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生态可行性报告范文.doc
7页生态可行性报告范文 丘陵生态农业投资与持续性发展分析报告 背景介绍 从上世纪改革以来(1978—XX)中国农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土地承包制的推广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基本解决温饱问题经济收入大幅度提高同时中国经济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了11倍在世界排行由第10位上升到第3位到了九十年代由于农村极度缺乏金中小企业融资源和支持城市的工业发展增长率由10%降至4%进一步刺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输出市场大大加快了城市的建设力度虽然表面上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实际上却付出沉重的代价——为了追求高额回报城市加快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发展而耽误了技术密集型企业研发、发展和新产品的更新速度;同时耽误了一代农村人受教育的机会及打工者的下一代人生观念其实中国的成功或失败不是取决于大都市修建多少摩天大厦而是取决与广阔农村的经济成就——因为中国是一个十足的农业大国为了积极响应新任中央领导人提出的政策农村城镇化发展是必然的趋势现行的农村像一片未开发的处女地如果经济条件得不到改善农民不得不为了改善居住、医疗和教育条件的支出从而把钱存起来国内消费将很难大幅度增长 高速度、高耗能、高污染已成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1979XX年gdp年均增长9.7%是世界上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但我国单位gdp的能耗高出经合组织30个国家平均值的20%资源供应紧张所需石油约50%依靠进口世界污染最严重的20个城市中中国占16个据测算我国环境污染损失约占gdp的3%到8%生态破坏(草原、湿地、森林、土壤侵蚀等)约占gdp的6%7%大气和水质污染影响居民生活质量损害居民健康世界银行估计我国平均每年因大气污染而早亡75万人经合组织测算中国环境污染造成疾病和早亡的损失占gdp的13%高速增长的gdp如果扣除过高的环境代价实际发展不是高速度而是低速度经合组织认为:中国虽然是世界第四大经济体但中国的环境标准更接近某些最贫穷的国家环境形势的严峻是有碍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近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度发展而环境保护工作严重滞后因而产生了大量污染在全球20个污染最严重城市中中国占16个(《参考消息》XX年7月4日报导的世界银行研究报告)关于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失还缺乏全面而确切的统计数字但许多学者和有关机构作了大体的测算: ——据国家环保总局环境与政策研究中心孙炳彦在《90年代初期中国环境污染损失和思考》一书中测算:1990、1992、1994年我国污染损失分别占当年gnp的7.4%、6.9%、6.5% ——国家环保总局局长解振华在《求是》杂志XX年第3期发表的文章称:据专家估算我国每年的大气污染、河水污染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占当年gdp的4%8% ——据中国科学院环境与发展研究中心测算1993年环境污染损失占到当年gdp的3.16%生态破坏(森林、草原、农田、水资源、湿地、土壤侵蚀、人为灾害)占到当年gdp的6.87%两项合计损失占gdp的10.03% ——据世界银行计算中国1997年的环境污染损失占到当年gdp的7.7% ——据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统计局初步测算XX年全国污染损失占当年gdp的3.05%但并未包括自然资源核算环境成本中也未计入生态破坏损失即使环境污染损失其内容也是不全面的 高污染的后果包括致人疾病甚至早亡据媒体报导:“世界银行的中国污染报告近日完成这份报告称中国每年约有75万人早亡主要死因是大城市的空气污染该报告是世界银行花费数年时间与中国政府部门合作完成的世界银行的该研究报告指出中国城市严重的空气污染导致每年有35万至40万人早亡每年还有30万人因室内空气污染早亡另外还有6万多人因水质严重腹泻、胃癌、肝癌和膀胱癌而早亡主要分布在农村地区” 又据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XX年7月17日公布的、经过18个月的调查写成的首份《中国环境绩效报告》中称:“预计到2020年之前空气污染会导致中国60万城市人口过早死亡每年发生XX万例呼吸系统疾病、550万例慢支气管炎和健康受损病例这可能使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损失13%” 上述资料由于资料来源和计算方法的不同所得数据不尽一致但大体可以看出污染损失占gdp的比例在3%到8%之间;生态的损失所占gdp的比例6%到7%如果再加上由于污染而使人患病、早亡的损失比例就更高了如果从高速度增长的gdp中扣除实际存在的、巨大的环境代价那就不是发展的高速度而是低速度综上所述大致可以分为三步走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一:合作或招租形式收回林地使用权合理统一规划组建生态基地;初步建立可持续、环保、智能型森林现代化的基本规模解决现有农村人口就业问题这时期大致需要十至十五年或更长的时间逐步缩小城乡经济差距同时恢复农村破坏生态环境 二:初步实施农村城镇化根据市场需求的发展方向统一规划集中管理;同时加大和完善生态基地的规模在生态基地基本形成的同时进一步加大和集中农村的土地(主要是耕地和水田)承租、建设规模基本形成以经济林、果林、观赏林为核心整体规划新承租的耕的根据未来市场发展需求、土壤酸碱度及地质条件形成交叉、互补生物种植带不符合种植条件的耕地退耕还林这时期大致需要五至十年为农村城镇化打下坚实的基础进一步缩小城乡教育条件和医疗条件、生活习惯等必需条件为下一步发展做好坚实的基础 三:在前两步的基础上基本实施城镇化具体集中在以下几方面第一:集中住宅区统一规划集中管理和完善配套设施二:进一步完善农民相关福利问题三:进一步提高农民的收入提高生活水平四:制定和实施旅游初步方案初步建立省级疗养和养老中心进一步加强生态基地建设基本展现最终的初步规模为以后持续性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组建生态基地可行性报告 (一)生态基地是未来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更是山区迈向现代化的必经之路 随着改革力度的纵向深入城市经济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而农村经济状况基本没有大的起色在青少年心中产生了极强的逆反心理为了改善生存的条件不得不涌向城市农田耕地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最主要的原因是采纳传统的耕作方法而且农村劳动力明显不足且分散严重的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随着中央对农村政策的放宽科技兴农势在必行组建农业生态基地是必然的趋势也是解决农村精神面貌;缩小城乡差距唯一解决办法 首先农村有大量的可开发生态资源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城市汽车尾气`工业污水`城市噪音`各类磁力线的辐射让人苦不堪言直接或间接的破坏原有的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第一:城市发展占用了大量的耕地破坏了许多的林木和草地同时也破坏了动物的平衡和食物链让森林覆盖率极低的城市再遭一劫第二:汽车行业的快速的发展极大程度的污染了大气的质量同时加快了城市道路的建设;给城市的管理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第三:城市的生活垃圾;工厂污水给环境也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第四:较强的磁力线包围了城市里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严重的危害了人类的健康第五:人类进入工业文明后全球经济取得巨大的发展和社会巨大的进步;人类的物质生活水平大幅度提升精神文明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但这种文明是以“征服自然”为代价换取的在工业愈发达的同时人类对自然的掠夺和破环也日益加剧地球的生态健康日益恶化土地荒漠化扩展、水土流失加剧、洪涝灾害与干旱频发、全球变暖、物种灭亡加速等等无不威胁着人类的存亡生态灾害、生态危机、自然资源开发和利用已成为国际事物最敏感的重大问题关系到国家的根本利益、甚至引发战争 由于自然生态系统的整体性、自然资源的紧缺性国内的上下游之间、地区之间也存在着矛盾所以保护自然资源、节约自然资源、科学的利用自然资源、维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组建现代化农业生态基地将是这次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而森林生态系统更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中之重是该系统中分布最广、结构最复杂、类型最丰富的一种生态系统也是功能最强大、最完善的资源库、基因库和能源库大力培育和发展森林资源保护和建设森林、湿地、荒漠等自然生态系统努力构建布局优化、结构合理、功能协调、效果显著的林业生态体系是生态农业建设的基础保障充分发挥林业在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循环发展中的基础作用是其他生态系统和谐发展的前提保障 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本身就是巨大的经济循环体传统经济是一种以“资源——产品——污染排放”为模式的单项流动的线性经济其主要特征是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即大量利用地球上的物质和能源又将污染和废物排放到水系、空气和土壤中、是粗放的、一次性的利用方式而循环经济体的流程是“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其特征是低消耗、高利用、低排放追求对物质和能源的循环利用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最小森林资源是一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其本身就是一个开放式的内部物质循环和外部物质能量交换系统其循环过程为“森林——利用——培育——森林我们可以完全可以实现森林资源的多功能性、多效益性、低污染和高循环性 -align:left;line-height:150%;"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