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印度银行不良资产重组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doc
11页美国、印度银行不良资产重组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域外嘹望美国印度银行不良资产重组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美1日,印度银行良资产纰的经验(一)美国银行资产重组的政策和措施20世纪80年代,美国银行业由于经济衰退,金融管制放松和内部管理不善等原因产生了巨额不良资产,并因此陷入了1930年代以来最为严重的困境.面对日益深化的金融危机,美国政府和银行业采取了积极果断的措施,在6年左右的时问内成功地解决了不良资产问题.美国处理银行不良资产的措施归结起来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美国政府的主导作用;二是处理不良资产方式的创新与多样化.第一,美国政府的主导作用.美国政府对处理银行不良资产问题极为重视.为了化解银行危机,维持经济运行的正常秩序,美国政府从全局出发,在处理银行不良资产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主导作用.1.建立专门机构.面对储蓄信贷机构(S&L)爆发的大规模破产风潮,美国政府于1989年8月成立了隶属于FDIC(联邦存款保险公司)的临时性政府机构RTC(重组信托公司),专门负责接管和处24JlI2005.8理经营失败的储蓄信贷机构和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美国RTC开创了设置专门机构处理不良资产的先河,其成功经验为世界许多国家所效仿.FDIC和RTC这两个政府机构的介入,加快了美国处置银行业不良资产的步伐,减弱了银行倒闭给社会经济带来的冲击.2.制定相关法律.为了保证处理不良资产的有效性和公正性,美国国会在1989年通过了《金融机构改革,复兴和实施法》,随后又颁布了《RTC再融资,重组与改良法》,((RTC完成法》等一系列新的银行法案,从法律上明确规定了RTC的目标,权利和责任.这些法律的出台为RTC公正有序地处理银行不良资产提供了严密的法律依据.1991年,美国国会又颁布实施了FDICIA法,要求监管当局将银行资本分为五级,并对银行业采取更加严厉的监管措施.3.实施特殊政策.1989年6月,针对利率上升给存款机构造成的巨额损失,美联储开始实行国家指导下的低利率政策,执行将真实利率降低到零水平的金融缓和政策.金融缓和政策改善了银行的经营环境,增强了银行处理不良资产的能力同年8月,美国政府实施E萤许真臻了对金融机构的援救性措施,一是美联储向银行提供低息融资,银行用这些资金购买国债,再以利差所得净收益核销不良资产;二是政府以公共资金直接购买银行不良资产.从1989年成立到1995年解散,RTC共动用丁1200亿美元的财政资金.财政负担也从1989年的91亿美元和1990年的465亿美元,上升到1991年的507亿美兀.第二,处理银行不良资产的具体方式.美国各大银行为走出困境纷纷实施重组计划,调整资产结构,降低各种经济成本,发行股票,改善经营管理等.1.足额提取损失准备金和仅限于冲销损失.美国对三类不良贷款分别增加20%,50%,100%损失准备金,并采取增资,减少资本或动用业务纯收益等方法来消除对整个资产负债和收益方面的副作用.2.采取”好银干亍——坏银行”途径,把银行不良资产从母体的资产负债中划出去,移交给设立的子银行——”坏银行”,由母体银行将子银行的股份分给母体银行的股东,母体银行同子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分离.3.债权放弃,债权转让或”一揽域外嘹望子出售”及不良资产证券化.其中不良资产证券化发展很快,通过发行以单笔或批量贷款或组合债权为抵押的证券,获得评级机构评级后,在证券市场公募或私募出售,将抵押物分割给看中其收益性而准备购买的投资者.(二)印度银行资产重组的政策和措施同许多发展中国家一样,印度银行业也存在与生俱来的顽疾一呆坏账.为了改善这一情况,印度政府部门和商业银行在不良资产存量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主要有:第一,政府压缩财政收支,用大量预算资金和其他资金对国有银行进行资本重置,弥补贷款损失,提高资本充足率.1995~1996年,政府提供了150.6亿卢比通过减少帐面资本准备方式分别冲销银行亏损.1996年底,在27家国有化银行中,18家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达到8%.一些大的国有银行在贷款效益,质量方面有了转机,在已由政府进行资本重组的国有化银行里,有3家能够收回部分不良资产,计74.7亿卢比.第二,制定”新德里计划”,建立债务清收法庭(DRTS).印度政府在新德里,达卡等7个地方成立了债务清收法庭,在孟买成立了上诉法庭,以迅速有效地进行裁决和回收银行债权.第三,银行采取根本性改革措施.改革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自1991年8月至1996年底,负责研究银行业的改革方案,第二阶段则由1997年开始至今,拟定改革方案分别由两个委员会制定,一个负责规划银行业的总体发展方向,针对解决国有银行的特殊地位及存在的问题,另一个专门研究国有银行的改革措施.印度政府参考了几个委员会的研究报告,最终采取了包括降低准备金等措施在内的多项建议,两个阶段的改革为银行业创造了较为宽松的经营环境,各类银行都有一定程度的发展.,我lq商业银彳1良贷款化解构想通过研究美国,印度的成功经验,发现我国目前采用的国家主导型化解模式和银行内部的传统化解方法都存在不足,它们着重解决问题的一方面而忽略了其他方面.所以,化解银行业不良贷款只从银行的角度或企业的角度单方面考虑是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当前,中国银行业应建立银行主导型化解模式,调整银行内部不良贷款化解的组织结构,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体系.第一.发展其他金融机构,降低商业银行的作用.中国以国有银行为主的高度垄断的金融结构,造成了中国信用供给的单一,使金融风险在银行系统高度集中.因此发展间接筹资之外的其它融资手段,将会改善中国的金融结构,降低金融风险.此外,尽管维护银行业的稳定是金融稳定的关键,但仅仅维护银行业的稳定,对于金融发展来说是不够的.银行业不仅要稳定,而且还要大力发展.分散化信贷,有助于硬化预算约束,有助于解决不良贷款问题.因此通过建立或引进新的金融机构,必然会促进国内金融市场的公平竞争,促进金融机构的改革.第二,加紧国企和国有银行改制.切断预算软约束的根源.由于国有银行和国有企业同属一个老板,银行无法和国有企业截然分开.许多亏损严重的国有企业必须依靠银行不断输血才能维持生存.明知发放的贷款很有可能成为坏帐,但是如果银行停止向这些国有企业发放贷款,就有可能造成停工下岗,甚至国有企业破产倒闭,为了维持社会稳定,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银行往往不得不继续向那些没有还贷希望的田有企业发放信贷.于是,银行信贷往往落入发放贷款一无法回收一再贷款的恶性循环.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使企业和银行改革它们的产权结构和经营机制,使它们成为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利益主体,从而避免政府对于银行经营的干预,硬化银行对于企业的预算约束.第三.加快补充银行的资本金.商业银行的资本金代表了商业银行可以承受的最大资产损失.资本金越充足,商业银行破产的可能性就越小.从我斟的实际来看,国有商业银行的贷款数额在过去的几年问快速增长,同时不良贷款数额巨大.由于各种原因,包括银行自身机制的问题,商业银行的资本金未能得到及时,充足的补充,这就给我国的金融体系带来了很大的潜在风险.因此,必须充分重视国有银行的资本充足率问题.第四.加强商业银行的信息披露.将有关银行质量的信息定期向整个银行体系公布,能保证有偿付能力,但流动性相对较差的银行从外部获得融资,呵以防止银行破产,控制危机扩散并有效地避免金融危机的爆发.我国目前商业银行定期编制的会计报表项目的设置较为粗糙,不足以详细地披露与金融风险相关的会计信息.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如果缺乏有效的信息披露机制,不利于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不利于市场有效地发挥作用.目(作者单位:山东大学经济学院)2005.8J’ltt.£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