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江县农广校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规划.doc
7页平江县农广校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规划一、 总体思路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 中央1号文件精神,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 体系,着力解决“谁来种地”、“如何种好地”的问题,按照“科 教兴农、人才强农、新型职业农民固农”的战略要求,启动实施新型 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坚持立足产业、政府主导、多方参与、注重实效 的原则,以做大做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导向,加快发展新型农业经 营主体,培育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新型职业农 民队伍,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二、 基本情况平江是个农业大县,全县辖27个乡镇、一个省级工业园和一个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807个行政村(居委会);总面积4125平方公 里,总人口 108万基中农业人口 94. 59万人,农村劳动力51. 79万, 在家务农劳动力年龄30岁至45周岁占10%、46岁至59周岁占55%, 60岁以上占34%,文化程度在高中以上仅占12%,接受过相关农业技 术培训的约占20. 6%,大量农村劳动力的外出和在家务农劳动力的年 龄老化、文化偏低等现实情况已严重制约了我县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 生产的健康发展。
粮食作物面积117万亩,山林面积417万亩产粮448232吨, 其中稻谷425505吨,经济作物面积16万亩,常年存栏300头生猪的 养殖户190户,其中年出栏5000头以上的养殖场16个;发展牛、羊 规模养殖基地32个,存栏山羊100头以上的养殖户400多户,存 笼家禽1000羽以上的大户150户;年出栏肉猪125万头、山羊26万 头、肉牛3. 8万头,出笼家禽360万头,蛋品产量达到11816吨,水 产品产量7200吨同时,随着行业结构的不断改善,基本形成了食 品、竹木、建材、矿产等利用本地资源加工的五大产业支柱和23个 工业行业,红碎茶、矿泉水、山桂花蜜等20多个出口产品驰名中外三、目标任务以突出培育重点、探索培育模式、创新培育机制、总结培育经验 为主线,着力培育一支热爱现代农业,生产能力强,经营效果好的新 型职业农民队伍选择有一定规模的种植、养殖大户,专业合作社负 责人、管理人员,科技示范户等为重点培训对象,分类型、分产业、 分季节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每年培育1000名新型职业农民(生产经 营型300人,专业技能型400人,社会服务型100人,中职教育200 人),农业技能鉴定300人,到2020年全县新型职业农民达到7000 人,农业技能鉴定2100人。
四、实施内容1、 生产经营型培训主要面向农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农 民合作社骨干等开展从业技能、法律法规及农村经营管理、消防安全 等知识培育,全面提升新型职业农民综合素质2、 专业技能型培训主要面向长期、稳定在农业企业、农民合 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从事劳动作业的农业劳动力 等,开展农业科技知识、实用生产技术及农业政策、法律法规等知识 培育,提高其科技素质和务农技能,培育一批新型职业农民3、 社会服务型培训主要面向从事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的农机服务人员、统防统治植保员、村级动物防疫员、农村信息员、 农村经纪人、土地仲裁调解员、测土配方施肥员等农业社会化服务人 员开展农业科技知识、实用生产技术及农业政策、法律法规等知 识培训,提高其科技素质和务农技能,培养一批农业技术推广人才4、 中职教育主要面向50岁以下,初中以上学历,从事农业生 产、经营、服务、和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等领域工作的务农农民以及农 村新增劳动力通过2-6年的半农半读、农学交替的学习方式,培育 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良好科学文化素养的新型职业农 民5、 农业技能鉴定培训主要面向从事种植业、畜牧业、兽医、 渔业、农机、乡镇企业、饲料工业、农村能源行业(系统)的劳动者 等,开展农业专业技术知识、实际操作技能知识培育,为进一步规范 我县农业行业职业技能鉴定管理,全面开发农业劳动者的职业技能, 提高农村实用人才以及农业技能人才队伍素质。
五、培育方式按照接近农村、贴近农业、方便农民的要求,因地因时制宜,分 类办班,培育活动与农时季节、关键环节、主要技术、生产实践、农 民需求紧密结合,让职业农民在产业链中培育按“理论授课、基 地实训、论坛讲评、异地交流、技能鉴定、跟踪问效”的授课模式 将成人教育、田间学校、流动课堂、农民夜校、远程教育、半工半读 等紧密结合,满足不同类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实际需要在培育中进一 步落实,并不断充实熟化,打造出适合我县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模式理论授课时间为30-80学时,主要学习所从事专业的基础知识、 主推技术、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产品营销、有关法律法规知识、现代 信息技术应用、创业知识等基地实训时间为20-30学时,组织学员在全县现代农业科技实 训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现代农业园区等实习场所 参加生产实践活动,通过教师讲解、现场示范、实习操作,掌握关键 环节的技术要领和操作规程论坛讲评组织学员论坛活动,让优秀学员走上讲台,现身说法, 用生动的事例激励和启发所有学员,鼓励交流学习心得和未来设想, 由专业教师对每一位学员进行现场讲评,肯定学员取得成绩,分析存 在不足,提出解决办法,指导学员从事农业职业活动。
异地交流结合培训专业,组织受训学员观摩现代农业比较发达 地区,亲身感受现代农业发展气息,学习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 实现技术和认识上质的飞跃技能鉴定培训结束后,由培训基地按照统一标准组织学员进行 考核,合格一个,通过一个,并颁发结业证书,鼓励学员进行职业技 能鉴定和农民技术职称评审跟踪问效通过走访生产一线学员来检验培训效果,了解培训取 得实效和经验,针对存在问题和不足,着力加强薄弱环节,不断改进 和完善培育方式方法,探索出适合我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新路子六、实施步骤按照“总体有安排,年度有计划,包抓有责任,年底有考核”的 原则,明确培育工作重点,分5个阶段实施,逐步深化,确保新型职 业农民培育任务顺利完成1、 调查摸底阶段(每年2月20日前)组织得力人员,采取抽 样调查和点面结合的方法,深入开展全县新型职业农民大摸底,准确 掌握新型职业农民数量规模、年龄结构、性别比例、类别组成、文化 程度、收入水平等,了解制约当地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和新型职业农 民培育的主要问题,为下一步确定培育对象、界定标准、培育需求等 提供科学依据2、 宣传动员阶段分类型、分产业制定符合我县实际、针对性 和操作性强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计划,利用农闲时间开展广泛的宣传 动员,同时发挥农业信息网的作用,为职业农民培育提供学习、咨询、 交流的平台,形成政府主导、农委、科技等部门牵头、有关部门配合、 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支持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良好舆论氛围。
3、 组织筹备阶段(每年3月1日至3月31日)认真做好组织 准备工作确定培训对象、确定实训基地、遴选师资队伍、确定培训 教材、制定培训方案,确保学习有场所、教学有设备、实习有基地、 培训有队伍、实施有计划使全县每个村有10名以上的致富带头人, 有科技示范户10户以上,每个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农户20户,每 户至少有一名劳动力参加过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每个劳动力至少掌握 2至3项农业实用技术,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覆盖面和规模化进一 步扩大,农业农村发展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能力大幅提升,综合素 质全面提高4、 培育实滋阶段(每年3-11月)根据培育任务,制订培育 计划,采取有效措施,严格按照培育计划和分类培育规范,分期分班 组织学员参加培训,认真抓好理论授课、基地实训、论坛讲评、异地交流、技能鉴定、跟踪问效等每一个培育环节,完成培育任务和 评估考核认证,并建立培育档案资料,切实保证培育效果同时,充 分利用互联网、和实地调查等多种方式强化监管,确保培育规范 实施5、 总结提升阶段(2011年12月)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 网络等各种传媒,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各种方式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培 育工作的舆论宣传,营造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良好氛围。
通过现 场检查、抽查、走访学员、查看培育台帐等方式逐次对培育情况 进进行全面系统的检查和总结,表彰学习典型调动农民学习知识、 运用知识、掌握技能、创业增收的积极性,激发农民接受教育培训的 内在动力一切从农民的实际出发,尊重农民个人意愿,让农民自主 参加教育培训,自主选择培训专业,使教育培训真正成为农民个人的 自觉和自愿行动充分调动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参与新型农民培养工 作的积极性,努力创造有利于新型农民培养工作扎实推进的良好氛 围对存在的薄弱环节整改提高,不断完善,建立农民职业培训长效 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