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国城建史考点.doc
9页1.古埃及城市建设成就1. 在用地选择上,注意因地制宜村、镇、庙宇建于尼罗河畔的天然或人工高地上,有利于解决水源与交通运输金字塔建于尼罗河两岸远离河道的高地沙漠上,使法老尸体不受河流泛滥之患2. 最早运用功能分区的原则如卡洪城主要分两个区,阿玛纳分三个区,均体现了功能分区的原则3. 最早应用棋盘式路网对其后古希腊希波丹姆规划型式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4. 早期规划的“死者之城”以及新王国时期规划的阿玛纳城均出色地进行了建筑群与城市景观设计在卡纳克与鲁克索神庙的群体设计中,运用了2公里长的中轴线布局,两边布置约1000具人面狮射像规划中应用了对称、序列、对比、主题、尺度等建筑构图手法在阿玛纳的建设中也采用了类似的规划手法 1、 卡洪城的规划特点区位:通往法尤姆绿洲的要道城市特征:1、形态(长方形)2、空间分区(三部分)城市平面为长方形,连长380260米,有砖砌成墙围着城市又用厚厚的死墙划分成东西两部分城西为奴隶居住区,有一条南北向大街从东侧城门贯穿这一位这区仅有一条8~9米宽的南北向通道通向南城门厚墙以东又被一条东西长280米的大路将城东分成南北两部分东西大路的北部为贵族区,面积与城西奴隶区差不多,仅排着十几个大庄园。
路南则是商人、手工业者、小官吏等中产阶层住所它的平面成典尺形,房屋零散地分布着城东有市集、城市中心有神庙,城东南角有一大型坟墓贵族住宅朝向北来凉风的方位,而西部劳动人民居住区,却迎着由沙漠吹来的热风方位,反映了明显的阶级差别1、希波丹姆式的主要思想及影响、典型城市 希波丹姆——西方古典城市规划之父特点:探求几何与数的和谐,强调以棋盘式的路网为城市骨架并构筑明确、规整的城市公共中心,以求得城市整体的秩序之美典型平面:两条垂直大街从城市中心通过,中心大街的一侧布置中心广场,中心广场占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街坊城市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圣地、主要公共建筑区、私宅地段发展:单纯的棋盘式街道—城市轴线—道路与建筑之有计划的配合实践:罗马营寨、米利都、普南影响:一方面满足了希波战争以后以及古罗马时期大规模殖民城市规划建设中迅速、简便化的要求,同时也确立了一种新的城市秩序和城市理想,既符合古希腊数学和美学的原则,也满足了城市中富裕阶层对典雅生活的追求局限:希波丹姆模式也使得古希腊的城市规划从传统上灵活的杂乱、有机走上形式上的典雅或呆板,甚至为了构图的形式美而全然不顾自然地形的存在2、 图示说明米利都城市的规划特点◎道路:棋盘路网垂直交叉大道、中心大街、中心广场、小街坊◎城市分区:圣地、公建、私宅◎住宅分区:工、农、兵、官简述雅典卫城的规划特点 布局:高地、圣地、顺势、自由、关键点、人的活动与空间安排。
意义:雅典卫城是希腊人文主义与理性主义精神的象征圣地建筑的重要性远远超越了传统的宗教祭祀职能、防御职能而成为城邦公民举行礼仪活动的场所和公共活动的中心雅典卫城的主要成就: ①在选址上:卫城位于雅典城市中心,孤立的山丘之上,用乱石在四周砌挡土墙,形成大平台东西280米南北最宽处130米,山势险要只有一个上下通道,在景观上成为整个雅典的控制点 ②在总体布局上:自由活泼的布局方式,山上有一个很好的观赏效果,同时也照顾到山下的观赏山上的建筑物大都延边布置,顺应地形地势 ③创造了良好的视觉效果,绕山一周之后,从西侧进入卫城,可以充分感受卫城 ④创造了良好的室外空间,卫城重点活动都在室外展开 ⑤建筑艺术成就,综合了多立克和爱奥尼艺术,有不同的建筑形式和艺术采用材料和颜色是两种艺术达到统一以白色大理石墙面协调统一 ⑥纪念意义的反映,没有世俗建筑《建筑十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维特鲁威与《建筑十书》 维特鲁威的论文集《建筑十书》是古罗马建设辉煌的历史总结论文集总结了希腊、伊达拉里亚和罗马的建筑设计和城市建筑经验在城市建设上,对城址选择、城市形态、城市布局等提出了精辟的见解 关于城址选择,指出必须占用高爽地段,不占沼泽地,病疫滋生地,必须有利于避浓雾、强风和酷热,要有良好的水源供应,有丰富的农产资源以及有便捷的公路或河道通向城市。
关于建筑物选址,探讨了建筑物的性质,同城市的关系,地段四周的现状、道路、地形、朝向、风向、阳光、水质、污染等等 关于街道的布置,研究了街道与常风向的关系,与公共建筑位置的关系对广场的设计,他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设,以及研究用当地动物内脏试验的方法进行饮用水的试验等 关于理想城市模式:把以数的和谐为基础的毕达哥拉斯学派的理性主义思想统一起来,强调建筑物整体、局部以及各个局部之间和整体之间的比例关系,并且充分考虑到了城市防御和方便使用的需要 平面为八角形,城墙塔楼间距不大于箭射距离,使防守者易于从各个方面阻击攻城者城市路网为放射环形系统市中心广场有神庙居中为避强风,放射形道路不直接对向城门<建筑十书》的主要成就: A、它奠定了欧洲建筑科学的基本体系 B、它系统地总结了古希腊和罗马劳动人民的实践经验 C、它建立了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以及各类建筑物的设计原理 D、把理性原则和直观感受结合起来,把理想化的美和现实生活中的美结合起来,论述了一些基本的建筑艺术原理本书提出建筑学的基本内涵和基本理论,建立了建筑学的基本体系;主张一切建筑物都应考虑"实用、坚固、美观",提出建筑物的"均衡"的关键在于它的局部。
此外,在建筑师的教育方法修养方面,特别强调建筑师不仅要重视才更要重视德这些论点直到今天还有指导意义罗马共和和罗马帝国时期广场的异同罗马共和时期 共和广场是城市社会、政治和经济活动的中心,广场为市民聚欢的公共活动性质比较强烈,广场建筑物彼此在形式上与整体不甚协调,周围房屋散乱到了帝国时期,帝国广场改变了性质,成为皇帝们为个人树碑立传的纪念场地皇帝的雕像开始站到广场中央的主要位置广场群以巨大的庙宇、华丽的柱廊来表彰各代皇帝的业绩广场形式又逐渐由开敞转为封闭,自由由转为严整,其目的在于塑造一个供人观赏的三度空间艺术组群罗马帝国城市 帝国广场是从共和广场的轴线中段向西北延伸约300米左右这里原是块山间的空地帝国广场由奥古斯都广场(Forum of Augustus)和杜拉真广场(Forum of Trajan)等多个广场群组成它们的建筑布局不同于共和广场共和广场上的建筑物强调自我突出,与广场整体不甚协调而帝国广场的建筑实体从属于广场空间,由广场上的方形、直线形和半圆形的空间组成每个空间都有柱廊连接,端部的主要建筑物起着主要装点作用广场群的设计手法是每个帝皇所建筑的广场建筑群与另一个帝皇的广场建筑群在用地布置上彼此垂直相交,以多个彼此相交的垂直轴组成一个完整的整体。
柱廊把各种空间联系起来,也是各个空间的过渡这种设计手法使一些相隔较长时间修建的建筑物之间建立了内在的秩序帝国广场以奥古斯都广场和图拉真广场为主体这些广场群辉煌开阔,明朗而有秩序,由巨大建筑物构成巨大空间 1.西欧中世纪的城市建设特征1、城市的自发形成城市的发展有以下几种情况: ◎要塞 ◎城堡 ◎商业交通2、城市选址及发展方式:选址于水源丰富、粮食充足、易守难攻、地形高爽的地区,四周以坚固的澄清包围起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不断扩建城墙,而且在城墙外产生城郊区,数要是手工业者居住的市街地 3、城市布局:具有走向不规律的道路系统, 环状、放射、方格;公共区和私人区并不像古典城市那样严格地互相隔离 城市公共区的结构十分复杂,所有的权力中心都必须相互毗邻地安排在这里,较大的城市往往有几个中心宗教权力与世俗的对立越来越清晰可见,教堂成为城市中心,控制着城市的整体布局,道路网从教堂放射出去,城市按教区分区,小教堂成为教区中心;教堂广场是市民集会、狂欢和从事各种文娱活动的中心场所 4、美好城市景观:充分利用城市制高点、河湖美景和自然景色,注重人的尺度环境视觉秩序组织与城市细部 :弯曲的街道、相异与相似的建筑,街头的景致2、威尼斯及圣马克广场特点威尼斯 180个岛屿组成 134条河道贯穿其中 迂回曲折的河道 美丽的石拱桥圣马克广场___欧洲最美丽的客厅广场平面曲尺形,空间组合方面,由三个梯形广场组合成一个封闭性复合式广场。
大广场与靠海湾的小广场之间用一个钟塔做过渡.1、阿尔伯蒂——向往古代文化的建筑师<<论建筑》 从环境、地貌、水源、气候等对城市选址进行了论述 探索了街道在军事上的最佳形式 提出了理想的城市模式:街道从城市中心向外辐射,形成有利于防御的多边形星性平面中心设教堂、宫殿、城堡,整个城市由各种几何形体组合 军事防卫的要塞与城市结合他是用理想原则考虑城市建设的开创人,主张从实际需要出发实现城市的合理布局,反映了文艺复兴时代理性原则的思想特征《论建筑》2、费拉锐特《理想城市》典型模式: 星形平面、 辐射型街道,中心教堂 意义:几何形态 和谐 防御作用 中心化 理想城市的实践——帕尔曼诺伐时间:建于1593年 性质:边境防御城市 中心:六角形广场道路:辐射道路、三环连接 中心:棱堡状的防御构筑物 3、斯卡莫齐形态:星形道路:格网 中心:市民广场 两侧:商业广场 南北:交易所市场 运河横穿理想城市平面:城中心为建有宫殿的市民集会广场,两侧为两个正方形商业广场,南北分别为交易所和市场广场,主要广场的南侧有运河横穿。
理想城市的实践——法国:萨尔路易影响: 阿尔伯蒂作为这个时期的杰出代表,他继承和发展了维特鲁威的思想理论,运用理想原则考虑城市建设,主张从实际需要出发,实现城市合理布局,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理性原则的思想特征 在阿尔伯蒂的影响下,出现了一大批理想城市规划师,如费拉锐特、斯卡莫奇、阿维林诺等人他们师承维特鲁威,使各种放射式规划大为流行,并同新的城市防卫技术结合起来他们的规划设计概念都有追求几何完美的思想,把城市构成一个完美的整体 虽然文艺复兴时期建造出来的城市不多,但是这时期人们对规划理论的探讨却达到了城市规划设计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潮城市规划设计的经典理论也在此期间初步形成体系,对欧洲乃至全世界的规划设计思想产生深远的影响 2、巴洛克时期封丹纳的罗马改建主要内容 封丹纳提出进行全城结构规划的新概念,在整座城市中建立了完整的街道系统和视觉走廊,将高大的纪念性建筑物作为城市中的关键地标1、将主要的宗教建筑、世俗建筑、凯旋门用道路连接 2、注重动感 ,整个区域构成整体环境3、修直了街道,道路交叉口建了广场4、3条道路通波波罗城门3、罗马市政广场的规划特点1、米氏的重要作品2、文艺复兴时期较早的轴线对称广场3、突出的贡献是改建模式4、元老院与左侧的档案馆已经存在,新建了博物馆5、形成对称梯形6、不同时期的建筑物协调统一有机生成独特之处:1、三面建筑,一面敞开、正对坡下的大绿地2、入口大台阶、锐角放大,使人产生了缩短的感觉3、向后分开的建筑让人觉的比较深远4、元老院第一层改为基座,二三层为柱廊。
高大化5、元老院台阶入口处,是以建筑为框景的城市全景6、人在行径中,每一瞬间景观互相加强 4、 凡尔赛的规划特点宫城、占地1500公顷、长达3公里、容纳2万人特点:1、放射道路 但包含在一个视野之内2、强烈的轴线、3严格的对称水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