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聚焦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 (2).doc

5页
  • 卖家[上传人]:大米
  • 文档编号:538883170
  • 上传时间:2023-10-17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9.01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聚焦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CSP)利用集热器将太阳辐射能转换成高温热能,通过热力循环过程进行发电作为一种开发潜力巨大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技术,美国等国家都投入了大量资金和人力进行研究,先后建立了数座CSP示范工程,目前该项技术已经处于商业化应用前期、工业化应用初期CSP只利用太阳直射能量,不接受天空漫辐射由于太阳能的供给是不连续的,一部分CSP系统采用蓄热技术来保障有效使用和提供时间延迟,另一部分CSP系统采用燃气等作补充能源这种混合动力技术可提供高价值的、可调度的电力    CSP系统依其集热方式的不同,大致分为槽式、塔式、碟式3种槽式系统是利用抛物柱面槽式反射镜将阳光聚焦到管状的接收器上,并将管内传热工质加热,直接或间接产生蒸气,推动常规汽轮机发电塔式系统是利用独立跟踪太阳的定日镜,将阳光聚焦到一个固定在塔顶部的接收器上,以产生很高的温度碟式系统是由许多镜子组成的抛物面反射镜,接收器在抛物面的焦点上,接收器内的传热工质被加热到高温,驱动发动机进行发电    槽式系统的技术已经成熟,正处于商业拓展阶段,基本上没有技术和经济风险美国加州有9个SEGS(Solar Electric Generating system)采用槽式系统,已运行15年,目前运行状况更好,最大输出功率354 MW,采用混合动力:75%太阳能,25%天然气。

      但蒸气最高温度375℃,太阳能日效率20%,年效率15%槽式系统是目前均化成本(LEC)最低的CSP系统,是美国能源部近期计划推荐的优选项目在西班牙、印度、埃及、希腊、墨西哥、摩洛哥、南非等国家都有不少槽式系统的示范工程    塔式系统正处在研究其商业化可行性的阶段一些国家着手建立大容量的、参加电网统一调度的示范工程1)美国从1980年开始相继完成Solar One、Solar Two两个10MW级塔式CSP后,2002年与西班牙合作,在西班牙建造一个15MW级Solar Tres塔式CSP,预计2006年完工,这是第一个真正商业运作的项目该项目的定日镜组是Solar Two的3倍大,定日镜的性能大幅提高,但制造成本却下降了45%;它还采用了一个120MW.t高温集热器,热流能力更强,热吸收效率提高了3%;同时也采用了一个巨大的蓄热系统,贮存6250Mt的硝酸熔融盐,总容量600MW•h,可维持16h由于采用了许多先进技术,预计年发电效率将提高6%,年利用系数将达到65%2)南非ESKOM公司准备建造一个100MW级塔式CSP,目前可行性报告己经出来还有一些国家也建立了或正在建造塔式CSP,但规模不够大,技术也未达到商业级应用水平。

      由于塔式CSP工作温度可超过l000℃,太阳能效率通常比槽式高些,日效率可达23%,年效率20%    一般地,槽式与塔式CSP系统可能不具备分布式发电的经济性特点和潜在优势,这是因为:    (l)目前的发展策略集中在50MW以上的大系统,这对大多数分布式能源负荷场合显得过大;    (2)系统的安装需要大量的土地,而分布式能源是一个位于用户端或靠近用户端的能源利用设施,而这些用户端附近很难提供大量的土地;    (3)供气和电力输出的基础设施建设必须与当地供气/电力公司的输配系统相关联,独立性不强这些特点决定了槽式与塔式系统将与传统的一些中央发电系统竞争,但由于CSP系统的最大功率输出通常与当地电网用电高峰一致,所以,CSP特别应用于电力削峰    槽式与塔式系统的发电成本依赖聚光面积规模,即装机容量,如50MW槽式电站的发电成本只有10MW电站的50%,因此建立大规模太阳能热发电站是降低太阳能发电成本的趋势和必要途径    美国Sandia国家实验室预测,到2015年前后,槽式与塔式系统的均化成本分别约为5美分/度与4美分/度,到2020年前后,槽式与塔式系统的均化成本分别约为4.3美分/度与3.5美/度,应用前景和竞争力可想而知。

          以点聚焦的模块化的碟式系统输出功率规模可从2~50kw,适用于分布式能源系统输出功率25kW的碟直径10m,目前最先进的是碟式嘶特林系统,工作温度750℃,太阳能日效率27%,年效率23%但初装费用几乎是其他两种CSP的2倍,MTBF(平均故障间隔时间)值尚不能满足可靠性运行要求,在远距发电方面又受到光伏电池的竞争,后者的安装与运行维护成本低得多,因此离市场化还比较远    众所周知,蓄热(TES)技术是合理有效利用现有能源、优化使用可再生能源和提高能源效率的重要技术蓄热技术主要应用于以下3个方面:(l)在能源的生产与其消费之间提供时间延迟和保障有效使用;(2)提供热惰性和热保护(包括温度控制);(3)保障能源供应安全    CSP优于光伏发电一项重要特点就是能采用相对经济的TES技术,蓄电则非常昂贵CSP系统中采用TES技术的目的是为了降低发电成本,提高发电的有效性,它可以实现:(l)容量缓冲;(2)可调度性和时间平移;(3)提高年利用率;(4)电力输出更平稳;(5)高效满负荷运行等例如一塔式CSP系统,如果无蓄热装置,年利用率只有25%,有则能提高到65%,且不需要燃料作为后备能源。

      因此,TES技术将是CSP成功走向市场化,能与传统电力相竞争的一个关键要素    1 CSP系统中的蓄热技术    先根据TES的机理,分别介绍CSP系统中的显热蓄热、相变蓄热及化学反应蓄热再讨论TES的一般设计原则    1.1显热蓄热    CSP中的显热蓄热是目前技术最成熟且具有商业可行性的蓄热方式显热蓄热又分为液体显热蓄热、固体显热蓄热、液-固联合显热蓄热3种    1.1.1液体显热蓄热    槽式系统带TES装置通常有两种布置形式:图1的槽式系统常采用合成油作为传热介质(HTF),熔融盐液作为显热蓄热材料,HTF与蓄热材料之间有油-盐换热器,这种布置称为间接TES图2的槽式系统采用熔融盐液既作为HTF又作为显热蓄热材料的方式,无油-盐换热器,这种布置称为直接TES后者的优点是可以减少一个换热步骤,避免了HTF与蓄热材料之间的不良换热,而且适用于400~500℃的高温工况但后者也面临一个问题:槽式CSP的管网系统是平面布置,且管道多,管内的HTF不容易排出,又由于熔融盐的凝固点通常高于120℃,当采用熔融盐液HTF时,就得使用隔热和伴随加热的方法防止冻结,这样导致初期投资与运行维护成本过大;以前也选用矿物油作为HTF/蓄热材料时,不存在冻结问题,但由于矿物油的温度不能高于300℃,否则易分解,这样限制了槽式系统的工作温度不能超过300℃,导致效率比较低;当然也可以选用合成油作为HTF/蓄热材料,但其价格没有熔融盐那么便宜,实际上不用于蓄热材料,而且合成油的温度也不能高于400℃,这自然也限制了槽式系统的工作温度不能超过400℃,但间接TES综合考虑了防冻与蓄热材料成本问题。

      SEGS槽式系统中分别应用了此两种方案进行了现场实验,后者显示了后来居上的发展潜力,特别是高温工况的应用为朗肯循环效率提高到40%创造了条件但前者的研究、应用和技术相对成熟些,已经显示了TES为槽式系统带来的好处    塔式系统带TES装置通常采用了图3的布置形式,图3也是Sular Two与Solar Tres塔式CSP的示意图塔式系统采用熔融盐液作为HTF/显热蓄热材料的方式,这是因为塔式系统的管网系统绝大部分是竖直布置在塔内,管内的HTF容易排出,解决防冻问题的成本不大,而且其工作温度比槽式系统高,因此该方案对塔式系统几乎是唯一的选择    为了弥补单一蓄热物质的劣势,常采用合成物或共晶混合物例如Solar Two系统采用60%NaNO3+40%KN03的硝酸盐混合物,其熔点为220℃,到600℃还能保持热稳定性;SEGS槽式系统分别采用过了二苯基氧(Therminol VP-1)、Hitec(53%KNO3 +7%NaN03+40%NaN02)、Hitec XL(45%KNO3 +45%Ca(N03)2 +7%NaNO3)等CSP系统中常见的HTF或液体显热蓄热材料见表1    其实,HTF采用合成油或熔融盐都不是特别理想,合成油因其分解温度低,无法应用在提高槽式系统的工作温度(如超过450℃)来获得高效率的场合;而熔融盐因其熔点高,在冬天或晚上易冻结,保证其处于液态需要高的运行成本。

      于是一些室温离子液体(room temperature ionic liquid ,RTIL)成为目前比较理想的HTF/液态显热蓄热二合一材料离子液体的熔点低,液程宽,没有可测量的蒸气压,不可燃,热容量大,低黏性,热稳定性好,无挥发性,导热系数大,具有优良的动力学可控性,更重要的是离子液体价格便宜且易制备,可通过选择适当的阴离子或微调阳离子的烷基链,改善离子液体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这些特点引起了大家的注意例如一种[C4mim][BF4]离子液体的液程范围为-79~459℃,目前已进入试验阶段    1.1.2固体显热蓄热    与美国不同,德国等欧盟国家比较重视直接蒸气发电(DSG)CSP系统中的应用与研究(见图5)蓄热系统则常采用固体显热蓄热材料,成本低是其最大的优势,但它显然只能用于间接TES德国航天航空研究中心(DLR)的Tamme等在研究砂石混凝土和玄武岩混凝土的基础上,研究开发耐高温混凝土和铸造陶瓷等固体蓄热材料,耐高温混凝土的骨料主要是氧化铁,水泥为黏结剂;铸造陶瓷骨料也主要是氧化铁,黏结剂包括氧化铝等它们具有分布均匀,低孔,与HTF换热管接触良好,能采用模块化蓄热设计等优点。

      在阿尔梅里亚太阳能实验基地(PSA)与槽式系统进行联合试验,效果良好,现在正准备MWh级的中试    1.1.3液-固联合显热蓄热    为了降低槽式系统中的双罐熔融盐液间接蓄热装置的固定投资成本,Sandia国家实验室的James等设计并测试一个2.3MW•h的斜温层单罐蓄热系统(thermocline tank storage),见图4双点划线框内的斜温层单罐TES可替代图1中双点划线框内的双罐熔融盐液TES而与槽式系统整合斜温层单罐是利用密度与温度冷热的关系,当高温熔融盐液在罐的顶部被高温泵抽出,经过油盐换热器冷却后,由罐的底部进入罐内时,或者当低温熔融盐液在罐的底部被低温泵抽出,经过油盐换热器加热后,由罐的顶部进入罐内时,在罐的中间会存在一个温度梯度很大的自然分层,即斜温层,它像隔离层一样,使得斜温层以上熔融盐液保持高温,斜温层以下熔融盐液保持低温,随着熔融盐液的不断抽出,斜温层会上下移动,抽出的熔融盐液能够保持恒温,当斜温层到达罐的顶部或底部时,抽出的熔融盐液的温度会发生显著变化为了维持罐内温度梯度分层,就必须严格控制液体盐液的注入和出料过程,在罐内合理填充固体蓄热材料以及配置合适的成层设备,如浮动进口、环壳式换热器等,图中虚线表示蓄热材料被加热的循环过程。

      该试验证实了液态蓄热材料NaNO3与KN03的熔融盐混合物与固态蓄热材料石英岩、硅质沙具有良好的相容性;温跃层罐蓄热系统的设计理念是可行的,试验结果和经济性都令人振奋,其固定投资成本约为双罐熔融盐液间接蓄热系统的65%    1.2相变蓄热    相变蓄热材料具有相变潜热大、相变温区窄等特点,跟显热蓄热比较,可显著降低蓄热系统的尺寸,但选择合适的相变材料(PCM)及换热器设计比较困难因此,CSP系统中的相变蓄热技术还处于试验研究或中试阶段其使用有两种情形    (l)在DSG槽式系统中,采用单一PCM的蓄热方式(见图5)图5(a)是DSG槽式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示意图,图5(a)是DSG槽式系统联合蓄热技术的示意图该系统只有水/蒸气作为HTF,在HTF与PCM的换热过程中,其蒸气HTF压力基本保持恒定,温度也保持稳定,此时,要求PCM相变时温度变化范围也小德国等13个国家从2。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