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营养与OB、AS、高血压文档资料.ppt
83页肥胖的定义肥胖的定义 l肥胖是指人体脂肪过量储存,表现为脂肪细胞数目增多和(或)细胞体积增大,即全身脂肪组织块增大,与其他组织失去正常比例的一种状态常表现为体重超过了相应身高所确定的标准值20%以上肥胖的诊断肥胖的诊断 l人体测量法l物理测量法l化学测量法 人体测量法 l身高l体重l胸围、腰围、臀围、肢体的围度l皮褶厚度 身高测量l身高测量仪l除鞋l背贴测量仪站直l头放正l目光平视体重测量l清晨l空腹l排空大小便l着背心、短裤l校正量器身体的围度l胸围 过乳线l腰围 过脐l臀围 过耻骨联合上缘l肢体的围度 上臂围皮褶厚度l三头肌l肩甲下l髂嵴肥胖判定标准和方法 l身高标准体重法(idea body weight)l皮褶厚度l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 身高标准体重法 l肥胖度(%)=[实际体重(kg)- 身高标准体重(kg)]/身高标准体重(kg)×100% l判断标准是: ≥10%为超重 >20~29%为轻度肥胖 >30~49%为中度肥胖 ≥50%为重度肥胖BMI(body mass index)身体质量指数身体质量指数BMI=体重(kg)/[身高(m)]2BMI评判标准评判标准理想理想可接受可接受不良不良18.524.025.027.0严重不良严重不良男性男性男性男性理想理想可接受可接受不良不良严重不良严重不良18.5 23.024.026.0女性女性女性女性BMI数值与分级数值与分级皮褶厚度法 l皮褶厚度一般不单独作为肥胖的标准,而是与身高标准体重结合起来判定。
l判定方法是:凡肥胖度≥20%,两处的皮褶厚度≥80百分位数,或其中一处皮褶厚度≥95百分位数者为肥胖;凡肥胖度<10%,无论两处的皮褶厚度如何,均为体重正常者 体脂物理测量法 l根据物理学原理测量人体成分,从而可推算出体脂的含量l全身电传导(total body electrical conductivity,TOBEC)l生物电阻抗(bioelectrical impendance analysis,BIA)l双能X线吸收(dual-energy x-ray,DEXA)l计算机控制的断层扫描法(computerized tomographic scans,CMS)l磁共振扫描(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cans,NMRS) 化学测定方法 l原理 中性脂肪并不结合水和电解质,假设人体去脂组织(fat free mass, FFM)是恒定的,测定水或一种电解质如:钾、钠的量就可以估计FFM,体重- FFM=脂肪量l稀释法l40K计数l尿肌酐测定法肥胖的分类肥胖的分类 l遗传性肥胖 主要指遗传物质(染色体、DNA)发生改变而导致的肥胖,这种肥胖极为罕见,常有家族性肥胖倾向。
l继发性肥胖 主要指由于脑垂体-肾上腺轴发生病变、内分泌紊乱或其它疾病、外伤引起的内分泌障碍而导致的肥胖l单纯性肥胖 肥胖发生的原因l内因:遗传因素l目前已发现有近20种基因突变与肥胖的发生有关,如:神经肽Y、黑色素皮质激素、瘦素和解偶联蛋白l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遗传因素 40~70% 环境因素 60~30% 肥胖发生的原因l外因:环境因素l社会因素 l饮食因素l行为心理因素 肥胖的种类肥胖的种类 苹果形肥胖苹果形肥胖( (向心性肥胖、男性型肥胖、内向心性肥胖、男性型肥胖、内脏型肥胖、腹部型肥胖脏型肥胖、腹部型肥胖) )脂肪主要沉积在腹部的皮下以及腹腔内,脂肪主要沉积在腹部的皮下以及腹腔内,四肢则相对较细,对身体危害严重四肢则相对较细,对身体危害严重 梨形肥胖梨形肥胖( (非向心性肥胖、女性型肥胖、均非向心性肥胖、女性型肥胖、均匀性肥胖、臀部型肥胖匀性肥胖、臀部型肥胖) )脂肪主要沉积在臀部以及腿部,对身体危脂肪主要沉积在臀部以及腿部,对身体危害相对较轻害相对较轻 肥胖对健康的危害肥胖对健康的危害肥胖对健康的危害肥胖对健康的危害肥胖对儿童健康的危害肥胖对儿童健康的危害 l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血粘度增高、血脂升高;左室射血时间和心搏出量增加;血压升高;心电图异常等l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肺活量和每分钟通气量显著降低、极量运动时的最大耐受时间、最大摄氧量及代谢当量降低。
l对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的影响 生长激素和泌乳激素大都处于正常的低值;甲状腺素T3升高;性激素改变;胰岛素增多但敏感性降低;免疫功能紊乱,细胞免疫功能降低l肥胖对体力智力、生长发育的影响 喝点儿凉水都长肉?!喝点儿凉水都长肉?!控制体重怎么这么难?控制体重怎么这么难?肥胖的预防和治疗肥胖的预防和治疗 l预防为主l标本兼治l持之以恒l心理减1kg体重不同运动所需时间l用脑思考 1000小时 网球 35小时l阅读 500小时 羽毛球 30小时l一般性事物 170小时 擦地板 25小时l散步 60小时 爬山 25小时l郊游 45小时 健美体操 35小时l洗衣服 40小时 跑步 20小时l高尔夫球 40小时 跳绳 20小时l排球 35小时 足球 18小时l骑自行车 35小时 篮球 17小时l掷球 35小时 马拉松跑 6小时l乒乓球 35小时 划船 6小时治疗l控制总能量摄入量l运动法l药物l非药物平衡膳食宝塔建议不同能量膳食的各类食物参考摄入量(克/日) 食物 低能量 中等能量 高能量 (约1800kcal) (约2400kcal) (约2800kcal) 谷类 300 400 500 蔬菜 400 450 500 水果 100 150 200 肉、禽 50 75 100 蛋类 25 40 50 奶类及奶制品 100 100 100 鱼虾 50 50 50 豆类及豆制品 50 50 50 油脂 25 25 25不要忽视任何一餐不要忽视任何一餐一次一次“涮锅子涮锅子”就能导致急性痛风发作、急性胰腺炎、急性胆囊炎就能导致急性痛风发作、急性胰腺炎、急性胆囊炎……运动量l强度 运动适宜心率=180(170)— 年龄 运动量百分比分级法 运动后心率 – 运动前心率 X 100% 运动前心率l密度 2次/周 3次/周 4~5次/周l持续时间 有氧运动 20~60分/次运动强度与心率对应表运动强度% 20~29 30~39 40~49 50~59 >60 100 190 185 175 165 155 90 175 170 165 155 145 80 165 160 150 145 135 70 150 145 140 135 125 60 135 130 130 125 120 50 125 120 115 110 110 40 110 110 105 100 100药物l轻泻l全营养素l兴奋中枢神经l阻碍脂肪吸收l促进能量消耗l基因疗法非药物l针灸(耳针)l拔火罐l香熏l按摩l推拿l气功疾病死亡率排行疾病死亡率排行1957Ø肺炎肺炎Ø急性传染病急性传染病Ø肺结核肺结核 1980s-PresentØ脑血管病脑血管病Ø心血管病心血管病Ø恶性肿瘤恶性肿瘤Ø糖尿病糖尿病 发病率l高血压 53.07%l糖尿病 27.75%l高脂血症 6.22% (南京:中国公共卫生2004,20:1234-1236)l高血压 41.26%l糖尿病 11.52%l高脂血症 20.26% (福州:中国公共卫生2004,20:1242-1243)心脑血管疾病l高血压(Hypertension)l动 脉 粥 样 硬 化 ( Atherosclerosis, AS)心脏冠状动脉—冠心病 脑动脉——脑血管功能不全或中风(脑卒中)Noncommunicable Disease ModelEnvironmentEnvironmentHealth CareHealth CareSystemSystemWater QualityWater QualityAirAirPollutionPollutionEconomicsEconomicsPersonalityPersonalityBeliefsBeliefsBehavioralBehavioralchoiceschoicesYour geneticYour geneticendowmentendowment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l饮食:不平衡、高脂肪、高盐l肥胖l精神压力l吸烟 、酗酒l少运动l遗传AS的发生发展过程l损伤因子引起内皮细胞功能紊乱,炎性细胞迁移并积聚内膜下l单核细胞摄取脂质并转化成巨噬泡沫细胞,脂质条纹形成l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 AS斑块形成(纤维帽)l斑块破裂 Endothelial Dysfunction in Atherosclerosis. The earliest changes that precede the formation of lesions of atherosclerosis take place in the endothelium. From: Ross, N Eng J Med 1999,340(2) 115-26Fatty-Streak Formation in Atherosclerosis. Fatty streaks initially consist of lipid-laden monocytes and macrophages (foam cells) together with T lymphocytes. Later they are joined by various numbers of smooth-muscle cells. Formation of an Advanced, Complicated Lesion of Atherosclerosis. As fatty streaks progress to intermediate and advanced lesions, they tend to form a fibrous cap that walls off the lesion from the lumen. Unstable Fibrous Plaques in Atherosclerosis. Rupture of the fibrous cap or ulceration of the fibrous plaque can rapidly lead to thrombosis and usually occurs at sites of thinning of the fibrous cap that covers the advanced lesion. Participation of inflammation in all stages of atherosclerosis. A, Leukocyte recruitment to the nascent atherosclerotic lesion. B, T lymphocytes join macrophages in the intima during lesion evolution. C, Ultimately, inflammatory mediators can inhibit collagen synthesis and evoke the expression of collagenases by foam cells within the intimal lesion. From: Libby: Circulation, Volume 105(9).March 5, 2002.1135-1143脂类与ASl总脂肪摄入量l饱和脂肪摄入量—CHO升高,TGl单不饱和脂肪酸—降低CHO、LDLlN6多不饱和脂肪酸—降低LDL、HDLlN3多不饱和脂肪酸(EPA,DHA)—降低CHO、LDL,升高HDLlEPA具有较强的抗血小板凝集作用多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lPUFA对人体健康作用的研究源于二十世纪二对人体健康作用的研究源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必需脂肪酸缺乏症的研究;十年代末必需脂肪酸缺乏症的研究;l60年代末,科学家们发现北极格年代末,科学家们发现北极格 陵兰岛爱斯基摩人、阿拉斯加人陵兰岛爱斯基摩人、阿拉斯加人 尽管膳食中富含高能量、高脂肪尽管膳食中富含高能量、高脂肪 和高胆固醇,但由于它们的食物和高胆固醇,但由于它们的食物 主要来源于海产品,其脂肪含有主要来源于海产品,其脂肪含有 n-3系多不饱和脂肪酸系多不饱和脂肪酸──廿二廿二 碳六烯酸碳六烯酸(DHA)、廿碳五烯酸、廿碳五烯酸(EPA),, 防止心血管疾病防止心血管疾病多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l(1) 促进胆固醇代谢,对降低血脂,防止脂质促进胆固醇代谢,对降低血脂,防止脂质在肝脏和动脉壁沉积。
在肝脏和动脉壁沉积l膳食中多不饱和脂肪酸消化吸收后,与肝脏细胞分泌的载脂蛋白结合成为高密度脂蛋白(HDL),HDL作为胆固醇的受体与胆固醇进行结合形成HDL-C,而后通过血液循环送入肝细胞中,胆固醇形成胆汁酸排出体外而被消除,故使血脂降低,从而有助于抗动脉粥样硬化多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l(2)能降低血小板的凝集能力,减少血栓的产能降低血小板的凝集能力,减少血栓的产生l血管收缩和血小板聚集是造成动脉粥样硬化和血管收缩和血小板聚集是造成动脉粥样硬化和促进血液凝固并引起栓塞的一个重要因素多促进血液凝固并引起栓塞的一个重要因素多不饱和脂肪酸能增加组织纤溶活化剂的溶栓作不饱和脂肪酸能增加组织纤溶活化剂的溶栓作用,降低纤维蛋白原水平及血液粘稠度,增加用,降低纤维蛋白原水平及血液粘稠度,增加血液的流动性,从而防止血栓的形成和减少动血液的流动性,从而防止血栓的形成和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 多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l(3)降低炎症反应降低炎症反应:l血管在发生炎性反应后会促使脂质在动血管在发生炎性反应后会促使脂质在动脉壁上的沉着而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发脉壁上的沉着而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而多不饱和脂肪酸能降低炎症反应,生,而多不饱和脂肪酸能降低炎症反应,延缓血管损伤部位血管硬化的进程。
延缓血管损伤部位血管硬化的进程l(4)多不饱和脂肪酸能够促进人体防御系统功能,增强机体免疫力l多不饱和脂肪酸--脂质过氧化 n-3抑制免疫反应; 饱和,单不饱和,多不饱和脂肪酸三者的合适比例单不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lKey等在等在7国流行病学调查中发现,在地中海地国流行病学调查中发现,在地中海地区的一些国家,其每日摄入的脂肪含量很高,区的一些国家,其每日摄入的脂肪含量很高,供能比达供能比达40%,但其冠心病发病率和血胆固醇,但其冠心病发病率和血胆固醇水平远低于欧美国家,究其原因,主要是该地水平远低于欧美国家,究其原因,主要是该地区居民以橄榄油为主要食用油脂,而橄榄油富区居民以橄榄油为主要食用油脂,而橄榄油富含单不饱和脂肪酸(含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由此引起人们),由此引起人们对对MUFA的重视l食用油中所含单不饱和脂肪酸主要为食用油中所含单不饱和脂肪酸主要为 油酸(油酸(C18::1))MUFA取代部分取代部分PUFA有重要意义有重要意义lMUFA降低血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降低血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的作用与度脂蛋白的作用与PUFA相近相近l大量摄入亚油酸在降大量摄入亚油酸在降LDL的同时也降的同时也降HDL,而大量摄入油酸则无此作用。
而大量摄入油酸则无此作用lMUFA无无PUFA的潜在不良作用:促进机的潜在不良作用:促进机体脂质过氧化、促进化学致癌作用、抑体脂质过氧化、促进化学致癌作用、抑制机体免疫功能制机体免疫功能MUFA取代部分取代部分SFA有重要意义有重要意义l机理:机理:lMUFA取代饱和脂肪酸可增加取代饱和脂肪酸可增加LDL受体受体的活性的活性l循环中循环中LDL清除加快清除加快lVLDL残粒经受体清除增加,减少残粒经受体清除增加,减少VLDL向向LDL转化转化l拮抗胆固醇对拮抗胆固醇对LDL受体的抑制作用受体的抑制作用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l饱和脂肪酸有升饱和脂肪酸有升LDL的作用,的作用,l非所有非所有SFA都有升都有升LDL有作用,有作用,12-C(月桂酸)、(月桂酸)、14-C(肉豆蔻酸)、(肉豆蔻酸)、16C(棕榈酸)饱和脂肪酸有较强的升(棕榈酸)饱和脂肪酸有较强的升LDL的作用,而的作用,而18-C的这一作用较弱的这一作用较弱lSFA不易被氧化产生有害氧化物,过氧化不易被氧化产生有害氧化物,过氧化物l人体不应该完全排除人体不应该完全排除SFA的摄入量的摄入量 食物中的脂肪酸l动物性脂肪:40%-60%的饱和脂肪酸, 30%-50%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少;l植物性:10%-20%的饱和脂肪酸, 80%-90%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较多;l少数植物性脂肪酸中单不饱和脂肪酸多。
l鱼类:n-3系列脂肪酸脂肪酸l((3)按空间结构分类)按空间结构分类 顺式顺式 反式反式*l反反式式脂脂肪肪酸酸::不不是是天天然然产产物物植植物物油油经经氢氢化化饱饱和和后后制制得得人人造造奶奶油油在在氢氢化化过过程程中中一一些些未未被被饱饱和和的的不不饱饱和和脂脂肪肪酸酸,,其其结结构构可可由由天天然然存存在在的的顺顺式式双双键键转转变变为为反反式式结结构构人人体体摄摄入入这这些些食食物物后后,,其其中中的的反反式式脂脂肪肪酸酸或或被被氧氧化化掉掉,,或或掺掺合合到到结结构构脂类中去对人体健康造成不利的影响脂类中去对人体健康造成不利的影响反式脂肪酸反式脂肪酸l促进动脉硬化作用促进动脉硬化作用 l反式脂肪酸在提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被反式脂肪酸在提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被称为坏胆固醇)水平的程度与饱和脂肪酸相称为坏胆固醇)水平的程度与饱和脂肪酸相似;此外,反式脂肪酸会降低高密度脂蛋白似;此外,反式脂肪酸会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这说明反式脂肪酸比饱和脂肪胆固醇水平,这说明反式脂肪酸比饱和脂肪酸更有害。
酸更有害l美国护士健康调查结果也表明,人造黄油摄美国护士健康调查结果也表明,人造黄油摄入量越多,患心脏病危险就越大入量越多,患心脏病危险就越大反式脂肪酸反式脂肪酸l导致血栓形成导致血栓形成l 反式脂肪酸有增加血液粘稠度和凝聚反式脂肪酸有增加血液粘稠度和凝聚力的作用有实验证明,摄食占热量力的作用有实验证明,摄食占热量6 %反式脂肪酸的人群的全血凝集程度反式脂肪酸的人群的全血凝集程度比摄食占热能比摄食占热能2 %的反式脂肪酸人群增的反式脂肪酸人群增加,因而使人容易产生血栓加,因而使人容易产生血栓反式脂肪酸反式脂肪酸l影响生长发育影响生长发育l 反式脂肪酸还能通过胎盘转运给胎儿,母反式脂肪酸还能通过胎盘转运给胎儿,母乳喂养的婴幼儿都会因母亲摄入人造黄油使乳喂养的婴幼儿都会因母亲摄入人造黄油使婴幼儿被动摄入反式脂肪酸而由于受膳食婴幼儿被动摄入反式脂肪酸而由于受膳食和母体中反式脂肪酸含量的影响和母体中反式脂肪酸含量的影响l使胎儿和新生儿比成人更容易患上必需脂肪使胎儿和新生儿比成人更容易患上必需脂肪缺乏症,影响生长发育;对中枢神经系统的缺乏症,影响生长发育;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产生不良影响,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发育产生不良影响,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干扰婴儿的生长发育。
干扰婴儿的生长发育美国膳食和健康委员会美国膳食和健康委员会(Committee on Diet and Health)l总脂肪摄入量降低到占总能量摄入的总脂肪摄入量降低到占总能量摄入的30%以下以下l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量占总能量的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量占总能量的10%以以下下l胆固醇的摄入量每天不超过胆固醇的摄入量每天不超过300mg中国营养学会l总脂肪摄入量控制在总脂肪摄入量控制在20%~30%的总能量的总能量摄入范围内摄入范围内l必需脂肪酸的摄入量应不少于总能量的必需脂肪酸的摄入量应不少于总能量的3%ln-3与与n-6脂肪酸的摄入比为脂肪酸的摄入比为1::4~6较适宜较适宜l人体不应该完全排除饱和脂肪酸的摄入人体不应该完全排除饱和脂肪酸的摄入中国居民膳食脂肪适宜摄入量(中国居民膳食脂肪适宜摄入量(AI))(脂肪能量占总能量的百分比)(脂肪能量占总能量的百分比)年龄年龄/岁岁脂肪脂肪SFAMUFAPUFAn-6/n-3CHO(mg)0~45~50 4 0.5~35~40 4 2~30~35 4~6 7~25~30 4~6 13~25~30<108104~6 18~20~30<1010104~6<30060~20~306~8108~104<300其他营养素与ASl能量与碳水化合物l蛋白质l维生素—抗氧化维生素、促进同型半胱氨酸代谢l微量元素l膳食纤维 Pathways of homocysteine and methionine metabolism.其他营养素与ASl胆固醇(内源性和外源性)l反式脂肪酸l酒精—升高TG、LDLl食物中生物活性物质 如:茶多酚、含硫化合物等营养干预原则l调整膳食中各营养成分,预防AS的发生和发展,防止心脑血管疾病的恶化。
l对危险因子进行干预,防止病情反复,降低死亡率高血压l控制能量摄入,保持理想体重l低盐 6g/d,增加钾、钙、镁l低脂 20~25%l改变生活方式ASl控制能量摄入,保持理想体重l低脂 20~25% 注意FA、USFA、MUSFA的比例,特别是N3系列的脂肪酸 低胆固醇:300mg/dl多糖为主,控制单、双糖l适量膳食纤维ASl适量蛋白质l补充维生素:抗氧化维生素、B6、B12、叶酸l限钠、增加钾、钙、镁l食物中的生物活性物质:大蒜、茶、芹菜等l改变生活方式高血压发生的原因 l内因:遗传因素l外因:环境因素 遗传因素l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l高血压一般有家族史l性格 遗传因素 40~70% 环境因素 60~30% 饮食多钠低钙 食盐摄入量与高血压的发生密切相关每日增加摄钠量1g,则平均收缩压升高0.27 kPa ( 2 mmHg),平均舒张压升高0.26 kPa ( 1.7 mmHg)人群日均摄入钙每增加100mg,则收缩压和舒张压平均下降0.34 kPa ( 2.5 mmHg)和0.17 kPa ( 1.3 mmHg)。
减少食盐减少食盐(钠盐钠盐)摄入摄入控制标准控制标准l健康成人:健康成人: 每日每日6克克 (WHO标准标准)l健康成人:健康成人: 每日每日8克克 (中国标准中国标准)l DM病人:病人: 每日每日5克克 (非高血压非高血压)l DM伴高血压:伴高血压: 每日每日2-3克克l DM伴高血压伴高血压+肾病:肾病:每日每日2克以下克以下控制措施:控制措施:l 教育教育l 限制钠盐及高钠食物和调味品限制钠盐及高钠食物和调味品l 使用代用盐使用代用盐(如低钠高钾盐如低钠高钾盐)每每100克高盐食物含克高盐食物含Na+量及折合成食盐量量及折合成食盐量l 精盐:精盐: 39000 mg Na 100g 食盐食盐l 腌芥菜头:腌芥菜头: 7250 mg Na 19g 食盐食盐l 酱萝卜:酱萝卜:6880 mg Na 18g 食盐食盐l 酱油:酱油:5800 mg Na 15g 食盐食盐l 榨菜:榨菜:4250 mg Na 11g 食盐食盐l 黄酱:黄酱:3600 mg Na 9g 食盐食盐l 腌雪里蕻腌雪里蕻3300 mg Na 8.5g食盐食盐l 香肠、火腿香肠、火腿 1000 mg Na 4g 食盐食盐引自食物成分表,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引自食物成分表,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吸烟、饮酒 l吸烟者的血压高于不吸烟者l饮酒者的血压高于不饮酒者。
当每日饮酒精32-34g以上时,收缩压和舒张压升高0.67 kPa ( 5 mmHg)和0.27 kPa ( 2 mmHg) 缺乏运动l 坚 持 体 力 活 动 可 使 收 缩 压 降 低10mmHg运动伴随改善饮食习惯和减轻体重可使轻型高血压得到有效控制 Source: Prof.I. Vuori, UKK Institute, Tampere University, Finland Various levels of physical activity and their benefits Various levels of physical activity and their benefit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