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精编西师大版.doc
7页五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精编西师大版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望梅止渴魏武行役,失汲道三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1]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1)失汲道(____) ①失去 ②找不到(2)三军皆渴(____) ①都 ②一起[2]翻译下面的句子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3]你觉得曹操想出的办法好吗?好在哪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与“望梅止渴”意思相近的成语是( )A.画蛇添足 B.画饼充饥 C.望眼欲穿 D.叶公好龙2. 课内阅读杨氏之子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慧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崔是夫子家禽[1]“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惠”在这里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2]判断下而的说法是否正确,对的画“√”,错的画“×”1)文中的“家禽”和现在的“家禽”意思一样2)文中的“夫子”是指年老的人3)这则文言文是周绕“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这句话写的。
4)这则文言文主要是通过人物对话来表现人物特点[3]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A.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B.孩子与孔君平针锋相对,生硬的态度让孔君平哑口无言C.孩子采用否定的方式婉转对答,表现了应有的礼貌D.孩子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那杨梅也不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3.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楚(周代国名,都城在今湖北江陵县北)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jù qì)其舟,曰:“是吾(wú)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yǐ),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节选自《吕氏春秋·察今》注释①涉--渡,由后文的“舟”得出②者--……的人,定语后置的标志③其--他的,代词④坠--掉,落⑤于--在,到 ⑥遽--立刻,急忙,马上⑦契--用刀刻⑧是--指示代词,这儿⑨吾--我的⑩之--结构助词,不译⑪所从坠--从剑落的地方⑫其--他,代词⑬者--……的地方⑭求--找⑮之--剑,代词⑯矣--了⑰而--但是⑱若--像⑲此--这样⑳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吗?“惑”,迷惑,糊涂不亦......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
[1]解释加点字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自(___________)是吾剑之所从坠 是(____________________)[2]翻译句子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划横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修辞,请变成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文中刻画楚人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突出了他什么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这寓言叫什么?它说明了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文言文阅读杨氏之子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日:“_________________儿应声答日:“_________________[1]解释下面的字1)甚聪惠 甚:_______ 惠:______________(2)乃呼儿出 乃:_______(3)孔君平诣其父 诣:________[2]请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恰当停顿。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3]将原文补充完整,并说说你喜欢孔君平的话还是喜欢杨氏之子的话,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 小古文阅读王华还金王华六岁,与群儿戏水滨,见一客来濯足,以①大醉,去,遗②所提囊取视之,数十金也公度③其醒必复④来,恐人持去,以投水中,坐守之少顷,其人果号而至,公迎谓曰:“求尔⑧金耶?”为⑨指其处其人喜,以一铤⑦为谢,却不受[注释]①以:因为②遗:丢失③度:估计,思考④复:再⑤尔:你,你的⑥为:替,给⑦铤:同“锭”[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1)与群儿戏水滨(___________) (2)其人果号而至(___________)[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这个故事发生在王华六岁时,地点是水边B.王华将金子投到水中,是想等人们走后,自己再取走,没有想到那人找回来了,于是只好把金子还给他C.其人“号”是因为担心找不到他的金子,其人“喜”是因为金子失而复得D.王华拒绝那人的报酬更加体现了他拾金不昧的可贵品格6. 古文阅读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_____,_____, _____。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_____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1]按原文内容填空[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谓:_________________漫浪:_______________[3]作者在三到中,强调了心到的重要,这是因为(用文中原句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 文言文阅读鲁相嗜鱼公孙仪相鲁①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孙仪不受其弟子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 夫即②受鱼,必有下人③之色④;有下人之色,将枉⑤于法;枉于法,则免⑥于相虽嗜鱼,彼必不能长给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既无受鱼而不免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此明夫恃⑦人不如自恃也,明于人之为己者,不如己之自为也注释)①相鲁:做鲁国的宰相②即:假如③下人:迁就他人④色:脸色⑤枉:歪曲⑥免:罢免⑦恃:依靠[1]“嗜鱼”的意思是( )A.喜欢养鱼 B.喜欢吃鱼 C.喜欢钓鱼 D.喜欢玩鱼[2]“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的原因是( )A.公孙仪嗜鱼 B.公孙仪有威信C.公孙仪是鲁国的宰相 D.公孙仪能帮人做事[3]结合注释,翻译下面的句子。
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4]用“ ”画出能体现文言文所蕴含道理的句子[5]文言文中的公孙仪具有________的品质填序号)①机智聪明 ②精打细算 ③秉公执法 ④清正廉洁8. 阅读理解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1]为什么说“三到之中,心到最急”?(用文中原句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用自己的话写出画线句子的意思[3]下面停顿正确的一句是( )A.则眼不/看仔细 B.却只漫/浪诵读C.记/亦不能久也 D.眼口岂不/到乎9. 阅读与理解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duó)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dù)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suì)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nìnɡ)信度,无自信也注释:履:鞋子 度(duó):测量 度(dù):量的尺寸[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反:_____ 宁:_____[2]用“/”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至 之 市 而 忘 操 之[3]“郑人买履”是一个____故事,这个故事告诫我们_______ 请再写出两个类似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4]“之”的意思有:①助词 ②代词,代替人或事物 ③代词,这、那 ④往,请给下面句中“之”的选择正确的意思至之市而忘操之10. 课外阅读约不可失魏文侯①与虞人②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③之注释:①魏文侯,战国时魏国国君,在诸侯中有美誉②虞人:掌管山泽的官③罢:停止,取消[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魏文侯与虞人期猎(___________________)(2)是日,饮酒乐,天雨(___________________)(3)公将焉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岂可不一会期哉(____________________)[2]与“公将焉之”中“焉”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且焉置土石 B.寒暑易节,始一反焉[3]翻译下面句子乃往,身自罢之[4]这则小故事中,魏文侯表现出来的_____至今还值得我们学习。
11. 古诗填空凉州词__________夜光杯,__________马上催君莫笑,__________几人回1)这首诗的作者是( )代诗人( )2)这首诗后两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羽尝为流矢所中,贯①其左臂,后创虽愈,每至阴雨,骨常疼痛医曰:”矢链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②此患乃除耳羽便伸臂令医劈③之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④于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注释:①贯:穿透②然后:这样之后③劈:切开④盈:满[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1)羽尝为流矢所中_____________________(2)后创虽愈_____________________[2]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文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3]下列说法最准确的一项是( )A.刮骨疗毒是需要极其精湛的技术才能完成的,所以本文主要赞扬了医生高超的医术B.本文主要揭露了古代战争的残酷,表达了对箭镞荼毒行为的鄙夷之情。
C.本文主要赞美了关羽与诸爱将关系融洽,亲如一家D.本文主要赞扬了关羽超乎常人的坚强意志13. 阅读下面的古文,回答问题楚人有鬻①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②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③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