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3.比较文学与女性主义的关系.ppt

24页
  • 卖家[上传人]:繁星
  • 文档编号:88243120
  • 上传时间:2019-04-21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981KB
  • / 2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比较文学与女性主义的关系,Contents,,一. 女性主义的基本特点 (20世纪60年代末),1.它要求以一种女性的视角对文学作品进行全新的解读,对男性文学歪曲妇女形象进行猛烈批判; 2.它努力发掘不同于男性的女性文学传统,重评文学史; 3.它探讨文学中的女性意识,研究女性特有的写作、 表达方式,关注女性作家的创作; 4.它声讨男性中心主义传统文学对女性创作的压抑,提倡一种女性主义写作方式二. 西方女性主义发展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代表人物: 凯特·米利特(Kate Millet)《性政治》; 玛丽·埃尔曼(Mary Ellmann)《想想女人》 主要特点: 1.把批判矛头指向传统文学(主要是男性作家的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塑造,把攻击火力集中在父权意识形态上; 2.行文表达出一种深刻的愤怒情绪,使之成为女性主义的基本情感第二阶段,代表人物: 摩厄斯(Ellen Moers)《文学女人》; 肖沃尔特(Elaine Showalter)《她们自己的文学》 吉尔伯特(Sandra M. Gilbert) 、古巴尔(Susan Guber)合著的《阁楼上的疯女人》,主要特点: 1.将主要研究兴趣从男性创作的文本转移到由女性创作的文本上面(男人写女人→女人写女人); 2.从女性主义的视角重新解读女性经典作家的作品,对其中的女性形象的意义提出新的阐释; 3.注意发掘被传统的文学史所忽略或被埋没了的女作家和作品; 4.提出建构女性文学传统、重写文学史的口号。

      第三阶段,主要流派: (一)社会学女性主义批评 代表人物:肖沃尔特 主要特点: 1.注重从社会、政治、文化的角度研究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的表现方式及内涵; 2.注重女作家的社会背景,研究其作品的社会内容,探讨她们对社会产生的影响二)符号学女性主义批评,代表人物:依利格瑞(Luce Irigory)、西苏(Helene Cixous) 主要特点: 1.对女人这一概念提出质疑,认为把“女人”当做一个自然生产的、人人接受的意符,实际上是父权制意识形态的一种建构,所以必须解构“女人”这一概念; 2.重视女性的特殊语言,主张研究女性写作的言语方式; 3.西苏还号召“女人描写自己”,包括从躯体到性欲,并把“清白的写作”(white ink)与“母亲的乳汁”(mother’s breast)联系在一起三)心理学女性主义批评 代表人物:米切尔(Juliet Mitchell)《心理分析学与女性主义》 主要特点: 1.借鉴了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的概念以及性本能在文本创作和政治上的作用等观点,构建出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理论框架; 2.借鉴了荣格的原型说,利用神话、原型去探讨女性的文学传统,阐发女性文学独特的母题、解构、象征和语言。

      四)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批评 代表人物: 克里斯蒂娃(Julia Kristeva) 主要特点: 1.采用阶级分析的方法来研究文学作品中的妇女形象,批判作为压迫者的男性权利制度; 2.思想上具有强烈的革命性和无序性五)为女同性恋、黑人妇女正名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主要特点: 1.它提出一种基于女性肉体的写作理论,探索性特征与本文特征之间的联系; 2.她们揭露黑人妇女受到的多重压迫,是女性中最为不幸的一部分,对以往的女权运动只关心中产阶级白人妇女受压抑问题表示不满,强调女性解放应以黑人妇女为出发点三.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跨文化比较研究,(一) 东方文化背景中的女性文学批评 (二) 东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比较,(一) 东方文化背景中的女性文学批评,进入20世纪,中国的女性意识也开始觉醒社会开始呼吁妇女解放、男女平等、恋爱自由、婚姻自主各种报刊纷纷发表妇女解放的文章,《新青年》推出了“易卜生专号” 1928年,丁玲发表了《莎菲女士的日记》这部小说将主动权完全赋予给女子,一吐沉积于女子心中几千年的怨恨,大胆向男子中心主义宣战20世纪40年代,冰心主张女性天生就懂得爱,家庭的温馨和社会的爱心都离不开女性的爱心,同样女性的解放也离不开发挥出自身的爱。

      因而她反对打倒传统的“贤妻良母”观,反对让妇女走出家庭反抗社会 20世纪80年代初,张辛欣和张洁推出了几部反思现代职业女性命运的力作,揭露了在男女同工同酬、法律地位完全平等社会中的中国女性仍然被爱情与事业的两难选择拖得筋疲力尽20世纪80年代中期之后,中国女性的主体意识又出现向母体回归的趋向,这种“母性”既包括母爱,又不限于母爱当代女作家在称颂母性的神圣、无私、顽强和伟大的同时,也揭露出母性在现实生活中的可鄙、自私与矫情 代表作家:王安忆《小城之恋》(1986)、 《逐鹿中街》(1988); 铁凝 《麦秸垛》(1986),(二) 东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比较,1.西方女性主义者重视性生活、性风俗和性文化意识对妇女的影响,有“崇性主义”(Sexualism)倾向而且比较重视妇女间“姐妹情”(sisterhood)的社会作用,利用姐妹情的口号来团结和凝聚各阶层的妇女来反抗父权制 2.中国女性主义有较强的本民族文化认同感,以及力求在与优秀传统的认同中寻找新时代特征,惯常把女性命运放在社会和家庭的文化环境中展现,并有群体意识3.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重视从历史渊源、群体概括、社会影响等角度来评价作品,而法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则注重从女性的身体语言和女性欲望宣泄的角度探寻女性特征与女性话语写作之间的关系。

      4.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与政治风气关系密切,这与美国的女性主义有类似之处,即重视发挥女性文学的社会功能,在作品中直接揭露妇女生活的种种困境,控诉和批判父权制度和父权文化对女性的长期压迫,启示妇女觉醒并联合起来与压迫者作斗争不过美国女性主义批评家们喜欢抱成团,以组成小团体并互相争论的方式,表达独特的个人见解而中国女性主义批评者则倾向于采取单独行动的方式和侧面出击的方式结论 不能仅以西方女权主义运动产生的各项标准来衡量中国妇女的解放程度,也不宜用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眼光来评判中国女性文学的成就四.女性主义与比较文学的关系,1. 女性主义使比较文学向泛文化化、非文学化的方向发展,使原本属于文学研究一支的比较文学脱离了文学研究的实际 2. 比较文学研究的深入发展使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对本国文学史中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之后,又把视线扩大到欧美各国,并开始进行东西方不同文化传统中的妇女文学和女性形象的审视和比较研究;,,3. 在阅读欣赏方面,女性主义批评家强调女性的阅读体验,比较文学也同样重视和强调阅读者的主体意识,且二者都表现出明显的“求异”倾向; 4. 与女性主义批评家一样,当代比较文学批评家也特别注重研究作者的人生经验,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中探索作者人生经验与创作文本之间的关联。

      5.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兴盛给比较文学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为比较文学提供了新的方法论正如女性主义批评家所指出的那样,传统的文学批评理论渗透着或隐或显的男性意识以往的比较文学未能重视这方面的问题,因而女性主义批评理论启发比较文学研究者从男性意识的局限中解放出来,并把研究视野扩展到全人类Thank You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