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A SLE讲稿(一).doc
7页RA SLE讲稿 风景名胜演讲稿 1.云阳龙缸风景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地质公园,有“天下第一缸”之美誉,被旅行者称为长江三峡最后的“香格里拉”,被户外爱好者誉为重庆版的“小华山”2021年国庆假期旅游“旅游服务最佳景区”[1]云阳龙缸位于重庆市云阳县境内东南隅,紧邻湖北利川市,核心区离县城80公里南北长37公里,东西宽19公里,总面积296平方公里景区内地貌奇特,溶洞密布,奇峰怪石、石笋摩天、雄险俊秀、千姿百态、多彩多姿,是自然科学的博物馆、地质景观的大观园 云阳龙缸风景区主要景点有龙缸天坑、云端廊桥、龙洞风光、映月洞、石笋河、龙窟峡、岐山草场、蔈草古长城、岐阳关古道遗址、盖下坝湖泊等其中建在海拔1010米高悬崖上的云端廊桥,以“天空之花”的花瓣作为造型,廊桥上可以720欣赏周边美景其悬挑长度26.68米,廊桥距离地面高度718米,比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玻璃廊桥悬挑长度还长5.34米,是世界最长悬挑玻璃廊桥龙缸四季,景色各异,春之花草,夏之飞瀑,秋之红叶,冬之白雪,无不令人为之叫绝 中文名称重庆云阳龙缸国家地质公园地理位置重庆云阳县境内气候类型亚 热带季风气候占地面积296平方公里. 龙缸是以岩溶塌陷为主,溶蚀为次而形成的椭圆形 岩溶天坑。
在龙缸口最低处鹰嘴峰测得海拔高度1113m,长轴近70方向延伸约 304-325m,短轴178-183m,深度大于335m其深度在国内仅次于小寨天坑和大石围天坑,位居国内第三位,世界第五位 龙缸内壁如削,缸壁由峭壁拱成,最宽处2m余,最窄处不足40cm人站于缸沿上,一边是千仞缸壁,一边是万丈深渊壁缝松枝横卧,古藤倒挂,缸底丛林碧绿,四季吐翠林间百鸟争鸣,盘旋低飞,烟云升腾,景色优美,素有“天下第一缸”之称就深度和直径规模而言,龙缸可谓是超级天坑,具有较高的观光、探险旅游和科考价值[9 2.喀斯特(karst)即岩溶,是水对可溶性岩石(碳酸盐岩、石膏、岩盐等)进行以化学溶蚀作用为主,流水的冲蚀、潜蚀和崩塌等机械作用为辅的地质作用,以及由这些作用所产生的现象的总称由喀斯特作用所造成地貌,称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 “喀斯特”(karst)原是南斯拉夫西北部伊斯特拉半岛上的石灰岩高原的地名,意思是岩石裸露的地方那里有发育典型的岩溶地貌喀斯特”一词即为岩溶地貌的代称中国是世界上对喀斯特地貌现象记述和研究最早的国家,早在晋代即有记载,尤以明徐宏祖(1586~1641)所著的《徐霞客游记》中的记述最为详尽。
[1]地理分布喀斯特地貌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可溶性岩石地区可溶性岩石有3类:①碳酸盐类岩石(石灰岩、白云岩、泥灰岩等)②硫酸盐类岩石(石膏、硬石膏和芒硝)③卤盐类岩石(钾、钠、镁盐岩石等)总面积达51106平方千米,占地球总面积的10%从热带到寒带、由大陆到海岛都有喀斯特地貌发育较著名的区域有中国广西、云南和贵州等省(区),越南北部,南斯拉夫狄那里克阿尔卑斯山区,意大利和奥地利交界的阿尔卑斯山区,法国中央高原,俄罗斯乌拉尔山,澳大利亚南部,美国肯塔基和印第安纳州,古巴及牙买加等地中国喀斯特地貌分布广、面积大主要分布在碳酸盐岩出露地区,面积约91~130万平方千米其中以广西、贵州和云南东部所占的面积最大,是世界上最大的喀斯特区之一;西藏和北方一些地区 天坑”在地理学上叫”岩溶漏斗地貌”,既岩溶塌陷,是一种常见的地质现象,天坑自古以来就屡见不鲜,薛仁贵探过得无字天书、程咬金探过还做了皇帝以碳酸岩为主的可溶岩受到下渗水的引导而导致土层下陷就形成了最初级的天坑,这只是原因之一,而我认为,基岩破碎才是“天坑”广泛出现的主要原因,基岩,我先称之为岩石,这样大家就能充分的理解了,我们要解释的是地下岩石破碎的原因,我们在初中地理学到过风化作用,风化作用分为以下三点: ①物理风化作用。
主要包括温度变化引起的岩石胀缩、岩石裂隙中水的冻结和盐类结晶引起的撑胀、岩石因荷载解除引起的膨胀等 ②化学风化作用水对岩石的溶解作用;矿物吸收水分形成新的含水矿物,从而引起岩石膨胀崩解的水化作用;矿物与水反应分解为新矿物的水解作用;岩石因受空气或水中游离氧作用而致破坏的氧化作用 ③生物风化作用包括动物和植物对岩石的破坏,其对岩石的机械破坏亦属物理风化作用,其尸体分解对岩石的侵蚀亦属化学风化作用 至此,我怀疑: 1.发生温度变化的并不只是外部因素,所谓的人为只是一小部分,真正改变的是地球内部的温度,只有这样解释才能说明温度对岩石的影响,,也只有这样解释,才能说明如此广泛的天坑出现的原因,这也是我的主要观点; 2.千百年来,地球上有旱有涝,如前文所说,也出现过许多“天坑”,水对岩石的溶解,是可以解释通的,但是天下哪里不下雨,哪里又出现过崩塌呢二者相对照便知道这也不是主要原因了; 3.动植物尸体的分解腐化对岩石的影响,现在看来这是影响最小的原因了,因为超大型的动植物的数量在现在这个世界上是不敢恭维的,谁会相信一只小猫小狗就会导致直径六七十米的地面崩塌呢。
综上所述,我认为,说“天坑”是人为造成的是略有道理却极其牵强、极其不负责任、极其高估人类力量的一种说法,但你又不得不这么说,因为如果你肯定了我所陈述的自然原因,也就承认了地球正在走向毁灭,正在走进“2021” 4.奥陶纪亦分早、中、晚三个世奥陶纪是地史上海侵最广泛的时期之一在板块内部的地台区,海水广布,表现为滨海浅海相碳酸盐岩的普遍发育,在板块边缘的活动地槽区,为较深水环境,形成厚度很大的浅海、深海碎屑沉积和火山喷发沉积奥陶纪末期曾发生过一次规模较大的冰期,其分布范围包括非洲,特别是北非、南美的阿根廷、玻利维亚以及欧洲的西班牙和法国南部等地主要是以奥陶纪时期的地质地貌和自然生态为主体景观,景区内植物多达1800多种,森林覆盖达90%以上,是一个天然的植物园 5.石林形成原因摘要石林特指中国云南石林,位于昆明石林彝族自治县境内石林是一种林状喀斯特景观石林是在地壳运动、构造裂隙、生物作用和土壤侵蚀作用配合下,石灰岩被地表水和地下水溶蚀形成的各种石柱组合体 关键词:石林、侵蚀、地壳运动 一、石灰岩的形成及特点 在中二叠世的2.7亿年前石林地区是一片广阔的海洋,阳光充足,温度适宜,海水中生活着大量的贝壳、珊瑚等生物。
各种生物遗体或遗迹埋藏于沉积物中后经石化保存于岩石中,成为化石在海水的压力化石和其他碎屑形成了石灰岩石灰岩是以方解石为主要成分的碳酸盐岩其特点是容易被水溶解,尤其是在水体中富含二氧化碳时,因此石灰岩又被称为可溶性岩 二、地壳抬升 石林是由高大的石灰岩柱构成的,那么这些石柱是怎么样从完整的石灰岩分离出来的呢 2.6亿年前,地壳运动使得石林地区抬升,成为陆地,同时石灰岩受到挤压产生破裂,有的在垂直方向上产生了两组以上的裂隙,在平面上将岩石分割成了网格状,以后水和生物等沿着这些裂隙往下溶蚀,随着裂隙的加深加宽,一个个石柱逐渐分离出来,再经构造抬升,将石柱出露于地表,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石牙,在边长就成为石林可见,如果岩石中只发育一组裂隙, 那么溶蚀后,形成的就不是石林,而是一道道石墙了另外,两组裂隙的密度 要适宜,不能太密集也不能太稀疏太密集则岩石容易被全部溶蚀,太稀疏则 只能形成一些石丘另一方面,抬升必须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因为只有不断的 抬升,才能使水有较大的向下侵蚀的动能,才能发育像石林这样的垂向立体景 观否则一个地区如果长期处在稳定状态,久而久之,自然风化,地形就会形 成越来越平缓,最终向平原演化。
其次地壳在抬升过程中,岩层要大致保持水 平,不能发生明显的倾斜否则高大的石柱就会站立不稳,顺着岩层的分界面(层理面)滑落倒塌 三、雨水的侵蚀作用 研究表明石林地区两亿多年来,古气候几经变化,曾长期为低海拔、低纬 度的温暖潮湿热带地区,雨量充沛,气温较高,为石林的发育提供了很好条件 10.芙蓉洞形成于大约120多万年前,洞内深部稳定气温为16.1度,洞体规模宏大,洞内次生物理—化学沉积物多样而丰富,洞穴的各种溶蚀形态,壮观的崩塌堆积,目不暇接的钟乳石类无不记录着它的沧桑历史演进过程 9.天生三桥 经亿万年地质裂变而形成的天坑天生三桥景区,规模宏大,气势磅礴,景象万千三桥夹两坑”是景区最为壮观、最为奇特的亮点,也是天生三桥景区得以称奇天下的缘由所在在此1.2公里距离内,连续生成三座天然石拱桥,即天龙桥、青龙桥和黑龙桥,三座桥高、宽、跨度分别在150米、200米、300米以上,在目前世界已发现的天生桥规模中可称第一,是”世界最大的天生桥群”在三桥之间,连续生成两个世界罕见的岩溶天坑,即天龙坑和神鹰坑,形成坑与坑以桥洞相连,桥与桥以坑隔望的完美组合,构成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地质奇观旅游区。
第 7 页 共 7 页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搜集,版权归原作者所以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上传人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