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平面交叉规定(规范节选).doc

21页
  • 卖家[上传人]:人***
  • 文档编号:482494294
  • 上传时间:2023-08-18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50MB
  • / 2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关于穿插路口如何认定等问题的答复发布部门: 公安部、公安部交通管理局 发布文号: 公交管〔1991〕17号 市公安交通管理局:  你局"关于执行〈道路交通管理条例〉中有关问题的请示"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平面穿插路口如何认定的问题"中华人民**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第 四十三条所称的穿插路口,指平面穿插路口,即两条或两条以上道路在同一平面相交的部位这里的道路,包括城市街道、胡同、里巷(仅与城市街道两侧人行道平面相交的胡同、里巷除外)和公路符合该条件的即可视为穿插路口公路与未列入公路范围的乡村小路的平面穿插点,不属于穿插路口"公路工程技术标准"8.3 平面穿插8.3.1平面穿插是公路路网中的节点,其位置和形式的选定直接影响路网整体效益的发挥以及交通平安,因此平面穿插的选址和选形必须综合考虑各种相关因素,同时应表达平安第一的原那么,保证相交公路的线形指标等平面穿插各组成要素都能满足其平安要求。

      一级公路具有两种功能,但都允许设置平面穿插一级公路作为干线公路时,为视需要控制出人,因之应限制平面穿插数量,可采取合并、设置辅道等措施尽量加大平面穿插的间距;一级公路作为集散公路时,其平面穿插必须配以齐全、完善的交通平安设施8.3.2 从调查研究中了解到,目前国内公路平面穿插的交通管理尚未得到充分重视,除信号穿插以外,许多用路者对其他交通管理方式及其规那么尚不熟悉,导致平面穿插的交通状况较为混乱因此,应对平面穿插的交通管理引起重视并在设计中明确其管理方式一般来讲,当被交公路等级较低、交通量较小或相交公路中有一条为干线公路时,应考虑采用主路优先穿插;当各相交公路的功能和等级一样、交通量或行人数量很大时,可采用信号穿插;无优先穿插一般仅用于相交公路的等级很低、交通量不大的情况8.3.3 从平安的角度考虑,相交公路在平面穿插范围内应该有良好的线形和视距,因此其设计速度一般不得任意降低当相交公路的等级和交通量相近时,其交通管理方式可能采用信号穿插或无优先穿插,此时主线的设计速度可适当降低当为主路优先穿插时,次路的设计速度也可适当降低,但主路的设计速度应与根本路段的一样右转弯的设计速度过大,将难以保证相应的超高及其过渡段,同时也会明显增加用地面积;左转弯车道的设计速度过大,将会扩大穿插冲突面积,增加出现事故的概率。

      因此,对右转弯和左转弯车道的设计速度应予控制8.3.4专题研究成果说明,平面穿插间距过小,数量过多,是引发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当主线为干线公路时尤其是这样而国内目前在平面穿插设置间距方面尚未标准,许多地方在公路上随意开口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对平面穿插的最小间距作出规定已经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平面穿插的最小间距主要是从车辆运行的交织段长度、附加左转弯车道及减速车道长度、交通运行和管理、平面穿插间距与事故率的关系等方面结合调研资料经综合分析后确定按现状和通常的设计思路,在路网密集地区要满足其规定的间距要求似乎较为困难,但平安的保证必须是第一位的,应该正确认识综合效益与投资的关系,更新设计理念,强化平面穿插最小间距的保证措施,如加设辅道、合并局部穿插口、增设立交以及在上游合并支路等8.3.5平面穿插的渠化是提高平安性和通行能力的有效手段之一,对渠化的设置要求主要根据相交公路的功能和交通量而定随着交通量的增长,非渠化穿插已难以适应,因此本次修订将平面穿插的渠化设计作为设计原那么列人条文"公路平面穿插优化设计〔**〕"第八章公路穿插设计第二节公路平面穿插一、穿插口设计的根本要求和任务〔一〕根本要求1.在确保平安的前提下,使车辆和行人在穿插口能以最短的时间顺利通过。

      2.正确设计穿插口立面,保证穿插口范围内的地面水迅速排除〔二〕设计任务1.正确选择穿插口型式,合理确定各组成局部的尺寸2.确定必须保证的行车视距,从而确定穿插口的视距范围3.立面布置需符合行车和排水的要求4.处理好主要公路与次要公路的关系主要公路与次要公路穿插时,平、纵线形要全盘考虑、相互配合,使各自能符合有关技术标准的要求,但一般应首先保证主要公路线形的舒顺、平缓5.正确合理地进展交通组织和交通管制,如设置必要的交通平安设施,合理布设交通岛和人行横道等综上所述,路线穿插的规划与设计,应根据交通量、设计速度、交通组成和车流分布情况,并结合该地区的地形、土地使用情况,分别进展单独设计改建公路时,还应研究穿插处交通事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展改建立计二、平面穿插口的技术要求1.公路与公路穿插,除高速公路全部采用立体穿插外,一级公路可少量采用平面穿插,二级以下公路尽量采用平面穿插2.平面穿插路线应为直线并尽量正交,当采用曲线时,其半径宜大于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3.平面穿插一般应设在水平地段紧接水平地段的纵坡,一般不应大于3%,困难地段不应大于5%,坡长应符合最小坡长的规定4.一、二级公路的平面穿插,应根据具体情况设置转弯车道、变速车道、交通岛和加铺平缓的转角。

      转向车道的宽度一般为3m,并根据该公路的等级设置适当的缓和段5.平面穿插的型式应根据各相交公路的功能、等级、交通量、交通管理方式,并结合地形、用地条件和投资等因素来选定6.各平面穿插口之间的间距应尽量地大,以便提高通行能力和保证平安7.平面穿插的设计,应以左转弯、右转弯和直行等不同方向的设计小时交通量为根本依据8.远期拟建成立体穿插的平面穿插口,近期设计应将平面穿插与立体穿插做出总体设计,以便将来改建9.平面穿插的交通管制分为主路优先、无优先穿插、信号穿插三种方式当被穿插公路等级较低、交通量较小或相交公路中有一条为干线公路时,应考虑采用主路优先穿插;当相交公路的功能和等级一样,交通量或行人数量很大时,可采用信号穿插;无优先穿插一般仅用于相交公路等级很低,交通量不大的情况10.平面穿插范围内的设计速度,原那么上应与相交公路的相应等级的设计速度一致当相交公路等级一样或交通量相近时,平面穿插范围内,直行交通的设计速度可降低,但与该级公路的设计速度之差不应大于20km/h其它情况的设计速度按交通规那么办理三、平面穿插的类型和适用范围平面穿插口的形式设计得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投资和使用价值,所以应切合实际地考虑远期的需要和近期的可能两方面因素,选择合理的方案。

      平面穿插按构造组成分为渠化穿插和非渠化穿插;按几何形状分为T形、十字形和环形穿插〔一〕非渠化平面穿插设计速度较低,交通量较小的双车道公路相交,可采用非渠化穿插1.主要公路的设计速度≤60km/h,或设计速度为80km/h,但交通量较小,次要公路为县乡公路或四级公路的T形穿插,当转弯交通量较小时可采用图8—3中a所示的非加宽T形穿插2.主要公路的设计速度为80km/h, 次要公路为县乡公路或四级公路的T形穿插,当转弯交通量较大而会导致直行车辆的过分减速时,应采用加宽式T形穿插主要公路右转弯交通量较大者,应采用图8——3中b的型式;左转弯交通量较大者,可采用c的型式3.县乡公路或三、四级公路相交的十字穿插,可采用图8—3中d的型式4.主要公路的设计速度为80km/h,次要公路为县乡公路或三、四级公路且转弯交通量不大的十字穿插,可采用图8—3中e的型式公路路线设计细那么〔总校稿〕4.6 公路接入*4.6.1 公路的接入控制与接入管理应根据公路的功能合理确定接入方式按控制程度不同分为完全限制接入、局部限制接入、接入管理、支路进出口管制等四种形式1“完全限制接入〞是将优先权全部赋予主线上的通行车辆,公路的接入完全由立交的匝道来实现,防止被交道路直接连通公路。

      2“局部限制接入〞是有选择地将优先权赋予主线上的通行车辆,接入形式根据相交道路的不同功能与等级,选择立体穿插或平面穿插3“接入管理〞是对相交道路接入点的选位、设计、运营管理以及对不同类型交通源接入地点进展评估与选择4“支路或进出口管制〞是对不限制接入的被交道路实施某种程度的控制与管理措施,接入点位置、数量以及接入点的几何设计均应保证主路交通的平安与效率4.6.2 接入方式应按以下规定选择:1、高速公路应采用完全限制接入;2、一、二级公路应采用局部限制接入,对于两条具有干线功能的公路相交时应采用立体穿插,具有集散功能的公路宜采用接入管理;3、三、四级公路宜采用支路或进出口管制,具有集散功能时应采用接入管理4.6.3 接入控制形式应按照以下规定选择:1、高速公路强调机动性,要完全限制接入;农村公路强调通达性与效劳功能,应提供充分的接入;集散公路应兼顾机动性与通达性的需求;2、功能等级较高的公路应防止或严格限制直接的接入;功能等级较低的公路应提供合理的接入;3、接入点宜设置信号灯强化直行交通流的优先权,减少交通冲突、保障行车平安;*"一级公路控制出入标准"专题研究4、支路进出口应偏离公路穿插口一定的距离,并为转入支路和进出口的车辆提供足够长的等待区间,降低事故风险,减少交通干扰。

      4.6.4 局部限制接入和允许接入的公路,非机动车道的设置规定如下:1、专用非机动车道在穿越村镇、邻近村镇等非机动车交通量比拟大的公路路段上,公路横断面设计应考虑设置与机动车行车道有物理性分隔的专用车道,为非机动车与行人提供通行空间2、机动车行车道内的非机动车道当穿越村、镇路段路侧非机动车与行人干扰较少时,在机动车车道外侧宜设置标线分隔的非机动车专用车道3、混合车道当横断面布置不具备根本条件,可适当加宽最外侧机动车道,为局部非机动车提供行驶空间12 公路与公路平面穿插12.1 一般规定12.1.1 平面穿插位置的选择应综合考虑公路网现状和规划、地形、地物和地质条件、经济与环境因素等选在地形平坦、视野开阔处,在穿插范围内应尽量通视12.1.2 平面穿插的型式应根据相交公路的功能、等级、交通量、交通管理方式、用地条件和工程造价等因素确定,选用主要公路或主要交通流畅通、冲突点少、冲突区小且分散的形式12 .1.3 平面穿插的间距应综合考虑公路网的构造和车辆通行条件,满足交织长度、视距、转弯车道长度等的最小距离,保证车辆通过穿插时不受前面穿插处等待的最大候车列队的干扰,这一最小间距应不小于150m。

      各级公路平面穿插(包括出、入口在内)的间距应不小于表12.1.3 的规定表12.1.3 平面穿插最小间距公路等级一级公路二级公路干线公路公路功能一般值最小值集散公路干线公路集散公路间距〔m〕 2000 1000 500 500 30012.1.4 平面穿插应减少冲突点数量,使冲突区域减少到最低限度,分化冲突点,给予主要车流优先权,控制车速,视距保证12.1.5 平面穿插的岔数不得多于四条,新建公路不得直接与已建的四岔或四岔以上的平面穿插相连接,采用环形穿插时,岔路不宜多于五条平面穿插的交角宜为直角并防止错位穿插、多位穿插和畸形穿插当斜交时,其锐角不宜小于70°当受地形条件及其它特殊情况限制时,不应小于45°12.1.6 平面穿插范围内相交公路的设计速度应与路段设计速度一样两相交公路等级一样或。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