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试论理顺党政关系的基本环节.docx

8页
  • 卖家[上传人]:杨***
  • 文档编号:307529885
  • 上传时间:2022-06-11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75.04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试论理顺党政关系的基本环节                    【摘要】党政关系问题是我国政治体制的核心问题,也是一切改革措施都无法最终回避的基点理顺党政关系的要点在于:优化党政组织结构,规范党政组织内部及相互间运行机制,实现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三者的统一与和谐关键词】党政关系;中国共产党;政治体制改革DiscussionthebasiclinkoftherelationsofpartypoliticsWangZunqingChengyuehui【Abstract】Therelationofpartypoliticsisthecorequestionofourcountrypoliticalsystem.itisalsothebasicpointwhichallreformmeasureisunabletoavoid.Thestraighteningoutpartypoliticsrelations'mainpointliesin:optimizedpartypoliticsorganizationalstructure,standardpartypoliticsorganizationinteriorandoperationalmechanism.【KeyWords】Thepoliticsrelation;CommunistpartyofChinapoliticalreform如何摆正和处理好党政关系,是一直困扰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文明发展的一个重大难题。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于党政关系有着不同的处理方式,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传统政治体制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彰显,继续推进和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呼声日见增加,党政关系问题又重新受到关注但无论是在理论研究还是政治改革实践方面,这一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1关于党政关系的几个理论问题对于党政关系问题,我国许多学者都给予了充分关注,进行了大量研究,也取得了较多富有成效的成果,但在一些重大问题上仍存较大分歧出于研究需要,这里先就其中几个关键问题予以辨析1.1党政关系问题的产生及其实质国内外政治发展历程表明,党政关系小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受制于特定的社会环境、历史条件,特别是政党的中心任务和基本目标1.1.1革命战争时期这一时期的中共产党与旧的国家政权之间是敌对关系,党的首要任务在于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领导、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并直接依靠他们的力量去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新型国家政权出于这一任务和使命的要求,党必须尽可能从旧的国家政权中夺取并亲自掌握和运用各种政治资源和政治力量,党组织也就成为其所掌控的局部地区的实际领导者、最高决策者和多数重要任务的执行者,党权高于政权(局部政权)、党组织高于政权组织、党组织大量参与政权建设的具体工作也就成为合理的选择。

      这是几乎所有革命党的基本特点和历史命运1.1.2和平建设时期在这一时期,党已经完成了夺取政权的任务并代表人民掌握国家政权,党的身份从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党的工作重心和基本目标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相应地,党的领导也必须与时俱进,被赋予新的内涵党必须根据新的客观历史条件和基本任务,切实解决好党如何迅速适应这种身份的变化问题,包括变成什么(即党究竟如何执政?)和怎么变的问题所谓的党政关系问题,归根结底,是党如何实现其身份转变的问题1.2党的“领导”与“执政”及其关系党的领导包含党的执政,党的执政是党的领导的一种具体形式,两者是一种种属关系需要强调的是,在革命时期,出于夺取政权的需要,党的领导通常应当优先于(即通常所说的“高于”)党所掌握的局部政权,而在执政时期,党的领导必须严格限制存特定的宪政框架内,党必须遵守和服从宪法与法律1.3党政分升如何处理党在执政后党与政府之间的关系?一个通常的提法是,实行“党政分开”实际上这“是一个形象化的概念,在逻辑上、文字上并不严密,容易引起误解众所周知,现代民主政治的核心是政党政治,而政党存在的唯一目的在于代表特定的阶级或阶层,通过共同行动取得或参与国家政权,实现这个阶级或阶层的政治主张和利益。

      现代国家政权也都是在政党的参与和领导下运作的因而在这一层意义上,党政是不可能截然分开的党政分开”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一个具有特定内涵的概念从我国政治发展的历史进程来看,“党政分开’’是针对特定历史时期大量存在的党组织过多介入到国家机关的具体事务、甚至部分替代了国家机关这一现象而提出来的,是对“党政不分”、“以党代政”现象的否定,其所包涵的基本思想是正确的,应予坚持但单纯的“党政分开”并不能包含党政关系的全部内容具体来说,在中观和微观层面,党政必须在职能和载体上进行合理的分工;但在总体上,党政之间又是紧密联系的2理顺党政关系的几个基本环节如前所述,党政关系最终体现为执政党与各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之间的关系由于不同国家机关在性质、成员、组织结构、工作方式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党的具体领导方式也应有所区别2.1关于执政党与国家权力机关的关系在党政关系所涉及的各个层面和范畴中,执政党与国家权力机关的关系是主要的、最根本的党政关系党对人大进行领导的具体途径是:第一,党向国家权力机关提出政策建议;第二,党向国家权力机关提出国家机关主要领导成员的人事建议;第三,党通过国家权力机关将党的意志和建议转化为国家意志,转化为法律法规。

      为保证上述三种途径的实现,党必须做到:①已在各国家机关中担任主要领导干部的党员(如各级人民政府组成人员)和党的其他主要领导干部兼任人大代表;②在人大代表中党员居于多数;③党通过人大党组和党组成员对人大代表中的党员进行严格的纪律约束,保证党员代表的统一行动;④通过人大中的党员代表对非党员代表进行宣传和说服,赢得非党员代表的支持;⑤党通过各种宣传手段和方式,在权力机关之外对包括人大代表在内的全体人民进行广泛深入的思想教育,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2.2关于执政党与国家行政机关的关系存所有国家机关中,国家行政机关是最活跃、与社会接触最为深入广泛的一个部门,也是能否正确贯彻落实各项体现党的意志的法规政策的关键部门中国共产党对国家行政机关的领导目前主要是通过以下方式得到实现的:①直接干预方式;②问接干预;③通过党员领导干部在行政机关中发挥作用;(4)党委直接行使某些行政职权或与行政机关交叉行使某些行政职权在党的上述领导方式中,除第二和第三种方式属于间接执政,党政关系较为规范外,其他两种方式都与执政党的角色不大吻合对此,我们建议;①党委应尽量减少直接干预的范围,或者改变干预的形式,如将报党委审批改为向党委征询意见;②党委不再设立与政府部门对口的管理机构,避免党政机关重叠、职能交叉的情形;③党委及其所属机构退出行政事务领域,不再直接承担相应行政事务,对行政事务的领导和监督改由行政机关党组承担。

      2.3关于执政党与国家司法机关的关系当前,我国执政党对司法机关及其工作的领导主要有以下途径和方式:①执政党通过领导国家权力机关的立法,为司法活动的开展提供法律依据;②执政党通过国家权力机关和其他法定方式,参与司法机关主要领导人员和其他工作人员的任免;③执政党直接对司法工作提出方针指导;④建立党的专门领导机构,直接领导政法战线的工作很明显,在上述四种方式中,第一种方式是执政党实现其领导的正常途径之一,毋庸置疑一般来说,司法独立至少应包括二个方面的独立,一是组织独立,二是人员独立对此我们建议:第一,党的司法工作政策和方针除涉及党务方面的以外,不宜直接传达给司法部门,而应交由同级权力机关审议通过后,再以权力机关的名义下达并要求贯彻执行这样既保证了党的意图的实现,也维护了国家权力机关的权威第一二,可以在司法机关内部通过党组的形式宣传党关于政法战线的方针政策,统一司法工作人员的思想,并监督其落实情况,但不宜采取指示的方式直接干预国家司法活动因此,同级常委应在保留监督权的条件下退出这一领域2.4关于执政党与国家武装力量的关系目前,我国执政党对军队的具体领导方式上存在的最大问题还是军队的领导机构问题。

      为避免军队出现双重领导,我国在实践中采取了中央军委与国家军委两个牌子一班人马的做法应当说,这一做法比较妥善地解决军队向党负责和向人民负责的统一性问题但在具体运作中,有两个问题需要研究;一是如何保证中央军委与国家军委组成人员一致性的问题;二是如何实现全国人大对军队的领导问题对于第一个问题,我们建议,最好以党章的形式做出强制性规定,党的集体领导在换届时,应同时做好军事领导权的交接对第二个问题,我们认为,对人民军队的一切重大军事行为和重大军事决策,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在作出决定后,应依法提交全国人大或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对外以国家的名义而不是党的名义进行;次一级的军事行为应由中央军委经党中央批准后以国家军委的名义而不是中央军委的名义进行全国人大应制定专门法律或在宪法中就此作出更明确的规定3结束语党政关系问题是我国政治体制中的重中之重,事关全局,因此,党政关系的调整应当采取前期规划、局部试验、总结经验、全面推广的方式稳步进行,不可急于求成对于包括党政关系在内的政治体制改革措施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措施,一经实践证实有效的,应及时制度化、法制化党政关系调整的目的是为了使得执政党与国家机关在国家管理过程中形成一种职责明晰、分工合理的局面,更好地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而是要否定或者削弱党的领导。

      参考文献[1]张星炜.对依法治国条件下党的执政方式实现形式的探讨[J].社会科学研究,2001(05)[2]张晓燕.不能把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混为一谈[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2(08)[3]宁正宁,徐贵相.前南共联盟关于党政关系改革的历史教训[J].天津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02)[4]宋福范.论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认识方法[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3(01)  -全文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