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既有线勘测和设计.doc

28页
  • 卖家[上传人]:cl****1
  • 文档编号:421047796
  • 上传时间:2023-07-14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94.02KB
  • / 2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一、既有线改建的特点和改扩建原则二、改建铁路主要技术标准的选择特点三、改建既有线平面和纵断面设计四、增建第二线的正线平面和纵断面设计五、施工干扰及施工期间维持临时行车的措施既有线勘测和设计既有铁路随着运量的逐年增长,当仅靠挖掘现有设备的潜力仍适应不了日益增长的运输任务时,即需进行技术改造一、既有线改建的特点和改扩建原则既有铁路的改造受现在设备和运营现状的制约,施工时与运营相互干扰,所以既有线改建不同于新线对改建方案必须进行总体设计,然后抓住合理时机,分期施工在改建中对主要技术标准的选择如何提高问题,不能脱离现状,应结合改建方案的需要和既有线的实际情况考虑,在充分利用既有线路和设备的基础上,合理提高标准,避免大拆大改改建既有线应依靠科学技术进步,采取土(建)、机(车)、电(通信信号)、运(运输组织)相结合的办法综合扩能凡能用机、电、运办法提高能力的,就尽量少用土建办法二、改建铁路主要技术标准的选择特点(一)结合改建方案提高主要技术标准改建既有线的目的主要是提高输送能力选择任何改建方案首先应满足远期运输要求,然后根据改建方案,进行总体设计,选择主要技术标准既有线的改建一般是随着铁路运量的增长分期实现,先对某些薄弱环节和能力紧张区段进行改建,逐步提高输送能力;待能力饱和后再按远期运量要求的改建方案一次全面实施。

      改建方案是在既有线基础上,按牵引种类和正线数目改变与否,以电气化、、单线、局部双线、双线等技术改造措施的不同组合而成二)结合既有线现状提高主要技术标准在选定改建方案的前提下,对与改建方案直接相关的那一部分主要技术标准,结合既有线现状进行提高时,标准要适中,不宜过高,特别是涉及土建方面的主要技术标准,不能大拆大改随着牵引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根据改建线路的多年运营实践,考虑动能利用确定牵引质量应是既有线是否消减零散超限坡度的一项重要原则对于连续长大坡道地段,应尽量通过调整机型解决,对必须进行落坡改造的地段,要反复论证关于最小曲线半径,低于《线规》标准的不一定都要改建,而应视曲线所在地段的列车速度和客运量大小等因素决定三、改建既有线平面和纵断面设计改建既有线、增建第二线的正线平面和纵断面设计原则和方法,因建设项目和设计意图不同,与新建铁路相互之间有相同之处,也有各自的特点一)改建既有线的平面设计1.设计原则改建既有线,必须在保证运输安全、满足运输需要的前提下,尽量利用 建筑物,防止大拆大改必须解决好“改建范围、技术标准和施工过渡”三个主要问题1)对于严重危及行车安全的病害地段及因受线路平面、纵断面限制而不能满足运输要求的地段,必须改建。

      改建既有线应充分利用既有建筑物,若改建既有线将引起大量废弃工程时,应与改线方案进行比较后确定2)困难条件下,为减少改建工程,可采用《线规》中有关改建既有线的标准,不必强求与新建铁路一致改线地段,一般采用新建铁路标准3)应根据既有线的行车密度及是否增建第二线等条件,考虑不同的施工方案,以尽量减少改建工程与运营的干扰,并保证施工和运营的安全2.平面设计(1)改建原则1)改建限速的小半径曲线;2)改善平面曲线半径;3)调整线路纵坡;4)绕避或整治病害;5)车站布置改变2)一般规定1)曲线半径①最小曲线半径应结合既有线标准比选确定,困难条件下如按标准改建将引起较大工程时,个别小曲线半径可以保留②新建铁路不宜设计复曲线改建既有线在困难条件下,为减少改建工程,可保留复曲线;增建与之并行的第二线,如有充分依据,也可采用复曲线③增建二线时,两线线间距不变的并行地段的平面曲线,宜设计为既有线的同心圆2)缓和曲线缓和曲线长度应根据曲线半径,结合行车速度和地形条件,一般按《规范》规定的数值采用,有条件时,采用较长的缓和曲线长度如采用较长长度将引起较大工程时,可采用较短的缓和曲线,其长度应按实设曲线超高和路段旅客列车设计行车速度最大超高顺坡率确定,并取整10m的整倍数,特殊困难条件下可取整至1m,但不应小于20m。

      3)设计步骤、方法1)整正曲线既有曲线在多年运营后,将发生不规则的变形整正既有曲线,就是根据外业实测的平面曲线资料、选定的曲线半径、缓和曲线长度,用标准的曲线线型来表达既有线的现状,作为改建既有线的依据故在选定曲线半径、缓和曲线长度时,应使全曲线范围内的拨距为最小,如实地反映既有线的现状既有线平面测绘应在初测完成,是既有线改建设计最基础资料之一,在既有线改建工程中相当重要第一、是既有线整正的基础,是既有线平面资料是平面设计的依据;第二、是可研、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的基础既有线横断面测量全部是以既有线为基线,根据设计线拨距、线间距、路肩高程完成横断面设计和工程数量计算;第三、是施工基线在既有线改建施工中以既有线为依据,根据既有线拨距、线间距确定设计线平面位置,完成路基、桥涵防线和最终铺轨工程因此,平面测绘相当于新线铁路导线测量和中线测量工作,应引起相当重视2)改建地段的平面布置这是最关键的一环,应根据运营需要,既有线现状及自然条件全面考虑,选定合理的平面布置3)计算设计线的平面资料及既有线至设计线的线间距二)纵断面设计1.改建原因(1)调整坡度;(2)延长车站到发现有效长;(3)满足水害地段最小路肩高程;(4)满足铁路跨越公路最小净高要求;(5)满足既有隧道最小净高的要求。

      2.一般与新建铁路规定相同3.放大纵断面图因既有线纵断面的改建要求细致、准确,为保证尽可能利用既有建筑物,故设计时采用放大纵断面图4.设计步骤、方法和注意事项(1)改建既有线的纵断面设计,先在放大纵断面图上根据轨面高度及道床厚度等资料进行,然后汇总各项设计资料,绘制线路纵断面图或详细纵断面图2)放大纵断面图上的设计轨面高程应:1)一般不低于计算轨面高程,以保证设计的道床厚度符合规定标准;2)接近于既有轨面高程,以减少抬降工程量,若既有道床厚度超过规定标准且既有轨面高程高于计算轨面高程,如有特殊需要,允许降低轨面高程放大纵断面图应在初测中完成,是如实反映既有线纵断面现状,是可研设计、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的基础,因此相当重要在勘测设计应重视挖道砟厚度3)纵断面设计应以改建工点所需的高程为依据,计算确定轨面高程及纵断面坡度1)桥梁上,一般不允许降低既有轨面高程,尤其在明桥面的桥梁上在有碴桥上,可用加厚道床的办法来抬高既有轨面高程,其抬高值应不影响桥梁的应力与稳定性当抬高值较大时,应与抬高既育墩台的方案作比较若抬高值在0 . 4m 以内且墩台伏态良好,一般可不进行结构检算,抬高值大于0.4m 时,应进行结构检算。

      当既有桥梁废弃而在原桥位上另建新桥,其梁底高程受水位控制时,可采用低高度梁或无碴无枕梁,以避免或减少桥梁两端线路的抬高涵洞处如需降低既有轨面高程时,一般应保证涵顶至轨底的高度不小于1.0m设计的路肩高程应高于设计水位连同壅水高0.5m 2)如隧道净空高度不足,可调整线路纵断面落底处理在困难条件下,木枕轨道的个别段落,道床厚度可减至20cm 当降坡落底引起隧道两端引线地段工程改建困难时,应与挑顶改建方案作比较3)车站站坪范围内正线线路的纵断面,一般不宜过多地抬高或降低,以免弓I 起站内建筑物如车站线、咽喉区、站台、天桥、信号与给水设备的改建当减缓站坪坡度、延长站坪长度引起站坪纵断面的改建时,应全面考虑改建方案,在满足运营要求的前提下,使整个车站改建工程量为最小当车站正线要抬高或降低时.可用车站站线作为施工时的临时通车线路4)在挡土墙、护坡地段,抬道时应考虑加宽路基后不使填土坡脚盖过挡土墙或护坡,必要时可采取加固措施5)路堑地段落道,应考虑路基施工时对行车的干扰(尤其是石质路堑)、路堑边坡是否稳定以及地下水位的高度等当路基受地下水位影响发生病害时,尚应考虑降低地下水位的措施路堤抬道,应考虑路基加宽部分的稳定性,尤其是高路堤。

      水害地段,路基高程一般应满足“设计洪水位十波浪侵袭高+奎水高+0.5m ”的要求4)抬坡和落坡将引起既有轨面高程的抬高和降低,设计时,应按抬降值的大小、施工与运营干扰的程度以及工程费等进行综合比选后,分别采用道砟抬道、提高路基抬道或降低路基落道来完成一般情况下,抬道高度小于50cm时,用道渣抬道;在50-100cm时,用渗水抬道;大于100cm时,用普通土抬道改建既有线利用道渣抬道时,抬道高度不宜超过50cm 如需落道以降低高程时,个别地点的道未厚度可按规定减小5cm ,但道床厚度不得小于25.m 降低轨面高程不宜采用挖切路基的措施仅在受建筑物构造限界,建筑物构造限制及为消除路基病害地段,才可采用5)为了尽量减少起落道的工程数量,设计坡度允许以0.1‰为单位,坡段长度允许采用10m的倍数三)横断面设计及平、纵、横相互间的协调1.横断面设计有关规定及其类型既有线路基的路肩宽度应符合《 路规》 的规定既有线帮宽路堤,应沿既有线路堤坡面挖成宽1m的台阶,帮填土顶部宽度不应小于0.5m.底部不应小于顶部宽度值用渗水土抬道,下面的非渗水土层面,应有向外侧倾斜为1~4 %的排水横坡横断面设计类型的选择,取决于既有轨面高程的拾、降及其数值的大小,并与平面设计相协调。

      设计时应与路基专业结合,确定采用的类型l)既有中线不移动 1)道碴抬道用道碴抬道时,抬道总高度不宜超过0.5m 一般以0 . 3m 为宜每次起道高度不宜超过0.1m,以利作业优点:每次抬道高度不超过0 . 10m 时,可利用列车间隔时间施工,对运营干扰不大缺点:抬高值较大时,往住要加宽路基,同时道碴单价高,用道碴拾道较不经济道碴过厚,养路下道不便.道床边坡不易保持,维修时.补充道碴的数量也较大2)渗水土抬道 当拾道高度不超过1 m时,一般可考虑用渗水土拾道施工中一般先加宽路基,然后用渗水土抬道至设计路基面(路基宽度采用渗水土路基的标准),再用道碴抬道完成优点:每次抬道高度不超过0.10m 时.可利用列车间隔时间施工缺点:由于抬高值较大,抬道次数增多对运营干扰较大,渗水土的单价也较高,路堑地段的排水不良3)用土分层抬道当抬道高度大于0 . 5 m时,也可考虑用土分层抬道施工时,先清除道碴,每次抬道0.2~ 0 . 3 m,填土夯实,抬高至设计路基面后再铺填道碴优点:工程费省,不需修便线缺点:施工时,要封锁区间停止行车,对运营干扰较大,施工期内,轨枕直接置于路基面上,影响行车速度,路基不易夯实,影响路基质量。

      4)用土抬道或落道当拾道高度大于l m 时,一般用土抬道当落道后道床厚度小于规定时,要降低路基面施工前应修建便线以维持不间断地安全行车优点:采用便线施工,可减少施工与运营干扰二缺点:工程费大,轨道要拆除重铺2)既有线中线移动优点.只需一侧加宽路基,可保留既有线一侧的防护工程,如有涵管,只需一端接长缺点:既有线平面要改建,轨道要移动当移动距离较大时,轨道铺设在新旧路基上,容易影响路基稳定1)用道碴抬道 既有线中线的移动量,应保证改移后的路肩宽度不小于《 路规》 中的规定2)用渗水土抬道 当既有线路肩宽度不小于《 路规》 的规定时,既有线中线的侧移距离d 可按下式计算:d=m×△h式中d ― 改移后的线路与既有线中心距(m ) ;m― 路基边坡设计坡率△ h ― 抬降值其优、缺点如前述3)用土抬道或落道 ①为保证施工不影响行车,既有线中线的侧移距d 可按下式计算:d=A+B+m×△h式。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