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文字可复制】精选党课常用小故事材料篇.pdf

54页
  • 卖家[上传人]:正***
  • 文档编号:101731313
  • 上传时间:2019-09-29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790.66KB
  • / 5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仅限学习交流,请勿抄袭和出售 1 精选党课常用 100 则小故事汇编 目录 一、忠诚信仰类.6 1. 贺龙一门忠烈.6 2. 真理的味道如此甘甜.6 3. 军需处长的忠诚.6 4. 井冈山困境之中忠于党.7 5. 高原上的忠诚.7 6.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7 7. 小石头打破大水缸.8 8. 始终不忘本.8 9. 彭湃跟党走.9 10. “拽着马尾”走长征.9 11. 组织的力量.9 12. 信仰的伟大10 二、勤勉敬业类.11 13. “10 年规则”的“大师效应”11 14. “一万小时定律”的持续努力11 15. 金一南的成长11 仅限学习交流,请勿抄袭和出售 2 16. 只做一件事的专注12 17. 板凳要坐十年冷,耐住寂寞方有成12 18. 专注的力量13 19. 坐上位子就得挑好担子13 20. 刘崧勤政的故事14 21. 王安石、苏东坡为民办实事的故事14 三、人品官德类.16 22. 周总理“握手”的故事16 23. 周总理“打伞”的故事16 25. 粟裕时刻准备打仗16 26. 彭德怀的故事17 27. 叶挺“煮鸡蛋”17 28. 陈云“论事不论脸”17 29. 曾国藩日记改过18 30. 白居易思过、韦应物愧民18 31. 赵概“投豆自省”18 32. “关键少数”关键在定力19 33. 晏子逐高缭19 34. 正考父自儆犹可效20 35. 康熙敬酒20 36. 轿夫湿鞋故事:当官要慎初21 37. 焦裕禄与普通群众打成一片的故事22 四、识人善用类.23 仅限学习交流,请勿抄袭和出售 3 38. 孟尝君爱才23 39. 浮夸之才不可用23 40. 自古人才出青年23 41. 选人用人重民意24 42. 荐人的气魄和胆量24 43. 不忘初心“宁作我”25 五、养廉守纪类.26 44.“红薯”也是纪律26 45. 服从命令听指挥26 46. 从无敌之师到无纪之众26 47. 军纪不可散27 48. 陈云和小平的故事27 49. 张居正不修小节“失足”27 50. 吴隐之饮“贪泉”28 51. 杨震和张伯行的小故事28 52. 侯鸣珂“拒贿杖妻”29 53. 心有所畏,行有所止29 54. 两手只要两匹绢29 六、思维哲理类.31 55. 敢为“不可能”31 56. 选定目标31 57. 善于运用长处31 58. 外行未必不如内行32 仅限学习交流,请勿抄袭和出售 4 59. 竭尽全力才能成功32 60. 找准方向33 61. 时间的故事33 62. 安泰的故事33 63. “沙漠脊梁”胡杨树的故事34 64. “鸵鸟理论”34 65. 对隐患的容忍就是为事故埋下祸根34 66. 少打一个钉丢掉一个国家35 67. 不经磨砺难以成才35 七、修身治家类.36 68. 王观甘于奉献36 69. 郑板桥、袁庚教育子女36 70. 徐勉家风的故事36 71. 吴金印务实的故事37 72. “东床坦腹”的故事37 73. 范仲淹一心为公的故事38 74. 甄宇吃亏得福的故事38 75. 周总理的十条家规39 76. 刘少奇的“约法三章”39 77. 朱德告诫子女“别想靠我当官”40 78. 彭德怀谦虚的故事41 79. 习仲勋教育女儿要“夹着尾巴做人”41 80. 邓小平维护家庭和睦的故事42 仅限学习交流,请勿抄袭和出售 5 八、毛泽东同志的小故事.44 81. 毛泽东反对官僚主义的故事44 82. 毛泽东善于运用语言44 83. 毛泽东谈不正之风44 84. 毛泽东谈事业观45 85. 毛泽东抓政治训练的故事45 86. 毛泽东善于总结经验教训46 87. 毛泽东的忧患意识46 88. 毛泽东抓干部学习47 89. 毛泽东抓组织建设47 90. 毛泽东谈语言风格48 九、习近平总书记的小故事49 91. 睡光板炕炼毅力49 92. 《老人与海》的精神49 93. 不忘初心49 94. 带领村民发展沼气50 95. 一边放羊一边背字典,抓住点滴时间学习51 96. 三十里借书,三十里讨书51 97. 滴水穿石51 98. 龙的传人52 99. 真扶贫、扶真贫52 100. “连家船”和“茅草屋”53 仅限学习交流,请勿抄袭和出售 6 一、忠诚信仰类 1. 贺龙一门忠烈 南昌起义前,贺龙还不是共产党员,但他明确表示“我 决心跟共产党走” 。

      蒋介石用 500 万大洋、 一个汉阳兵工厂和 武汉卫戍司令的头衔收买他,遭到严词拒绝,贺龙毅然率部 参加起义, 而后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敌人悬赏 10 万大洋买 他人头,并血洗了他的家乡,一次就杀害贺氏宗亲 80 余人, 这些都丝毫没有动摇贺龙跟党走的坚定信念,他对党的赤胆 忠心至死不移 2. 真理的味道如此甘甜 一天, 一个小伙子在家里奋笔疾书, 妈妈在外面喊着说: “你吃粽子要加红糖水,吃了吗?”他说:“吃了吃了,甜 极了结果老太太进门一看,这个小伙子埋头写书,嘴上 全是黑墨水结果吃错了,他旁边一碗红糖水,他没喝,把 那个墨水给喝了但是他浑然不觉啊,还说,“可甜了可甜 了” 这人是谁呢?就是陈望道, 他当时在浙江义乌的家里, 就是写这本书(翻译《共产党宣言》 ) 于是由此就说了一句 话:真理的味道非常甜 3. 军需处长的忠诚 红军长征过雪山,前面忽然放慢了速度,许多人围在一 起 “有人冻死了 ”得到报告,将军快步赶去,看到牺牲的 老战士单薄破旧的衣衫,吼道: “把军需处长给我叫来!为什 么不给他发棉衣?”没有人回答,也没有人走开将军再次 仅限学习交流,请勿抄袭和出售 7 命令警卫员去叫时,有人小声说: “他就是军需处长。

      ”将军 发火的表情凝住了,伫立在雪地里足足一分钟,缓缓举起右 手,敬了一个庄严的军礼 4. 井冈山困境之中忠于党 井冈山斗争时期,红军生活异常艰苦,吃的是红米饭, 喝的是南瓜汤,穿的是破衣裳,住的是茅草房,缺医少药, 缺枪少弹,作战频繁但红军将士没有被困难吓倒,始终保 持着高昂士气,以顽强的意志坚持斗争没有食盐就用墙土 熬硝盐,没有军服就自己纺线做衣服,没有药品就自己采药 办医院,没有工厂就用土法修枪械当时,战士们创作了这 样一首歌谣: “深山岩洞是我房,青枝绿叶是我床,红薯葛根 是我粮,一心跟着共产党,哪怕敌人再围剿,头断血流不投 降,只要坚持干到底,总有一天见太阳” 5. 高原上的忠诚 上个世纪 50 年代,西南军区工兵部队奉命修筑康藏公 路面对地势奇险、巨石嶙峋、终年积雪的作业条件,筑路 官兵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战风雪、斗严寒、破峭壁、炸巨 石,闯关夺隘,顽强拼搏,战胜高原缺氧、寒冷、断粮等重 重困难, 打通了入藏门户二郎山, 修筑了一条长达 2000 多公 里的天路在老一代革命战士面前,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没有完成不了的任务 6.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井冈山斗争时期,弱小的红军偏隅深山一角,在国民党 仅限学习交流,请勿抄袭和出售 8 军的四面包围之中, 有人对中国革命的前途产生了悲观情绪, 提出了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疑问。

      毛泽东写出《井冈山的斗 争》和《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两篇光辉著作, 以辩证的思维、 宽广的视野、 独特的视角和鞭辟入里的分析, 一扫人们心中的阴霾古田会议结束,毛泽东又写了《星星 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使红军在艰难困苦中仿佛看见“光 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 抗日战争爆发后, 亡国论有之, 速胜论也有之毛泽东的《论持久战》 ,提出了“抗日战争是 持久战,最后胜利是中国的”科学论断,深深折服人心,坚 定了中华民族抗战到底的决心和信心 7. 小石头打破大水缸 1927 年秋收起义失败后, 站在浏阳文家市里仁学校的操 场上,毛泽东向着仅剩的千余人队伍,用浓重的湖南乡音满 怀信心地讲道,我们现在好比一块小石头,蒋介石反动派好 比一口大水缸只要我们咬紧牙,挺过这一关,我相信,总 有一天,我们这块小石头会打烂那口大水缸!说完,毛泽东 带领部队一头扎进深山密林半年之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形成;两年之后,红军武装已达 10 万余人,红色根据地遍及 南方数省;22 年后,人民解放军以摧枯拉朽之势横扫大江南 北,国民党反动派这口“大水缸”应声破碎 8. 始终不忘本 “革命就是为了使全国人民不再过苦日子,要过上好的 生活。

      应该下山,应该进城但是正如老根据地的同志所说 仅限学习交流,请勿抄袭和出售 9 的那样,下了山不应该忘了山,进了城不应该忘了乡,如果 忘了,就是忘本 ”周总理在一次联欢会上的一番话,诠释了 一条亘古不变的真理: 人民就是靠山, 人民就是江山人民” 二字,是共产党人最坚强的支撑、最深厚的底气,其重何止 千钧,其高岂止万丈! 9. 彭湃跟党走 被毛泽东称为“农民运动大王”的彭湃,出生于一个大 地主家庭,家里有“鸦飞不过的田产” 他投身革命,并不为 从党的“锅里”舀米吃相反,为了救国救民,他当众烧掉 田契,舍弃万贯家产,毅然决然走出豪门之家,与周恩来等 一起,参加和领导了南昌起义他在给家人的信中写道: “我 亲爱的人,我对你们如此无情,只因民族已到存亡之际,我 辈只能奋不顾身,挽救于万一 ” 10. “拽着马尾”走长征 1934 年 10 月,57 岁的徐特立踏上了红军战略大转移征 程,成为了长征中年龄最大的老兵这位后来被尊为“延安 五老”之一的教育家之所以能“拽着马尾”走完长征,是因 为他羸弱的身躯内有着为民族谋解放的崇高理想当时很多 人说,不管什么时候,只要和徐老在一起,就感到对未来充 满信心。

      11. 组织的力量 80 多年前,一个寒冷的夜晚,茫茫草原深处燃起了一堆 篝火29 名负伤掉队的红军战士围坐在一起,某部三连副连 仅限学习交流,请勿抄袭和出售 10 长李玉胜建议:大家虽然不是一个连队的,但为了一个共同 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我们组建一个临时党支部,带领大家 走出草地他的建议得到全体同志的一致响应,并推举李玉 胜为临时党支部书记有了党组织,29 名伤员就有了“主心 骨” ,大家相互鼓励相互帮助,历经千辛万苦,终于走出了草 地,回到了党中央、毛主席身边 12. 信仰的伟大 革命战争年代,革命先烈在生死考验面前所以能够赴汤 蹈火、 视死如归, 就是因为他们对崇高的理想信念坚贞不渝、 矢志不移毛主席一家为革命牺牲 6 位亲人,徐海东大将家 族牺牲 70 多人, 贺龙元帅的贺氏宗亲中有名有姓的烈士就有 2050 人 革命前辈们为什么能够无私无畏地英勇献身?就是 为了实现崇高的革命理想,为了坚守崇高的政治信仰,为了 在中国彻底推翻黑暗的旧制度,为了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 放方志敏烈士在狱中写下的《清贫》 那里面表达了老一辈 共产党人的爱和憎,回答了什么是真正的穷和富,什么是人 生最大的快乐,什么是革命者的伟大信仰,人到底怎样活着 才有价值。

      仅限学习交流,请勿抄袭和出售 11 二、勤勉敬业类 13. “10 年规则”的“大师效应” 上世纪 90 年代,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瑞典科学家赫 伯特·西蒙和心理学家安德斯·埃里克森提出,要在任何领 域成为大师,一般需要 10 年的艰苦努力牛顿从 1679 年重 新回到力学研究中到 1688 年提出万有引力定律和力学三大 定律,爱因斯坦从 1905 年提出狭义相对论到 1916 年完成长 篇论文《广义相对论的基础》 ,杨振宁从 1948 年获得芝加哥 大学哲学博士到 1957 年与他人共同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而 获诺贝尔奖,用时差不多都是 10 年 14. “一万小时定律”的持续努力 美国作家马尔科姆· 格拉威德尔提出: “人们眼中的天才 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 努力1 万个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者成为世界级大师 的必要条件 ”卓越不能靠走捷径,非凡的人不苟且 “时代 楷模”钟扬推崇并力行“一万小时定律” ,视事业重于生命, 一生心系西藏、情系植物学研究,即使病倒了,想的还是工 作他用 53 岁的人生,做了一般人 100 岁都做不完的。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