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洁生产标准 电镀行业.doc
8页HJ/T314—2006 本电子版为发布稿请以中国环境出版社出版的正式标准文本为准 HJ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 HJ/T314-2006 清洁生产标准清洁生产标准 电镀行业电镀行业 Cleaner production standard – Plating & surface finishing industry 2006-11–22 发布 2007-02–01 实施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发布发布 HJ/T314—2006 目目 次次 前前 言言 .......................................................................................................................................2 1 范围范围..........................................................................................................................................3 2 规范性引用文件规范性引用文件......................................................................................................................3 3 定义定义..........................................................................................................................................3 4 要求要求 ........................................................................................................................................4 4.1 指标分级指标分级...........................................................................................................................4 4.2 指标要求指标要求............................................................................................................................5 5 数据采集和计算方法数据采集和计算方法.................................................................................................................7 6 标准的实施标准的实施.................................................................................................................................7 1 HJ/T314—2006 前前 言言 为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 进法》 ,保护环境,为电镀企业开展清洁生产提供技术支持和导向, 制订本标准。
本标准为指导性标准,适用于电镀行业生产企业的清洁生产审核和清洁生产 潜力与机会的判断,以及企业清洁生产绩效评定和企业清洁生产绩效公告制度 在达到国家和地方环境标准的基础上,本标准根据当前的行业技术、装备水 平和管理水平而制订,共分为三级一级代表国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二级代表 国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三级代表国内清洁生产基本水平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 和发展,本标准也将不断修订,一般三至五年修订一次 根据清洁生产的一般要求,清洁生产指标原则上分为生产工艺与装备要求、 资源能源利用指标、产品指标、污染物产生指标(末端处理前) 、废物回收利用 指标和环境管理要求等六类考虑到电镀行业的特点,本标准将清洁生产指标分 为四类,即生产工艺与装备要求、资源利用指标、镀件带出液污染物产生指标(末 端处理前)和环境管理要求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标准司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北京电镀协会 本标准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2006 年 11 月 22 日批准 本标准自 2007 年 2 月 1 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解释 2 HJ/T314—2006 1 范围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电镀行业生产企业生产线(综合电镀生产和印制电路板生产的 主要工艺及主要镀种)清洁生产审核和清洁生产潜力与机会的判断、清洁生产绩 效评定和清洁生产绩效公告制度。
2 规范性引用文件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当下列标准被修 订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5085.1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 GB7467 水质 六价铬的测定 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 GB7472 水质 锌的测定 双硫腙分光光度法 GB7474 水质 铜的测定 二乙基二硫化氨基甲酸钠分光光度法 GB7475 水质 铜、锌、铅、镉的测定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7486 水质 总氰化物的测定 第一部分 总氰化物的测定 GB8978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11910 水质 镍的测定 丁二酮肟分光光度法 GB11912 水质 镍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16297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18597 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 GB/T24001 环境管理体系 规范及使用指南 3 定义定义 3.1 清洁生产 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 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 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 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3.2 镀层金属原料综合利用率 n Ti · Si · dU(%) = ∑ ×100 i=1 M - m1 - m2 式中:U—镀层金属原料综合利用率; 3 HJ/T314—2006 n—考核期内镀件批次; T i—第 i 批镀件镀层金属平均厚度,μm; S i —第 i 批镀件镀层面积,m2; d—镀层金属密度,g/cm3; M—镀层金属原料(消耗的阳极和镀液中金属离子)消耗量,g; m1 —阳极残料回收量,g;m2 —其他方式回收的金属量,g; 对于合金镀层,只计算主金属的利用率 “镀层金属原料”意指金属阳极、金属盐或氧化物所含的金属离子 3.3 镀件带出液污染物产生指标(末端处理前) 镀件带出液污染物产生指标是在废水末端处理前,单位面积平板状镀件带出 液的某污染物产生量,其计量单位为 g/m 2 各污染物产生指标的计算公式如下: Pi W i = Qi 式中,W i —i 镀种单位面积平板状镀件带出液的某污染物产生指标,g/m2; Pi —i 镀种被测平板状镀件从生产线上带出的金属离子或氰离子重量,g; Qi —i 镀种被测平板状镀件面积,m2 。
3.4 主要工艺 指电镀前处理部分的磨抛光、除油、活化工艺,电镀、清洗工艺和电镀后处 理部分的钝化、着色、覆盖有机物等工艺 3.5 主要镀种 指镀锌、镀铜、镀镍、镀装饰铬、镀硬铬 4 要求要求 4.1 指标分级指标分级 本标准给出了电镀行业生产过程清洁生产水平的三级技术指标: 一级: 国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 二级: 国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 三级: 国内清洁生产基本水平 4 HJ/T314—2006 4.2 指标要求指标要求 电镀行业清洁生产标准(综合电镀类)见表 1 电镀行业清洁生产标准(印制电路板类)见表 2 表表 1 1 电镀行业清洁生产技术要求(综合电镀类)电镀行业清洁生产技术要求(综合电镀类)清洁生产指标等级清洁生产指标等级一级一级二级二级三级三级一、生产工艺与装备要求一、生产工艺与装备要求(1)电镀工艺选择合理性在满足产品质量要求的前提 下,采用了最清洁的生产工 艺在满足产品质量要求的前 提下,采用了比较清洁的 生产工艺在满足产品质量要求的 前提下,采用了一般清 洁的生产工艺(2)电镀装备(整流电源、 风机、加热设施等)节能要 求采用先进的过程控制水平高 的节能电镀装备采用节能的电镀装备已淘汰高能耗装备(3)清洗方式根据工艺选择淋洗、喷洗、多级逆流漂洗、回收或槽边处理的方式,无单槽清 洗等方式(4)挂具、极杠有可靠的绝缘涂覆(5)回用对适用镀种有带出液回收工 序,有清洗水循环收工序; 有末端处理出水回用装置对适用镀种有带出液回收 工序;使用装置,有末端 处理出水回用装置对适用镀种有带出液回 收工序(6)泄漏防范措施设备无跑冒滴漏,有可靠的防范措施(7)生产作业地面及污水 系统防腐防渗措施具备二、资源利用指标二、资源利用指标(1)镀层金属原料综合利用率镀锌锌的利用率(钝化前),%≥85≥80≥75镀铜铜的利用率,%≥85≥80≥75镀镍镍的利用率,%≥95≥92≥80镀装饰铬铬酐的利用率,%≥60≥24≥20镀硬铬铬酐的利用率,%≥90≥80≥70(2)新鲜水用量,t/m2≤0.1≤0.3≤0.5三、镀件带出液污染物产生指标(末端处理前)镀件带出液污染物产生指标(末端处理前)(1)氰化镀种(铜)总氰化物(CN-) ,g/m2≤0.7 ≤0.7 ≤1.0(2)镀锌镀层钝化工艺 六价铬, g/m2 0 ≤0.13 ≤2.0(3)酸性镀铜 总铜, g/m2 ≤1.0 ≤2.1 ≤2.5(4)镀镍 总镍, g/m2 ≤0.3 ≤0.6 ≤0.71(5)镀装饰铬 六价铬, g/m2 ≤2.0 ≤3.9 ≤4.6(6)镀硬铬 六价铬, g/m2 ≤0.1 ≤1 ≤1.3HJ/T314—2006 5四、环境管理要求四、环境管理要求1.环境法律法规标准 符合国家和地方有关环境法律、法规,污染物排放达到国家 和地方排放标准、总量控制和排污许可证管理要求2.环境审核按照 GB/T24001 建立并运行环境管理 体系,环境管理手册、 程序文件及作业文件 齐备环境管理制度 健全,原始记录及统 计数据齐全有效环境管理制度、原始记 录及统计数据基本齐全3.废物处理处置 具备完善的废水、废气净化处理设施且有效运行,有废水计量 装置。
有适当的电镀废液收集装置和合法的处理处置途径,生 产现场有害气体发生点有可靠的吸风装置,废水处理过程中产 生的污泥,应按照危险废物鉴别标准(GB5085.1-3-1996)。
