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豪洋中学2023年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质量跟踪监视模拟试题含解析.doc
13页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豪洋中学2023年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质量跟踪监视模拟试题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关于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实验1)与赫尔希和蔡斯的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实验2)的叙述,错误的是A.实验1和实验2都利用同位素标记法将DNA和蛋白质彻底分开B.实验1的培养基中最先出现的S型细菌应来自R型细菌的转化C.实验1和实验2的设计思路一致,结论都是DNA是遗传物质D.实验2中搅拌不充分对两组实验结果(放射性分布)的影响不同2.树林里多数鸟类在树冠栖息;啄木鸟生活在树干中;环颈雉则在灌木层和地面活动这些现象反映了A.种群密度 B.适应的普遍性C.群落的垂直结构 D.群落的水平结构3.土豆的块茎有红色、黄色和白色3种,若让红色块茎土豆植株与白色块茎土豆植株杂交,则F1全为红色块茎土豆植株。
若让上述F1自交,则F2中红色块茎土豆植株、黄色块茎土豆植株和白色块茎土豆植株分别有 120株、31株和10株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土豆块茎颜色不同可能是由细胞液中色素不同引起的B.土豆块茎的颜色至少是由两对等位基因共同控制的C.F2的红色块茎土豆植株中与F1基因型相同的个体大约占1/3D.让F2中的黄色块茎土豆植株与白色块茎土豆植株杂交,子代出现黄色块茎土豆植株的概率为3/44.图1为碳循环示意图,图2是蛙种群的能量流动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1中,碳以CO2的形式进行传递的过程有①②③④⑤⑥⑦B.图1中,乙能加快碳循环,甲和丙是完成碳循环的必备成分C.图2中,蛙属于第二营养级,对应图1中的乙D.图2中,③所含的能量都属于蛙的同化量,最终会通过热能散失5.某兴趣小组拟用组织培养繁殖一种名贵花卉,其技术路线为“取材→消毒→愈伤组织培养→出芽→生根→移栽”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消毒的原则是既杀死材料表面的微生物,又减少消毒剂对细胞的伤害B.在愈伤组织培养中加入细胞融合的诱导剂,可获得染色体加倍的细胞C.出芽是细胞再分化的的结果,受基因选择性表达的调控D.生根时,培养基通常应含α-萘乙酸等生长素类调节剂6.如图为燕麦胚芽鞘经过单侧光照射后甲、乙两侧的生长情况,对照组未经单侧光处理。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对照组的胚芽鞘直立生长B.甲为背光侧,IAA含量高于乙侧和对照组C.若光照前去除尖端,甲,乙两侧的生长状况基本一致D.胚芽鞘尖端发生极性运输使甲,乙两侧的IAA分布不均匀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将动物致病菌的抗原基因导入马铃薯制成植物疫苗,饲喂转基因马铃薯可使动物获得免疫力.以下是与植物疫苗制备过程相关的图和表表1 引物对序列表引物对AP1 AACTGAAATGTAGCTATCP2 TTAAGTCCATTACTCTAG引物对BS1 GTCCGACTAGTGGCTGTGS2 AGCTGGCGTTTAGCCTCG表2 几种限制酶识别序列及切割位点表限制酶AluⅠEcoRⅠPstⅠSmaⅠ切割位点AG↓CTTC↑GAG↓AATTCCTTAA↑GCTGCA↓GG↑ACGTCCCC↓GGGGGG↑CCC请根据以上图表回答下列问题(1)在采用常规PCR方法扩增目的基因的过程中,使用的DNA聚合酶不同于一般生物体内的DNA聚合酶,其最主要的特点是_____(2)PCR过程中退火(复性)温度必须根据引物的碱基数量和种类来设定.表1为根据模板设计的两对引物序列,图2为引物对与模板结合示意图.请判断哪一对引物可采用较高的退火温度?_____(3)图1步骤③所用的DNA连接酶对所连接的DNA两端碱基序列是否有专一性要求?_____(4)为将外源基因转入马铃薯,图1步骤⑥转基因所用的细菌B通常为_____(5)对符合设计要求的重组质粒T进行酶切.假设所用的酶均可将识别位点完全切开,请根据图1中标示的酶切位点和表2所列的识别序列,对以下酶切结果作出判断①采用EcoRⅠ和PstⅠ酶切,得到_____种DNA片段②采用EcoRⅠ和SmaⅠ酶切得到_____种DNA片段8.(10分)某科研小组对某林场内的一种森林害鼠进行了调查研究,以便更好地进行防治。
请回答下列问题:(1)对害鼠的种群密度进行调查常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2)在所源不受限制的理想条件下,害鼠种群的增长曲线呈______型,其数学模型为______3)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鼠的雄性个体,破坏了害虫种群正常的______,进而影响其出生率并降低该种群的密度4)该林场中植物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形成群落的______林场中的动物也有类似的分层现象,原因是群落中植物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食物和______5)近5万年来,某地区由于气候越来越干燥,森林逐渐被灌木丛取代近50年来,由于人类过度开垦,导致局部灌木丛出现了荒漠化该现象表明,与该地区具有的自然演替相比,人类的开垦活动使得该地区群落的演替速度______,演替的方向______9.(10分)用含放射性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得到含放射性的噬菌体的培养过程是_____2)32P实验组离心后试管中的放射性,理论上的分布是_____,实际上的分布是_____,原因是_____3)为证明DNA是生物的遗传物质,该实验设计的巧妙之处在于_____10.(10分)科研人员以大鼠神经元为材料,研究细胞外ATP对突触传递的作用。
1)在突触前神经元上给予一个电刺激时,受刺激处_______离子内流,电位由_______________变为_____________,即产生兴奋,也叫神经冲动,传至突触小体,引起___________的释放,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2)Glu是大鼠神经元的一种神经递质,科研人员分别用Glu受体抑制剂、ATP处理离体培养的大鼠神经元,检测突触后膜电位变化,结果如图1所示实验结果表明,ATP对突触传递具有________________作用 (3)科研人员给予突触前神经元细胞一个电刺激时,能够引起细胞膜上Ca2+通道的开放,Ca2+流入细胞,使突触小泡与__________融合,递质释放由图2所示实验结果分析,ATP能够通过__________(促进或抑制)Ca2+内流,从而抑制突触传递11.(15分)建立人工湿地公园可以有效处理城市生活污水,获得生态、社会和经济三重效益图甲是某人工湿地公园污水处理示意图,图乙表示该人工湿地公园中几种生物构成的食物网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A、B、C三个区域中各种生物共同构成的集合称为______,其中植物的向光生长与______信息有关。
2)人工湿地中植物的根系不仅能吸收N、P等营养物质,还能为微生物吸附和代谢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微生物通过______降解污水中的有机物进水口的污水流入量还要加以控制,原因是人工湿地的______是有限的3)图乙中共有______条食物链属于第三营养级的动物是______,图乙中未体现的生态系统的成分是______4)在此基础上,某地进一步建立了一个集污水净化、休闲、养鱼为一体的新型人工生态系统科研小组对该新型人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进行定量分析,得出相关数据,如下表所示(X表示能量流动的去向之一,Y为能量值,能量单位为J/cm2·a,肉食性动物作为只占据一个营养级研究)生物类型X传递给分解者的能量未利用的能量传给下一营养级的能量外来有机物输入的能量生产者44.05.095.020.20植食性动物9.51.511.0Y5.0肉食性动物6.30.56.50.711.0据表分析,X是指_____的能量,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值为_____,Y为_____能量从植食性动物到肉食性动物的传递效率是____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A【解析】A、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实验1)没有应用同位素示踪技术,A错误;B、实验1的培养基中最先出现的S型细菌来自R型细菌的转化,B正确;C、实验1和实验2的设计思路都是设法将DNA与其他物质分开,单独、直接研究它们各自不同的遗传功,结论都是DNA是遗传物质,C正确;D、实验2中搅拌不充分对两组实验结果(放射性分布)的影响不同,D正确。
故选A点睛】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比较:实验设计思路比较艾弗里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思路相同设法将DNA与其他物质分开,单独、直接研究它们各自不同的遗传功能处理方式有区别直接分离:分离S型细菌的DNA、多糖、蛋白质等,分别与R型细菌混合培养同位素标记法:分别标记DNA和蛋白质的特殊元素(32P和35S)2.两个实验遵循相同的实验设计原则——对照原则实验结论比较(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结论: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结论:证明DNA是遗传物质,不能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因为蛋白质没有进入细菌体内2、C【解析】AB、种群密度是种群在单位面积和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适应的普遍性是指现在存活下来的生物都是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因此种群密度和适应的普遍性均与题干所述现象无关,A、B错误;CD、树林里多数鸟类在树冠栖息,啄木鸟生活在树干中,环颈雉在灌木层和地面活动,这说明动物在垂直方向上具有分层现象,反映了群落的垂直结构,C正确,D错误点睛】以题意呈现的各种动物在空间位置上的分布信息为切入点,围绕群落的结构等相关知识分析各选项3、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考查学生理解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或称基因的独立分配定律,是遗传学的三大定律之一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详解】A、土豆块茎颜色的不同可能是由细胞液中不同色素引起的,A正确;B、题干中F2的分离比为12:3:1可判断出,土地块茎的颜色至少是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可假设相关基因分别为A、a、B、b),B正确;C、F2的红色块茎土豆占12份,其中与F1基因型(AaBb)相同的个体大约占4/12=1/3,C正确;D、F2中的黄色块茎土豆植株与白色块茎土豆植株杂交(aaB_×aabb),黄色块茎土豆植株的基因型为1/3aaBB和2/3aaBb,子代出现黄色块茎土豆植株(aaB_)的概率为1/3+2/3×1/2=2/3,D错误4、B【解析】1、由图1可知,丁有三个箭头指入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之间是以含碳有机物进行的,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丙是分解者;①生产者的光合作用等、②生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