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东高考理综物理考点分析.doc
9页1山东省物理高考考纲分析与试题分析对近 6 年山东高考物理试题的分析对比一、选择题五年考点汇总年份 16 17 18 19 20 21 22 2007 年 平衡问题 超失重 交流电 静电场 图像问题 电磁感应 天体 2008 年 平衡问题 图像问题 天体 超失重 交流电 静电场 电磁感应 2009 年 平衡问题 图像问题 天体 交流电 静电场 电磁感应 能量问题 2010 年 图像问题 平衡问题 天体 交流电 静电场 电磁感应 能量问题 2011 年 物理学史 天体 落体上抛 平衡问题 交流电 静电场 电磁感应 图像问题 2012 年 物理学史 天体 图像 动态平衡 交流电 静电场 电磁感应考点 1:利用平衡条件分析受力或计算未知力• 考查特点:通常与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受力分析的整体法与隔离法、摩擦力与弹力的特点等相结合,难度相对较低,考查方式更趋细致具体• 热点词:系统、角度、弹簧考点 2:运动图像及相关知识• 命题特点:多运动过程,图像多元(v—t、x—t、a—t、f—t、E—t 等) ,涉及对速度、加速度、位移等概念的考查,涉及力与运动关系的简单应用 • 直线——曲线;单元——多元,考查全面,方式灵活,要求提高。
考点 3:万有引力定律与天体运动• 命题特点:多以实际卫星为背景,通常涉及不同卫星或不同轨道之间的分析对比,四个选项分别从不同角度设问——速度、角速度、加速度、轨道半径、轨道平面、能量等,定性分析为主,难度降低,覆盖面扩大• 演变趋势:环绕模型——变轨模型;圆轨道——椭圆轨道;定量计算——定性判断2考点 4:利用牛顿运动定律或功能关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命题特点: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涉及牛顿运动定律与功能关系的综合应用,与 24 题具有互补性,对推理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要求提高,通常涉及定量计算或推导• 演变趋势:牛顿运动定律——功能关系,综合性提高,覆盖面扩大考查方式、综合格局及难度变化较大考点 5:交流电• 〖命题特点〗以变压器问题、交变电流的图像、描述交流电的物理量为考查热点以定性判断为主,一般不涉及复杂运算,难度较低• 〖演变趋势〗对变压器问题及交流电路的考查趋向深入,与实际问题的联系更加密切,考查方式及难度相对稳定考点 6:电场性质及相关物理量• 〖命题特点〗以点电荷或电场线的分布情况为背景;涉及场强大小及电势高低的判断,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关系的应用;一般不与力学部分做过多综合。
• 〖演变趋势〗电场的复杂性增加,考查方式及难度相对稳定考点 7:电磁感应综合问题• 〖命题特点〗以导体杆平动切割磁感线为背景,涉及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安培力及磁通量的相关计算或判断,可与直流电路或力学知识进行适当综合• 〖演变趋势〗通过改变线框形状、增加导体杆数量及磁场分布的复杂性增加试题难度,综合格局不断变化命题点 8:物理学史知识• 命题特点:选取物理学史上一些重要事件、典型思想和科学研究方法, 这些学史中所包含的艰辛探索、研究方法、创造性思想及其对物理学发展的影响、对社会的推动等无不深深地影响着考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 新增考点,不一定具有连续性考查特点• 命题点稳中有变,在内容上精选考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侧重于对理解能力和推理能力的考查) ,以模块内综合为主,注重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以非计算型选择题为主或只涉及简单的数学计算,四个选项大多从不同角度设问(以非矛盾选项为主) ,难度适中7 道题中多选题的数量逐年递增,10 年、11 年多选与单选的比例均为 6:1 ,也造成了试卷难度的整体提升 3应对举措• 在高考中,物理选择题所占的比重不小,总分 89 分(各省分值不同) ,选择题为 28 分,且大多为基础性的题目,以考查理解能力和推理能力为主,数学运算要求较低,所以想要得高分,选择题上必须做到“又好又快” ,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复习过程中既要讲方法,又要讲技巧。
实验题五年高考汇总年份及题号 考察点 2007 年 23 题 电阻的测量(滑动变阻器):仪器选取、实物连接和实验方案设计等 2008 年 23 题 电阻测量(磁敏电阻):实验原理图设计、实验结果分析、图像数据分析等 2009 年 23⑴⑵题 ⑴力的合成:实验操作的考察;⑵电学实验:图像绘制及分析,原理图设计等 2010 年 23⑴⑵题 ⑴牛顿第二定律:误差分析、实验方案对比;⑵多用电表的应用及电路故障的排除 2011 年 23⑴⑵题(1 ) 摩擦因数测定;牛顿运动定律应用及误差分析;⑵电学:图像绘制及方案的比较2012 年 21(1)(2 ) (1)打点计时器打点研究物体运动;(2 )测定金属丝电阻率:读数,仪器选择年份 多选题数量 两项 三项 四项 07 年 3 3 0 0 08 年 4 3 1 0 09 年 5 4 1 0 10 年 6 5 1 011 年 6 6 0 0 12 年 6 6 0 04近年高考物理实验题考查特点• 自 09 年开始,实验题采用一力一电的组合方式,本着源于教材而高于教材的考查原则,一改以往再现课本实验的考查方式,以探究类、拓展类、设计类实验为考查重点,与课本实验相关但又有所不同,注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迁移和灵活应用,注重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注重全面考查学生的基本实验素养——器材选择、原理理解、电路设计、数据处理、误差分析、方案评价等,呈现出“力学实验生活化,电学实验实用化”的考查特点.(1)实验内容选材广泛,不再局限于大纲规定的分组实验;(2)实验类别形式多样——除了基本测量仪器的使用、测量类实验和验证性学生实验等传统实验类别外,探究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等体现新课改要求的实验类别正大量涌现。
3)对教材上学生实验的考查多以新的形式呈现(4)重视对非热点实验的考查(5)重视用图象法处理实验数据:用图象处理物理实验数据、或从图象中获取相关实验数据和实验结论,是高考非常关注的重点各地物理高考实验试题中几乎都有涉及物理图象问题,而且还作为试题的难点之一,赋分较高6)贴近学生生活,联系社会实际,重视体现实验素养的考查高考对实验能力的具体要求• 理解实验原理,控制实验条件的能力——知道实验的基本事实(目的、装置、过程及结论) ,理解实验原理、制定主要实验步骤的依据及实验结果的意义,能根据实验原理和方法,控制实验条件等• 使用实验仪器,进行实验操作的能力——能妥善安装装置,知道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正确使用实验仪器,能根据实验的不同要求选择仪器,知道中学物理实验常规,懂得安全规则,了解操作规程,能安装设定的实验步骤进行有序操作,并能妥善处理实验中的偶然事故等• 分析实验现象,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能仔细观察实验现象,会合理设计数据记录表,准确记录实验数据,能分析比较复杂的实验,将其操作过程分解为几组简单的操作过程,会应用函数式、图像法等数学手段,分析处理实验数据• 得出实验结论,进行分析评价的能力——会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会分析实验误差的原因和常见故障,能对实验方案和结果进行评估反思,具有对结果进行质疑、改进实验方案的意识,能发现、提出问题,制定解决方案等。
• 运用已学知识,设计简单实验的能力——掌握实验研究的一般方法(比较法、替代法、补偿法、微小量积累法、物理量的变换、各种近似处理等) ,掌握通用的操作技能、方法,具有从事实验研究的一般素质,能按要求设计新实验或通过实验检验自己的某种设想,进行科学探究等应对举措• 立足基础,复习好《说明》中每一个规定的实验,以不变应万变• 稳中求变,在复习好每一个《说明》中规定实验的基础上注意“三个拓展”——实验器材的拓展、方案原理的拓展、数据处理方法的拓展• 设计性实验复习要注重实验方法的总结,同时突出设计思维过程的建构,努力提高实验综合能力5• 实验复习不能仅仅满足于照本宣科或高三突击对实验教学的要求明显提高——怎么做?为什么?还能怎么做或做什么?•实验复习中应关注的几个问题• 关注新器材的使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 ,物理实验的手段也在不断发展,传感器、数码相机、DIS 的使用,给高中物理实验带来了新的变化,新课程高考试题在这些方面必定会有所体现• 关注体验性题目,重视物理学与生活联系• 关注重要的演示实验、课后小实验• 关注物理学史上的经典实验 计算题五年考点汇总年份及题号 考察点 2007 年24、 25 题 24 题:单物体多过程;25 题:以质谱仪为背景,考察带电粒子的加速和偏转问题 2008 年24、 25 题 24 题:单物体多过程;25 题:交变电磁场控制的带电粒子多过程问题 2009 年24、 25 题 24 题:多物体多过程;25 题:带电粒子在分立电磁场中的运动以及极值问题分析 2010 年24、 25 题 24 题:多物体的相遇问题;25 题:以回旋加速器为背景的加速和偏转问题 2011 年24、 25 题 24 题:以滑板和滑块为背景的相对运动问题;25 题:带电粒子在多段分立场中的运动 2012 年22、 23 题22 题:动能定理、牛顿第二定律、平抛运动23 题: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中的运动问题。
力学计算题考查特点• 多物体、多过程——三种重要运动形式的组合、两大解题方法的应用;• 探究性——设置不确定因素以考查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 解题方法的多样性——思维品质;• 侧重数字计算,难度提高• 单物体多过程——多物体多过程,物理过程更加复杂,对分析综合能力的要求提高电磁学计算题考查特点• 组合场或交变场问题,多以质谱仪、回旋加速器、示波管、速度选择器等为背景,涉及带电粒子6在电场、磁场中的加速偏转运动或周期性运动,体现运动的多元性及多样性;以文字运算为主,一般不与力学部分进行过多综合 对应用数学表述物理问题的能力要求提高且更加全面;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复杂性有所增加;结论表述方式呈多元化趋势且带有开放性应对举措• 审题指导——慢审快做与辅助手段的运用• 规范答题指导——规范答题与有问必答• 数学运算指导——把会做的题完整做对• 根据学生实际进行题型专项训练和能力专项训练选考题五年高考汇总选修 3—5 考查特点• 整体呈现“抓主干带细节”的考查特点,主要涉及的知识点有:原子能级跃迁、能级公式;核反应方程、质量亏损与核能;碰撞问题中的动量守恒定律等 • 对原子物理与核物理部分的考查多以填空题的形式出现且交替命题,难度不高但得分不易;对动题号及考察点 年份 36 题(选修 3—3) 37 题(选修 3—4) 38 题(选修 3—5) 2007年 微观量的估算,热力学第一定律以及气体实验定律 机械波的描述,振动图像的绘制 物理学史,三种射线的特性及应用,动量守恒定律 2008年 气体实验定律,压强的微观解释,热力学第一定律 物理光学的相关知识,光的折射,光路图的绘制 能级跃迁,结合 v—t 图像对动量守恒定律 2009年 气体实验定律,压强的微观解释,热力学第一定律 机械波的描述,波动图像的绘制,全反射 核反应方程,质量亏损,动量守恒定律 2010年 气体实验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 机械波的描述,振动图像的绘制,全反射及光的折射 能级跃迁,动量守恒定律 2011年 分子动理论相关知识,气体实验定律及热力学第一定律 机械波的描述,全反射及光的折射 核反应方程,半衰期,动量守恒定律 2012年 能级跃迁,量子方程;动量守恒7量守恒定律的考查综合性降低,但过程的复杂性提高,呈现多物体、多过程的特点,且设问方式带有开放性。
应对举措• 抓主干,控难度,注意三轮回归• 重视对文字表述能力和作图能力的培养 根据自身实际对答题次序进行必要的调整对 2011 年山东省考试说明的分析思考近几年山东省考试说明的演变与调整• 07 年出台课改实验区考试大纲,对“实验探究能力”提出新的要求,对“考试内容与要求”进行了较大调整——数量减少,要求降低,各实验区在此基础上出台本省考试说明,对教学要求进行详细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