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国外民办教育发展现状及成功经验(共6页).doc

6页
  • 卖家[上传人]:hs****ma
  • 文档编号:460018506
  • 上传时间:2022-09-15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6.50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国外民办教育发展现状及成功经验 由于公共经费的短缺,目前,教育的民营化和办学体制的多元化成为一种国际趋势这种趋势归纳为四种类型:一是部分公立学校所有权的转移;二是平衡公立和私立学校部分,但不重组现存教育机构,即增加私立学校的比例;三是增加政府对私立学校的经费投入和支持,如教育券为一种形式;四是增加对公立学校的私人投入,如家长支付学费   国外教育发展的现状表明,各国政府的财力主要用于办好义务教育和一部分公立大学,这是一种国际惯例,高等教育的大部分是依靠社会力量来实现的部分国家官民并举振兴私学,公助私学,形成了各种社会力量参与的直接助学体系   印度:印度的大学全部是公立的,尽管有四分之三的学院是私立的,但它们必须附属于某所公立大学目前,70%以上的学生就读于这些私立学院在这些私立学院中,大多数在经费上接受政府的资助,但由经营者管理,这类学院称作"资助学院",政府的经费资助有的高达日常经费的95%,因而从严格意义上说,这类学院带有很强的公立性另一类是纯私立或"无资助学院",这类学院在20世纪90年代得到迅速发展,特别是工程学院和医学院   日本:日本的中小学教育以公立学校为主,幼儿园以私立学校为主,高等教育阶段是私立学校占大多数,私立大学是促进日本高等教育普及的主力军。

      在经费投入上,日本政府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逐步加大了对私立高等教育资助份额为了改善私立学校的办学条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政府颁布了《私学振兴助成法》,还增加了对私立学校的政府拨款比例,进入了大规模补助的阶段另外,日本政府还对各类学生活动直接予以资助   韩国为了加快教育普及,韩国政府放松了对各类学校自我发展和社会力量参与办学的控制,特别是放开私立中等、高等教育的发展,大量兴办私立高中、私立大学,同时各类学校纷纷突破政府的招生计划,以满足广大国民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私学数量的急剧增加扩大了教育机会,但也带来了单纯追求盈利和质量下降的问题为此,韩国政府采取了统管与扶植支援相结合的政策,一方面整顿私学的办学条件,加强了对私学的管理,制定了《私立学校法》,此后又制定了一系列相关的法律法规,以促进私立学校的发展另一方面政府逐渐增加对私学的补贴,社会上也成立"振兴私学基金会",促进了私学健康有序地发展近十年来,韩国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基本保持在7%左右,是新兴工业化国家中最高的,教育经费增长率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就持续超过GNP的增长率如此高的教育投入得益于韩国始终坚持政府和社会共同增加教育投入的原则,政府和私人投入各占整个教育经费的1/2左右,特别是高等教育阶段更是以私人和社会投入为主。

      韩国在政府逐步加大教育投资的同时,还多次大规模地引进外资大力鼓励民间和私人投资从事和扩大对教育经费的投入,韩国的现代、三星、大宇等大型企业财团都非常热心投资兴办教育   由此可见,私立教育的大力发展在缓解公共教育经费紧张、提高全民受教育水平、促进教育的民主和机会均等以及实现国家富强等方面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对我国教育发展的启示   (一)教育的加速发展来源于制度上的创新各国在人力资本积累过程中,之所以能够保持人力资本的长期持续增长,重要的原因,就是在不同的阶段先后经历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加速发展的过程各级教育的加速发展并不是一个自然过程,而是得益于制度创新:一是国家对教育的制度安排;二是教育开放教育向民间开放,带来私人对教育的大规模投资这样一方面解决了政府办教育的供给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满足了个人对于教育多样性的需求在实施高质量义务教育的同时,向民间部门开放教育是现代国家在解决教育治理问题上重要的公共政策选择由于义务教育制度安排之外的教育是典型的纯私人物品,而且在义务教育之后的教育阶段(特别是对高等教育而言),受教育者所获得的自身收益要高于教育的社会收益,家庭或者个人有足够的投资激励。

      因此,教育发展中的制度创新往往带来教育的跨越式发展,而不是单纯的积累性(或线性)增长   (二)先数量后质量,大力发展私立教育日本、韩国对私立教育都采取了先放开发展,待规模扩大以后再加强管理、增加资助、提高质量的发展措施,因此才能在短期内实现中等和高等教育普及韩国教育从数量增长期(20世纪60年代)--改革推进期(70年代)--质量提高期(80年代)--人性化教育期(90年代),走出了一条从数量增长到质量提高的道路,私立学校的扩容和规范在其中起了主要作用美国是通过在原有的精英教育系统之外,大力发展私立高等教育和社区学院来实现高等教育普及的,走的也是从数量扩张到质量提高的道路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大力发展民办教育,高中阶段和高等教育阶段民办学校学生数量甚至可以超过公办学校,首先提高普及率,然后逐步提高办学质量   (三)借鉴国际上公立教育体制改革经验,规范有序地推进对一部分公立教育资源存量的改制当前一些发达国家,出现了公办、民办教育混合的趋势,私立学校接受政府的公共财政资助,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界限趋于模糊,纯粹的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趋于减少,混合型的学校趋于增加国外公立学校体制改革主要有两种模式:①新加坡的"自主学校"政策。

      新加坡1988年起开始实施"自主学校"的体制改革政策,推动一部分优质公立学校体制改革进程,变成"自主学校",政府继续拨给学校财政性教育经费,同时允许学校收费,学校实行比较完全的自主管理②美国、英国、日本、意大利、加拿大等国实行教育券形式其操作过程是:政府将国家教育经费经过科学的计算和分配,折算成一定数额的有价证券(即教育券)发给每位学生家长可为子女选择任何学校就读,用手中的教育券代缴等价值的学费,剩余部分自己承担学校把收上来的教育券向政府兑换现金,用以支付办学费用,除此之外,政府不再直接划拨给学校任何经费过去,放弃公立中小学入学机会就意味着放弃义务教育的福利,但现在,学生和家长选择私立学校,仍然可以得到政府资助   (四)政府投入和私人投入共同增长我国在提高教育经费投入方面可参照韩国、泰国、菲律宾等国家的经验,采取政府和社会共同投入的方式,争取使私人和社会投入占GDP的比例达到2.5-3%,公共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提高到4%以上也就是说,政府投入和社会投入占GDP的比例在目前的基础上各增长1%   (五)义务教育政府负责,非义务教育以私人和社会投入为主美、日、韩等国家政府都非常重视义务教育的投入,美国、日本义务教育经费90%以上是由政府提供的,韩国政府也提供80%以上的义务教育经费。

      目前我国义务教育处于普九巩固时期,与美、日、韩等国同期经费投入结构相比,我国义务教育国家预算内经费拨款比例偏低在高等教育阶段,美国、日本的社会和私人投入比例在50%以上,韩国则高达83.3%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政府财力有限,更应该参考国际经验,在非义务教育阶段更多地调动社会和私人的力量,促进我国民办教育的发展,使其与公办教育相并存,从而形成多样化的办学体制因而,政府要解决的全局性的关键问题是教育质量的评估和监督以及教育中的融资问题,而不是直接开办教育机构的问题 专心---专注---专业。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