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楂叶总黄酮自微乳化膜控释滴丸探究.doc
22页山楂叶总黄酮自微乳化膜控释滴丸探究[摘要]制备山楂叶总黄酮自微乳化膜控释包衣 滴丸,并对其进行体内外的相关性研究采用自微乳化技术, 将水溶性较差的山楂叶总黄酮制备成水溶性较好的山楂叶 总黄酮自微乳液,解决山楂叶总黄酮溶解性问题采用聚乙 二醇6000作为基质,将山楂叶总黄酮自微乳液固化成滴丸, 采用包衣技术制备成山楂叶总黄酮自微乳化膜控释包衣滴 丸对山楂叶总黄酮自微乳化膜控释滴丸进行体外释放度的 研究,进行SD大鼠体内药动学的研究山楂叶总黄酮自微 乳化滴丸处方为0.25 g山楂叶总黄酮,0. 25 g肉豆寇酸异 丙酯,0. 375 g 聚乙二醇 400, 0. 375 g cremophor RH 40, 2 g聚乙二醇6000o包衣优化处方为4 g乙基纤维素20, 0. 64 g聚乙二醇400, 1.8 g邻苯二甲酸二乙酯,3.5%包衣增重 山楂叶总黄酮自微乳化膜控释包衣滴丸在体外释放及大鼠 体内药动学参数符合12 h缓控释制剂的设计,而且缓控释 滴丸的生物利用度是速释滴丸的2. 47倍通过自微乳化及 包衣技术可以将难溶性药物山楂叶总黄酮制备成缓控释制 剂[关键词]山楂叶总黄酮;自微乳化;膜控释;滴丸[收稿日期]2013-09-06[通信作者]*高崇凯,教授,研究领域为固体物理药剂 学和工业药剂学,Tel : ( 020 ) 39352117 , E-mail : godck01@163. com黄酮类化合物对心血管疾病有良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1-3],但黄酮类化合物一般溶解度小,从而导致黄酮类化 合物的口服吸收差,生物利用度比较低,如益心酮片(山楂 叶总黄酮片)体外60 min的溶出率不到50%[4] o为提高黄 酮类化合物的生物利用度,有必要通过各种方法来增大黄酮 类化合物的溶解度[4-6] o同时,黄酮类药物多用于心血管 疾病的治疗,适于将其制备成缓控释制剂。
本实验以山楂叶 总黄酮为模型药,将其通过自微乳化技术制备成自微乳化体 系[7],增大了药物的溶解度[8],同时通过固化技术,将其 固化成自微乳化滴丸,进而再通过包衣技术,将其制备成自 微乳化膜控释滴丸,实现难溶性药物的缓控释制剂的制备, 在解决难溶性药物溶解度的前提下,通过控制微乳的膜扩散 速度,达到缓控释药物的目的,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对 难溶性药物制备缓控释制剂的设计进行探索1材料滴丸机(自制);ZRS-8G型智能溶出试验仪(天津市天 大天发科技有限公司);Nicomp 380型纳米粒度分析仪(美 国PSS公司);岛津LC-20A型高效液相色谱仪(日本岛津公 司,包括LC-20AB型泵,LCsolution色谱工作站);TA-60WS 型热分析仪(日本岛津公司)山楂叶总黄酮原料药(S)(山东临沂爱康有限公司,总 黄酮以芦丁计质量分数为82. 9%,牡荆素鼠李糖昔32 mg・g-1);牡荆素鼠李糖昔(R),葛根素对照品(中国食品 药品检定研究院,批号分别为200401, 200007);甲醇、乙 惰均为色谱纯;油酸乙酯(上海千为油脂有限公司); Labrasol (法国佳法赛公司);泊洛沙姆188 (济南乐奇化工 有限公司);聚乙二醇(PEG) 6000 (天津市永大化学试剂开 发中心);PEG 400 (天津大茂化学试剂厂);乙基纤维素20 (卡乐康公司);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天津大茂化学试 剂厂);Cremophor RH 40 (BASF公司);肉豆寇酸异丙酯(IPM, 中国医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化学纯);油酸(天津市福晨化学试剂厂,化学纯);萬麻油(天津市耀华化学试剂 有限责任公司,化学纯)。
雄性SD大鼠,体重250〜400 g,由广州中医药大学动物中心提供,合格证号SCXK (粤)2008-00202方法与结果 2. 1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文献报道[9]山楂黄酮中牡荆素鼠李糖昔的含量最高, 所以,在建立含量分析方法时,选用牡荆素鼠李糖昔作为指 标性成分2. 1. 1 色谱条件 Diamonsil C18 色谱柱(4.6 mmX250imn,5 um);流动相 90%乙M-0. 4%磷酸(20 : 80);流速 1.0 mL • min-1;柱温室温;检测波长340 nm;进样量20 u Lo2.1.2对照品贮备液的制备精密称取经120 €干燥至 恒重的牡荆素鼠李糖昔对照品1 mg,置100 niL量瓶中,用 甲醇溶解并定容,即得对照品储备液(0.01 g・L-l)o2.1.3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山楂叶总黄酮原料药自微 乳化膜控释滴丸20粒,剥去衣膜,精密称定,研细,精密 称取细粉适量,置25 mL量瓶中,加水,超声使其完全溶解, 加水定容,摇匀,即得2. 1.4线性范围和方法学验证在本色谱条件下,记录 供试液、牡荆素鼠李糖昔对照品溶液、山楂叶总黄酮原料药 膜控释滴丸制剂所用辅料(即空白辅料溶液)的色谱图,结 果辅料对牡荆素鼠李糖昔的含量测定无干扰。
对照品溶液在 0.25〜2.5 mg・L-1质量浓度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0.999 4)o 精密度试验 RSD 0.16%在 2, 4, 6, 8, 12 h的稳定性试验RSDO. 91%o平均回收率为99.4%, RSD 1. 9%2.1.5含量测定 将供试品溶液经0.45 um微孔滤膜过 滤,精密量取续滤液5 mL,置10 mL量瓶中,加甲醇定容, 摇匀,再经0. 45 um微孔滤膜过滤,取续滤液进样测定 由标准曲线方程计算山楂叶总黄酮原料药自微乳化膜控释 滴丸中药物的质量分数为2. 52 mg - g-1 (以牡荆素鼠李糖昔 计)2.1.6释放度测定 取山楂叶总黄酮原料药自微乳化膜 控释滴丸,采用《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XC第一法 装置,溶出介质蒸馆水900 mL,温度37 C,转速100 r - min-1,分别于 2, 4, 6, 8, 10, 12 h 定时取样 10 mL, 同时补充等量介质,样品用0.45 Pm微孔滤膜过滤,按2.1 项下方法测定,并计算牡荆素鼠李糖昔累计释放度 2.2山楂叶总黄酮原料药自微乳化处方的选择自微乳化处方包括乳化剂、助乳化剂和油相,实验可供筛选的乳化剂有 labrasol, cremophor RH 40, celocire 44/14,泊洛沙姆188;助乳化剂有PEG-400, 1, 2-丙二醇,丙三醇,无水乙醇;油相有油酸乙酯,IPM,油酸,亀麻油。
2.2.1乳化剂和助乳化剂的选择将上述乳化剂和助乳化剂分别配成10%的水溶液,加入过量的山楂叶总黄酮原料 药,于37 C恒温振荡24 h,然后1万r • min-1离心10 min,取上清液,测定药物饱和浓度(以山楂叶总黄酮原料药计)labrasol, cremophor RH 40, celocire 44/14,泊洛沙姆,PEG 400, 1, 2-丙二醇,丙三醇,无水乙醇中药物饱和度分别为 0.018, 0. 085, 0. 043, 0. 055, 0.913, 0. 072, 0. 063, 0. 068 g • L-1,由此可知,山楂叶总黄酮原料药在乳化剂 cremophor RH 40以及助乳化剂PEG 400中的溶解度最大, 为了能够制备含药量相对较高的制剂,所以选用cremophor RH 40作为乳化剂,PEG-400作为助乳化剂2. 2.2油相的选择 将上述油相(固定量为0.23 g)分 别与乳化剂cremophor RH 40和助乳化剂PEG 400进行不同 的组合,其中乳化剂和助乳化剂的总量固定为0. 77 g,乳 化剂和助乳化剂的比例为9 : 1, 7 : 3, 5 : 5, 3 : 7, 1 : 9, 进行自微乳化能力的考察(以加入水10 g后能形成澄清透 明淡蓝色乳光为自微乳化考察指标)。
以油酸为油相时,各 个组合自微乳化后均为乳白色的浑浊液;以IPM为油相时, 当乳化剂和助乳化剂的比例为7 : 3, 5 : 5, 3 : 7时,加入 水10 g时能形成自微乳液(溶液澄清透明、有淡蓝色乳光); 以亀麻油为油相时,在乳化剂和助乳化剂的比例为9 : 1,7 : 3时,加入水10 g时也能形成自微乳液比较可形成自 微乳化的2个体系的自微乳范围的大小,选择形成自微乳的 范围较大的体系,所以选择IPM为油相,PEG 400为助乳化 剂,cremophor RH 40为乳化剂2. 2.3乳化剂与助乳化剂的比例(Km)的选择将乳化 剂cremophor RH 40与助乳化剂PEG 400的比例(Km)按9 : 1,8 : 2, 7 : 3, 6 : 4, 5 : 5, 4 : 6, 3 : 7, 8 : 2, 9 : 1 混合, 总质量为0. 77 g,加入油相IPM 0. 23 g,搅匀后滴加水, 记录体系由浑浊变澄清时所加入的水量以水、乳化剂、助 乳化剂为三元相图的3个顶点,用Origin 7.5绘制三元相 图,见图lo由微乳区可知Km在7 : 3〜3 : 7时可形成微乳取固定的Km(能形成微乳的比例7 : 3,6 : 4,5 : 5,4 : 6, 3 : 7),分别配制乳化剂和助乳化剂的混合液,将混合液与 油相分别按照9 : 1, 8 : 2, 7 : 3, 6 : 4, 5 : 5的比例混合, 搅匀后加水,记录体系由浑浊变澄清时所加入的水量,以混 合液、水、油为三元相图的3个顶点,用Origin 7. 5绘制 三元相图,见图2,当Km为5 : 5时,微乳区的面积最大, 因而选择Km为5 : 5为最佳比例。
图1乳化剂、助乳化剂和水的三元相图Fig. 1 Ternary phase diagram of emulsifier , co-emulsifier and water2. 2.4油相的量的选择 油相量的增大,可以增加药物 的容纳量因此,对体系油相的量进行考察固定Km为5 : 5, 考察不同的油相的量(25%, 30%, 35%)对体系的自微乳化 速度、澄明度、粒径以及自微乳化后的稳定性的影响3种 不同油相的量的药物均在1 min内乳化,且自微乳化4 h后 澄明度下降,稍乳白色油相量为25%, 30%时,药物澄清透 明,呈淡蓝色;油相量为35%时,澄清透明度比25, 30 min 差,呈淡蓝色3种不同油相药物自微乳化后的平均粒径分 别为 64. 1, 72. 3, 96.6 nmo图2混合液、水、油的三元相图Fig. 2 Ternary phase diagram of mixture, water and oil根据乳化速度要求在2 min内乳化完全,澄明度较好, 不浑浊,以及平均粒径在100 nm以内的要求,上面3个处 方的乳化速度、澄明度以及粒径均符合要求,但是自微乳化 后的稳定性较差,考虑到预实验的结果,即体系中的 cremophor RH 40的量的改变对体系的载药量有较大的影响, 随着cremophor RH 40的量的增加,载药量有所增加。
因此, 为了能够获得一个载药量较大的体系,所以选用油相的比重 为 25%O综上所述,自微乳化处方为IPM 0. 25 g, PEG 4 000. 375 g, cremophor RII 400. 375 go2. 2.5载药量的确定为了确定能形成符合要求的载药 自微乳化体系,将以不同的载药量对体系的澄明度、稳定性 以及平均粒径进行考察在上述自微乳化处方中,分别加入0.21, 0. 23, 0. 25 g (大于0. 25 g体系不能形成自微乳化体系)的山楂叶总黄 酮原料药,于60 1搅匀后,加水稀释50倍后用激光粒度仪 测定其粒径分别为35.9, 37.6, 40.5 nm;自微乳化24 h后 仍澄清透明各粒径都符合要求(100 nm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