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木瓜之味 影视听语言的解析.doc
4页姓名:施宵幸学号:5100369004班级:F1003601日期:2012-5-1作业:蒙太奇:《标志406》运动镜头:《救赎》光线:《傲慢与偏见》色彩:《莫里斯·莱斯莫先生的神奇飞书》声音:《海上钢琴师》剪辑:《婚姻场景》---------------------------------------------------------------------片名:《青木瓜之味》出品国:越南导演:陈英雄主演:陈艳洁时长:104分钟片种:剧情片出品时间:1993年获奖情况:获1993年嘎纳金摄影机奖,恺撒电影节最佳外语片,获1993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剧情简介 影片以小女孩梅的成长经历为主线,讲述了她先后在两个家庭环境中的生活境遇 因父亲三年前去世,梅10岁时去世被邻居送到西贡的一个大户人家当女佣,这家人的生活并不幸福,男主人是一个音乐家,经常在外沾花惹草不回家,女主人整天为死去的女儿桃而伤心难过,因为梅长得很像她死去的女儿,所以深受女主人的疼爱 不久男主人惹下一场官司,为了躲避官司,偷了家中女主人的首饰和家里布店赚来的积蓄后离家出走,直到某天晚上男主人拿着从家中带走的首饰昏倒在家门口。
不久便死去 女主人的三个儿子整日无所事事,大少爷喜欢和老爷一起演奏民间乐器月琴和笛子二少爷蓝喜欢用蜡油把蚂蚁粘在窗台上,喜欢一个人看书他虽然只是个十岁左右的孩子,但他懂事并且有思想小少爷刚五、六岁,他喜欢给梅捣乱:把小脚丫放在水桶上晃动,在古董花瓶里撒尿,用蜥蜴吓唬梅他是喜欢梅的,因为孤单的他只有和梅的恶作剧才能体会到些许的快乐但是在接触中他们渐渐发现了梅的独特之处,温和善良的梅给这个家带来了生气 光阴如箭,转眼梅已经长大了,女主人却渐渐老去,她觉知梅已经到出阁的时候了,她曾经非常期盼他的二儿子蓝娶梅,但是儿子也离开了,她把当初给桃准备的嫁妆送给梅,想把梅嫁给浩民先生就把梅送去当佣人,浩民先生是一个年轻的钢琴家,她未婚妻却是一个非常高傲的人,梅的自然淳朴吸引了钢琴家,最终年轻的钢琴家解除了婚约,选择了梅 十岁的梅和十年以后的梅,都在院子里用刀切开青木瓜,用手指细细密密的触摸其中为熟透的内瓤,以青木瓜作意象,表现梅的成长,青涩而饱满女孩梅的成长便如此青木瓜之味,是此片片名之由来电影赏析 《青木瓜之味》是导演陈英雄的处女之作,他于1962年出生在越南,14岁移民到法国,定居于巴黎最初研读的是哲学,据说因为偶见一部让他感动的越南裔导演拍摄的影片后,决意改学电影,这一决定是重要的转折点,并且开启了他的电影人生。
虽然在法国长大,但是陈英雄始终保持着自己年幼时对越南的一段绵长的记忆正因为如此,每一位观众都在这样一部完全在法国的摄影棚中搭建出来的越南感受到了导演浓浓且细密的情感 虽是处女之作,虽陈英雄导演离开越南许多年且受西方教育,虽然电影拍摄资金来自欧洲电影节的资助,它必然要提供西方观众的看点但是,仅以一位东方人的角度来看,导演在摄影棚中都成功地再现了一个越南也许不全面,但是很真实 整部电影的节奏十分缓慢,充斥着热带地区安静闲适的氛围将越南那时代西贡的民风还原得细腻且真实电影风格唯美内敛,大有沈从文先生描写《边城》的味道,足见导演的影像语言的功力 《青木瓜之味》中给人印象最深的是那一个个安静、通透、有质感的画面:鸣叫的知了、忙碌的蚂蚁、跃动的青蛙、清翠的绿色、淡雅的小花还有梅那稚嫩纯净的脸和灵动的身影,都把观众带到那个遥远而神秘的东方国度-越南陈英雄以他敏锐的艺术感悟和对生活细节的准确捕捉,不仅呈现出一位女子的成长过程,还传达出传统东方文明和生活理念的余辉陈英雄用他诗一般的电影语言诠释他对电影、对人生的理解整部影片的影像风格就像青木瓜一样,清新、淡雅而回味无穷 初观此片,先注意到的是电影光线的运用。
你不得不惊叹现代技术对光线的准确把握,因为全片在摄影棚中拍摄,因此不管白天夜晚,所有的自然光都必须有现场的灯光来实现记忆犹新的是小梅初至主人家的第二天,仆人在教她炒菜,两人蹲坐在天井里,太阳是不毒辣但热烈的感觉此时你看到强光打在额头出汗湿透的小梅脸上,立马热带国家的气候感就出现了,观者完全可以感受到荧幕的另一头的炙热温度另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镜头是二少爷在夜晚偷偷摸上二楼奶奶所住的阁楼,偷听到奶奶对妈妈的责怪,得知父亲带着家中积蓄离家出走的事情这里的光源主要来自投射到地板上反射而来的月光,小孩的脸只照亮了一半,打出演员的轮廓,也表现他在房外偷听时心里的疑虑和紧张他与房中人相比,完全处在暗处,得知真相后流泪伤心,最后跑到月光下的庭院里哭倒在了一片稀疏的树影下少年心中父亲形象崩溃时的伤心都用在了一片微凉的月色和暗处里了所以,虽然这位小演员的脸上几乎没有什么表情耶也没有好的演技,一个少年那个夜晚成长的内心却被导演表现得十分细腻而许多曾偷偷在门外听大人讲话的人们都能感同身受 其次,电影做的最出彩的是生活细节梅醒来,便闻见一股清香,抬头望见树上结的饱满的青木瓜,乳白色的汁液从茎部滴落在大片芭蕉叶上。
如此景象不难唤起所有观者对新鲜蔬菜、水果味道的联想剖去木瓜青色的皮,将白色的瓤切成细丝,梅用木瓜做出了美味的青木瓜丝最后梅剖开青木瓜,里面洁白如玉的籽露了出来,一粒粒如同珍珠一般,晶莹剔透,美的惊人,似乎寓意着梅的纯洁高尚而又质朴无华青木瓜作为影片运用的最主要的意象,一共在片中出现两次,暗合小梅的青涩的成长 电影运用了大量的较短的空镜头来表现这些庭院里的细节包括搬米粒的蚂蚁、夜晚在石质地板上的癞蛤蟆、窗台上的蚂蚁这些自然的细节来塑造小梅这样一个文静又好奇的人物影片后半段正在盛开的花朵暗合剧情,预示小梅与浩民之间逐渐萌生,盛开的情愫 这些细节同时也为全片调整了节奏,夹杂在一些的长镜头之间,既为整部电影添加了夏日的野趣,也不致影片太单调 影片中的移动镜头也是其出彩之处它贯穿着梅忙碌的身影,从屋内到屋外,穿梭在堂内门窗植物之间,镜头如行云流水一般,每个镜头都在构造一幅具有东方之美的写意画 最独具匠心的片段之一就是影片一开始小梅初见浩民的镜头当小梅的身影走上楼刚出画,镜头从镂空的栏杆中拍浩民从远处门外进来当小梅走出来时,近景是小梅的身影,深景是正要出门的浩民和少爷一个镜头内,有三个移动的人物,三个人物还是生活在两个世界里。
但通过这样的前后景来呈现人物关系的微妙变化,给梅和浩民未来的爱情埋下了伏笔,体现了东方人独有的缘分和宿命思想 再次,是影片对色彩的运用影片不似张艺谋的电影那般色彩张杨,而是大量运用冷色调来表现内敛的风格整部影片的色调是偏冷的,不论是女人们身上穿的青灰色的衣服,还是门窗楼阁的陈黄色当然,影片的每个镜头中都有各处植物上的绿色,给人夏日里的一抹清凉之感全片只出现过三次大块的鲜艳色彩,且都在小梅身上第一次是浩民来家里做客,十岁的小梅换上鲜艳的红色衣裳,这是小女孩时的情窦初开;第二次是小梅在浩民家穿上了之前女主人送的红裙子,这是展现梅的美丽和浩民的情根深种;第三次是影片最后小梅扶着隆起的小腹坐在佛像前的一身金黄色,这是小梅已经飞上枝头变凤凰了 当然,影片的声音也是一大特色,声音为全片营造气氛功不可没首先是贯穿始终,几乎每个夜晚片段都会出现的虫鸣声,虫鸣声加上逼真的灯光效果,瞬间就将观众拉到了仲夏夜然后,是浩民的钢琴之声在影片的后半段,浩民心系小梅之后,浩民的未婚妻来看他,浩民假借练琴不理睬未婚妻,在越来越快的琴声中,看到浩民越来越厌烦的心境大雨滂沱之声,加上越来越快的琴声,连接了未婚妻发觉浩民的冷淡,到出门看见房内浩民和小梅后的伤心,一直到小梅洗头的片段,连接三个镜头,不仅将未婚妻发现不对劲的心情,还将浩民对小梅暗生想法的心情表现了出来,为之后浩民进小梅房做了铺垫。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背景表现的是殖民地时期的越南,虽然全片的场景皆是在内院中发生,并无与战争相关场景,但是全片之中有过战机从头顶飞过的声音处理,却是实实在在为每一位观众提了一个醒观影感悟 最初,当得知这部电影是完全在法国搭建拍摄的导演心中再现的越南,与见到小梅用纤细的手指触摸每一粒青木瓜中饱满而青白色的果瓤时,我就完全喜欢上了这部节奏缓慢的文艺片了 以前喜欢的电影很多,随着逐渐长大和对电影知识的逐步认知,许多曾经一度痴迷的电影从心里的名单上被划掉而一些起初感觉淡淡的电影,却留了下来,在心里占据越来越喜欢的地位,无疑青木瓜之味是其中一部我喜欢它倒不是因为它对越南男权社会的思考这些深层次的反映思想,而是影片的每一处细节,每一个画面,每一个细腻的动作发出的声响,令人产生的关于小时候的共鸣在几个生命之初的夏夜,在那个天还很蓝水还很清,什么吃的都不会有毒的年代里,在蚊帐中听虫鸣,摇蒲扇,枕着凉席而睡,外婆和妈妈在身边发出细密呼吸声的感觉因此,虽说这是一部亚裔导演之作,但导演对东方之美的把握之细却是许许多多国内导演们值得肃然起敬的参考资料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邵清风 李骏 俞洁 彭骄雪 著《法国电影经典》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左芳 主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