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WBC and PTL.ppt

46页
  • 卖家[上传人]:101****457
  • 文档编号:55688784
  • 上传时间:2018-10-04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2.43MB
  • / 4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二章 临床血液学检验第一节 血液一般检验,,,二、白细胞检查,二、白细胞检查 -1,主要内容、学习方法和要求内容 方法 要求(一)白细胞计数和分类计数 讲授 掌握(二)中性粒细胞核象变化 讲授 掌握(三)正常白细胞形态 实验课学习 了解(四)白细胞形态异常 讲授 掌握(五)类白血病反应 讲授 熟悉,,,,,【WBC基础理论】 ■ 循环血液中白细胞分类,中性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 单核细胞,,杆状核,分叶核,,,,,,,【WBC基础理论】 ■各类白细胞的生理功能,白细胞分类 主要生理功能中性粒细胞 吞噬、杀伤细菌(黏附-趋化-诱导-游动-吞噬) 嗜酸性粒细胞 限制过敏反应(抑制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合成与释放其活性物质、吞噬并破坏其释放出的颗粒)嗜碱性粒细胞 参与过敏反应淋巴细胞 参与体液免疫 (B淋巴细胞产生特异性抗体)参与细胞免疫 (T淋巴细胞产生免疫活性物质)单核细胞 防御功能 (形成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发挥作用),,,,,,二、白细胞检查 -2,(一)白细胞计数和分类计数 白细胞计数 white blood cell count ,WBC■ 概念 白细胞计数是测定循环血液中各种白细胞的总数 白细胞分类计数 white blood cell differential■ 概念 白细胞分类计数是计算循环血液中各类WBC的绝对值循环血液中的WBC包括: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二、白细胞检查 -3,参考范围白细胞计数(总数)成人 (4-10) ×109/L 新生儿 ( 15-20) ×109/L 6个月~2岁 (11-12) ×109/L 白细胞分类计数白细胞分类 百分数(%) 绝对(×109/L)中性粒细胞 (neutrophil,N) 杆状核(st) 0 ~ 5 0.04 ~ 0. 5分叶核(sg) 50 ~ 70 2 ~ 7 嗜酸性粒细胞 (eosinnophil, E) 0.5 ~ 5 0.05 ~ 0.5 嗜碱性粒细胞 (basophil, B) 0 ~ 1 0 ~ 0.1 淋巴细胞 (lymphocyte, L) 20 ~ 40 0.8 ~ 4 单核细胞 (monocyte, M) 3 ~ 8 0.12 ~ 0.8,,,,,,,,二、白细胞检查 -4,白细胞计数临床意义 ■ 白细胞增高:白细胞总数>参考值上限( 10×109/L)■ 白细胞减低:白细胞总数<参考值下限(4 ×109/L)■ 白细胞计数增高或减低主要受中性粒细胞数量的影响其次是受淋巴细胞数量的影响■ 白细胞计数的临床意义与中性粒细胞计数临床意义相同,,,二、白细胞检查 - 5,白细胞分类计数临床意义1.中性粒细胞检查的临床意义 2.嗜酸性粒细胞检查的临床意义 3.嗜碱性粒细胞检查的临床意义 4.淋巴细胞检查的临床意义 5.单核细胞检查的临床意义,,中性粒细胞发育,干细胞池,,生长成熟池,,功能池,,,分裂池,成熟池,循环池和边缘池,,,二、白细胞检查 - 6,1. 中性粒细胞检查的临床意义 ■ 增多: > 10 ×109 /L ■ 生理性增多(一过性的数量变化)(1) 日间波动 (下午较早晨高)(2) 饱餐、淋浴、情绪激动、剧烈运动、高温或严寒等(3) 新生儿、月经期、妊娠和分娩时■ 病理性增多 (1) 急性感染(特别是某些细菌引起的化脓性感染时)(2)严重的组织损伤和血细胞大量破坏时 (3)急性大失血 (4)急性中毒(糖尿病酸中毒、尿毒症、妊娠中毒症; 化学中毒;药物、射线等) (5)粒细胞性白血病(急性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和各类恶性肿瘤(6)骨髓增殖性疾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骨髓纤维化),,,二、白细胞检查 - 7,1. 中性粒细胞检查的临床意义■ 减少:中性粒细胞 < 1.5 ×109 /L — 粒细胞减少症中性粒细胞 < 0.5 ×109 /L — 粒细胞缺乏症常见于:(1)感染性疾病 (G-杆菌,病毒,原虫)(2)血液系统疾病(3)物理、化学因素(抗肿瘤、抗糖尿病及抗甲状腺药物等)(4)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亢进(5)自身免疫性疾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二、白细胞检查 - 8,2. 嗜酸性粒细胞检查的临床意义■ 增多:病理性 (1)过敏性疾病(2)寄生虫病(3)皮肤病(4)血液病(5)某些肿瘤和传染病(肺癌、猩红热)(6)其他:风湿性疾病、过敏性间质性肾炎■ 减少:(1)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阻止嗜酸性细胞释放)(2)伤寒、副伤寒初期、大手术、烧伤等应急状态,,,生理性变化: 饥饿、寒冷、精神刺激白天高于夜间下午比上午恒定,,,,,,,二、白细胞检查 - 9,3. 嗜碱性粒细胞检查的临床意义■ 增多: 过敏性疾病(结肠炎、药物、食物等超敏反应时,类风湿时关节炎)血液病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纤维化)恶性肿瘤 (转移癌)■ 减少:无临床意义,,,二、白细胞检查 - 10,4. 淋巴细胞检查的临床意义■ 增加:(1)感染性疾病(各种病毒性感染、某些杆菌性感染、梅毒螺旋体感染)(2)肿瘤性疾病(急慢性淋把细胞性白血病、淋巴瘤)(3)急性传染病恢复期(4)移植排斥反应(5)再生障碍性贫血(淋巴细胞相对性增多)■ 减少:(1)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烷化剂、抗淋巴细胞球蛋白后(2)接触放射线(3)免疫缺陷性疾病(4)丙种球蛋白缺乏症,,,二、白细胞检查 - 11,5. 单核细胞检查的临床意义■ 增多:某些感染(细菌性心内膜炎、疟疾、黑热病、结核等)血液病(类细胞缺乏症恢复期、恶组、淋巴瘤、MDS、 MM、单核细胞性白血病等 )急性传染病和急性感染的恢复期■ 减少:无临床意义,,二、白细胞检查 - 12,(二)中性粒细胞核象变化■ 中性粒细胞的核型标志着它的发育阶段,能反映其新生或衰老情况。

      ■ 正常周围血中的中性粒细胞以分叶核占大多数(50~70%),以2~3叶核者为最多;不分叶核(杆状核占1%~5%)或分叶过多者较少 ■ 病理情况下,中性粒细胞的核像可以发生变化 — 出现核左移或核右移二、白细胞检查 - 13,(二)中性粒细胞核象变化概 念核左移:外周血中不分叶核中性粒细胞(杆状核、晚幼、中幼或早幼中性粒细胞)百分率增高( >5% ),称为核左移核右移:周围血中分叶核中性粒细胞核分叶过多,5叶或5叶以上者百分率超过3% ,称为核右移二、白细胞检查 - 14,(二)中性粒细胞核象变化临床意义核左移 核右移,,1.急性化脓性感染等各种感染 2.急性中毒 3.急性溶血 4.急性失血 5.白血病和类白血病反应,1.缺乏造血物质(巨幼细胞性贫血) 2.骨髓造血功能衰退 3.应用抗代谢药 4炎症恢复期(一过性核右移,正常) 5.疾病进展期突然核右移表示预后不良,,,,,二、白细胞检查 – 15 (三)正常白细胞形态 ( 实验课学习;了解 ),中性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 单核细胞,,杆状核,分叶核,,,,,,,,二、白细胞检查 -16,(四)白细胞形态异常1. 中性粒细胞中毒改变2. 中性粒细胞核分叶过多3. 棒状小体4.中性粒细胞出现与遗传有关的异常形态变化5. 异型淋巴细胞,,,1.中性粒细胞中毒改变 表现:(1)大小不等(anisocytosis) 毒素致细胞不规则分裂所致 (2)中毒颗粒(toxic granulation) 胞质中出现的粗大、大小不等、 分布不均、深紫红或紫黑色颗粒(3)空泡变性(vacuolizatien) 胞质和胞核上可见单个或多个大小不等的空泡。

      为严重感染胞质脂肪变性4)杜勒小体(Dohle bodies) 为胞质中毒后出现的局部嗜碱区,蓝或蓝黑色,圆形、梨形货云雾状,直径1~2µm5)核变性(degeneration of nucleus)核固缩、溶解、破碎意义:为中性粒细胞的毒性或退行性表现见于严重的感染、中毒和传染病(猩红热、化脓性感染、败血症、恶性肿瘤、大面积烧伤等),二、白细胞检查 -17,,,中性粒细胞中毒改变(1) (2) (3) (4) (5),,二、白细胞检查 -18,2. 中性粒细胞核分叶过多 表现: 核分叶多于5 叶,甚而超过10 叶以上意义: 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和应用抗代谢性药物后 3. 棒状小体白细胞质中出现的红色细杆状小体,一个或多个,长约1~6µm一旦出现即可诊断为急性白血病中性粒细胞核单核细胞可出现,淋巴细胞不出现4.与遗传有关的异常形态变化,,,5. 异型淋巴细胞 atypical lymphocyte (abnormal lymphocyte)形态变异的不典型的淋巴细胞 正常外周血偶见(<2% )分三型:Ⅰ 型(泡沫型)Ⅱ 型(不规则型)Ⅲ型(幼稚型)常见于: (1)病毒性感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流行性出血热,(>10 % )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肺炎,(<10%)(2)过敏性疾病(药物过敏、湿疹等)(3)输血、血液透析或体外循环术后(4)其他:免疫性疾病、粒细胞缺乏症、放射治疗等,二、白细胞检查 - 19,,二、白细胞检查 - 20,(五)类白血病反应 leukemoid reaction概 念是机体对某些刺激因素所产生的类似白血病表现的血象反应。

      周围血中白细胞数多明显增高,可有数量不等的幼稚细胞出现;病因去除后,类白血病反应逐渐消失病因■ 最多见于感染和恶性肿瘤■ 其次为急性中毒、溶血、失血,外伤、休克、大面积烧伤、过敏、电离辐射等 类型■ 按周围血中白细胞数多少分:①白细胞增多性;②白细胞不增多性■ 按增多的白细胞类型分: ①中性粒细胞型;②嗜酸性粒细胞型;③淋巴细胞型; ④单核细胞型,,类白血病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鉴别,病因 临床表现 白细胞数及分类 嗜碱及嗜酸性粒细胞 粒细胞中毒改变 红细胞及血小板 骨髓象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 Ph’ 染色体,,,,,练习题,问题3 白细胞总数与中性粒细胞减少见于:A. 化脓菌感染B. 心肌梗死C. 大面积烧伤D. 急性溶血E. 系统性红斑狼疮答案?— E,问题4下列不符合严重感染的是:A. 白细胞总数增加B. 中性粒细胞核左移C. 淋巴细胞相对减少D. 嗜酸性粒细胞增加E. 中性粒细胞出现中毒性改变答案? — D,。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