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辨证论治联合梅花针放血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分析.docx
6页辨证论治联合梅花针放血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对慢性湿疹患者联合应用辨证论治与梅花针放血疗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照组患者为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加用中医辨证论治+梅花针放血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8.33%,对照组86.67%,P<0.05;2组治疗前皮损、瘙痒评分较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皮损、瘙痒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慢性湿疹患者联合应用辨证论治与梅花针放血疗法能够有效改善皮损、瘙痒情况,并显著提升临床疗效关键词】慢性湿疹;中医;辨证论治;梅花针放血;效果慢性湿疹是发病率较高的皮肤疾病,该疾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和患者身体的任意部位,患者多是在急性发病或亚急性发病后未能及早妥善治疗而引起慢性湿疹,其病情迁延且症状反复,彻底根治难度较高,常累及患者真皮及表皮,出现局部瘙痒以及皮肤破损等症状,对患者的生活工作造成严重影响目前关于慢性湿疹的发病原因未能完全明确,通常认为与免疫功能异常和不良刺激有关,对于该类患者主要采取药物对症治疗,然而总体来看疗效并不理想[1]近年来中医迅速发展,在皮肤疾病的治疗中优势独特,以下将分析采用辨证论治+梅花针放血治疗在慢性湿疹患者中的治疗效果。
1资料以及方法1.1临床资料抽取2020年10月~2020年12月本院120例慢性湿疹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观察组:60例,男31例/女29例:年龄21~73岁,均值为(46.2±1.5)岁;发病时间6~22周,均值(10.5±1.2)周;皮损部位:颈面部23例,躯干23例,四肢30例,臀部10例对照组:60例,男30例/女20例:年龄20~75岁,均值为(46.3±1.4)岁;发病时间6~21周,均值(10.4±1.3)周;皮损部位:颈面部22例,躯干21例,四肢31例,臀部12例2组各项基础资料具备可比性P>0.051.2方法对照组患者为常规西医治疗,即采取对症治疗为主,给予抗组胺药物进行口服,结合病情单一用药或联合应用药物,同时配合镇静药物以及维生素C等进行治疗如病情严重者可给予强的松口服,20mg/次*d,配合复方氟米松软膏进行局部外擦,1次/天;观察组患者则增加中医辨证论治+梅花针放血治疗,具体如下:(1)脾虚湿蕴型,应用归拈痛汤加减方治疗,方剂如下:党参、车前子、白术、薏米、茯苓、枳壳、黄柏以及猪苓均为12g,甘草、厚朴、泽泻以及陈皮均为9g合并瘙痒者增加地肤子和白鲜皮各8g;血虚风燥型应用当归饮子加减方治疗,何首乌、当归、白芍以及黄芪均为12g,白鲜皮与生地均为15g,蝉蜕6g,川芎、防风以及白蒺藜均为9g,瘙痒显著者增加夜交藤、珍珠母、钩藤10g,皮损肥厚者增加益母草、丹参以及鸡血藤各8g;(2)梅花针放血:患处以无菌棉球充分消毒,术者右手手持梅花针针柄,保持垂直方向进行叩刺,利用反弹力作用使梅花针仰起,进行反复叩打,70~90次,使局部出现微微潮红或呈现点状出血为宜,叩刺部位继续进行拔罐放血,放血量为1~3ml/次,该治疗为1次/天,共计治疗10次。
2组患者均于治疗4周后观察疗效1.3评价标准(1)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显效:瘙痒等症状完全消失,患者的皮损情况消退;有效:患者的瘙痒情况获得缓解或大部分消失,同时皮损面积消退≥50%;无效:患者的瘙痒感未改善以及皮损面积缩小不足50%2)2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后对皮损程度和瘙痒情况进行评分,其中皮损程度计为0~6分,瘙痒程度计为0~3分1.4统计学方法文中数据行SPSS19.0分析,数据标准差为( ±s),组间数据行t/χ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临床疗效对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8.33%,对照组86.67%,P<0.05表1 2组临床疗效对比[n(%)]分组n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观察组6032(53.33)27(45.00)1(1.67)59(98.33)对照组6023(38.33)29(48.33)8(13.33)52(86.67)χ2值8.3651.1855.1965.196p值0.0030.0970.0100.0102.2皮损、瘙痒评分对比2组治疗前皮损、瘙痒评分较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皮损、瘙痒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表2 2组皮损、瘙痒评分对比(±s,分)组别例数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604.75±0.431.13±0.152.55±0.310.61±0.22对照组604.74±0.451.99±0.232.53±0.321.06±0.30t值0.3384.1970.7525.392p值0.2960.0050.2970.0033讨论慢性湿疹的发生与内外激发因子的共同作用有关,导致皮肤出现迟发性质的变态反应。
现阶段对于慢性湿疹患者还尚无特效治疗手段,通常给予抗组胺类药物配合皮质类固醇药物进行治疗,然而长期应用副作用较多以及整体疗效并不满意祖国中医学认为,慢性湿疹的发生与体质因素以及日常饮食不节有关,患者脾失健运以及内蕴湿热,再加上过食荤腥和发物抑或由于不慎接触刺激物进而诱发该疾病,在治疗中需要遵循辨证施治的基本原则,临床中常见证型包括脾虚湿蕴型以及血虚风燥型[2]-[4]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联合应用中医辨证论治以及梅花针放血疗法,患者治疗后瘙痒评分以及皮损程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表明,该中医治疗方案的应用可有效提升慢性湿疹患者的治疗价值综上所述,对于慢性湿疹患者联合应用辨证论治与梅花针放血疗法可有效改善皮损、瘙痒情况,并显著提升临床疗效参考文献:[1]董秀佳.中医养生法联合辨证治疗慢性湿疹的效果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20,30(23):298-299.[2]徐丹.中医辨证治疗儿童慢性湿疹的临床观察[J].特别健康,2021,28(27):155.[3]李海军.中医辨证治疗59例慢性湿疹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20,30(20):57-58.[4]阿米娜·哈布力.中医辨证治疗慢性湿疹32例临床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67):186,194.【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