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顶管施工方案说明书.docx
16页6-1 顶管施工概况①3500mm顶管全长553ml采用土压平衡式顶管 掘进机,穿越的土层主要为 层④1粉土、层④2淤泥质粉 质粘土和层⑤1粉质粘土对 顶管机头和管节的顶进阻 力进行估算⑴顶管机正面最大阻力:Pt =r(H+2/3D)tg 2(45 o+ ① ⑵= 18.5(7.35+2 X 4.2/3) tg 2(45 o+20.8 o /2) 2=394kN/mN =1/4 兀 D2Pt= 1/4 兀 X 4.22X342=5463kN⑵采取注浆减摩措施时, 553m管道摩阻力:F 摩=K;t DL=5 兀 X 4.16X553=39338kN⑶总顶进阻力:"4N+F摩安装电气=5463+39338 1 =44801kN⑷实际顶力:根据中继间的布置(见“6-4穿运地涵顶管段的轴线采用 直线布置,为过水能力为30mVs、 内径尺寸为3.5m、外径为4.16m、 长553.1m的钢筋混凝土顶管 顶管采用“ F”型接头式钢筋混 凝土管,顶管共分3孔管间净 距4.94m,管顶覆土厚5.0〜6.0 m,顶管顶高程-6.0m ,底高程 -10.1m在顶管范围内分布的土 层有③2、④1、④2、⑤1、⑤2 层。
其中③2、④2层土呈流塑状, 高压缩性,土质差,京杭运河以 北该二层土厚度相对较厚,顶管 基础座落在④2层上,京杭运河 以南顶管基础座落在⑤1、⑤2层 上,土质较好顶管施工平、剖面图见 附图6—01» J6-2 顶管施工工艺⑴顶管施工流程见下图:安装机架、后靠、主顶।工… … 四 ——装置顶管施工流程图|设备调试 ]测量放样-⑵顶管顶进工艺 । 出洞顶管顶进工艺见附图6-026-3顶力计算吊放设备段、中继间中呻间的布置”),顶进实际最 大小力就是100m管道摩阻力:Li=9000X 75%/(5 兀 X4.16)=5 兀 X4.16 X 100 =6535kN式中:N 一顶管机正面阻力(kN);Pt 一 被动土压力(kN);r 一 土容重(kN/m3);h 一最大复土深度(m) ;①一内摩擦角(o);D 一顶管机外径(m);D 一硅管道外径(m);K 一硅管道单位面积摩阻 力(kN/m2),根据《地基基础设 计规范 » (DGj08-11-1999 ), 取 5 kN/m2;l 一硅管道长度(m16-4中继间的布置⑴中继间的布置根据以上顶力的计算并结 合以往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为 了减少顶进阻力,提高顶进质 量,减少地表变形,施工中必须 采用中间接力顶进。
当总推力达到中继间总推 力40%~60%,设置第一只中继 间,以后每当达到中继间总推力 的70%~80附,设置一只中继间 中继间的总推力为9000kN,使用 中继间推进硅管道的长度:= 103 米第一只中继间设于顶管机 尾部处以后每隔100米设置一 只中继间,设置5只,余下的53 米由主顶承担每条顶管初步设 置6只中继间,当主顶油缸达到 中继间总推力的90%寸,就必须 启用中继间在施工中根据实际 情况对中继间的布置可以作必 要的调整⑵顶进实际最大顶力:根据中继间的布置,顶进实 际最大顶力就是100m管道摩阻 力:F实=K%D L1=5 兀 X4.16 X 100 =6535kN6-5后背(座)设计顶管的后座由钢后靠、后座 墙和工作井后方的土体三者组 成在顶进过程中,各个油缸推 力的反力均匀地作用在顶管的 后座上对顶管后座的承受力进 行估算顶管后座的承受力R为:R=a B(rH2Kp/2+2cH Kp)2=2.0 乂 1.2【18.5 X 12 x tg 2(45 o+20.8 o /2) +2 X 40 X 12Xtg (45 o+20.8o /2)]=16775kN式中:R一顶管后座承受力(kN);% 一系数(取2.0 );B —后座墙的宽度(m);H —后座墙的高度(mm;Kp一被动土压系数, tg 2(45°+①⑵;c 一土的内聚力(kPa)。
为确保安全,顶管后座的实 际承受力应为:R/1.5=11184kN<6535kN(实际最大顶力)由以上可见,顶管工作井的 后座满足顶管顶力要求根据设计要求顶进工作井 后座土体进行了 3排①850搅拌 桩进行土体加固,具体见 附图 6-03:顶管后靠布置示意图6-6顶管机头选型及设备的 规格、数量⑴顶管机头选型根据工程地质资料和业主 要求结合多年的顶管施工经 验,决定选用多刀盘土压平衡顶 管机进行施工多刀盘土压平衡 顶管机结构简单,设备投入少, 经济合理,操作简便,技术先进, 安全可靠,适用于淤泥质粘土、 粘土、粉砂土、砂性土,尤其适 用于在建筑群下、公路、河流等 特殊地段的顶管施工⑵顶管机械设备①多刀盘土压平衡顶管机A.根据土压平衡的基本原 理,利用顶管机的刀盘切削搅拌 正面土体,使机头土压仓内的土 体压力平衡开挖面的水土压力, 稳定土体以顶管机的顶速(即 切削量)为常量,螺旋输送机转 速(即排土量)为变量进行控制, 使土压仓内的土体压力与开挖 面的水土压力保持平衡,保证开 挖面的土体稳定,控制地表的隆 起和沉降B.本机采用二段一较承插 式结构,在较接处设置二道具有 径向调节功能的密封装置,并设 有注浆孔,便于在施工时同步注 浆。
刀盘为电驱动,变频调速, 控制刀盘转速,并在土压仓面板 设置3只土压传感器,显示正面 土体的土压力值纠偏系统采用 8只双作用油缸,编成4组,与 座标轴线呈45°布置,纠偏夹角 0c =±2°C.在顶管机二段壳体之间均设有止转装置,可防止壳体在 顶进中发生相对转动密封土仓 上方设置注浆孔,可注入水或泥 浆,改善土质,便于排土D.螺旋输送机采用轴向端 部出土,增加排土高度,为大容 量土箱运输创造条件采用电驱 动形式,变频调速,根据正面土 体土压值大小,控制螺旋输送机 排土速度,保持土压平衡②主顶装置主顶装置由底架、油缸组、 顶进环、钢后靠及液压动力站等 组成,是顶管施工的重要组成部 分A、底架主要承载顶管机、中继间、 管节之用,底架为拼装式钢结构 件,设置8只螺旋千斤顶,每只 起重量320KN可以调整底架高 度达到施工要求;底架前端和两 侧设置10只水平支撑,能将底 架与井壁撑实,防止底架移位 底架上部设置内外两付轨道,左 右对称分布,内轨道作顶管机、 中继间、管节的承载之用,外轨 道则为顶进环行走之用B、油缸组根据要求,顶管机装备顶力 为12000KN选用双作用双冲程 等推力油缸6只,每只油缸最大 推力为2000KNN施工时主顶最大 顶力不超过9000KN避免因顶力 过大使硅管节碎裂,并确保工作 井安全。
油缸行程S=3500mm油 缸分两组,并用可分式结构的支 座固定,左右对称分布,并用连 接梁连成一体顶进环由顶环和顶座组成,顶环用 螺栓固定在顶座上,顶座底部设 置4只滚轮,放于外侧轨道上可 往复运行顶进时顶环伸入管节 尾部,起对中及导向作用,并传 递油缸的顶力,使管节受力均 布D钢后靠主要承受油缸顶进时的反 力,并将其均匀地传递到工作井 钢筋硅井壁上,避免井壁因受力 不匀而碎裂钢后靠的受力区域 设有加强板,应尽可能与主顶进 油缸对准钢后靠安装时应与顶 进轴线保持垂直,与井壁留有约 10cm空隙,并用素硅充填捣实E、主顶装置液压系统液压泵站选用 25SCY14-1B 和10SCY14-1B手动变量轴向柱 塞油泵各一台组合而成,分别配 备Y160L-6和Y132M-6型电机 通过变频调速可自动改变油泵 的流量,根据顶进时工况要求及 时控制主顶油缸的顶速F、主顶装置技术参数油缸尺寸:DX dx L=?325x?280x 2655mm油缸数量:6只 油缸行程:S=3500mm 装 备 顶 力:Fma户12000kN(Pna户31.5Mpa)额定顶力:F额W 9000KN(P额 <25Mpa)顶进速度:V=0~80mm/min (3)中继间装置A、中继间装置的结构特征 中继间采用二段一较可伸 缩的套筒承插式结构,偏转角% =± 2°,长度约2000mm外形几 何尺寸与管节相同。
在校接处设 置二道可径向调节密封间隙的 密封装置,确保顶进时不漏浆, 并在承插处设置可以压注1号锂 基润滑脂的油嘴,以减少顶进时 密封圈的磨损在较接处设置 4 只注浆孔,顶进时可以进行同步 注浆,减小顶进阻力在正常顶进时,只用第一道密封装置,第二道作为储备当 第一道密封圈磨损时,发现有漏 浆点,即可用径向调节装置,调 整密封间隙,使漏浆现象得以及 时制止当第一道密封圈失效 时,即可启用第二道密封装置, 从而保证顶进的连续性由于顶 进距离长,密封圈磨损相当厉 害,为防止万一,第一道密封装 置设计成可拆卸的,便于更换密 封圈,从而达到万无一失B、中继间装置主要技术参数油缸尺寸:DX dx L=?168 x?140x 650mm油缸数量:20只油缸行程:S=300mm装 备 顶 力:Fma=0000kN( Pma户31.5Mpa) 额定顶力:F额W9000kN(P 额 <27Mpa)⑵顶管机头数量根据本标段工程施工总 进度计划安排,顶管机头采 用1只投入本工程即可满足 业主工期要求,这样设备投 入费用也较经济,可以相应 减少工程的投资费用6-7顶管施工测量及测量纠偏方⑴顶管施工测量①顶管轴线的布设按甲方所提供的城市坐标 点连接出洞井和进洞井之间的 进、出洞门的两点坐标及高程, 以坐标值的计算建立相应坐标 系,为顶进轴线高程之差决定顶 管顶进坡度。
②建立施工顶进轴线的观 测台按独立坐标系放样后靠观 测台(后台),使它精确地移动至 顶管轴线上,用它正确指挥顶管 的正确施工以后按施工的情 况,决定定期复测后台的平面和 高程位置③按三等水准连测两井之 间的进出洞的情况,计算顶进设 计坡度④顶进施工测量在后台架设J2型经伟仪一 台,后视出洞口红三角(即顶进 轴线)测顶管机的前标及后标的 水平角和竖直角测一全测回,采 用fx4500P计算编排程序计算顶 管的头(切口)尾的平面和高程 偏差离值,来正确指挥顶管的施 工⑤注意问题顶管施工初次放样及顶进 极为重要另外由于顶管后靠顶 进中要造成变化,后台的布置应 保持始终不动,来确保顶管施工 的测量的正确性⑵测量纠偏控制① 为了使顶进轴线和设计 轴线相吻合,在顶进过程中,要 经常对顶进轴线进行测量在正 常情况下,每顶进一节管节测量 一次,在出洞、纠偏、进洞时, 适量增加测量次数施工时还要 经常对测量控制点进行复测,以 保证测量的精度②在施工过程中,要根据 测量报表绘制顶进轴线的单值 控制图,直接反映顶进轴线的偏 差情况,使操作人员及时了解纠 偏的方向,保证顶管机处于良好 的工作状态③在实际顶进中,顶进轴 线和设计轴线经常发生偏差,因 此要采取纠偏措施,减小顶进轴 线和设计轴线间的偏差值,使之 尽量趋于一致。
顶进轴线发生偏 差时,通过调节纠偏千斤顶的伸 缩量,使偏差值逐渐减小并回至 设计轴线位置在施工过程中,应贯彻“勤测、勤纠、缓纠”的 原则,不能剧烈纠偏,以免对管 节和顶进施工造成不利影响④本工程测量所用的仪器 有全站仪、激光经纬仪和高精度 的水准仪顶管机内设有坡度板 和光靶,坡度板用于读取顶管机 的坡度和转角,光靶用于激光经 纬仪进行轴线的跟踪测量6-8 顶管顶进施工6-8-1 顶进设备安装(1)把地面上的测量控制网 络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