,三是缠绕的线圈与铁芯的距离,四是铁芯的大小形状教师要清楚影响电磁铁磁力的这些因素,才能自如的指导学生假设、实验和汇报关于“验证缠绕在铁芯上线圈的圈数与磁力大小的关系”的实验,实验中要改变的条件是线圈的圈数,而其他条件如电池的数量、导线的长度、铁钉的大小是不变的为了节约材料,可以用一根长导线先后绕制三个不同圈数的电磁铁为了节约时间,可以先绕制好这样的三个电磁铁,用的导线都一样长, 只是线圈的圈数差别大一些, 比如 20 圈、 60 圈、100 圈,这样实验现象的差别较大,便于观察磁力的大小可以从吸起大头针的个数来区别开关于“电池的多少与磁力大小的关系”的实验,这是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主要因素,建议教师重点指导学生做这个实验实验中,唯一改变的条件是电池的数量,其他条件如铁钉的大小、 导线的长度、 线圈的圈数 ( 60 圈) 都是不变的。
对于其他几个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因素,可以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准备材料指导学生进行检验假设的对比实验, 对于材料难于准备, 或制作费时太多的因素可以不检验,如马蹄形铁芯、铁芯粗细、长短和线圈粗细、长短因素的检验则根据实际条件可多可少,灵活安排经过实验,学生应该知道:线圈的圈数多、电流的强度强、线圈与铁芯的距离近,电磁铁的磁力就强,反之,线圈的圈数少、电流的强度弱、线圈与铁芯的距离远,电磁铁的磁力就弱注意事项】几个对比实验不但要强调相同条件和不同条件的控制之外,始终要提醒学生注意不要长时间接通电磁铁,以免电池耗电太多,影响实验的准确性七)小电动机转动的秘密【实验目的】了解小电动机的构造及工作的原理实验材料】玩具小电动机 25 个、塑料杯或纸杯 25 个、橡皮筋 25捆、铜质单股粗导线约 20 厘米长 50 根、铁丝做支架约长40 厘米 25 根、电池 25 节、电池座 25 个、开关 25 个、导线 75 根、磁铁 25 块、大头针、透明胶带 25 卷实验方法】研究小电动机转动的秘密,是在学生观察了小电动机的构造并推测它为什么会转动之后,在老师的指导下用实验来检验推测的过程观察拆开的小电动机可以了解它的构造,小电动机外壳和后盖之间是用两个锁片扣住的,在上课之前,教师要先用工具把锁片撬直,拆开外壳和后盖后再轻松装回去。
让学生拆小电动机时要告诉学生只要轻轻拉开就行了,提醒他们拆的时候要记住各部分是怎么连接的,等一会还要装配还原小电动机的构造主要有三部分:外壳、转子、后盖外壳内有一对永久磁铁,转子上有铁芯、线圈、换向器,后盖上有电刷看到线圈绕在铁芯上,学生会联想到电磁铁,检验转子是不是电磁铁的方法是:从换向器向线圈通电,可以看到转子铁芯能吸起大头针,说明转子就是三个电磁铁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观察电流流过线圈的线路:电池- 后盖接线-电刷-换向器-线圈-换向器-电刷-后盖接线- 电池换向器的作用是接通电流并转换电流的方向了解了小电动机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