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34T2727厂拌沥青混凝土热风式再生工艺规程.doc
22页ICS 93.080.20.;;;Q 20DB 34 安 徽 省 地 方 标 准 DB 34/T 2727—2016 厂拌沥青混凝土热风式再生工艺规程 Process specifications for hot-air systle recycling about central plant asphalt concrete 文稿版次选择 2016 - 09 - 27 发布 2016 - 10 - 27 实施安 徽 省 质 量 技 术 监 督 局 发 布 DB34/T 2727—2016前 言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安徽省交通运输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安徽省公路学会筑机专业委员会、福建铁拓机械有限公司、安徽省现代交通设施 工程有限公司、安庆市顺通路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合肥工业大学、安徽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柳青、徐炬平、汤峰、汪洪波、陶涛、王希仁、王茂和、陈欣、王文全、何 杰保、苏原豊、潘希姣、相象文、陈德、高岱乐、张卫华、丁恒、李连进、张长安、吴国进、马卫民。
I DB34/T 2727—2016 厂拌沥青混凝土热风式再生工艺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厂拌沥青混凝土热风式再生工艺的术语和定义、再生设备装备要求、再生工艺、节能 环保及相应的质量监控与安全管理等方面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回收沥青路面材料(RAP)的厂拌热再生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3271 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JTG F40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 F41-2008 公路沥青路面再生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RAP 料( Reclaimed Asphalt Pavement) 采用铣刨、开挖等方式从沥青路面上获得的旧路面材料,简称 RAP 料 3.2 RAP 毛料 ( Untreated Reclaimed Asphalt Pavement) 采用铣刨、机械开挖等方式从沥青路面获得且未经破碎、除杂、筛分等处理的 RAP 料 3.3 RAP 冷料 ( Unheated Reclaimed Asphalt Pavement) RAP 毛料经破碎、除杂、筛分等预处理,尚未加热的 RAP 料。
3.4 RAP 热料 ( Heated Reclaimed Asphalt Pavement ) 经加热后的 RAP 料 3.5 1 DB34/T 2727—2016 原生料 ( New aggregate ) 再生沥青混凝土中的新集料 3.6 原生滚筒 ( Roller for new aggregate) 烘干加热原生料的滚筒 3.7 再生滚筒 ( Roller for Reclaimed Asphalt Pavement ) 烘干加热 RAP 料的滚筒 3.8 厂拌沥青混凝土热风式再生设备 ( Hot-air Style Recycling Equipment for Central Asphalt Concrete ) 采用循环热风通过热对流方式对 RAP 料进行加热的再生设备 由原生料及再生料供给系统、原生滚筒、再生滚筒、燃烧器、热料仓、称量装置、搅拌装置、除尘 系统、智能控制及信息系统等组成 4 厂拌热风式再生设备装备要求 4.1 厂拌热风式再生设备配备 厂拌热风式再生设备包括以下几个系统: ——RAP 毛料破碎与筛分系统; ——RAP 冷料计量、配料、供给系统; ——烘干加热系统; ——RAP 热料暂存及计量系统; ——搅拌装置; ——沥青再生剂存储及计量系统; ——废气循环系统; ——除尘系统; ——智能控制及信息系统; ——安全防护系统等。
4.2 RAP 毛料破碎与筛分系统 4.2.1 破碎设备应配置反击式或锤式破碎机,不宜采用颚式破碎机 4.2.2 RAP 毛料筛分系统宜采用高频振动筛,振动频率不低于 50 Hz 4.3 RAP 冷料计量、配料、供给系统 4.3.1 RAP 冷料应采用称重传感器进行计量,计量精度允许误差为 ±0.5% 2 DB34/T 2727—2016 4.3.2 RAP 冷料各配料斗的供料量宜采用无极调节技术,每个配料斗的底部应装有独立的流量调节装 置计量装置的最小感量值为 1 kg 4.3.3 RAP 冷料供给系统中应安装缺料和断料报警装置,在配料斗中应安装破拱装置提升机出料口 应设置断料与溢料检测报警装置 4.4 烘干加热系统 4.4.1 燃烧器的燃烧火焰不得直接与 RAP 料接触 4.4.2 RAP 料加热应采用热风介质,进入烘干滚筒的热风介质温度不应超过 850℃ 4.4.3 烘干滚筒内宜设置避免 RAP 料在加热过程中粘附滚筒内壁及提料叶片的清洁装置 4.4.4 烘干滚筒出料口应安装测温装置,宜采用灵敏度高的非接触式传感器,允许误差为 ±3℃ 4.4.5 烘干滚筒应配备起火报警及相关灭火消防装置。
4.5 RAP 热料暂存、计量系统 4.5.1 RAP 热料暂存仓应设有料位实时动态监测系统 4.5.2 RAP 热料暂存仓应设置测温系统,温度计量允许误差为 ±1℃ 4.5.3 RAP 热料暂存仓外侧应设有加热或保温装置,暂存仓下部和放料门应设有加热装置常温下 1 小时 RAP 热料温度下降值不得超过 5℃ 4.5.4 RAP 热料应采用称重传感器进行计量,计量装置的最小感量值为 1 kg,计量精度允许误差为 ± 0.5% 4.6 沥青再生剂存储、计量系统 4.6.1 沥青再生剂存储装置应配有加热保温装置、搅拌装置、温度检测装置 4.6.2 沥青再生剂存储装置应设置称重式计量装置,计量装置最小感量值为 0.1 kg,计量允许误差 ± 0.25% 4.7 废气循环系统 4.7.1 烘干加热滚筒排气口和燃烧室之间应设置废气循环系统 4.7.2 烘干加热滚筒排气口应安装测温装置,宜采用灵敏度高的非接触式传感器,允许误差为 ±3℃ 4.8 除尘系统 4.8.1 除尘器入口应安装测温装置,温度计量允许误差为 ±1℃ 4.8.2 除尘器应具有高温报警和超高温保护装置。
4.9 智能控制及信息系统 4.9.1 厂拌热风式再生设备的智能控制及信息系统由电气控制装置、监控系统、数据存储与分析装置、 网络设备、控制台等组成 4.9.2 再生沥青混合料拌合设备与原生沥青混合料拌合设备的智能控制及信息系统应相互兼容,联动 控制 4.9.3 厂拌热风式再生设备的智能控制及信息系统应能实现生产信息的自动记录、存储、远程查询及 实时动态监控 5 厂拌热风式再生工艺路线 3 DB34/T 2727—2016 厂拌热风式再生工艺路线参照本标准附录A 制定 6 RAP 料堆放与预处理 6.1 RAP 料堆放场地 6.1.1 RAP 料堆放场地应进行硬化处理,排水系统完善场地清洁,无杂物 6.1.2 RAP 料堆放场地应搭设防雨棚,禁止用帆布等直接覆盖料堆 6.2 RAP 毛料堆放 6.2.1 不同道路、不同路面结构层的 RAP 毛料之间应设置隔离墙,分开堆放,不得混杂,并安放标识 牌 6.2.2 RAP 毛料堆料高度不宜超过5m;采用机械开挖方式获得 RAP 毛料堆料高度不得超过 10 m 6.3 RAP 毛料预处理 6.3.1 不允许直接使用未经预处理的 RAP 毛料。
6.3.2 RAP 毛料预处理包括 RAP 毛料破碎、除杂、筛分、分级过程按照公路沥青路面再生技术规范 (JTG F41-2008)6.3 款执行 6.3.3 RAP 毛料的含水量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再生技术规范(JTG F41-2008)6.3 款要求 6.3.4 经预处理后的不同粒径的 RAP 料之间应设置隔离墙,并安放标识牌;堆放高度不宜超过 2 m; 经预处理后的 RAP 料堆放时间常温下不得超过 3 天;超过 3 天,应重新进行筛分、分级处理 7 RAP 冷料配料 7.1 RAP 冷料配料应按照生产配合比均匀、连续配料RAP 冷料动态配料允许误差为 ±2.5%动态配 料误差可下列按公式(1)进行计算P i =DP i = P i - P si式中:m im 1 + m 2 + L m n´ 100% .. (1) P i —— 粒径第 i 级 RAP 冷料实测配合比;P si —— 粒径第 i 级 RAP 冷料生产配合比;m ,m ,m —— 粒径第 1、2、n 级 RAP 冷料在相同时间 t 内实测质量;1 2 nDP i —— 粒径第 i 级 RAP 冷料动态配料误差。
7.2 RAP 冷料动态配料误差检测取样总质量不得少于 50 kg 7.3 RAP 冷料配料每个台班应进行不少于 1 次配料误差检测未装备双控制质量计量系统,每个台班 应进行不少于 4 次配料误差检测 4 DB34/T 2727—2016 8 RAP 料加热、暂存与计量 8.1 加热时,严禁燃烧火焰与 RAP 料直接接触 8.2 为保证 RAP 料加热均匀、提高 RAP 料中沥青性能,厂拌沥青混凝土热风式再生设备须实时监测再 生滚筒进风口温度、出料温度及废气温度与 RAP 料接触的热风介质温度不得高于 850℃ 8.3 RAP 热料出料温度不宜超过 140℃,且不低于 80℃ 8.4 为防止 RAP 热料热能损失, RAP 热料至暂存仓或搅拌缸的输送距离不宜超过 6 m 8.5 RAP 热料动态配料误差为 ±2.5% 9 原生料的配料、加热、暂存、计量 9.1 原生料的配料、加热、暂存、计量等生产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 9.2 应适当提高原生料出料温度,以降低再生料加热温度,但原生料最高出料温度不宜超过 200℃ 10 再生混合料拌合与储存 10.1 拌合时间 再生混合料拌合时间应由试验和试生产确定,不得少于 55 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