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忧国忧民议.docx
16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忧国忧民议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闪动着简朴的大公无私的思想光芒的话,不 是近代和现代人说的,而是九百年前范仲淹说的 范仲淹是宋朝名臣,一位优良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正是范仲淹一生的写照他抛下家室与韩琦一起镇守陕西,屡次击退了西夏、契丹的侵略,保卫了国家的安好;在那“长烟落日孤城闭”的荒山野岭上,他也曾想过家,沉吟过“浊酒一杯家万里”的诗句,然而他想到“燕然未勒归无计”,就在那里餐风饮露度过了半辈子是啊!“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呢?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它抒发了有志之士为祖国的领土完整和昌盛富强, 为拯救人民的疾苦而奋斗的大气感情,它鼓舞了多数的人为国捐躯。
文天祥在元军兵临城下时,明知前去谈判凶多吉少,考虑到“国事至此”,就“不得爱身”了他置个人生死于度外,几度解脱元军魔掌,以期重整旗鼓,为国雪耻临死时还一心要挽救祖国他在《指南录后序》中发誓:“生不能救国难,死犹为厉鬼以击贼”,还在一首诗 中发出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大气悲歌这不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吗? 在我们的民族解放斗争中,忧国忧民的志士更是浩如烟海了多数的革命先烈英勇斗争,以鲜血染红红旗,目的是“天下之乐”斗争的幸存者,当他们看到革命告成,人民翻身了,感到无比欣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更是“后天下之乐而乐”,他们还为了祖国人民进一步的“乐”――实现四化,正在“老骥伏枥”,真是“烈士墓年,壮心未已”呀! 要“后天下之乐而乐”,必然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只有行“先天下之忧而忧”,才能“后天下之乐而乐”苏联出名的教导家加里宁说过,要成为自己幸福的匠人和创造者,就务必先成为全体工人和农人幸福的匠人和创造者。
当他成为全体工人和农人幸福的匠人和创造者时,他便成了自己幸福的创造者此话正是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概括阐明 我们这些小青年,高中刚毕业,对幸福弥漫了憧憬和敬仰要获得真正的幸福,就务必投身到为人民服务、创办和保卫祖国的洪流中去,吃苦耐劳;在临终的时候,想到自己没有 庸庸碌碌地虚度年华,为祖国的四化事业做出了确定付出时,就会感到骄傲,感到幸福 现在有些人对“幸福”的理解,只囿于一己之利,报考大学“一不出省,二不渡江,三不过河”,丝毫也没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计划这种人结果只会四处碰壁,其“幸福”是最渺茫的,对社会不能有所裨益,甚至成为社会的蛀虫我警告这种人,“男儿西北有神州,莫滴水西桥畔泪”,“当死于过野,以马革裹尸还葬尔,何能卧床上死在 儿女手中邪?”千万别做得比古人送差! 唐代诗人高适说过:“男儿本自重横行”,看法有志男儿要为国效劳,奔波四方。
有进步的前人尚能如此,更何况社会主义时代的青年呢?我们应赋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以新时代的思想内容,胸怀祖国,放眼世界,树立公而忘私的世界观,投身四化建 设,为人民,为祖国,奉献毕生的气力篇二:探讨文的50条经典素材 1,孔子:身为我国古代最宏伟的思想家、教导家,儒家学说的创始人他提出积极用世,以礼乐治国的政治看法,并亲自率领门人周游列国,宣扬自己的政治思想他桃李满天下,“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他提出的教学相长,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思结合等教学原那么方法,至今都是宏大教导工的理论指导教导、执著) 2,孟子看法行仁政而王天下的孟子,看法王道,反对霸道,提出了“保民而王”“省刑罚,薄税敛”“制民之产”的看法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是孟子政治思想的精华他领会地报告后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舍生取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他的文章气势磅礴,雄辩滔滔,而又生动形象读书) 3,勾践:勾践自从被夫差击败之后,时刻不忘会稽之耻,日日卧枯薪尝苦胆,反躬自问:“汝忘会稽之耻邪?”他重用范蠡、文种等贤人,经过“十年生聚,又十年教训”,使越国国 力逐渐恢复起来,并一举将吴国灭亡,实现了“三千越甲可吞吴”的大逆转。
忍耐) 4,项羽:尽管有“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英雄气概,势力也远远大于刘邦,但他“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高傲自大,刚愎自用,事事但凭一己之勇,不愿听从部下的观法,以致大量有才能的人如陈平、韩信、英布等,都离楚归汉,甚至连他唯一的谋臣范增也被逼走,最终只落得个周围楚歌,兵败垓下,自刎而死,连尸首也被人分成五份用以邀功的凄凉结局谦逊) 5,司马迁:刚正不阿,由于替李陵辩护,触怒了汉武帝,被处以宫刑面对人生的奇耻大辱,他没有悲观绝望,而是把屈辱当作鞭子发奋著书,终究完成了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学巨著《史记》,完成了他“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愿望固执、耐挫) 6,庄子:在“窃钩者诛,窃国者诸侯”的黑暗社会中,他理想自己化蝶,超脱丑恶的尘世。
他看法“无为而治”,任其自然他的文章想象丰富,汪洋恣肆,变幻奇异,寓哲理于形象之中《逍遥游》借大鹏与学鸠的故事,报告我们万物皆有所待的道理;《庖丁解牛》的故事,提出了避开一切冲突的养身处世之道;《秋水》以何伯与海神的故事,阐述了事物的大小、 贵贱、是非都是相对的道理??(读书) 8,诸葛亮:聪慧与忠诚的化身,他本来只是一个“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的布衣之士,为报答刘备“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为扶助刘备完成“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宏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才华横溢,“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他命运悲壮,“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忠诚) 9,陶渊明:东晋诗人陶渊明不为“五斗米而折腰”,毅然辞官回乡,过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田园生活,独享那一份“采菊东篱下,悠闲见南山”的恬淡与超脱,实现了“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的梦想骨气、淡泊名利) 10;秦始皇:他滥用民力,焚书坑儒,人人都骂他是暴君,“孟姜女哭断长城”是人们发泄对他的生气。
但他又统一了六国,实现中华民族的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统一他还统一文 字,统一度量衡,为华夏文明的进展做出卓越的付出 11,李世民:他能充分熟悉到“君为舟,民为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与民休息他任人为贤,虚心纳谏,把魏征当作自己施政的镜子,才创造了“贞观之治”的大唐盛世 12,李白:潇洒任情的青莲居士,他那“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自信,他那“俱怀逸兴壮思非,欲上青天揽明月”的抱负,他那“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执著,成就了他“绣口一吐,便是半个胜唐”“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美誉读 书) 13,杜甫:一生命运坎坷多坚的杜少陵,曾经也有过“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青春豪迈,但“安史之乱”的战火烧毁了他的理想当他望见“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后,不禁“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甚至“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更加让人感动的是,那种“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舍己为人、至死不悔的精神爱国无私读书) 14,白居易:相传他每当作好一首诗,总是先念给牧童或老妇人听,然后再反复修改,直到他们听了拍手称好,才算定稿像白居易这样一位出名的诗人,并不因牧童和村妇的无知而轻视他们,由于他懂得真正的文学作品,务必得到人民的供认,所以他虚心求教于人民,这才使他的诗通俗易懂,在民间广为流传,为后人传诵谦逊) 15: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惊涛拍岸中,我们还听到了东坡居士在高歌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乐观豁达的子瞻,面对亲人离别,官场失意,丝毫没有失去对生活的美好憧憬,深刻领悟到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的人生哲理,发出了对天下离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良好祝愿 16,陆游:忧国忧民的南宋诗人陆游一生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一腔爱国热心倾注笔下,几度“铁马冰河入梦来”。
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报国之情至老不衰逝世前,创作的绝笔诗《示儿》:“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寄托了自己的爱国之情爱国) 17,辛弃疾:为了实现自己“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远大抱负的稼轩居士,曾经力擒叛徒张安国,为国杀敌,何等英勇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只能作为自己被斥20多年后的辉煌记忆,“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也只能在梦中重温读书) 18,文天祥:虽然只是一介文臣,却担负起了武将的职责;虽然屡战屡败,却屡败屡战,绝不放弃;虽然战败被俘,却绝不投降;虽然有高官厚禄,却绝不为所动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让我们看到了他“富贵不能***,英武不能屈”的典雅灵魂顽强爱国) 19,岳飞:南宋抗金英雄岳飞,在金人入侵的动乱年头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