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视媒体暴力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docx
6页电视媒体暴力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王金霞 王吉春Reference:电视媒体暴力是最常见的媒体暴力类型之一,具有易受注意性、刺激性、易模仿性、毒害性深等特征,它对儿童的社会认知、社会情感、社会交往行为等都有明显的负面影响本文从社会学习理论、攻击图式理论和生理唤醒理论等方面论述了电视媒体暴力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负面作用,并据此提出了避免其妨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对策和措施Keys:电视媒体暴力;社会性发展;影响机制一、什么是电视媒体暴力媒体暴力是包括电影、电视、电子游戏、报刊等在内的媒体承载或刊登暴力内容,并对人们生活造成某种不良影响的暴力现象[1]媒体暴力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旁观到的暴力,主要是观看电视或电影上的暴力画面,儿童、青少年不是暴力事件的直接卷入者,只是旁观他人的暴力行为,被动地获得替代性经验;另一种是直接卷入的暴力,主要是互动式暴力游戏、互联网上的言语攻击,儿童直接体验攻击别人的“乐趣”[2]电视媒体暴力是最常见的媒体暴力类型之一,具有易受注意性、刺激性、易模仿性、毒害性深等特征,它主要借助电视作为传媒工具,播放具有暴力色彩的电视剧,播报具有暴力性的新闻等二、电视媒体暴力对儿童社会性发展影响的具体表现1启动儿童的攻击认知儿童学习或接受新鲜事物的方式是受兴趣和好奇心驱使,他们对自己感兴趣的或有强烈吸引力的对象往往抱有极大的热情。
但由于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儿童容易盲目模仿电视屏幕所闪现的带有暴力色彩的人物表情和行为方式,并且在与同伴交往中使用荧屏印象来处理冲突,当自己的目标达成后,便获得了自己也是“英雄”的体验这种错误的认知不但使其不能用正确的方式跟周围的同伴进行良性互动,反而会成为同伴躲避或疏远的对象2扭曲儿童的社会情感对儿童来说,大量地观看媒体暴力会导致其产生反社会倾向、反社会行为,会对暴力行为越来越麻木不仁,对他人冷漠无情Joanne Cantor等人的研究表明,经常观看媒体暴力会减少青少年对受害者的同情,降低其在现实生活中帮助受害者的可能性Bushman 和Anderson在实验中让两组被试者分别玩20分钟的暴力游戏和非暴力游戏,玩完游戏在做问卷的过程中,所有被试者都听到实验室外面有两人在大声打斗(两名研究人员扮演),结果发现,暴力游戏组的被试者产生帮助意愿的时间比非暴力游戏组的长[3]3阻碍儿童的社会交往儿童花在暴力电视节目上的时间每多一个小时,他们与朋友待在一起的时间就会减少一小时[4]观看暴力电视节目可能会导致恶性循环,经常观看暴力节目的孩子更加具有攻击性,攻击性行为导致被同伴孤立,为了排遣孤独,他们又会进一步花更多的时间去看暴力电视节目,这便加剧了媒体暴力对其带来的危害。
另外,儿童受到电视暴力节目的影响,促使其想用荧屏画面中所出现的某些动作或言语来解决自己在人际交往中所遇到的问题,即用暴力的方式解决人际冲突,暴力应对已经成为其人际交往的信念,但这种信念带来的不只是被同伴拒绝,甚至使教师、家长会对其产生负面情绪4诱发儿童的攻击性行为大量的实验研究、追踪研究、流行病学的研究以及跨文化研究均表明,媒体暴力与儿童、青少年以及成人的攻击性行为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并且,有研究者指出,最强的因果关系是先前暴露于暴力情境对随后出现的暴力行为的影响Johnson,J.G的研究发现,儿童看暴力电视剧的时间与其后在青春期和成年早期出现暴力行为之间存在密切关系,即便对其他无关变量进行统计控制之后,如早期攻击性行为、童年时期的被忽视,相关性仍然很显著三、电视媒体暴力影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机制1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对观察学习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指出在观察学习中学习者不必直接作出反应,也无需亲身体验强化,只要通过观察他人在一定情境中的行为,并观察他人所接受的强化便可完成学习他把观察学习的心理过程分为四个互相关联的子过程: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动作复现过程和动机过程在注意过程中所闪现的暴力画面被有意或无意地记忆并保持,当其在社会交往中出现某些挫折时,暴力画面被无意识启动,儿童就会模拟并复演画面内容,当此种方式获得自己内心的满足时,暴力行为就得到了强化,儿童便会努力学习更多的暴力画面。
2攻击图式理论认知心理学家发现,一个事件或刺激可以启动个体记忆中相关联的概念,带有攻击性色彩的线索一旦被启动,个体就会激活与之相关的攻击性言语或动作媒体暴力会强化和巩固青少年已有的攻击图式,增加其产生暴力行为的意图,当他们被频繁地暴露在具有攻击性色彩的情境中时,与攻击相关的思想、情绪和行为变得自动化和习惯化,最终导致长期攻击偏向的形成3生理唤醒理论观看媒体暴力会导致个体血压升高、心跳加快等生理指标的变化,这种生理上的唤起更容易将攻击动机转化为行为大量观看暴力影视或玩暴力电子游戏后,个体对暴力的消极情感反应去敏感化,他们不再对消极的唤醒感到不安,进而减轻对暴力受害者的同情心,促使暴力行为的出现概率增加四、避免电视媒体暴力妨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建议1节目要符合儿童心理发展要求电视节目制作者应该考虑到儿童的心理发展阶段和身心发展特点,电视节目应该以宣扬“真、善、美”为主题,荧屏画面应该向儿童传递正能量以动画片《花园宝宝》为例,我们在这部动画片中看到的更多的是唯美的人物造型、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奇妙的活动场景,儿童在观看这类动画片的过程中会间接体验到小朋友之间和谐相处的乐趣2加强父母在儿童传媒接触过程中的中介作用儿童对传媒的理解可能强烈受到周围社会情境的影响。
父母的价值取向会对儿童产生影响作用,父母首先要做好儿童的榜样,选择积极向上、轻松幽默、带有一定亲社会性和教育性的电视节目,这样会使儿童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并且应该让儿童逐渐明白电视节目对家长而言的主要功能就是获取信息和得到放松当电视荧屏上出现带有一定暴力色彩的节目时,父母应该用自己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告诉其这类节目的虚幻性与非现实性,并询问儿童能否模仿该画面中的某些动作,使儿童意识到父母的取向,进而以此引导其选择电视节目的行为3丰富儿童的课余生活父母要为儿童创设丰富的生活情境,减少其内心的孤寂感例如,带儿童去游乐场、图书馆或书吧,为孩子提供必要的图书和玩具,邀请孩子的好朋友到家里做客,培养孩子的某种兴趣爱好等当多余的时间精力在诸如此类的活动中得到分散和转移时,孩子的世界就会变得丰富多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其寻求媒体暴力所带来的刺激感Reference:[1]白晓楠.电视媒体暴力与青少年偏差行为相关性初探[J].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3(1):39.[2]刘桂芹,刘衍铃,张大均.浅谈媒体暴力对儿童、青少年的影响及干预措施[J].中国德育,2009(12):17—19.[3]周春燕.媒体暴力对青少年攻击性的影响[J].社会心理科学,2004,19(1):118—119.[4]史密斯,考伊,布莱兹.发展心理学[M].寇彧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