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计算机辅助下膝内翻截骨矫形的临床应用.pdf
3页广东医学2014年1月第35卷第1期 Guangdong Medical Journal Jan.2014,Vo1.35,No.1 计算机辅助下膝内翻截骨矫形的临床应用术 柯晋,张余,马立敏,阮征,黄华扬,夏虹,尹庆水 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骨病关节科(广州510010) ·61· Il缶床研究 【摘要】 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设计下膝内翻截骨矫形的术前评估、手术设计以及术后效果分析的可行性 及术后随访的效果方法选择12例(12膝)行股骨、胫骨截骨的患者,使用基于三维CT重建的计算机辅助技 术,术前行双下肢全长站立正位、膝关节正侧位及双下肢全长螺旋CT扫描并进行三维重建,对下肢力线、股胫角 及Lysholm评分进行评估通过该程序对胫骨截骨术进行模拟操作,记录模拟手术中胫骨截骨的位置、截骨的角 度作为实际手术的参考术后复查膝关节正侧位x线及双下肢全长站立正位片对术后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术 后随访3~24个月,所有患者患侧股胫角及胫骨角度均较术前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512的影像矩阵内,将扫描后得到的DICOM文件载入 广东医学2014年1月第35卷第1期 Guangdong Medical Journal Jan.2014,Vo1.35,No.1 表1 手术前后股胫角、胫骨角及Lysholm评分比较x±s 的治疗方式,但是它也有一些缺点,特别是合并单侧关 节间室的病变或者年轻(年龄小于50岁)的患者 。
截骨术是一项传统的标准术式,用于治疗早期合并关 节间室病变的关节炎,世界上第1例有报道的截骨术 是在19世纪德国文献 上找到的,直到1965年截骨 术才被Coventry推广开来,他改良了选择胫骨近端进 行截骨,其优点是松质骨部分愈合速度比较快,可以早 日负重 多年来的研究表明截骨术后患者明显推迟 了进行膝关节置换的时间,而对于那些单侧关节间室 病变年轻的患者而言,截骨术是一项非常好的治疗方 式,它使得患者有良好的关节活动度和本体感觉,使生 活质量得到明显的改善当关节退化越来越严重时, 膝关节置换是最终的解决办法 计算机辅助外科技术最早应用于神经外科领域, 在立体定位、脓肿穿刺、肿瘤化疗等方面,明显提高了 治疗效果 近年来,计算机辅助外科发展最为活跃 的领域是骨科骨组织不易变形,图像与解剖实际的 符合率高,特别适合在计算机辅助下手术计算机辅 助骨科技术(computer assisted orthopedics surgery,CA— OS)开始于欧洲和北美,于2000年2月开始联合召开 CAOS年会 在下肢矫形手术中,手术模拟和术后预测用传统 的人工方法是不可想象的,而且术前设计还涉及到许 多复杂的组织测量 。
计算机辅助测量相对传统手工 办法有较大优越性 膝关节内翻畸形选择胫骨行 截骨矫正要点在于需要精确的截骨,防止下肢短缩,避 免日后的矫正丢失,与传统的测量方法相比,计算机辅 助模似截骨有相当大地优势,BABIS等 报道了24例 患者采取传统的截骨手术方式,平均髋膝踝角为 193.3 ,术后评估髋膝踝角平均为176.9其中仍然有 2例内翻没有矫正,另有10例大于4地过度矫正,5例 中大于6 地过度矫正要知道矫正不够和过度矫正 都是失败 计算机辅助技术模似术前截骨在每一步操作过程 中都能很好地控制股胫轴线,SARAGAGLIA等 报道 87.5%的患者达到了术前的模似目标,100%纠正了胫 骨角,而在矫正胫骨角方面准确率稍欠佳,只有75%, 这可能与闭合性截骨有关 本研究中,通过计算机辅助模似很好地完成了对 胫骨的截骨,通过术前模似可以很清楚地看到矫形后 患侧的内翻畸形得到了完全地矫正,在实际操作过程 中也是完全按照术前测得数据进行截骨 综上所述,基于三维CT重建的计算机模拟技术能 够直观、立体地再现膝关节内翻畸形的特点,与二维图 像观察指标可互为补充,通过模拟截骨操作可使术者 了解合适的截骨位置和截骨角度,以指导实际的截骨 手术,显著提高术后的效果。
随着计算机导航以及辅 助手术技术的发展及成熟,通过这些程序、系统之间的 相互协作,必然会大大提高截骨术的精确性以及产生 的临床效果,相信这也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 张海宁,王英振,吕成昱,等.胫骨高位楔形截骨治疗创伤性 膝关节内翻畸形的临床研究[J].中华关节外科杂志,2009,3 (3):279—284. [2] MERLE D AUBIGNE R,RAMADIER J O.Arthrose du genou et surcharge artieulaire[J].Aeta Orthop Belg,1961,27:365— 375. [3]JUDET R,DUPUIS J F,HONNARD F,et a1.Desaxations et ar_ throses du genou.Le genu varum de 1 aduhe.Indications thera— peutiques,resultants[J].Rev Chir Orthop,1964,13:1—28. [4]LANGENBECK B.Die subkutane osteotomie[J].Dtseh Klinil~, 1854,6(1):327. [5] MARTI C B,GAUTIER E,WACHTL S W,et a1.Accuracy of frontal and sagittal plane correction in open——wedge high tibial O3- teotomy[J].Arthroscopy,2004,20(4):366—372. [6] KOSHINO T,MURASE T,TAKAGI T,et a1.New bone formation around porous hydroxyapatite wedge implanted in opening wedge high tibial osteotomy in patients with osteoarthritis[J].Bionmteri— als,2001,22(12):1579—1582. [7] STRECKER W.Planning analysis of knee—adjaeent deformities. I.Frontal plane deformities[J].Oper Orthop Traumatol,2006, 18(3):259—272. [8]秦泗河.关于矫正下肢畸形成角旋转中心的概念解析[J].中 华外科杂志,2007,15(24):1729—1730. [9] SAILER J,SCHARITZER M,PELOSCHEK P,et a1.Quantifica— tion of axial alignment of the lower extremity on conventional artd digital total leg radiographs[J].Eur Radiol,2005,15(1):170— 173. [1O]PRAKASH U,WIGEROWITZ C A,MCGURTY D W,et a1. Computerised measurement of tibiofemoral alignment[J].J Bone Joint Surg Br,2001,83(6):819—824. [11]ROZZANIGO U,PIZZOI I A,MINARI C,et a1.Alignment asd articular orientation of lower limbs:manual VS eompute~一aidt d measurements on digital radiograms[J].Radio1 Med,2005,1 09 (3):234—238. [12]BABISG C,ANKN,CHAO EY,eta1.Doublelevel osteotomy一 lf the knee:a method to retain joint—line obliquity.Clinical results [J].J Bone Joint Surg Am,2002,84一A(8):1380—1388. [1 3]SARAGAGLIA D,NEMER C,COI LE P E.Computer—assist(‘d double level osteotomy for severe genu vanlm[J].Sports Med Ar— throsc,2008,16(2):91—96. (收稿日期:2013—03—25编辑:陈嘉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