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以来访者为中心讲稿.doc

14页
  • 卖家[上传人]:鲁**
  • 文档编号:517042104
  • 上传时间:2023-11-26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67KB
  • / 1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以来访者为中心讲稿以来访者为中心讲稿来访者中心疗法Person-Centered Therapy本章主要内容:一、来访者中心疗法概述二、来访者中心疗法的理论基础三、来访者中心疗法的咨询原理四、咨询技巧与案例分析(一) 概述:来访者中心疗法(Client-Centered Therapy ),或译作当事人中心疗法,是卡尔•罗杰斯创建的一种人本主义取向的心理治疗方法它与精神分析疗法和行为疗法有着本质的 不同,它既不是靠探究来访者的潜意识领域,也不是靠改变来访者的反映形式来纠正其不 正常的心理行为,而是动员来访者主体内在的潜能进行自我理解,改变自我和对他人的看 法,产生自我指导的行为,从而达到自我治疗的目的不主张给与疾病诊断,治疗则更多 地是采取倾听、接纳与理解,即以来访者为中心会围绕来访者的心理治疗 1974 年,罗杰 斯又提出将此疗法进一步延伸,改称人本疗法,更强调以人为本,而非患者,进一步突出 被治疗者为正常人、为心理发展过程中潜能未发挥或暴露的阶段性逆遇或问题,治疗本身 就是指导被治者认识和了解自我、发挥潜能罗杰斯曾经这样来概括他的核心假设:“如 果我能够提供某种特定的人际关系,来访者就会发现它自身的潜能,运用这种关系来促进 自我发展、变化,个人成长的过程就会自然的展开。

      在罗杰斯看来,“人的社会性是其 欲望之本性使然”来访者中心疗法及其理论基础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是对精神分析疗法及其理论基础、 行为疗法及其理论基础的一大冲击故此,以罗杰斯为创始人之一的人本主义心理学被视 为心理学理论中的“第三种势力”第一种势力——经典精神分析;第二种势力——行 为主义) 而来访者中心疗法的创立也为心理咨询领域提供了一套全新的理念和方法二) 代表人物及其相关著作:罗杰斯:美国心理学家 1902年1月 8日生于芝加哥附近的奥克帕克早年主修农业 和历史 1924 年毕业于威斯康星大学,同年进入纽约联合神学院后转入哥伦比亚大学师 范学院学习临床心理学 1928 年获硕士学位,后受聘到罗切斯特市防止虐待儿童协会的儿 童研究室工作 1930年任该室主任 1931 年,在工作之余获得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1940 年到俄亥俄州立大学任心理学教授 1945 年转到芝加哥大学任教 1957 年回母校威 斯康星人心理学和精神病学教授 1962 年 -1963 年,任行为科学高级研究中心研究员,以 后又到加利福尼亚西部行为科学研究所和哈佛大学任职曾任 1946年-1947 年美国心理学会主席、 1949 年-1950 年美国临床和变态心理学会主席,还担任过美国应用心理学会第一 任主席。

      他的主要著作有:《咨询和心理治疗:新近的概念和实践》;《当事人中心治疗:实践、运用和理论》;《在患者中心框架中发展出来的治疗、人格和人际关系》;《自由学习》;《个人形成论:我的心理治疗观》;《卡尔•罗杰斯论会心团体》;《罗杰斯著作精粹》三) 特点:1 、 以人为中心(强调动员求助者内部的自我实现潜力,使之有能力进行合理的选择和治疗他们自己 咨询师的责任是创造一种良好的气氛,使求助者感到温暖,不受压抑,受到充分的理解 这种真诚和接纳态度,会促使求助者重新评价自己和周围的事物,并按照新的认识来调整 自己和适应生活 )2 、 把心理治疗看成一个转变过程(心理咨询是调整自我结构和功能的一个过程个人有许多体验是自我所不敢正视和 不能清楚感知的,因为面对或接受这些体验,与自我目前的结构不协调,并使其感受到威 胁咨询师如同一个伙伴,就像是可以接受的改变了的自我,帮助求助者消除不理解和困 惑,产生一种新的体验方式,而放弃旧的自我形象通过以求助者为中心的咨询所建立起 的新型人际关系,使求助者体验到“自我”的价值,学会如何与他人交往,从而达到咨询 的目标 )3 、 非指令性技巧(与一般的指导性心理咨询比较,罗杰斯反对操纵和支配求助者,很少提问题,避免 代替求助者作出决定,从来不给什么回答,在任何时候都应让求助者确定讨论的问题,不 提出需要矫正的问题,也不要求求助者执行推荐的活动。

      )1)追求平等的咨访关系2)以来访者为中心,重视来访者的主观经验世界3)充分相信来访者有自我实现的潜力4)强调动员来访者自身潜力,而不是靠挖掘潜意识或改变反应形式来纠正不正常 行为5)咨询时咨询师采用非指导性技巧,反对操纵和支配来访者6)由来访者主导咨询过程7)不是把重点放在来访者的过去,直接处理来访者现在的情况8)咨询时集中在来访者的思维和情感上,耐心倾听,注意共情9)咨询关心的是人格改变的过程10)把咨询关系看成建设良好人际关系的特例一)罗杰斯的人性理论1 、人有自我实现的倾向? 假定人类和所有的生物,不论是植物或动物,与生俱来就有一种不断发展、增长和延续其机体的趋势 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婴儿在正常环境中的生长过程,他将逐步学会行走,尽管跌倒、 失败和受挫,最终将学会各种动作在心理方面也是如此,只要有生长发育的条件, 有机体的这种自我实现趋势会克服各种障碍和痛苦2 、人是可以信任的•“人的本性,当它自由运行时,是建设性的和值得信任的•只要给来访者提供适当的心理环境和气氛(足够的尊重和信任),他们就能产生自 我理解,改变对自己和他人的看法,产生自我导向的行为,并最终达到心理健康的水平•人是理性的,是善良的和值得信任的。

      •人是不断向健康、独立自主、自我认识和自我实现的方向发展的•人各具潜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有本身的尊严,是独特的个体•人有能力产生自觉,有能力认识和掌握自己的命运人的行为往往被自己的自我形象所影响3 、人拥有机体的评价过程? 人类个体对自己的体验或者经验,有一种天生、内在的机制或者手段,罗杰斯称之 为“机体评估过程” (organism valuing process) ,机体评估过程作为一种反馈系统, 它使个体能调节自己的经验,朝向实现化倾向,达到维持、增长、完善和发挥生命潜力的 目的个体的发展,不必向外求诸权威、规范等等 如果个体依据“机体评估过程”对经验进行处理,并以此来引导自己的行为,这些 行为就是亲社会的、建设性的而不是相反 在罗杰斯看来,“来访者中心疗法”所接触到的人群也具有这种人类的本性他说: “我觉得我的工作中最有意义和最受鼓舞的部分之一,就是研究这类人,发现那种与我们 所有人一样埋藏在内心深处的、强有力的、积极向上的倾向通过罗杰斯对人的基本看法,心理咨询和治疗的最高目标就应该是恢复人的本性,帮 助人按其本性的要求去生活,使其更丰富;帮助人更好的自我实现,使其更自由、更充分 的发挥潜能。

      二) 自我理论? 自我理论是一种人格理论,是罗杰斯人格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也是罗杰斯心理学的 理论基础与核心,故罗杰斯的人格理论常被称为“人格自我理论”罗杰斯认为,自 我是人格形成、发展和改变的基础,是人格能否正常发展的重要标志,强调自我实现是人 格结构中唯一的动机•主要概念:经验(体验)、自我、价值条件1 、经验(体验)•是对客观事物和可意识到的机体内部过程的态度1) 自己的态度和感情,即直接经验到的、符合自己价值观的经验;(2) 符合别人的价值观且已全部内化为自己的经验;(3) 符合别人的价值观,但并未被完全内化为自己的经验,使自己的经验受到歪曲, 包含在自我结构中;(4) 符合别人的价值观,但被否定和排斥的经验任何特定的经验不外乎三种命运:第一,准确地符号化于意识之中;第二,歪曲或改造,使之不再对自我结构、自我概念构成威胁; 第三,拒绝于意识之外•当注意力集中于以往被否认的体验,用接纳的态度对它进行充分体验时,就会给治 疗带来转机•自我乃是一个人对他自己的概念这个自我形象是通过与环境,特别是与其他人对 他的评价相互作用后逐步建立起来的一个人对他人的反应方式取决于这一自我概念•对任何一个新的体验都可能产生三种不同的反应:( 1)与自我概念相结合,融为一体;( 2)对其不加理睬;( 3)产生歪曲的反应。

      •当新的体验与个人的自我概念不一致,或被视为对自我概念的威胁时,就容易产生 后两种反应•自我概念非常刻板的人,在适应新环境方面容易遇到困难罗杰斯认为,以求助者 为中心的心理治疗过程,是通过建立良好的治疗关系,减轻求助者内心的压力,使其不致 于歪曲或拒绝与自我概念(理想化的自我)不一致的体验•心理失调产生的根源也就是自我概念与实际上的经验的分歧,而分歧的产生是源于 价值条件的建立,价值条件是一切人出现适应不良问题的中心•在婴儿的发展过程中,其心理世界(称为现象场)中有一部分关于自己的内容逐渐 分化出来,成为自我随着自我的形成,产生了关怀的需要,“关怀就是指受到那些对我 们来说最重要的人的赞扬所产生的一种情感”为了获得关怀,他们逐渐体验到获得关怀 是有条件的,这种条件被称为“价值条件” (conditions of worth) ,只有个体的行为令“重要的人”满意时才会被关怀,而不能够令“重要的人”满意时将得不到关怀•通过反复体验这些价值条件,儿童把它们加以内化,从而把它们变成他们的自我结 构中的一部分一旦被内化,它们就成为指导儿童行为的“良心”和“超我”•不幸的是,当价值条件建立起来后,儿童对他们自身作出肯定评估的惟一形式是按 照他所内化的那些“重要的人”的价值观来行动。

      这时,儿童的行为不再受机体评估过程 的指导,而是受他们环境中同关怀有关的各种条件的指导•首先,因为价值条件的作用会使人有选择地对待自己的经验,只接受与价值条件一 致的经验进人意识之中,那些不符合价值条件的经验就或被拒之门外,或以歪曲的形式出现•其次,由于价值条件的存在,个人又必须对存在于现象场中的经验加以筛选,除 去与价值条件相矛盾的、符号化了的经验•最后,选择性知觉可能拒绝或歪曲某些对成长有指导作用的经验,从而导致自我概 念与经验之间的不一致•因为个体为了获得他人的关怀,必须根据他人的意愿行动,并用他人的价值观来评 价自己,被迫否认自己的经验系统,从而导致自我与经验发生强烈冲突,使之失却了真实 的自我从这种观点出发,在心理咨询中坚守价值中立,将避免给来访者带来新的自我与 经验之间的冲突,以维护来访者的心理健康二)心理失调的实质及治疗1 、心理失调的实质•心理失调产生的原因是机体的经验和自我概念之间的不一致、不协调•经验与自我概念之间:(1) 经验符合需要,与自我概念相结合,融为一体;(2) 经验和自我感觉不一致而被忽略,自我对其不加理睬;(3) 经验与自我概念相矛盾,产生歪曲的反应案例:一个小孩打了他的弟弟感到很快活,但不符合父母的价值观而受到了惩罚,因 而得出经验“这种行为不是令人满意的”。

      这个经验便使他自己的经验受到歪曲如果不 被完全内化为自己的,他就可能在得到快活和避免痛苦这两个欲望之间陷入冲突•在解决这些冲突时,他必须改变自己的态度和相应的价值观这样,他的真实经验 就被扭曲了,这个扭曲的经验虽然不一定能清楚地被意识到,但它仍以不同方式在影响着 人的行为•由于自己的真实经验被否认而接受符合别人价值的经验,人们的自身结构 中就加进了虚假的成分,这些成分并不基于他的本来面目在虚假的可意识到的价值和真 实的意识不到的价值之间,就存在着冲突,然而,自身应当具有整体性和一致性,如果一 个人的真实价值越来越多地被从别人借来的价值所取代,而本人又感觉好像是自己的价值, 自身内部就出现了分裂,这个人就会感到紧张、不舒适•为阻止这些使自己感到威胁的经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