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硫化氢试题[带答案解析].doc
7页第一章:硫化氢的性质和危害第一节 硫化氢的性质1、物理状态:沸点很低〔-600C,通常为气态2、颜色:无色气体3、气味:极低浓度时有臭蛋味4、密度:比空气重的气体,其相对密度为1.1765、爆炸极限:与空气或氧气混合后〔4.3-46%,达到爆炸极限时遇到能量〔火焰或震动就会爆炸,天然气〔5-15%爆炸极限6、在高浓度下在空气中稳定燃烧,蓝色火焰,生成二氧化硫和水7、可溶解于水和作业流体中,在液体受到搅动、减压或加热时会逸出8、腐蚀性,属于酸性气体,溶于水显酸性与金属和非金属起化学反应9、剧毒,毒性是CO的6倍易聚于地势低的地方第二节 硫化氢的危害硫化氢的浓度两种表示方式: 体积比浓度:ppm 重量比浓度:mg/m3 1ppm=1.5 mg/m3硫化氢毒性等级水平:主要通过呼吸系统进入人体,溶解于血液中取决于两个参数:浓度和暴露时间Ø 1mg/m3有明显难闻的气味Ø 15mg/m3 <10PPM>暴露工作8小时尚安全Ø 30mg/m3 <20PPM>暴露工作的最高限度〔戴呼吸器浓度Ø 150mg/m3 :〔100ppm 2~5分钟内丧失嗅觉,咽喉肿痛、头痛、恶心〔撤离浓度Ø 300mg/m3 <200PPM>眼痛发炎、很快失去知觉Ø 450mg/m3 <300ppm>立即危及生命和健康的暴露值Ø 750mg/m3 :失去理智和平衡能力,呼吸困难甚至停止,须人工呼吸Ø 1050mg/m3 :立刻神志不清,大、小便失禁,不立即抢救将导致死亡Ø 1500mg/m3 <1000PPM>知觉立刻丧失,如不立即抢救就会导致死亡或造成大脑的永久性损伤暴露极限1阈限值:长期暴露的最大安全浓度。
H2S的阈限值为15mg/m3 <10PPM>二氧化硫2ppm报警信号:光引起关注的浓度此时应:安排专人观察风向,以便确定安全区和危险区;切断危险区不防爆电器的电源安排专人佩戴正压呼吸器检查泄露点非作业人员撤离2安全临界浓度:露天工作8小时可接受的最高安全极限,H2S为30mg/m3 <20PPM> 报警信号:连续声光报警,〔戴呼吸器浓度此时应:当班人员带上正压式呼吸器,向上级报告指派专人在下风口100、500和1000米处测量H2S浓度,无风:排气扇检测、控制硫化氢泄露源,撤离现场的非应急人员,清点现场人员,切断现场可能的着火源,禁止电气焊3 危险临界浓度:150mg/m3 <100 PPM>〔撤离浓度对生命产生不可逆转的或延迟性的影响报警信号:连续声光报警 声音刺耳此时应:执行撤离程序,关停生产设施设立警戒区警示标志1、在工作场所空气中H2S的浓度低于10ppm,应挂绿牌或亮绿灯——安全;2、大于10ppm而小于20ppm时,应挂黄牌或亮黄灯——警告;3、大于20ppm应挂红牌或亮红灯——危险 请求援助第二章 硫化氢的来源和检测第一节 硫化氢的来源钻井作业现场 炼油厂 增产措施现场 海上平台 修井作业现场 油气集输现场 采油作业现场 油气处理车间注:其他非石油工业也可能会产生 H2S油气和地层流体接触的地方受限空间指相对封闭、气体流通不畅以及人员活动受到一定局限的空间,如泥浆池、圆井内、大型油罐、封闭的房间等。
Ø 要进入限制空间,必须考虑H2S或其他有害气体存在的可能性,尤其要注意流体、余渣和水垢Ø 因H2S可溶于液体,搅动罐里的液体或残渣, H2S将会逸出– 若伴随H2S的气体混合物密度小于空气,则初期上升,后逐渐分离而下沉;– 若H2S泄漏于压力容器,将沿气体喷射的方向;– 若H2S混合气体温度远高于空气〔冬天井喷 ,则初期上升,冷却后仍会下沉,地层越深浓度远大第二节 作业流体中硫化氢的检测1. 掌握区域资料,认清地层情况2. 加强地层对比分析3. 监测钻井液性能变化〔ph值降低酸性增加,密度降低气体增加,4. 加强钻井施工检测〔起钻速度快会产生抽吸作用,要及时灌注钻井液作业流体中硫化氢的控制 1.加强地层压力监测:提高地层液柱压力,行业标准要求:钻开含硫地层的设计钻井液密度,其安全附加密度规定的油井0.05-0.10g/cm3,气井g/cm3,选用上限制2.严格执行操作规程3.限制硫化氢活性〔保持钻井液碱性,钻开含硫地层后要求钻井液PH值控制在9-11之间4.添加除硫剂第三节便携式硫化氢检测仪的功能具有声光报警、浓度显示和远距离探测的功能,有两个报警值: 浓度达第一报警值时〔10ppm,光; 浓度达第二报警值时<20ppm>,将连续声光报警。
强嗓音环境下可通过耳机监听长期不用也应每月充电一次校正方法1、仪器在使用过程中应定期进行调校并严格记录<一般每半年调校一次>固定式硫化氢检测仪检测法 现场需要24小时连续监测硫化氢浓度时,应采用固定式硫化氢检测仪,安装探头〔陆上井场一般至少安装4个探头:圆井、喇叭口、振动筛、泥浆罐a.安装位置:一般安装在离可能泄漏或聚集硫化氢、人员频繁出现的地点处一米范围内b.安装方法∶用螺丝刀固定到固定件上遵守一个原则——将传感器防雨罩的圆柱面指向地面,电缆用三芯屏蔽软线安装主机将主机安放到有人坚守的值班室内,如总监或平台经理办公室,电缆导线截面积》1mm2Ø 零点调节传感器经极化〔5-24小时稳定后,在现场没有被检测气体的情况下,将探头顶盖打开,调节调零电位器"Z",使主机显示为"000"Ø 探头校正探头一般每三个月标定校验一次Ø 每月进行一次零点校正常用空气呼吸器:两类自背式空气呼吸器、固定式空气呼吸站自背式空气呼吸器:4个组成部分;空气供应设备压力调节总成面罩总成背托总成1、空气供应设备的组成部分:3个:空气瓶、气瓶阀、压力表和低压报警器Ø 空气瓶:每个气瓶〔6升必须具备提供30分钟的空气呼吸能力。
气瓶由碳素纤维制成-轻、防静电阻燃Ø 气瓶阀:用于控制气瓶的开关,逆时针开,顺时针关Ø 压力表和低压报警器〔28-30MPa:指示瓶内剩余空气的多少,当压力降至4-6 MPa,低压报警,说明气瓶内只有20-25%剩余空气,尽快脱离危险区域呼吸空气的质量要求a.氧气含量19.5% - 23.5%b.每立方米空气中凝析烃的含量≤5毫克c.一氧化碳的含量≤10ppmd.二氧化碳的含量≤1000ppme.没有明显的臭味注意:正常呼吸消耗的空气量小于急促呼吸消耗空气量2、压力调节总成〔3个高压系统 减压供气阀 旁通/泄压阀使用旁通/泄压阀可以实现强制供气,从而安全撤离〔防止供气阀意外时效不能供气3、面罩总成〔组成面罩:密封良好、负压测试低压软管:提供低压空气口鼻罩:将呼出气体引至排气阀,减少面罩内的不良空气聚集 排气阀:将呼出气体排至大气中,单向阀,阻止有毒气体进入面罩 头带:调节面部与面罩间的密封4、背托架用于固定气瓶保证呼吸器的佩戴方便、使用灵活性背板背带肩带腰带 胸带固定式空气呼吸站组成部分空气供应系统:空气泵、气瓶组和拖车组成逃生瓶〔撤离气瓶〔主供气系统中断时启用,使用前确保逃生瓶是充满的,并且只能作为逃生用空气呼吸器使用前的检查自背式呼吸器检查项目表1、各部件是否齐全?2、空气瓶充压是否充分?注明充气日期?3、低压供气管线是否良好?4、头带是否完好并全部松开?5、面罩是否干净无尘?气密性6、视窗是否清洁无刮痕?7、口鼻罩是否安装良好?8、排气阀是否良好、干净,功能正常?9、背托架是否完好并充分放松?10、低压报警器是否工作正常?〔报警压力设置为… 11、旁通阀或泄压阀是否正常工作?固定式空气呼吸站检查表1、各部件是否齐全?2、逃生瓶充压是否充分?注明充气日期?3、空气供气管线是否良好?4、低压供气管线是否良好?5 、头带是否完好并全部松开?6 、面罩是否干净无尘?7 、视窗是否清洁无刮痕?8 、口鼻罩是否安装良好?9 、排气阀是否良好、干净,功能正常?10 、背托架是否完好并充分放松?11、旁通阀或泄压阀是否正常工作?空气呼吸器的正确佩戴和基本方法 1.检查设备2.负压测试。
3.连接好面罩4.戴上面罩5打开气瓶6背上气瓶受限空间的进入 受限空间指可以进入至少一人 其进入和出来的方式受限需要短时间在其中进行制定工作的空间非限制进入受限空间:不包含引起死亡或严重伤害风险的受限空间限制进入受限空间:只具有下列特性之一或全部的空间,可能存在风险高的的大气环境;存在可能淹溺进入者的物质;具有可能使进入者卡在里面的内部结构;存在任何安全及健康风险可能容易进入的受限空间处应警示标签:危险-受限空间-不要进入-必须有进入许可证类似的话语进入监督:负责确定该受限空间是否属于限制进入的受限空间,负责受限空间的进入前及进入过程中的准备及测试工作进入准备:1. 环境监测:测试结果、时间、测试人姓名都记录在许可证中氧气含量19.5-23.5%;可燃气体含量低于爆炸极限下限10%;硫化氢8小时浓度平均值小于10ppm;2. 签发许可证:许可证期限为一个作业班的时间,当班结束和签发后两小时后许可证时效3. 许可标志:许可进入标志贴在受限空间入口4. 许可终止:进入许可证准许的进入操作完成;在受限空间内或附近发生了许可证不容许的情况5. 交流信号约定:由进入监督规定,有语言、声音、目光观察6. 人员保护设备:任何情况下进入限制进入受限空间时必须佩带呼吸器,并有5分钟呼吸时间的逃生瓶,同时佩戴全身安全带及连接安全绳进入不经签发进入许可证的任何人不能进入限制进入的受限空间,所有进入受限空间的人员姓名应写在进入许可证上。
现场救护一、七步救助措施1、脱离---上风向、高处2、报警---对讲机、呼救、拉警报3、评价---是否有其他危险4、保护---自己带好呼吸器5、救助---将受害者移至安全地带6、施救---如果需要,进行心肺复苏7、医护---专业处理在评价救助环境时,要考虑下列问题:• 其他可能的危害,如火灾、爆炸、含S等例:清理下水道、车祸• 可参与救助的人数• 受害者的位置• 受害者可能受到的其他伤害二、救助技术1. 拽衣领法2. 拽两臂法3. 两人拖拽法4. 两人搬运法1、拽衣领法〔平坦地带,一对一救助• 让受害者平躺〔翻身时注意颈椎• 解开其外罩拉链15-20cm〔目的……• 把受害者的衣领卷起〔以便抓牢• 使受害者处于半坐体位• 用自己的前臂支撑受害者的头部• 将受害者拖到安全地带2、拽双臂法〔步骤• 让受害者平躺• 自已蹲在迫害者后面〔半蹲状态• 扶着受害者的头颈使其处于半坐体位• 用大腿或膝盖支撑受害者背部• 将双臂置于受害者腋窝下• 使受害者双臂弯曲并抓住其手腕• 站起时将受害者的背部靠在自己的胸部,将受害者抱起• 将受害者拽到安全地带3、两人拖拽法〔快且省力,平坦地带Ø 让受害者平躺,解开其拉链15-20cm Ø 如有可能,将受害者扶至半坐状态Ø 施救者站于受害者两侧,背向受害者Ø 施救者将其最近的手插入受害者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