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的安全素质.doc
5页人的安全素质 人的安全素质分为两个层次:一是人的基本安全素质,包括:安全知识、安全技能、安全意 识;二是人的深层安全素质,包括:情感、认知、伦理、道德、良心、意志、安全观念、安 全态度等人的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通过日常的安全教育手段可以得以保证和提高, 在社会和企业的日 常安全活动中 (宣传、教育、管理等),能够得到较好地解决和保证 而安全意识、 安全观念、 安全态度,以及情感、认知、意志等,则属于心理学研究范畴,这是安全行为文化建设的难 点和重点下面主要探讨人的安全意识及人的安全心理的特点和规律一、人的安全意识 怎么才是一个合格的、具有现代安全意识的人呢 ?最重要的是要看你是否具备现代人应有的安全意识这些意识包括:善待生命、珍惜生命的健康意识;事故严重、灾害频繁的风险意 识;预防为主、防范在先的超前意识;行为规范、技术优先的科学意识;每时每刻、每处每 地注意安全的警觉意识 人的安全意识是人所处时空安全感的定位和认知, 人的安全意识受 人的心理活动所支配,而人的心理是人的认知、情感和意志的综合反映 人在劳动时的心理,有认识、情感和意志三个方面的心理活动过程在这三种心理过程中, 最基本的是认识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和思维。
感觉和知觉是初级的认识过程记 忆是一种比较复杂的认识过程 思维属于认识的高级阶段, 它和语言密切联系, 是人所特有 的认识活动人在认识客观事物时, 总要表现出一定的态度或体验,这就是情感 情感是心 理活动的另一个方面人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时,不仅认识事物,产生情感,还要采取行 动,人们这种有意识地反作用于现实的活动称为意志行动 意志行动中下定决心、 制定计划 和克服困难等内部心理活动称为意志 认识、情感和意志三种心理过程, 它们虽然彼此区别 但又是统一的心理活动的三个不同方面情感、意志随认识而产生,又影响人的认识活动 同时,也必然影响人们在劳动过程中的安全意识 因此, 进行科学的安全管理,以提高人的 安全意识为目的,需要研究劳动过程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情感、情绪 人们所从事的劳动过程, 也就是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过程, 其认识的对象是十分广泛的, 不仅 包括劳动对象、 劳动工具与设备、劳动环境等方面,还包括生产过程的各种人和事,实际上 是对整个客观世界的认识, 当然其中也包涵着对安全生产的认识 人们劳动的认识过程就是 从感觉和知觉这种简单的初级认识开始的安全意识的强化需要通过人对事故的感觉开始, 并提升到知觉认识。
因此, 事故的教训和事故案例的分析和学习, 是强化安全意识和提高安 全素质的重要方式人对劳动过程的认识, 如果一直停留在感觉知觉阶段, 是不能正确地、 完整地认识客观事物 的可以说,人对在生产劳动中感知过的事物如果没有记忆, 等于一无所有,不能形成概念 或经验人的认识过程, 只有在感觉和知觉的基础上,有记忆参与,并在记忆的基础上进行 复杂的思维活动,才能完整完成因此,安全知识的学习与技能的掌握需要重复 (复训 ),这就需要安全的教育培训是重复性的人们劳动的情绪和情感过程, 是与认识过程有着密切联系的 认识过程是产生情绪和情感的 来源和基础, 情绪和情感总是伴着人的一定的认识过程而产生, 并且随着认识的变化而变化 的人们在劳动过程中, 通过对劳动活动和安全生产的认识产生了情绪和情感, 这对人的身 心健康和安全生产有着较大的影响因此,安全意识的加强,需要利用人的情绪和情感 只有每一个人在自己的生产或生活活动中自觉行动起来, 学习必须而有效的安全知识和技能, 掌握基本的安全科学技术知识和方法, 安全意识得以增强、 安全素质得到提高、 安全行为得 到改善,现代社会的安全与减灾才能落到实处,使事故风险降低到最小限度,使社会稳定、文化发展、经济繁荣。
二、人的事故心理分析 从传统的经验管理过渡到科学安全管理, 需要对人的不安全行为进行科学的预防和控制 为 此需要研究导致事故的心理因素安全生产与安全活动的主要目的, 就是设法把灾害和事故降到最低限度 从安全管理的角度 来看,要求我们从传统的经验管理过渡到科学管理, 使灾害安全管理工作适应国家的经济发 展的需要 导致事故的各种心理因素, 是造成事故的人为因素, 我们对此进行研究以求对控 制事故的综合系统工程提供一定的心理科学理论依据和设想1.事故原因与心理因素 引起事故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 既有自然因素, 又有人为因素 人的因素中除了生理上的因 素,还有心理的因素1) 发生事故的心理因素通过对事故原因的分析,可以判断产生不安全行为的个体根据 大多数事故的直接原因都是由于人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 分析事故原因的关系从三个方面 入手:第一,已知道的不安全行为:①有意违反安全规程;②无意违反安全规程;③破坏或 错误地调整安全设备;④放纵的喧闹、玩笑分散了他人的注意力; ⑤安全操作能力低, 工作缺乏技巧; ⑥与人争吵, 心境下降; ⑦匆忙的行动, 行动草率过速或行动缓慢; ⑧无人道感, 不顾他人; ⑨超负荷工作, 力不胜任。
第二,可能成为直接的人为事故的原因: ①没有经验, 不能查知事故危险;②缓慢的心理反应和心理上的缺陷; ③各器官缺乏协调;④疲倦,身体不适;⑤找工作“窍门”,认为不安全的方法方便;⑥注意力不集中,心不在焉;⑦职业、 工种选择不当;⑧夸耀心,贪大求全第三,心理上影响行为的不利原因:①激情、冲动、 喜冒险;②训练、教育不够、无上进心;③智能低、无耐心、缺乏自卫心、无安全感;④涉 及家庭原因、 心境不好; ⑤恐惧、 顽固、 报复或身心缺陷; ⑥业余生活单调; ⑦轻率、 嫉妒; ⑧未受重用、身受挫折、心绪不佳;⑨自卑感、冒险逞能、渴望超群;⑩受到批评、心有余 悸2) 心理因素在事故致因中的地位劳动条件和心理因素在事故致因中有一定地位,人在发 生事故时具有的心理状态, 依事故发生的频率、 作业条件不同而异 事故发生前人在行动起 点上的心理大致有五方面的因素:①素质癖性;②无知、智能低;③无意、缺乏注意力;④ 被外界吸引、心不在焉,工作掉以轻心;⑤抑郁消沉 从下面的实例可以了解到心理因素与事故的关系实例一: 情绪是影响行为的重要因素, 不良的情绪状态是引发事故的基本原因 一个青年工 人因家庭问题与兄嫂闹纠纷, 被哥哥打了两耳光, 他一气之下拿了根绳子欲寻短见, 被老母 苦苦劝阻。
没隔几天这个工人在一次作业中发生了事故而丧生实例二:济南某青年职工,父母双亡,工资很低,还要供养弟妹,本人又患肺病, 27 岁也未找到对象,生活的情绪非常低沉他常常对人说: “不如死了清心 ”上班经常迟到早退,违章作业不断发生企业工会经常派人找小李谈心,发给他困难补助,并送他到苏州疗养, 病好后又帮他找到对象, 结婚时工会还帮他找了房子从此, 他积极工作,严格执行规章制 度,在一年的工作中连续防止了两起重大事故,受到单位表扬和奖励上述两个实例从正反两方面说明, 情绪对安全行为的作用和影响 因此, 在安全管理中要善 于了解职工的精神状态,通常要注意如下心理问题: 低沉:或为家庭拖累所迫,或工作不如愿,或婚姻遇到阻力,或刚刚与同事、家人吵了架, 情绪低沉不快,思想难以集中兴奋:朋友聚餐,新婚蜜月,或受到表扬奖励,或在工作中取得了某种进展,情绪兴奋,往 往忘乎所以好奇:青年工人一是好险,总想表现自己大胆、勇敢;二是猎奇,碰到什么新东西总想看一 看、摸一摸,往往因为无知蛮干而出事 紧张:或初次上阵,或刚刚发生过事故,或刚刚受到领导批评,或遇到某种意外惊吓,心情 紧张多失误急躁: 青年人干工作,往往有一种一股气的冲劲, 当某一件工作临下班快接近尾声时, 就想 一口气干完它,往往顾此失彼。
抵触:或是对某件事有看法,或是对某个领导不满,或是被人看成是“不可救药者” ,他会 抱着破罐子破摔的态度,工作随便,干好干坏无所谓厌倦: 青年工人喜新厌旧的心理也很强烈, 比如开汽车愿开新的不愿开旧的 又往往富于幻 想,想干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不愿意干琐碎的、平凡的、单调重复的工作对这些工作久而 生厌,因而容易产生失误2.导致事故的心理预测和探讨性格与事故的关系 外倾性格者,大部分容易省略动作, 愿意走捷径, 企图以最少的能量取 得最大的效果, 往往宁可冒险 由于外倾性格的人对待事物的态度和与之相应的惯常的行为 方式不同, 导致了性格与发生事故有一定的关系 同时还表明, 事故的发生与男女差别不存 在明显的差异,性格相同的人,不管男女出事故的机率是相接近的情感与事故的关系 人在认识客观事物时,不是无动于衷的, 他们对所认识的事物,往往会 抱着各种各样的态度如有些事物使人喜悦, 有些事物令人愤怒, 有些事物使人哀伤, 有些 事物令人快乐这种对事物的喜、怒、哀、乐就是人的情感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与个体的 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心理学上的 “事故倾向理论” 认为,有些人比另一些人更容易出事故, 这些容易出事故的人, 不管工作情境如何, 也不管他们干什么工作, 总要出事故。
因此需要对大量事故造成者进行 测量,发现他们的共同个性特征, 然后把这些个性方面容易出事故的人分配去做不易发生事 故的工作, 而把那些在个性方面不容易出事故的人分配去做易发生事故的工作 但实际生活 中证明,事故倾向不是一成不变的, 它是受到环境的制约的, 在一定的条件下,个性特征与 事故发生的相关率也不是很高,它只是诱发事故的原因之一为了更好地防止事故, 需要探讨事故心理的预测方法 造成事故心理的预测方法有: ①直观 型预测主要靠人的经验,知识综合分析能力进行预测, 如征兆预测法等; ②因素分析型预 测从事物发展中找出制约事物发展的重要因素,以作为该事物发展进行预测的预测因子, 测知各种重要相关因素; ③指数评估型预测 对行为人的引起事故的心理结构的若干重要因 素分别按一定标准评分, 然后加以综合, 做出的总估量, 得出引起事故的可能性的量的指标 造成事故心理的预防 造成事故心理的预防就是通过消除造成事故的可能心理, 以达到保证 安全的目的,从引起事故的人的心理因素出发,进行事故预防1) 从引起事故的心理结构出发引起事故的心理结构 + 引起事故的机遇 =引起事故的行为只有具有引起事故心理结构的人,在遇到引起事故的机遇,才能引起事故的行为。
那么,如 果能够一方面有效的破除引起事故的心理结构, 另一方面阻抑人们引起事故的心理结构, 就 可以减少事故发生 同时, 如果能有效地排除引起事故的机遇, 使具有引起事故心理结构的 人根本遇不到引起事故的机遇,那么就有可能预防事故发生2) 从可能引起事故的性格指数的理论出发;针对行为科学理论中所列各项采取有效措施, 就会大大降低引起事故性格指数,可有效减少造成事故的行为发生,达到预防事故的目的3) 从事物的因果规律出发任何事故都只有在其原因或相关因素存在并起作用的条件下, 才能发生和存在 只要能事前消除其原因或相关因素, 或使原因或相关因素虽然存在, 但都 不能起任何作用,就一定能起预防事故发生的作用3.事故心理分析(1) 事故心理结构的设计人的心理包括极其广泛的内容:从感觉、知觉、记忆、想象到思 维;从情绪、感情到意志;从兴趣、习惯、能力、气质到性格个性等等事故的心理因素是 对导致一个人发生事故的心理状态和成份的总称 导致事故的心理虽然不如人的全部心理那 样广泛,但仍然有相当复杂的内容, 而且其中各种因素之间又是相互联系、 依存,相互矛盾、 制约的研究人的导致事故心理过程中,发现影响和导致人发生事故行为的种种心理因素, 不仅内容多, 而且最主要的是各种因素之间存在着复杂而有机的联系。
它们常常是有层次的, 互相依存、 互相制约、辩证地起作用为了便于研究,人们把影响和导致一个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