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比较研究高等教育论文.doc
4页关于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比较研究_高等教育论文 论文 关键词:职业价值观;在校大学生;已工作大学生 论文摘要:通过对在校大学生和已工作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当今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包含物质、声望、关系、 发展 、培养、安全六个因素;“物质”和“安全”是在校大学生首要择业因素,“安全”和“培养”是已工作大学生首要择业因素;在校大学生和已工作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差异显著,在校大学生在声望、发展、物质这三个因素上显著高于已工作大学生 0引言 职业价值观(vocationalvalues)是职业选择的价值取向,是人们根据自身的需要对待职业、职业行为和工作结果的具有概括性和动力作用的信念系统职业价值观和个体的择业行为密切相关随着我国劳动力市场竞争的加剧,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因而研究当今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西方理论界从20世纪20、30年代开始对职业价值观问题进行研究在国内,职业价值观的研究最早始于韩进之等人于1979年对我国青少年的职业理想的调查研究,之后的二十多年间,国内有许多学者对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现状及其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
但以往的研究对象或者是在校大学生,或者是 企业 员工,较少有对在校大学生和已工作大学生的比较研究本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对在校大学生和已工作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的比较研究,探究当今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特征及其演变特征 1 研究方法 1.1被试 本研究共有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问卷制定阶段,第二阶段为问卷正式发放阶段第一阶段有大学生样本423名;第二阶段有在校大学生样本1408名,大专以上学历的已工作大学生样本180名 1.2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自编职业价值观量表,该量表通过第一阶段研究获得 1.3步骤和方法 第一阶段: a)项目来源来源有3个:一是 参考 相关 文献 ,主要是宁维卫修订的中文“职业价值观量表(WVI)”(su—per,1970年编制)和凌文辁等在1999年所作的职业价值观结构研究幻;二是对22名大学生的深度访谈;三是对4O名大学生的开放式问卷调查本阶段共获得原始职业价值观项目108条 b)项目的筛选和维度的确定让100名大学生对108个职业价值观项目进行重要性评定,按6点评分,从“着重考虑、比较考虑、一般考虑、略微考虑、较不考虑、从未考虑”依次记为6~1分。
经统计分析,剔除主成分分析中因素荷重小于0.40的项目,此阶段获得87个项目 c)重新选择261个大学生对87个职业价值观项目进行重要性评定,经统计分析和专家评定,最终获得36个职业价值观项目,形成职业价值观问卷 第二阶段: a)问卷正式发放采用团体测试,统一指导语,同时要求被试者无记名限时作答,当场回收问卷 b)最后数据采用spssl1.0进行分析 2 结果分析 2.1职业价值观的因素结构 本研究共获得36个职业价值观项目,抽取出6个主成分,总解释率达到50.346;内部一致性系数(a系数)为0.9535我们根据内容命名这6个因素:第一因素为“发展”,包含晋升、才能得以充分发挥等项目;第二因素为“培养”,包含有机会独挡一面等项目;第三因素为“关系”,包含领导关系、组织文化等项目;第四因素为“安全”,包含工作稳定等项目;第五因素为“物质”,包含薪资、工作条件等项目;第六因素为“声望”,包含社会地位等项目(见表1) 2.2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描述性特征 表2是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各因素得分分布结果表明,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六因素的受重视程度依次是物质、安全、培养、关系、发展、声望,其中“物质”因素列居首位,高达4.8771,“安全”因素位居其二,为4.8742。
单维方差分析发现:各因素受重视程度存在显著差异(F一359.607,P<0.01) 2.3在校大学生和已工作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比较单维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已工作大学生对职业价值观的六个因素之间的重视程度存在显著差异(F一70.891,P<0.001),从高到低依次是安全、培养、物质、关系、发展、声望独立样本丁检验表明,除关系因素外,在其它因素上已工作大学生均低于大学生,在声望、发展、物质因素上,两组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见表3) 3 讨论 3.1当今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结构 本研究表明,当前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包含了声望、 发展 、关系、物质、培养、安全6个因素和以往大学生相比,当今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有了新的内容:a)“关系”因素作为独立和完整的因素引入职业价值观结构而Larce等的研究是将关系的项目分散在各个因素中的;凌文辁等(1999)提出职业价值观包括三个因素:发展、声望和保健因素,并不包含关系因素而在注重人情关系的 中国 ,大多数人们把关系视为一种资源本研究表明,当今大学生择业重视关系因素,反映出大学生日益社会化的一面b)“发展”和“培养”作为两个独立因素出现,体现了职业价值观的时代性、 历史 性。
而以往学者赵喜顺(1984)、宁维卫(1991)等将发展和培养因素合并考虑c)当今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总体结构和马斯洛的需要理论相对应声望”和尊重需要对应,“物质”与“安全”和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对应,“培养、发展”和自我实现需要相对应,“关系”和社交需要相对应由此可见,职业价值观的因素结构大体和人类的基本需要类型相一致,从而证明了“职业价值观是人们各种需要的体现方式”的假设 3.2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演变特征 本研究发现,当今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各因素的受重视程度从高到低依次是物质、安全、培养、关系、发展、声望从我国青年职业价值观的历史演变来看,自20世纪50、60年代到20世纪末,青年职业价值观依次经历了“社会型”、“ 政治 型”、“ 经济 型”、“发挥个人特长”、“自我实现”型的演变,至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凌文辁等提出青年的职业价值观特征是“自我实现”和“物质利益”并重黄希庭(1994)曾指出,职业价值观的发展变化不是随意主观的产品,而有其深刻的历史原因和社会原因,归结起来是由社会生活的变革引起的首先,当今高等 教育 已经“大众化”;其次,社会的就业竞争日益加剧,我国正面临着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农民进城打工和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三峰叠加”的局面;第三,大学生将“培养”作为择业第三考虑因素,使自己能更好地在市场经济下的人才竞争中维持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充分折射出当今大学生的强烈的危机意识。
本研究结果表明,进入21世纪,“物质”和“安全”并重成为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主流特征 3.3当今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横向比较 本研究结果表明:已就业大学生对职业价值观各因子的重视程度依次是安全、培养、物质、关系、发展、声望;在校大学生对职业价值观各因子的重视程度依次是物质、安全、培养、关系、发展、声望由此我们推论:第一,无论在校大学生还是已工作大学生,均把安全、培养因素作为择业首要因素对比我国以往年代的青年职业价值观,该结果充分透射出当今社会就业压力的增加,在校大学生体现出一定的危机意识和社会成熟度;第二,相对于已工作大学生,在校大学生把物质因素作为择业第一考虑因素,表明当今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取向日益趋功利化和现实化,理想化色彩趋弱,表现为一种现实主义的特征;第三,比较这两个群体的职业价值观发现,除关系因素外,其它因素上已工作大学生均低于在校大学生,在声望、发展、物质因素上,两组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这表明当今大学生择业依然存在高期望高要求的特征,对社会现实的认知仍存在不足Astin、Burkheimer、Novak和Yankelovich剐等国外的研究结果也证明了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由于受现实的社会存在及历史事件的影响,或多或少要发生变迁,变化的总趋势是青年大学生越来越重视自我实现、个性自由发展、经济利益等目标。
4 结论 a)当今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包含物质、声望、关系、发展、培养、安全6个因素 b)“物质”和“安全”是在校大学生首要的择业因素,“安全”和“培养”是已工作大学生首要的择业因素 c)在校大学生和已工作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差异显著,在校大学生在声望、发展、物质这3个因素上显著高于已工作大学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