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2019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pdf
105页1 / 105 观潮教学方案 教材解析 观潮 是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作者记叙了观赏钱塘江大潮时所 见所闻的景象,说明它确实是“天下奇观”课文按照“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退之 后”的时间顺序记叙的,重点描写了潮来之时潮水的壮观景象;从声音和样子两方面写出了 潮水的宏伟气势阅读这篇课文可以使学生了解钱塘江的有关情况,激发热爱自然, 探索奥 秘的情趣 文中有许多优美的词句,可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第一单 元第一篇课文, 要综合运用以前学到的阅读方法来学习,有意识地检查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 读能力 教学目标 1认识 12 个生字,会写15 个字理解“奇观、农历、据说”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课文边想象画面,感受钱塘江大潮的神奇壮观;联系上下 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想象课文描写的大潮景象 3感受大自然的壮观,收到自然美的熏陶,主动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教学重点 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钱塘江大潮的神奇壮观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想象课文描写的大潮景象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生字词,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吟诵古诗,导入新课 1导入:宋代诗人王在晋曾经在望江台中写道:“海阔天空浪若雷,钱塘潮水自天 来 ”唐代大诗人刘禹锡也曾经写道:“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今天就让 我们一起随着作者的脚步去钱塘江观潮 2 / 105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简介钱塘江潮和钱塘江大潮形成原因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读后释题 课题观潮的“观”是什么意思?“潮”指什么地方的潮水?(观:观看潮: 指钱塘江大潮观潮:观赏钱塘江大潮 2交流自学字词的情况,教师检查、指导 (1)教师用生字卡片检查“盐、屹、昂、顿、鼎、沸、贯、浩、崩、震、霎、余” 的读音,并组词语 字音难点:“崩”在本课读(b n),避免读成( p n),“震”“霎”为翘舌音, 注意读准确 (2)书写“潮、据、堤、阔、笼、罩、盼、滚、顿、逐、渐、犹、崩、震、余” 字形难点:“堤”的偏旁是提土旁,“震”的上半部不要错写成“雨”罩”的上 半部是“四”,不要错写成“日” 3理解词义 浩浩荡荡:课文里是讲大潮滚滚而来,水势很大的样子 山崩地裂:“崩”是倒塌裂”是裂开真正的“山崩地裂”多半发生在强烈地震 的时候,用来形容很响时,便带有夸张的意味。
人声鼎沸:形容许多人在一起大声讲话,声音喧闹 三、再读课文,理清段落 1先按自然段阅读,弄清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再按“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 来之后”划分段落层次 2请按作者观潮的过程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第1 自然段):概括介绍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 第二段(第2 自然段):潮来之前,作者观潮的时间、地点及观潮人的心情 第三段(第3、4 自然段):潮来之时,作者听到的声音和看到的景象 第四段(第5 自然段):潮过之后江面上的情景 同时,全文也可分为两段: 第一段(第1 自然段):写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 第二段(第25 自然段):写观潮的经过 3 / 105 四、合作交流,反馈检查 1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 3继续搜集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资料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知 1出示词语: 横贯江面浩浩荡荡山崩地裂漫天卷地 霎时屹立昂首东望人声鼎沸 教师: 这些词语是描写钱塘江大潮来临场面的成语,让我们根据它们想象一下画面吧! 2播放潮来时的声音听!这是什么声音?你听到了什么?(学生自由说) 二、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1默读第二自然段,小组讨论:作者在这一段里交代了什么?主要描写了什么?海塘 大堤上又是怎样的景象呢?作者在潮来前还抓住了哪些景物?突出了它们什么特点? (学习第 2 自然段段,体会:平静、人山人海) 2深入学习课文3、4 自然段,感受钱塘江大潮。
(1)教师:潮来时的壮观景象,课文中也有描写,默读课文3、4 自然段,哪些词语和 句子能让你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奇特壮观呢?把它们找出来,读一读 小组讨论: 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描述大潮的“奇”?可以边读边画出你喜欢的、感受深 的语句,还可以在旁边做批注 (学生边默读,边批注) (2)小组内交流,边读边想象,把你的感受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3)全班交流,深入体会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 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 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教师指导:闷雷的响声是怎么样的? “轰隆隆” 这个响声, 用哪个词来形容?(闷雷滚动) 指导读好这句话,体会人声鼎沸 教师:怎么沸腾的,能表演一下吗? 学生表演:跳着叫着,挥手喊着:潮来了,潮来了 教师总结:潮来时的声音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你从课文中找出来吧! 4 / 105 理解“水天相接”的意思看图片指出位置) 看到白线出现时, 人群有什么反应?这场面可用哪个词来形容?(人声鼎沸) 指导朗读。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 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重点体会:横贯江面、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水墙,同学们,这时 你们的心情怎么样? 指导朗读:带着激动的感情读读到这儿,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面对这么壮观的潮水,你还有什么样的心情? 体会两丈多高的水墙,引入范仲淹的诗句: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横 指导朗读:多精彩的语句呀!我们来比赛,读出潮水越来越有气势的样子 个人准备后指名读,评价后小组赛读,最后齐读 (3)播放视频快看,钱塘江大潮来了!假如你是一位游人,会怎样赞叹? 同学们, 请闭上眼睛想: 成千上万的游人来到钱塘江观潮,这观潮的人山人海当中有老 人、小孩、中国人、外国人,有普普通通的平民百姓、国家元首,有胆大的人、胆小的人, 有走遍世界的旅游者,也有很少到外面的乡下老奶奶,他们看到这伟大的钱江潮,会发出怎 样的赞叹?(随机采访学生) (4)教师:是啊,不论是谁,当看到了钱江潮的壮观景象后,无不发出赞叹请你把 自己的感受送入课文之中再读一读 (5)同学们,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潮来时的情景的呢?(板书:顺序:远近) 3潮过后,还能称作是奇观吗? 学习第 5 自然段:重点体会“漫天卷地”“风号浪吼”等词语。
小结: 钱塘江大潮, 自古以来被称为 “天下奇观” ,正像诗人苏轼所说的:八月十八潮, 壮观天下无板书:天下奇观) 4指导背诵 教师引入:作者把钱塘江大潮写得雄伟、壮观,有声有色,让人如身临其境可是, 我们把刚才读的句子打乱顺序作者写观潮顺序是怎样的?我们来完成一个听力练习我读 5 / 105 一段话,请大家听清作者写的是什么内容 思考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潮水的 作者由远及近地观察,随时间的推移和潮水位置的改变来描写潮水的变化 引读,教师读括号里面的词,学生读后面的句子 画线的部分留下括号里的词,再请学生背诵后面的内容 一边看视频一边感情背诵课文第3 自然段,感受钱江潮的气势 (如果不会背,可以看看书,会背的站起来背) 三、内化语言,拓展延伸 教师:同学们,这么壮观的景象,我们应该让更多的人知道,现在,就让我们再来完整 地感受钱塘江大潮吧! 请大家看完之后做小导游,把钱塘江大潮的天下奇观介绍给更多的人 1教师:你觉得作为导游应该怎样介绍? 2出示小组活动建议: (1)可以选择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中的任意一部分进行介绍 (2)介绍时可用文中语言,也可以加入自己的感受或运用资料知识,可以一个人介绍, 也可以小组成员分工进行介绍。
(3)介绍的语言要符合导游的身份 3小组活动,教师巡视 4让学生自主选择一个熟悉的景点按照顺序来 小结:希望同学们下课以后,继续关注钱塘江大潮,同时也可以关注更多的天下奇观 四、语文延伸,课外实践( 任选一题 ) 1上网、电子阅览、图书馆查找:我国其他“天下奇观”的景点资料和图片相互交流 2合作研究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资料可以以研究报告的形式汇报交流 3仿写描写景物具体的一个片断或抒写自己的情感的一段话 6 / 105 观潮教学方案 教材解析 观潮 是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作者记叙了观赏钱塘江大潮时所 见所闻的景象,说明它确实是“天下奇观”课文按照“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退之 后”的时间顺序记叙的,重点描写了潮来之时潮水的壮观景象;从声音和样子两方面写出了 潮水的宏伟气势阅读这篇课文可以使学生了解钱塘江的有关情况,激发热爱自然, 探索奥 秘的情趣 文中有许多优美的词句,可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第一单 元第一篇课文, 要综合运用以前学到的阅读方法来学习,有意识地检查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 读能力 教学目标 1认识 12 个生字,会写15 个字理解“奇观、农历、据说”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课文边想象画面,感受钱塘江大潮的神奇壮观;联系上下 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想象课文描写的大潮景象 3感受大自然的壮观,收到自然美的熏陶,主动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教学重点 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钱塘江大潮的神奇壮观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想象课文描写的大潮景象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生字词,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吟诵古诗,导入新课 1导入:宋代诗人王在晋曾经在望江台中写道:“海阔天空浪若雷,钱塘潮水自天 来 ”唐代大诗人刘禹锡也曾经写道:“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今天就让 我们一起随着作者的脚步去钱塘江观潮 7 / 105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简介钱塘江潮和钱塘江大潮形成原因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读后释题 课题观潮的“观”是什么意思?“潮”指什么地方的潮水?(观:观看潮: 指钱塘江大潮观潮:观赏钱塘江大潮 2交流自学字词的情况,教师检查、指导 (1)教师用生字卡片检查“盐、屹、昂、顿、鼎、沸、贯、浩、崩、震、霎、余” 的读音,并组词语 字音难点:“崩”在本课读(b n),避免读成( p n),“震”“霎”为翘舌音, 注意读准确。
(2)书写“潮、据、堤、阔、笼、罩、盼、滚、顿、逐、渐、犹、崩、震、余” 字形难点:“堤”的偏旁是提土旁,“震”的上半部不要错写成“雨”罩”的上 半部是“四”,不要错写成“日” 3理解词义 浩浩荡荡:课文里是讲大潮滚滚而来,水势很大的样子 山崩地裂:“崩”是倒塌裂”是裂开真正的“山崩地裂”多半发生在强烈地震 的时候,用来形容很响时,便带有夸张的意味 人声鼎沸:形容许多人在一起大声讲话,声音喧闹 三、再读课文,理清段落 1先按自然段阅读,弄清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再按“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 来之后”划分段落层次 2请按作者观潮的过程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第1 自然段):概括介绍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 第二段(第2 自然段):潮来之前,作者观潮的时间、地点及观潮人的心情 第三段(第3、4 自然段):潮来之时,作者听到的声音和看到的景象 第四段(第5 自然段):潮过之后江面上的情景 同时,全文也可分为两段: 第一段(第1 自然段):写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 第二段(第25 自然段):写观潮的经过 8 / 105 四、合作交流,反馈检查 1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 3继续搜集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资料。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知 1出示词语: 横贯江面浩浩荡荡山崩地裂漫天卷地 霎时屹立昂首东望人声鼎沸 教师: 这些词语是描写钱塘江大潮来临场面的成语,让我们根据它们想象一下画面吧! 3播放潮来时的声音听!这是什么声音?你听到了什么?(学生自由说) 二、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