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20-2021学年安徽省六安市寿县寿春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docx

10页
  • 卖家[上传人]:zh****71
  • 文档编号:233007695
  • 上传时间:2022-01-01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7.87KB
  • / 1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2020-2021学年安徽省六安市寿县寿春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孝是人生自然生发的一种亲情任何个人都因其父母而来到这个世界上,而人的生命是如此脆弱,只有亲人时时刻刻地关照,才可度过其婴儿期正是因为父母无私的爱,子女才得以成人在子女年幼时,父母为子女尽心操心,是父母的责任与本分父母孩子之间的情感自然产生,非外部所加,属于无条件的道德情感在人的孩提时代,当我们觉察到自己的存在时,我们就知道自己已经有了双亲基于对父母的爱和尊重之上的孝起初是孩子天性和爱心的觉醒,经过强化和培养,会逐渐成就孝道,然后进一步,成为超越任何个人私利的人格在父母和子女形成了一种基本的情感相通关系后,父母特别理会到孩子的需要,孩子则尤其亲近父母两者相互都有亲近感,达到爱的统一子女尽孝也就是爱的体现,这样一种爱,也是人对父母之外的他人的爱的起点父母与子女的关系蕴含着父母养育子女、子女赡养父母的义务这种关系既不是契约协定,也不是任何意义上的交换,而是人性的自然产物因而,这里有着不可推卸的道德责任治国平天下是传统儒家的理想,从孝道上看,也就是把孝道弘扬光大,达到以孝治天下的目的。

      孝道把对国家的爱以及对君王的忠诚看成是孝的扩展和提升:“移孝作忠儒家伦理的核心是仁,而仁的核心则是“孝悌”在孔子那里,他以“仁”为最高道德要求,而“孝悌”则是仁的基础他说:“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并且明确地说:“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儒家的基本教育,是道德教育,而在道德教育中,孝的教育尤为重要这里还需要指出一点,即儒家往往“孝悌”并用,孝是指对父母的德性要求,而悌则是指兄弟之间的相互尊重,但前者更为根本孟子也明确谈到“孝悌”作为基本的道德要求,并且把它看成是传统的社会伦理的核心地位,这也是儒家的基本观点,他不仅把“孝悌”看作是基本的德性,而且提出了“移孝作忠”的说法汉代的董仲舒也说:“无孝悌则亡其所以生无孝悌则不配做人,更无从谈起政治上的公忠当代社会由于传统的断裂,对于孝与公忠两者的关系已经看不到基本的联系多年来脱离个人的私德来讲政治,实践表明这样的政治是靠不住的传统孝道认为为父母尽孝是一切教化之本,由亲亲施始,亲亲启蒙,人情陶冶,进而达到道德的升华试想,谁会相信一个连侍奉双亲的德性都没有的人,会真诚热爱他人和国家呢?把孝与公忠联系起来,其起点就在于孝。

      教化强调施从亲始,而其根本精神在于更多地远离对自我利益的关切,把爱心更多放在社会和他人那里,从而养成一种关怀他人、关怀社会的胸怀和情怀摘自龚群《孝道的情感与外推》,有删改)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是自然生发的,子女对父母的孝道是自然产生,无需后天培养B. 正因为父母尽心尽力,子女才得以成长,所以父母年老后子女也应尽自己的孝心C. 儒家的基本教育是道德教育,而“孝悌”是“仁”的基础,因此包含了儒家道德教育的全部内容D. 孔子和孟子都认为,孝悌是一个人基本的道德要求,这也是儒家思想的伦理核心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第一段从孝的自然生发的特点讲到孝道的形成,引出了笫二段关于孝和忠关系的阐述B. 作者将个人为父母尽孝与儒家治同平天下的理想相结合,足将孝与公忠结合起来C. 文章以孔子、孟子和董仲舒的言论有力地论证了孝悌是仁爱、公忠等道德的基础D. 文章的论述由现象到理念,由古代到当代,由孝道到公忠,逐层深入,层次分明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孩子的孝需要经过强化培养才能转化为孝道,可见孝道是需要后天学习修炼的人格。

      B. 为父母尽孝,是人对父母之外的他人和社会的爱的起点,可见孝是一切爱的核心C. 儒家教化强调从侍奉双亲开始,就是以孝道推动公忠,以亲情陶冶来升华道德D. 一个人的私德不好,必然会影响到对他的政治评价;不爱父母的人不会真正爱人爱国参考答案:1. D    2. A    3. B1.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题中A项,错在“子女对父母的孝道是自然产生,无需后天培养”,原文第一段有“……孝起初是孩子天性和爱心的觉醒,经过强化和培养,会逐渐成就孝道”;B项,“父母尽心尽力,子女才得以成长”与“父母年老后子女也应尽自己的孝心”不构成因果关系,因为原文第一段有“父母孩子之间的情感自然产生,非外部所加,属于无条件的道德情感”;C项, “因此,包含了儒家道德教育的全部内容”错,以偏概全儒家的道德教育内容非常广泛,如“谨”“信”“仁”都是点睛:这是一道筛选并整合信息的题目,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等。

      2.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题中A项,“引出了第二段关于孝和忠之间关系的阐述”错误,根据第二段内容,应该是引出父母与子女之间在道德情感方面的关系3.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考核文中的观点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题中B项,“可见孝是一切爱的核心”属于概括推断有误为父母尽孝,是人对父母之外的他人和社会的爱的起点”,只能说明“起点”,不能证明是“核心”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审美活动的动力机制有情感、想象、超越三种与之相应,审美活动所产生的美有三种存在的形态:情象、意象、境界审美活动最基本的动力是情感从本质上来说,美是情感的对象化这里说的情感是审美主体的情感,而不是审美对象的情感这里说的对象,有两种形态:一是原生形态即原本有一个对象,但不是审美对象,是审美主体将其情感赋予给它,使对象成为主体情感的载体,从而成为审美对象二是自创形态即原本无对象,因为有情,需要外化,于是就创造一个形象,让其成为情感的载体。

      这种情况在艺术创作中居多以上两种情况都可以说是情感造形情感造形的产物就是情象情象是美的基础形态凡审美都有情感造形存在,只是审美中的情感造形,除艺术创作外,都是不自觉的,而是直觉的刘勰说诗人创作时“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这种情况不只是艺术创作时有,只要是进入审美形态的人都有情象是审美主体的创造,只是这创造主要表现在情感的赋予上,而当想象参与后,则就有很大的不同想象的最重要的功能是创造新事物,这新事物是现实中不存在的想象的创造,不只有情感在起作用,还有人的意识、文化修养在起作用于是,这新创造的形象就具有丰富的意蕴,这具有丰富意蕴的形象我们叫它“意象”意象虽然通常用在艺术创作中,其实,在现实的审美活动中也有,而且只有首先在现实的审美活动中产生了意象才有可能将其表现为作品中的意象陆游咏梅云:“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这梅就不是自然物象,也不只是情象,而是意象了,因为这中间寄寓着陆游对自身经历的独特思考美的最高存在形态是境界境界是中国哲学的重要范畴它较多地出现在佛教典籍中,成为佛教的最高层次宋明理学家将境界作为人生的最高追求,清代王国维将其作为古典词美的最高层次,将其转化为美学范畴。

      王国维同时还使用意境这个概念境界比之意境更适合作为美的最高形态首先,意境只用在艺术创作中,而境界不只用在艺术创作中,还能用在人生修养中因为审美不只体现在艺术活动中,它渗透在人的全部生活中其次,意境,从字面上看,见出意与境的两分,而境界,以其浑然整合无垠而更能见出审美的本质——天人合一,物我两忘当我们进入境界时,我们从情象中超越出来,从意象中超越出来,进入只可体会难以言传的极其美妙的境地摘编自陈望衡《谈审美》)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一种原生形态的对象要成为审美对象,它本身必须具有某种情感,才能成为审美主体情感的载体B. 意象与情象都源于审美主体的创造,情象的创造主要是情感起作用,而意象的创造则需要想象参与C. 艺术创作与现实审美活动中都有意象的存在,现实审美活动中产生的意象,都会成为作品中的意象D. 与意境相比,境界以其浑然整合无垠的特点而更能彰显审美的本质,因而更适合作为美的最高形态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从审美活动的动力机制角度分别阐述了审美活动所产生的美的三种不同形态B. 文章论述审美活动最基本的动力是情感这一观点时,将审美对象的不同形态作了区分。

      C. 文章引用陆游的诗句是为了论述陆游的人生,以及解说意象与自然物象、情象的区别D. 文章着重阐述了情感和情象,想象和意象,意境和境界的关系,条分缕析,层次分明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艺术创作中的审美对象大多数的情况是,创作者的情感需要外化,于是虚拟一个形象,使这个形象成为情感的载体B. 如果我们出现了“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这种情况,那说明我们已经自觉地进入了艺术创作的状态C. 想象的最重要的功能是创造新事物,只有人的情感、意识和文化修养共同作用,想象才能创造出具有丰富意蕴的意象D. 境界原本是中国哲学的重要范畴,佛教、宋明理学家都使用这个概念,而境界成为美的最高存在形态,与王国维的重视有关参考答案:1. B    2. C    3. D【1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问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A项,“它本身必须具有某种情感”理解有误,参见原文“这里说的情感是审美主体的情感,而不是审美对象的情感”C项,“都会成为作品中的意象”分析不准确,原文有“才有可能”的表述。

      D项,原因分析不全面,根据原文第6段中“首先……其次…”的论述,可见该项分析是不完整的2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论点、论据、论证以及论证结构等的把握,同时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C项,“文章引用陆游的诗句是为了论述陆游的人生,以及解说意象与自然物象、情象的区别”说法错误,根据第5段的论证思路,引用陆游咏梅诗句,是为了论说“只有首先在现实的审美断动中产生了意象才有可能将其表现为作品中的意象”这一观点3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B项,“哪说明我们已经自觉地进入了艺术创作的状态”说法错误相关信息在文章第三段,原文是说“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的情况,只要是进入审美形态的人都有,不只是艺术创作时有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

      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礼仪讲授教案.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 第5部分 传统文化阅读·名句名篇默写.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 第11部分 写作 任务组五 微任务 作文书写——比天还大的事儿.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 第4部分 传统文化阅读 古诗词 任务组二 真题研练.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 第3部分 传统文化阅读 文言文(考点部分) 任务组三 任务四 仔细比对准确提取概括分析文意.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 第1部分 语言策略与技能 任务组二 任务五 看准对象因境设辞做到语言得体.docx 高考化学 1.传统文化与STSE 答案解析.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现代文阅读 专题16 Ⅱ 真题研练.docx 高考化学 专项拔高抢分练 9.反应热与反应历程.docx 高考化学 专项拔高抢分练 1.传统文化与STSE.docx 高考物理 板块三  气体实验定律和热力学定律的综合应用.docx 高考化学 二题型3 无机化工生产流程题.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 第4部分 写作 专题17 Ⅲ 突破二 绘声绘色巧用细节描写生动丰满.docx 高考数学 中档大题练1.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 第5部分 教材文言文点线面教材文言文复习综合试卷.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 第4部分 传统文化阅读 古诗词 任务组三 微任务一 聚焦诗意准确选择.docx 高考数学 创新融合4 数列与导数.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 第5部分 教材文言文点线面 教材文言文点线面 必修5课文1 归去来兮辞 并序.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 第11部分 写作 任务组五 任务二 “三管”齐下美“言”有术文采抢眼养颜.docx 高考数学 满分案例三 立体几何.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