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真题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答案][☆].doc
17页2021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答案][☆]1 《论衡·非韩》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北京市高考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共18分) 夫儒生,礼义也;耕战,饮食也贵耕战而贱儒生,是弃礼义求饮食也使礼义废,纲纪败,上下乱而阴阳谬,水旱失时,五谷不登,万民饥死,农不得耕,士不得战也故以旧防为无益而去之,必有水灾;以旧礼为无补而去之,必有乱患儒者之在世,礼义之旧防也,有之无益,无之有损夫礼义,无成效于人,然成效者须[1]礼义而成犹足蹈路而行,所路之路须不蹈者;身须手足而动,动者待不动者故事或无益,而益者须之;或无效,而效者待之儒生,耕战所须待也,弃而不存,如何? 韩子非儒,谓之无益有损,盖谓俗儒无行操,举措不重礼,以儒名而俗行,以实学而伪说,贪官尊荣,故不足贵夫志洁行显,不徇爵禄,去卿相之位若脱躧者,居位治职,功虽不立,此礼义为业者也国之所以存者,礼义也民无礼义,倾国危主今儒者之操,重礼爱义,率无礼义士,激无义之人人民为善,爱其主上,此亦有益也闻伯夷风者,贪夫廉,懦夫有立志;闻柳下惠风者,薄夫敦,鄙夫宽此上化也,非人所见 段干木【2】阖门不出,魏文【3】敬之,表式其闾,秦军闻之,卒不攻魏。
使魏无干木,秦兵入境,境土危亡秦,强国也,兵无不胜,兵加于魏,魏国必破,三军兵顿,流血千里今魏文式阖门之士,却强秦之兵,全魏国之境,济三军之众,功莫大焉,赏莫先焉 齐有高节之士,曰狂谲、华士,二人昆弟也,义不降志,不仕非其主太公封于齐,以此二子解沮【4】齐众,开不为上用之路,同时诛之韩子善之,以为二子无益而有损也 夫狂谲、华士,段干木之类也,太公诛之,无所却到;魏文侯式之,却强秦而全魏,功孰大者?狂谲、华士之操,干木之节也,使韩子善干木阖门之节、高魏文之式是也,则善太公之诛非也使韩子非干木之行,下魏文之式,则干木以此行而有益,魏文用式之道为有功;是韩子不赏功、尊有益也取材于王充《论衡·非韩》)注释:【1】须:等待,这里是依靠的意思2】段干木:战国时魏国隐士3】魏文:魏文候,战国初魏国君主4】解沮:瓦解、涣散6.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贵耕战而贱儒生 贱:轻视B.使礼义废,纲纪败 使:假如C.故以旧防为无益而去之 防:防备D.薄夫敦,鄙夫宽 敦:敦厚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上下乱而阴阳谬 故事或无益,而益者须之B.以旧礼为无补而去之 以此二子解沮齐众C.此礼义为业者也 国之所以存者D.人民为善 开不为上用之路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儒名而俗行 名义上是儒生,行动却跟一般人一样B.不徇爵禄 不为了爵位和俸禄而牺牲自己的生命C.此上化也,非人所见 这是最高的教化,不是常人能看到的D.非干木之行、下魏文之式 指责干木的操行、贬低魏文扶轼致敬9.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韩非认为儒生没有用处只有害处,本文认为儒生很有用处,不应抛弃。
B.本文赞赏魏文侯向段干木扶轼致敬的做法,认为功劳很大,无法超越C.韩非认为留着狂谲、华士没有好处只有坏处,因而赞赏太公杀了他们D.本文认为狂谲、华士与段干木是同一类人,对保全国家没有什么用处 10.本文第一段体现了相反相成的思想,即相互对立的事物之间也有相互依赖、相互促成的一面请结合本段相关语句,用自己的话谈谈作者是如何阐明这一思想的6分)答案: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4分) 6.C 7.B 8.B 9.D 10.答案示例: ①本文第一段通过几个例子来体现相反相成的思想 人走路时,脚踩着的路要靠没有踩着的地方才能成为路 人的身体要靠手足才能活动,但能动的手足要靠不动的身躯才能活动 ②由此得出结论,有的事物表面上看起来没有用处,但是有用处的事情却要依靠它;礼义表面上对人没有成效,但有成效的事情要靠礼义才能完成 11.答案要点: ①通过学习可以加强或提升道德修养,如果不学习就会产生各种弊病 ②“好仁”二句:追求仁德而不喜好学习,它的弊病是憨傻易欺 “好知”二句:喜好聪慧却不喜好学习,它的弊病是放荡无守 “好信”二句:讲求诚信却不喜好学习,它的弊病是带来伤害。
“好直”二句:讲求直率而不喜好学习,它的弊病是尖刻伤人 “好勇”二句:追求勇敢却不喜好学习,它的弊病是好斗作乱 “好刚”二句:喜好刚强却不喜好学习,它的弊病是狂妄自大 2 《论语》之《阳货》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北京市高考题) 11.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6分)子曰:“由也!女闻六言【注】六蔽矣乎?”对曰:“未也居!吾语女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阳货》)【注】言:德孔子为什么把学习与道德修养联系在一起?请从“六言六蔽”中任选两个,用自己的话加以解释答案:11.答案要点: ①通过学习可以加强或提升道德修养,如果不学习就会产生各种弊病 ②“好仁”二句:追求仁德而不喜好学习,它的弊病是憨傻易欺 “好知”二句:喜好聪慧却不喜好学习,它的弊病是放荡无守 “好信”二句:讲求诚信却不喜好学习,它的弊病是带来伤害 “好直”二句:讲求直率而不喜好学习,它的弊病是尖刻伤人 “好勇”二句:追求勇敢却不喜好学习,它的弊病是好斗作乱 “好刚”二句:喜好刚强却不喜好学习,它的弊病是狂妄自大。
(答出其中的两个即可) 3 《宋史纪事本末·契丹盟好》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全国甲卷高考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九月契丹大举入寇时以虏寇深入中外震骇召群臣问方略王钦若临江人请幸金陵陈尧叟阆州人请幸成都帝以问寇准,准曰:“不知谁为陛下画此二策?”帝曰:“卿姑断其可否,勿问其人也准曰:“臣欲得献策之人,斩以衅鼓,然后北伐耳!陛下神武,将臣协和,若大驾亲征,敌当自遁;不然,出奇以挠其谋,坚守以老其师,劳佚之势,我得胜算矣奈何弃庙社,欲幸楚、蜀,所在人心崩溃,敌乘胜深入,天下可复保耶?”帝意乃决,因问准日:“今虏骑驰突,而天雄军实为重镇,万一陷没,则河朔皆虏境也轨为可守?”准以王钦若荐,且曰:“宜速召面谕,授敕俾行钦若至,未及有言,准遽曰:“主上亲征,非臣子辞难之日,参政为国柄臣,当体此意钦若惊惧不敢辞闰月乙亥,以参知政事王钦若判天雄军兼都部署契丹主隆绪同其母萧氏遣其统军顺国王萧挞览攻威虏、顺安军,三路都部署击败之,斩偏将,获其辎重又攻北平砦及保州,复为州砦兵所败挞览与契丹主及其母合众攻定州,宋兵拒于唐河,击其游骑契丹遂驻兵阳城淀,号二十万,每纵游骑剽掠,小不利辄引去,徜徉无斗志。
是时,故将王继忠为契丹言和好之利,契丹以为然,遣李兴议和帝日:“朕岂欲穷兵,惟思息战如许通和,即当遣使冬十月,遣曹利用诣契丹军十二月庚辰,契丹使韩杞持书与曹利用俱来,请盟利用言契丹欲得关南地帝曰:“所言归地事极无名,若必邀求,朕当决战!若欲货财,汉以玉帛赐单于,有故事,宜许之契丹犹觊关南,遣其监门卫大将军姚东之持书复议,帝不许而去利用竟以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成约而还共646字)(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契丹盟好》)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九月/契丹大举入寇时/以虏寇深入/中外震骇/召群臣问方略/王钦若/临江人请幸金陵/陈尧叟/阆州人请幸成都/B.九月/契丹大举入寇/时以虏寇深入/中外震骇/召群臣问方略/王钦若/临江人请幸金陵/陈尧叟/阆州人请幸成都/C.九月/契丹大举入寇/时以虏寇深入/中外震骇/召群臣问方略/王钦若/临江人/请幸金陵/陈尧叟/阆州人/请幸成都/D.九月/契丹大举入寇时/以虏寇深入/中外震骇/召群臣问方略/王钦若/临江人/请幸金陵/陈尧叟/阆州人/请幸成都/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衅鼓,指古代战争时杀人或杀牲取血涂在鼓上以举行祭祀仪式。
B.庙社,庙指宗庙,社指社稷,庙社在古代常用来借指国家朝廷C.闰月,农历逢闰年加一个月,闰某月指加在某月之前的那个月D.辎重,文中指行军时随军运载的军械、粮草、被服等军用物资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契丹军队南侵宋朝,面对强致,寇准坚决反对退避内地,提出应当严惩主张避战的大臣,并力促皇上御驾亲征B.寇准举荐主张避战的王钦若镇守天雄军,并告诚钦若:皇上决定亲征,臣子不可辜负圣意钦若惊惧不敢推辞C.契丹军队屡次侵犯宋朝,先攻威虏、顺安军,又攻北平砻及保州,而后又合兵攻定州,均遭到宋军迎头痛击D.在战局有利的情况下,宋朝皇帝为了息战,主动提出议和,并派曹利用到契丹军中谈判,最终与契丹达成盟约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每纵游骑剽掠,小不利辄引去,徜徉无斗志2)若欲货财,汉以玉帛赐单于,有故事,宜许之 答案: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19分)10.(3分)C11.(3分)C12.(3分)D13.(10分)(1)(5分)常常纵使游动骑兵抢劫掠夺,稍稍失利就撒退,来回游荡没有斗志评分参考:译出大意给3分;“每”“引去”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评分细则:译出大意给2分,“每”“辄”“引去”三处,每译对处给1分把“每”译为“常”“经常”“常常”等,给1分把“辄”译为“就”“总是”等,给1分把“引去”译为“微退”“撒离”“撒去”“微回”“退去”“退兵”“逃走”“逃离”“离去”“离开”等,给1分2)(5分)如果想要货物钱财,汉朝曾赐给匈奴单于玉帛,有先例,应当答应他们评分参考:译出大意给3分:“故事”“宜”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执行细则:译出大意给2分:“若”“故事”“宜”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4 《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阅读练习及答案(2021年全国乙卷高考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道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诉冒资荫敕令自首不首者死未几有诈冒空营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上怒曰:“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对曰:“敕者出于一时之喜怒,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也陸下忿选人之多诈,故欲杀之,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思小意而存大信也上曰:“卿能执法,朕复何忧?”胄前后犯颜执法,言如涌泉,上皆从之,天下无冤狱郐令裴仁轨私役门夫,上怒,欲斩之殿中侍御史长安李乾祜谏曰:“法者,陸下所与天下共也,非陛下所独有也。
今仁轨坐轻罪而抵极刑,臣恐人无所措手足上悦,免仁轨死,以乾祜为侍御史上谓侍臣曰:“朕以死刑至重,故令三覆奏,盖欲思之详熟故也而有司须臾之间,三覆已论:又,古刑人,君为之彻乐减膳朕庭无常设之乐,然常为之不啖酒肉又,百司断狱,唯据律文,虽情在可矜,而不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