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低产低效井驱油增产技术研究.doc

22页
  • 卖家[上传人]:gg****m
  • 文档编号:206257354
  • 上传时间:2021-10-30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06KB
  • / 2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摘要:该项目的研究目的是开发研制高效驱油剂,通过有机溶剂,无机化 合物以及表面活性剂的协同作用,提高油井远井地带渗透率,提高原油日 产量,降低生产成本,进而提高经济效益按照规定的内容及进度,课题 组开展了一系列理论研究与室内试验工作,并根据特定区块的地质状况及 油藏特点,研究开发出了驱油剂配方体系,同时并对其性能进行了评价该项目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与其它酸化手段相比,可避免近井眼的地层 过度酸化,而又达到深部酸化的目的,同时能够剥蚀残余油该驱油剂的 配制和施工工艺简单,便于推广,相信会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关键词:驱•油剂,协同作用,渗透率,驱•油剂配方体系,驱•油剂性能评价.、刖百二、 正文1、 研究内容及关键技术 31. 1 研究内容 31. 1. 1驭油剂液的研制 31.2 驭油剂性能评价 51.2. 1 钢片腐蚀实验 51.2. 与岩石反应 51.2. 2. 1 静态实验 51. 2. 2. 2 在填砂管中的损耗速度 61. 2.3 填砂管中的反应特性 81.2. 2.4 驱油剂动态流动实验 101.2.2 2.5 驱油剂的穿透性能 101.2. 2.6 驱油剂体系低伤害性能 111.2. 2.7 静态洗油效果实验 121. 2. 2. 8 驱油剂辅助200C热水驱提高驱油效率岩心流动试验 121.2. 2.9 防膨剂性能评价 131.2. 2. 10 耐温性测定 141. 2. 2. 11 对采出液脱水性能影响 142. 驱油剂技术现场应用 152.1选井条件: 152.2现场施工工艺 15三、 结论1.2. 取得的结论和认识 1561.3. 未来发展方向 16参考文献 18致谢 19刖s**油[□位于西部凹陷西斜坡南部,从下往上发育古潜山,高升,杜家台,莲花,大凌河,热 河台,兴隆台,于楼,东营,馆陶十套油气层。

      1980年**油田正式投入开发,其资源有稀油,稠油,高凝油和天然气经过20多 年的勘探开发,其主力区块已进入递减阶段,油气生产呈现双高一低的特点即采出程 度高,含水高,产量低但同时又存在一批难采储量难以动用或采出程度并不高这批 储量一般存在低渗、高凝、特稠、低阻、隐蔽、分散的特点动用起来难度更大,投资 更多,风险更高要较好地勘探、开发这批难采储量,就需要掌握多学科专业知识,基 本素质更高的综合型人才,收集、研究多学科的资料和信息,应用更多的新工艺,新技 术来完成低产低效井驱油增产技术研究在油井生产过程中,由于固体颗粒和胶体物质不断向油井运移,造成近井地带渗透 率下降,原油日产量降低,生产成本增大该项目的研究目的是开发研制高效驭油剂, 通过有机溶剂,无机化合物以及表面活性剂的协同作用,提高油井远井地带渗透率,提 高原油日产量,降低生产成本,进而提高经济效益该项目研发的技术思路是开发一种驱•油剂体系,将驭.油剂带入地层深部与堵塞物和 砂岩颗粒进行反应,以达到提高远井地带渗透率的目的,同时能够乳化稠油,将地层由 油润湿,变成水润湿,剥蚀残余油,最终达到提高原油采收率的目的该驱•油剂能在很高的温度下不破乳,在蒸汽或泵压的驱动下,会增大酸化作用距离, 达到深部酸化的目的。

      该验油剂体系是把常规酸与有机溶剂、表面活性剂以及助表面活 性剂混合在一起形成一种均匀、透明的体系,具有很高的稳定性在驱油剂体系中,油 /水界面张力往往达到超低(通常原油和水之间的界面张力为50mX/m,骊.油剂其界面张 力可以降低到10 4?IJ lO Wm的数值),粘度很低,容易泵入,同时由于形成的油外相微 乳液降低了氢离子的释放速度,酸被逐渐释放出来,可运移到远高井眼的位置,以达到 较大范围的酸化效果该项目的关键技术是开发一种高效的驭油剂1、研究内容及关键技术1.1 研究内容1.1.1驱油剂液的研制驱油剂体系由油相(柴油或混苯)、水相(土酸 60%盐酸+1.5~2.5%氢氟酸)、表 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组成,在室内大量实验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设计实验法确 定最终配方正交表为L9 (3)正交因素、水平如表1所示 表1驭油剂正交实验因素水平表因素水平1水平2水平3代码名称A土酸,%404550B防膨剂,%234C表面活性剂,%AX0.1AX0.2AX0.3D助剂,%11.52其中因素C采用活动水平,这样可以避免不合理的水平搭配,消除因素间交互作用, 保证实验效果采用室内动静态测试评价驱油剂性能,结果见表2。

      表2正交实验表列号ABCD残渣分解率%测试号1111140. 62122247. 23133350. 84212366. 35223192. 76231277. 47313276. 38321172. 59332365. 9I138. 6183. 2190. 5199. 2II236. 4212. 4179. 4200. 9m214. 7194. 1219. 8189. 6总和:S=58. 91/346. 261. 163. 466. 4II/378. 870. 859. 867. 0总平均:u=65. 5III/371. 664. 773. 363. 2极差32. 69. 713. 53. 8由上表,结果可知:因素A3个水平对应数据的平均值分别为46. 2、78. 8、71. 6, 说明水平4较土、A】较好类似地看出因素B的水平B,较好,C3、D3较好最后选出最优应用条件为A2C3B2D3由极差分析可以看出,因素排名为ACBD,因素A、C对残渣分解率指标影响较大通 过对因素A、C进行的补充正交实验,最后得出弥油剂的基本组成:柴油(35.5%)、水相 (45%)、防膨剂(3%)、表面活性剂(13.5%)、助剂(3%)o1. 2 驱油剂性能评价1.2. 1钢片腐蚀实验根据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SY5854的规定,采用静态挂片法分别测定2种酸液在80C 时对N80钢片(5cmXlcmX0. 3cm)的腐蚀速率,结果见表3表3 土酸、驱油剂对钢片的腐蚀率类型钢片质量3小时腐蚀的质量 (g)腐蚀速率 (mg.cm-2/h)6小时腐蚀的质量 (g)腐蚀速率2 (mg.cm-7h)土 酸7.31320.11682.860.19812.43驱油剂7.28440.06381.560.11851.45由表3可知,驱油剂对钢片的的腐蚀速度明显低于土峻,前者与后者相比3h腐蚀率 降低了45. 4%, 6h腐蚀率降低了40. 2%。

      1.2. 与岩石反应1. 2. 2. 1静态实验分别用驱油剂和土酸70C下浸泡岩芯块,分别于一•定时•间取出烘干、称重,计算岩芯溶蚀率,结果如表4表4 土酸、驱油剂对岩石的溶蚀速率 30分60分90分120分150分180分溶蚀量(g)酸0. 320. 731. 221. 231. 241. 25驱油剂0. 030. 110. 380. 520. 760. 79根据上表画出溶蚀量与时间的关系曲线如图10.2 -0 | 1 1 1 130分 60分 90分 120分 150分 180分时间(分)一土酸-■-驱油剂4 218 6 4 • • • o o O (略)邮m斐由图可见,与土酸相比,驭油剂对岩石的溶蚀速率较低;土酸与岩石反应2小肘就 基本达到平衡;而驱•油剂的反应2小时仍未达到平衡,溶蚀量继续增加,随着反应的进 行,两种酸对岩石的溶蚀量差别减小弥油剂对岩石3小时的溶蚀量是土酸的60%1.2. 2. 2在填砂管中的损耗速度根据杜212-59-301井岩芯粒度分析,把岩芯块小心解离,并分选出75〜96微米的砂 子,水洗除去颗粒表面的粘土颗粒,烘干后装入50顷的填砂管中,抽空饱和水用此填 砂管,分别注入不同段塞体积的土酸及驱油剂体系,然后在70C下用pH=7的模拟水驱替, 泵速为0.5ml/min考察流出液pH值的变化。

      结果如表5 表4 土酸、驭油剂对岩石的溶蚀速率pH值1234567酸液流出酸28. 123. 419. 217. 314. 612. 85. 3量(ml)驭油剂17. 215. 213. 312. 59. 38. 65. 3根据上表做流出液pH值与酸液注入体积的关系曲线如图2流出液pH值(M)还长堤日强土酸驱油剂流出液pH值与酸液注入体积由上图可知,半泵速一定时,不同酸液体系在多孔介质中运移相同距离时所消耗的 量(单位距离的耗损量)是不同的,当流出液的pH值达到2时,土酸需要注入23.4ml, 而驱•油剂仅需17.2 ml,即实际消耗的土酸为7. 7ml (土酸的体积浓度为45%),因此,驱 油剂的消耗速率远小于土酸,即在用量相同的情况下,骊.油剂在地层中的运移及作用距 离要远大于土酸1 2.3填砂管中的反应特性考察岩砂在两种酸液体系中的反应特性在70C下,先将模拟地层水(总矿化度为 120g/L,二价阳离子质量浓度为3g/L)泵入上述填砂管至压力稳定,然后注入一段酸液 体系,酸液段塞固定为30ml,泵速为0. 5ml/mino注完后不停泵再转注注地层水,胆至 压力稳定,记录不同位置压力降。

      实验数据见表5、表6表5 土酸酸化前后压梯度变化距离(距端口距离cm)010203040压力梯度(Pa/cm)酸化前3.12.51.51.32.1酸化后6.55.51.51.82.3根据上表做酸化前后压梯度变化关系曲线如图3前后化化酸酸.士.酸酸化前后压梯度变化由上图可知,酸化后的曲线在0 20cm之间下降幅度大,说明土酸在注入端口入就 发生了较剧烈的反应,产生的气体堵塞孔隙,使得填砂管前面2个测压点压力梯度有了 较大幅度的提高另外,一部分砂子由于被溶蚀,体积减小,重新运移堆积,引起渗透 率下降,从而使得该部位压力升高表6 驱油剂前后压梯度变化距离(距注入端距离cm)010203040压力梯度(Pa/cm)使用前1. 82. 11. 11. 42. 5使用后1. 31. 62. 22. 75. 1根据上表做酸化前后压梯度变化关系曲线如图4弥油剂酸化前后压梯度变化上图中使用驱•油剂后的曲线在13cm以后缓慢上升(与酸化前相比),苏.油剂由于具 有缓慢释放作用,在注入端口附近酸液基本没有消耗,只是发生了组分的变化,如表面 活性剂、油的吸附滞留和体系被稀释时发生相态的变化等当运移到一定深度时,驱•油 剂体系被破坏,土酸被释放出来并与砂子发生反应。

      因此,从填砂管实验中可以看出,驭.油剂具有一定的延缓酸蚀。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