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课 不同尺度的地理区域.ppt
56页第四部分 区域地理第二章 中国地理第4节 中国区域差异第2课 不同尺度的地理区域,知识整合知识点1 省级区域 一、省级区域,,,,,,知识点2 省内区域,,,,,知识点3 跨省区域一、跨省区域,,,,,,,,,深化拓展1.框图展示香港经济发展的结构,2.台湾自然环境与物产、美称的关系,3.新疆的位置和地形对农牧业的影响,4.图解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和城市,5.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 有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6.长江沿江地带的经济格局,考点探究探究一:下图中的两幅图是台湾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图1)及沿 北回归线某要素变化图(图2)读图回答下面问题1)图1中台湾年太阳辐射总量大致由西南部向东北部递减的原因 主要是 ( ) A.洋流、海陆位置 B.纬度位置、天气状况 C.地形、风带 D.副热带高压带的移动、台风 解析:台湾西南部为平原,东部为山地;受地形和风带影响, 东北部降水多、西南部降水少,则太阳辐射西南多、东北少。
答案:C,(2)图2沿北回归线某要素变化图中,反映光照情况的曲线是哪一 条? 解析:由于台湾东部是山地,受夏季风的影响,山地的东部降 水多则光照少,而西部地处背风坡,降水少而光照强 答案:①,探究二:我国不同区域的差异比较 读“我国甲、乙两地形区示意图”,分析下列问题1)将下面各区域地理特征的数码代号填入下表相应空格内 ①外流河 ②内流河 ③放射状水系 ④辐合状水系 ⑤冰川 融水补给 ⑥雨水补给,②④⑤,①③⑥,(2)两地区差异显著,生态建设的重点也不同目前,甲地区生态 建设的重点是 ; 乙地山地丘陵地区生态建设的首要任务是 荒漠化的防治,恢复和保护热带森林植被,(3)从各区域的有利因素出发,分析两地区分别形成我国重要的优 质棉花生产和天然橡胶生产基地的原因4)两地区旅游资源都很丰富,但旅游资源的类型差异很大你觉 得它们各应发展哪些特色旅游?(各举两例以上,合理即可),甲地区夏季高温,光照强,有丰富的灌溉水源,土层深厚,利于长绒棉生长;乙地区夏长冬暖,热量充足,降水丰富,光照丰富,土壤发育,适宜橡胶生长。
甲地区:沙漠探险游、山地放牧游(或坎儿井观光游、登山游、滑雪游、少数民族风情游等);乙地区:海洋生态游、少数民族风情游(或热带高效农业游、热带雨林考察游等)解析:根据经纬度可判断甲是塔里木盆地、乙是海南岛,塔里木盆地是典型的内陆盆地,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因降水少而光照充足,利于棉花生长,是我国优质长绒棉基地;海南岛是我国最南部的热带季风气候区,水热条件非常好,是我国少有的几个适宜橡胶生长的地区之一核 心 解 读重难点1 “宝岛”台湾,台湾被称为“祖国的宝岛”,是因为这里的农林渔业资源和矿产资源丰富 (1)“森林宝库”:北回归线穿过中部,南部、北部分别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而且台湾山脉海拔较高,从山麓到山顶分布着热带、亚热带、温带和寒温带森林,森林资源丰富,其中以樟脑最为著名,樟脑产量居世界首位 (2)“水果之乡”:香蕉在台湾被称为“果王”热带、亚热带、温带的水果都有分布,如椰子、菠萝、龙眼、桃、梨等,四季水果不断茶叶是外销特产中的“不倒翁”3)“东方甜岛”:甘蔗是性喜高温多雨的经济作物,台湾南部位于热带,高温湿润,有利于甘蔗的生长,所以台湾是我国重要的甘蔗产区,蔗糖产量很大。
(4)“海上粮仓”:西部平原,土壤肥沃,水稻种植普遍,所产“蓬莱米”历史上大量出口 (5)优良渔场:台湾四周广阔的浅海是东海鱼类与南海鱼类的交汇处,又是近海鱼类和外洋鱼类的捕捞场,渔业发达,水产品丰富6)矿产多样:台湾山脉是金、铜等金属矿产地;西部平原地带是煤、石油的蕴藏地;北部火山区有丰富的天然硫磺;周围浅海还有石油、天然气分布;最近台湾又发现了铀矿 (7)“东南盐仓”:西海岸沙滩广布,晴天多,日照充足,自古就是我国重要的海盐产区布袋盐场位于台湾西海岸沙滩地带,处于台湾山脉的背风坡),重难点2 长江沿岸地带主要工业城市,,特别提醒:长江沿江地带主要的城市及南北向铁路干线,重难点3 有关海岛开发问题的分析,(1)如何分析一座海岛的地理区位优势 从海岛的绝对地理位置,了解海岛的气候资源条件,以便了解海岛发展农业的条件,以及其他生物资源的丰歉状况从海岛的相对地理位置了解海岛的交通条件,与周边国家或地区的地缘关系,这些都是影响海岛自然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关键性因素,是评价一座海岛区域发展区位条件的重要方面 (2)如何认识某海岛开发的必要性 从海岛的区位条件出发,比较海岛与其他条件相似的地区的发展差距,看海岛开发的必要性;从国家政策对海岛经济发展及环境保护的支持程度,看海岛开发的必要性和潜力。
3)如何分析某海岛资源优势 海洋资源开发的优势是海岛资源的最突出的特色优势如渔业资源、海盐资源、航运资源、油气资源等 水热、土地、陆地生物及风景资源优势是海岛上值得关注和评价的优势如海南岛是一个地处热带、水热丰富的岛屿,也是我国热带物产的重要基地4)如何确定某海岛经济发展方向和产业布局 以海岛自然资源分布为依据,确定资源加工型工业的布局;以发展市场经济、进出口贸易为方向,确定产业布局与交通条件的关系;以海岛特色物产为依据,确定特色经济发展方向和规模同时,要考虑保护少数民族经济的特色产品,促进其商品化、规模化要结合拳头产品和龙头企业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人才,培养高素质的劳动力等 (5)海岛开发中的环保重点 防治岛上工业和交通排放的污染物对岛屿环境的污染;减少污水排放对海洋生态的破坏;禁止破坏珊瑚礁;防止破坏红树林,尽量减少建设低使用率的海岸设施等经典借鉴试题:(2010·济南3月)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8年12月15日,两岸海运、空运直航、邮政直通在 海峡两岸的多个城市分别举行首航式,两岸正式开启“三通时 代”。
两岸“三通”直航将加速两岸经贸的双向、直接交流,推动 两岸经贸关系正常化,使建立两岸经济合作机制的进程加快材料二 下图为台湾工业中心分布图1)台湾每年的水资源总量约为641亿立方米,而能利用到的总水 量大约只有207亿立方米,仅占水资源总量的三分之一造成这 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河流(多选) ( ) A.流量变化大 B.河床坡度大 C.流域面积小 D.泥沙含量大(2)台湾岛森林树种丰富,被称为亚洲“天然植物园”试分析其原因3)近年来,台湾水果逐步进入大陆市场试从自然地理角度分析台湾 水果进入大陆市场的有利条件4)据图归纳台湾工业发展的特点,并说明其成因5)海峡两岸经贸合作具有很强的互补性,请简要说明两岸在经贸合作 中各自的优势纠错分析:要从图中充分提取有效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合理推理和判断第(1)、(2)小题要运用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原理从地形、气候两个角度分析。
根据人地互动关系寻找第(3)小题的思维线索,从“气候→品种” “纬度→上市时间”两条线分析台湾水果进入大陆市场的条件第(4)小题从工业中心分布图中总结其发展的特点,对照地形、交通图找出其形成原因第(5)小题要分析大陆和台湾各自的优势答案:(1)AB(2)地处热带、亚热带,纬度较低;属于季风气候,雨热同期,降水丰富;山地海拔较高,植被垂直分异显著3)地形类型多样,光热充足,水果品种齐全,名优特产品多;与大陆大部分地区相比,纬度较低,水果上市时间早4)特点:主要集中于西部沿海;以“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出口加工业)为主原因:台湾岛内资源有限,市场狭小;西部人口、城市集中,海运便利5)大陆的优势:廉价的劳动力和土地;广阔的消费市场台湾的优势:先进的技术、雄厚的资金和先进的管理方法答题启示:台湾地理位置优越,自然资源丰富,战略地位重要尽早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两岸同胞和海外侨胞的共同愿望,也是我们面临的重大任务台湾的物产、城市和地理位置等知识极易成为高考考查的重要内容命题视角考查目标:新疆相关问题考查【例1】 材料一 新疆塔里木盆地被誉为“世界果盘”,当地具有 生产水果的独特自然优势。
材料二 新疆棉花每年的总产量占到了中国产量的三分之 一,占全球产量百分之八左右,与长江中下游地区、黄河流 域并称中国三大棉区新疆棉花已连续多年获总产、单产、 商品出口率、调出量、人均占有量五个中国第一读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新疆棉花主要产地分布示意图,(1)据图说明新疆棉花种植区的分布特点2)简述新疆种植棉花的区位优势3)图中甲河为 (填名称),在该河流域发展棉花种植业, 可能产生的问题有哪些?,主要分布在塔里木盆地边缘光热充足;有高山上的冰雪融水和地下水作为灌溉水源;盆地边缘地势比较平坦;政策支持等塔里木河,干旱地区过度发展棉花生产,会导致本不富裕的水资源匮乏;灌溉用水的增加,导致生态环境用水减少,荒漠化发展;该地蒸发强烈,不合理灌溉会产生土壤盐碱化4)塔里木盆地水果比较甜的主要原因是 ( ) A.土壤肥沃 B.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C.有充足水源 D.地势平坦(5)新疆出口到中亚的水果主要有 ( ) ①香蕉 ②苹果 ③葡萄 ④柑橘 ⑤甜瓜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②③④ D.③④⑤ 解析:据图可知新疆棉花种植区主要分布在南疆的塔里木盆地 边缘。
棉花生长所需的条件是:光热条件充足、水源充足、土 壤肥沃、土层深厚、地势平坦塔里木盆地气候干旱,光照充 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糖分积累香蕉为热带水果,柑橘为 亚热带水果B,B,新疆,位于西北,最大的内陆省区,地域特色显著,在高考中占有重要地位类似的地区还有:台湾,位于东南,最大的海岛;黑龙江位于东北,云南位于西南等等,这些地方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其显著的地域特色,高考会特别关注这些地方规律·方法·技巧】,考查目标:长江沿岸地带南北辐射作用及沿江地带工 业基地【例2】 读长江沿江地带自然资源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